羅田縣九資河鎮的三圣劇場管理員老張,如今有了新習慣:演出結束后在劇場多留半個小時。他笑著說:“經常有游客拉著演員合影,問明天演什么——咱們的小劇,把來去匆匆的‘過路客’變成了‘回頭客’。”
8月10日,武漢游客李遠明在朋友圈感嘆:“看完戲,再去嘗一碗密齋藥膳,仿佛觸摸到了黃岡的魂。”
從羅田縣九資河鎮三勝劇場的《情戀大別山》《萬密齋·尋方》到黃梅東山問梅村的沉浸式黃梅戲巡游,從紅安長勝街的紅色小劇《紅安永遠紅》到浠水多彩旅游路上的民歌小劇《一進團陂街》,黃岡正以文化小劇為支點,撬動避暑經濟的“熱消費”,讓“清涼體感”升華為“精神滋養”。
這一嬗變的背后,是黃岡對文旅融合的深度思考與創新實踐——用文化內容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讓“淺度觀光”轉向“深度沉浸”,以文化IP提升文旅附加值,以80余部原創文化小劇為核心引擎,最終實現從“納涼觀光”到“文化養心”的質變。今年“五一”期間,文化小劇商演平均上座率超90%,拉動全市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26.87%。
“看戲”到“戲游”——
文化小劇成為“入戲”的法寶
在黃岡,文化小劇早已突破傳統舞臺的邊界,成為景區里的“常駐嘉賓”。
羅田縣九資河鎮三勝劇場內,《萬密齋·尋方》的時空轉換與互動演繹,將觀眾帶入明代醫圣萬密齋懸壺濟世的歷史場景,每場演出后,一些游客自發前往劇場旁的藥膳體驗館,品嘗劇中提到的養生膳食。這種“觀劇+體驗”的模式,讓原本走馬觀花的游客停留時間平均延長1.5小時,周邊餐飲消費增長30%。
一部《長江邊的婚禮》從采風到首演僅45天,在團風牛車河景區連演40場,吸引1.3萬人次觀看。這部以渡江戰役為背景的紅色小劇,將婚禮現場與支前場景交織,演出結束后,游客可參與“手工制作渡江船?!斌w驗,人均消費增加80元,景區二次消費占比從20%提升至45%。這種“低成本、快節奏、大流量”的創作理念,使小劇能敏捷響應市場需求。
在麻城龜峰山星空劇場,《十送紅軍》的旋律響起,觀眾不再正襟危坐——他們被邀請上臺共舞,在“搶糧食”游戲中感受蘇區軍民情誼。
這種打破傳統觀演關系的“沉浸式交互”模式,成為文化小劇的標志性基因。文旅專家阮燦如評價:“在供給端,小劇豐富了消費場景;在需求端,則提升了游客滿意度,是真正的雙贏?!?/p>
“戲中游”如火如荼,黃梅戲巡游唱主角。在黃梅縣東山問梅村,演員化身“女駙馬”“董永”游走于青石板街,與游客即興互動?!皯蛑杏巍蹦J绞咕皡^單日游客量突破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5%,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2小時延長至4.5小時。
機制創新邁大步。黃岡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建立文化小劇常態化演出體系。
市文旅局聯合文藝院團打造“東坡廟會三寶”品牌,推出《承天寺趣事》等精品劇目,在省黃梅戲藝術劇院周末劇場實現固定演出;各縣市區則結合地域特色,如英山縣在畢昇紀念園常態化演出《尋找畢昇》,蘄春縣在李時珍紀念館推出《醫圣拜師》,形成“一縣一品”的文化供給網絡。2024年,全市文化小劇進景區、進社區、進園區演出超3000場,直接帶動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8.75%。
這種常態化演出不僅豐富了文旅內容,更構建了“觀演—體驗—消費”的閉環。蘄春縣文旅局黨組書記朱楚芳說:“文化小劇不是簡單的演出,而是通過場景化敘事,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情感共鳴中延長停留時間,提升消費意愿?!?/p>
景區融合再造消費鏈條。文化小劇的活力,更體現在與景區生態的深度咬合。在英山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姐兒》講述紅軍戰士與當地姑娘的愛情故事,散場后觀眾可體驗草鞋編織、品嘗“得勝湯”藥膳。一套“觀劇+體驗+消費”的閉環由此形成,帶動該景區療養團隊接待量突破100批次,周邊民宿增收60%。
“戲臺”到“生活”——
傳統戲曲成為“突圍”的引擎
8月初的一天,武漢蔡甸區60多名學生,沿著多彩旅游路羅九線,抵達羅田縣白廟河鎮付家廟村外婆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孩子們剛畫好京劇臉譜,研學領隊就提醒:“大家把臉譜戴上,聽聽羅田的東腔戲?!鳖D時,課堂上響起一陣高亢清脆的歌聲,屏息凝視間,羅田東腔戲非遺傳承人丁富國、閻焰良、李艷福聯袂唱起了“哦呵腔”,當地又名“畈腔”。丁富國說:“教孩子們學唱原汁原味的東腔戲,就是為了傳承古戲腔,把好文脈留下來?!绷_田是巴蜀蠻夷文化與吳楚文化的融合之地,有大別山放歌、東腔戲、趕柳翠、羅田畈腔、蕩腔鑼鼓等特色文化。
如今,黃梅戲、東路花鼓戲等傳統戲曲,在黃岡正經歷著從“博物館式保護”到“生活化傳承”的蛻變。
在黃梅縣繡娘田園景區,采茶戲與萬畝茶田結合,游客白天采茶制茶,夜晚圍坐茶園聽戲,這種“茶戲融合”模式使景區復游率提升至40%以上,衍生出的“茶戲研學套餐”年營收超500萬元。
沉浸式演繹風生水起。紅安縣將軍影視城推出《跟著團長打縣城》,游客化身“戰士”參與攻城行動,通過激光投影、環繞聲效還原戰場場景。這種“實景+互動”模式使景區游客量增長23%,門票收入與二次消費比例從1:0.8提高至1:1.5。
年輕化表達如火如荼。湖北黃梅戲藝術劇院培養的00后演員黃瑞,在景區演出時將抖音熱門BGM融入黃梅戲唱段,吸引年輕游客自發拍攝短視頻傳播,相關話題播放量超2000萬次,帶動景區線上預訂量增長。
技術賦能提升消費體驗。黃岡運用現代科技激活傳統戲曲?!队鲆姈|坡》沉浸式演出通過全息投影技術,讓蘇軾的詩詞化作流動的光影,游客可“穿越”至承天寺夜游,與虛擬蘇軾互動對詩。這種“科技+文化”的呈現方式,使景區夜間游覽占比從10%提升至35%,客單價增加120元。
傳統戲曲的活化不僅提升了文旅體驗,更實現了文化傳承。麻城市東路花鼓戲劇院創排的《大別山上七枝花》,以七位真實女性為原型,講述她們擁軍支前的故事。演出結束后,當地學校將該劇納入校本課程,培養出100余名“小小傳承人”,使這一瀕危劇種重獲新生。
夜幕下的羅田縣鳩茲古邑,文化小劇的“熱浪”剛剛散去,羅田東腔戲的唱腔仍在回蕩。00后游客小林在朋友圈寫道:“本以為來避暑,卻邂逅了滾燙的靈魂,享受了文化的滋養?!?/p>
知名策劃人張漸秋分析,從羅田的吊鍋夜市到深圳文博會的活字印章,從牛車河畔的小劇到愛丁堡的禮物,黃岡用實踐驗證了一個邏輯:當文化成為避暑經濟的“心”引擎,山水便不再是普通的景觀,而升華為精神原鄉。
“流量”變“留量”——
文化IP成為“留客”的磁石
黃岡以“東坡文化”為統領,構建“文化IP+”生態體系,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動能。“東坡三寶”(文化小劇、文創產品、特色美食)成為撬動避暑經濟的核心杠桿——東坡主題小劇《承天寺趣事》帶動周邊文創產品銷售增長300%,與伊利合作推出的“蘇東坡版酸奶”上市首月銷量破10萬瓶,成為現象級爆款。
“白+黑”激活夏夜動能。
黃岡將東坡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肌理,如黃州遺愛湖公園的“東坡夜游”項目,以“一詞二賦”為線索設計燈光秀,游客可掃碼聆聽蘇軾生平故事,景區夜間收入占比提升至50%;麻城“村K大舞臺”上,電子舞曲版《映山紅》引爆千人合唱,獲勝者懷抱“稻夢空間”大米等土味獎品歡呼雀躍;羅田九資河鎮鳩茲古邑內,《不識·余三勝》的京劇唱腔在百年戲臺回蕩,觀眾看戲之余大快朵頤品嘗羅田吊鍋。
夜經濟威力顯現:龜峰山“村K”開幕后,周末客房預訂量飆升200%,景區南瓜湯、野菜粑日均銷量超千份;麻城天景山的漂流安全員支起燒烤攤,收入翻兩番;英山畢昇活字印刷體驗館開放夜場,親子家庭拓印東坡詩詞;黃州東坡文創空間上演《承天寺趣事》,觀眾品著東坡餅感悟“人間有味”。
英山縣還以畢昇活字印刷術為IP,開發“活字印章”“古法造紙”等體驗項目,與深圳文博會合作推出的“愛丁堡活字印章”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禮品,帶動文創產品年銷售額突破5250萬元。
產業鏈不斷延伸。羅田縣以“余三勝京劇文化”為IP,打造京劇主題酒店、戲服租賃、戲曲研學等業態,三勝劇場周邊形成“京劇文化街區”,商戶年營業額平均增長30%。
文化IP的加持使黃岡文旅附加值顯著提升。2024年,全市文創產品銷售額達3000萬元,特色美食“來黃必點30道菜”帶動餐飲消費增長25%;黃梅縣因《莫錯過》等文化小劇帶動,上半年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20%。
文化IP激活消費鏈。通過文化小劇、傳統戲曲活化等方式,黃岡將“演員技藝、文創產品、非遺名錄”轉化為經濟資本,形成“文化賦能—體驗升級—消費增長”的良性循環。英山縣文旅局負責人說:“文化IP不是簡單的標簽,而是通過場景化、體驗化、產品化的設計,讓文化真正‘活’在游客的消費鏈條中?!?/p>
當文化符號轉化為消費動能,特色美食也成為“引客磁石”?!皝睃S必點30道菜”評選,讓美食升級為文化媒介。羅田板栗燉雞湯端上藏龍大酒店餐桌時,配著京劇主題筷套和“一見如故鄉”紙杯;英山神峰山莊的“十大碗”宴席,每道菜講述一個紅色故事。浠水龐安時藥膳館——將宋代名醫典籍轉化為菜品,中醫文化在舌尖蘇醒。美食IP還催化三產融合。蘄春開發蘄艾入膳,帶動40余家藥膳餐廳興起;紅安永河千張煲拉動大豆種植面積擴大3倍;麻城肉糕產業鏈覆蓋32個村。(黃岡日報 記者 鄒德祥)
記者手記:
從“避暑”到“養心”的啟示
黃岡的實踐證明,文旅融合的核心不在于資源稟賦,而在于文化表達的創新。當文化小劇在山水間流淌,當傳統戲曲在街巷中重生,當文化IP在消費中裂變,黃岡正以“文化養心”重塑避暑游的價值內涵——游客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是文化的體驗者、傳播者和受益者。
這種嬗變不僅為黃岡帶來了經濟增長,更在文化傳承與現代消費之間架起了橋梁,為全國文旅融合提供了“黃岡樣本”。在文旅競爭白熱化的今天,黃岡的“避暑密碼”揭示了一個真理:真正的文旅吸引力,不在于自然景觀的單一饋贈,而在于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唯有讓文化成為“留客”的磁石、“增值”的引擎、“共情”的紐帶,才能讓避暑游從“流量狂歡”走向“價值深耕”,最終實現從“納涼”到“養心”質的飛躍。
發表時間:2025-08-15 來源:黃岡日報
羅田縣九資河鎮的三圣劇場管理員老張,如今有了新習慣:演出結束后在劇場多留半個小時。他笑著說:“經常有游客拉著演員合影,問明天演什么——咱們的小劇,把來去匆匆的‘過路客’變成了‘回頭客’?!?/span>
8月10日,武漢游客李遠明在朋友圈感嘆:“看完戲,再去嘗一碗密齋藥膳,仿佛觸摸到了黃岡的魂。”
從羅田縣九資河鎮三勝劇場的《情戀大別山》《萬密齋·尋方》到黃梅東山問梅村的沉浸式黃梅戲巡游,從紅安長勝街的紅色小劇《紅安永遠紅》到浠水多彩旅游路上的民歌小劇《一進團陂街》,黃岡正以文化小劇為支點,撬動避暑經濟的“熱消費”,讓“清涼體感”升華為“精神滋養”。
這一嬗變的背后,是黃岡對文旅融合的深度思考與創新實踐——用文化內容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讓“淺度觀光”轉向“深度沉浸”,以文化IP提升文旅附加值,以80余部原創文化小劇為核心引擎,最終實現從“納涼觀光”到“文化養心”的質變。今年“五一”期間,文化小劇商演平均上座率超90%,拉動全市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26.87%。
“看戲”到“戲游”——
文化小劇成為“入戲”的法寶
在黃岡,文化小劇早已突破傳統舞臺的邊界,成為景區里的“常駐嘉賓”。
羅田縣九資河鎮三勝劇場內,《萬密齋·尋方》的時空轉換與互動演繹,將觀眾帶入明代醫圣萬密齋懸壺濟世的歷史場景,每場演出后,一些游客自發前往劇場旁的藥膳體驗館,品嘗劇中提到的養生膳食。這種“觀劇+體驗”的模式,讓原本走馬觀花的游客停留時間平均延長1.5小時,周邊餐飲消費增長30%。
一部《長江邊的婚禮》從采風到首演僅45天,在團風牛車河景區連演40場,吸引1.3萬人次觀看。這部以渡江戰役為背景的紅色小劇,將婚禮現場與支前場景交織,演出結束后,游客可參與“手工制作渡江船?!斌w驗,人均消費增加80元,景區二次消費占比從20%提升至45%。這種“低成本、快節奏、大流量”的創作理念,使小劇能敏捷響應市場需求。
在麻城龜峰山星空劇場,《十送紅軍》的旋律響起,觀眾不再正襟危坐——他們被邀請上臺共舞,在“搶糧食”游戲中感受蘇區軍民情誼。
這種打破傳統觀演關系的“沉浸式交互”模式,成為文化小劇的標志性基因。文旅專家阮燦如評價:“在供給端,小劇豐富了消費場景;在需求端,則提升了游客滿意度,是真正的雙贏?!?/p>
“戲中游”如火如荼,黃梅戲巡游唱主角。在黃梅縣東山問梅村,演員化身“女駙馬”“董永”游走于青石板街,與游客即興互動?!皯蛑杏巍蹦J绞咕皡^單日游客量突破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5%,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2小時延長至4.5小時。
機制創新邁大步。黃岡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建立文化小劇常態化演出體系。
市文旅局聯合文藝院團打造“東坡廟會三寶”品牌,推出《承天寺趣事》等精品劇目,在省黃梅戲藝術劇院周末劇場實現固定演出;各縣市區則結合地域特色,如英山縣在畢昇紀念園常態化演出《尋找畢昇》,蘄春縣在李時珍紀念館推出《醫圣拜師》,形成“一縣一品”的文化供給網絡。2024年,全市文化小劇進景區、進社區、進園區演出超3000場,直接帶動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8.75%。
這種常態化演出不僅豐富了文旅內容,更構建了“觀演—體驗—消費”的閉環。蘄春縣文旅局黨組書記朱楚芳說:“文化小劇不是簡單的演出,而是通過場景化敘事,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情感共鳴中延長停留時間,提升消費意愿?!?/p>
景區融合再造消費鏈條。文化小劇的活力,更體現在與景區生態的深度咬合。在英山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姐兒》講述紅軍戰士與當地姑娘的愛情故事,散場后觀眾可體驗草鞋編織、品嘗“得勝湯”藥膳。一套“觀劇+體驗+消費”的閉環由此形成,帶動該景區療養團隊接待量突破100批次,周邊民宿增收60%。
“戲臺”到“生活”——
傳統戲曲成為“突圍”的引擎
8月初的一天,武漢蔡甸區60多名學生,沿著多彩旅游路羅九線,抵達羅田縣白廟河鎮付家廟村外婆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孩子們剛畫好京劇臉譜,研學領隊就提醒:“大家把臉譜戴上,聽聽羅田的東腔戲。”頓時,課堂上響起一陣高亢清脆的歌聲,屏息凝視間,羅田東腔戲非遺傳承人丁富國、閻焰良、李艷福聯袂唱起了“哦呵腔”,當地又名“畈腔”。丁富國說:“教孩子們學唱原汁原味的東腔戲,就是為了傳承古戲腔,把好文脈留下來?!绷_田是巴蜀蠻夷文化與吳楚文化的融合之地,有大別山放歌、東腔戲、趕柳翠、羅田畈腔、蕩腔鑼鼓等特色文化。
如今,黃梅戲、東路花鼓戲等傳統戲曲,在黃岡正經歷著從“博物館式保護”到“生活化傳承”的蛻變。
在黃梅縣繡娘田園景區,采茶戲與萬畝茶田結合,游客白天采茶制茶,夜晚圍坐茶園聽戲,這種“茶戲融合”模式使景區復游率提升至40%以上,衍生出的“茶戲研學套餐”年營收超500萬元。
沉浸式演繹風生水起。紅安縣將軍影視城推出《跟著團長打縣城》,游客化身“戰士”參與攻城行動,通過激光投影、環繞聲效還原戰場場景。這種“實景+互動”模式使景區游客量增長23%,門票收入與二次消費比例從1:0.8提高至1:1.5。
年輕化表達如火如荼。湖北黃梅戲藝術劇院培養的00后演員黃瑞,在景區演出時將抖音熱門BGM融入黃梅戲唱段,吸引年輕游客自發拍攝短視頻傳播,相關話題播放量超2000萬次,帶動景區線上預訂量增長。
技術賦能提升消費體驗。黃岡運用現代科技激活傳統戲曲?!队鲆姈|坡》沉浸式演出通過全息投影技術,讓蘇軾的詩詞化作流動的光影,游客可“穿越”至承天寺夜游,與虛擬蘇軾互動對詩。這種“科技+文化”的呈現方式,使景區夜間游覽占比從10%提升至35%,客單價增加120元。
傳統戲曲的活化不僅提升了文旅體驗,更實現了文化傳承。麻城市東路花鼓戲劇院創排的《大別山上七枝花》,以七位真實女性為原型,講述她們擁軍支前的故事。演出結束后,當地學校將該劇納入校本課程,培養出100余名“小小傳承人”,使這一瀕危劇種重獲新生。
夜幕下的羅田縣鳩茲古邑,文化小劇的“熱浪”剛剛散去,羅田東腔戲的唱腔仍在回蕩。00后游客小林在朋友圈寫道:“本以為來避暑,卻邂逅了滾燙的靈魂,享受了文化的滋養。”
知名策劃人張漸秋分析,從羅田的吊鍋夜市到深圳文博會的活字印章,從牛車河畔的小劇到愛丁堡的禮物,黃岡用實踐驗證了一個邏輯:當文化成為避暑經濟的“心”引擎,山水便不再是普通的景觀,而升華為精神原鄉。
“流量”變“留量”——
文化IP成為“留客”的磁石
黃岡以“東坡文化”為統領,構建“文化IP+”生態體系,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動能?!皷|坡三寶”(文化小劇、文創產品、特色美食)成為撬動避暑經濟的核心杠桿——東坡主題小劇《承天寺趣事》帶動周邊文創產品銷售增長300%,與伊利合作推出的“蘇東坡版酸奶”上市首月銷量破10萬瓶,成為現象級爆款。
“白+黑”激活夏夜動能。
黃岡將東坡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肌理,如黃州遺愛湖公園的“東坡夜游”項目,以“一詞二賦”為線索設計燈光秀,游客可掃碼聆聽蘇軾生平故事,景區夜間收入占比提升至50%;麻城“村K大舞臺”上,電子舞曲版《映山紅》引爆千人合唱,獲勝者懷抱“稻夢空間”大米等土味獎品歡呼雀躍;羅田九資河鎮鳩茲古邑內,《不識·余三勝》的京劇唱腔在百年戲臺回蕩,觀眾看戲之余大快朵頤品嘗羅田吊鍋。
夜經濟威力顯現:龜峰山“村K”開幕后,周末客房預訂量飆升200%,景區南瓜湯、野菜粑日均銷量超千份;麻城天景山的漂流安全員支起燒烤攤,收入翻兩番;英山畢昇活字印刷體驗館開放夜場,親子家庭拓印東坡詩詞;黃州東坡文創空間上演《承天寺趣事》,觀眾品著東坡餅感悟“人間有味”。
英山縣還以畢昇活字印刷術為IP,開發“活字印章”“古法造紙”等體驗項目,與深圳文博會合作推出的“愛丁堡活字印章”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禮品,帶動文創產品年銷售額突破5250萬元。
產業鏈不斷延伸。羅田縣以“余三勝京劇文化”為IP,打造京劇主題酒店、戲服租賃、戲曲研學等業態,三勝劇場周邊形成“京劇文化街區”,商戶年營業額平均增長30%。
文化IP的加持使黃岡文旅附加值顯著提升。2024年,全市文創產品銷售額達3000萬元,特色美食“來黃必點30道菜”帶動餐飲消費增長25%;黃梅縣因《莫錯過》等文化小劇帶動,上半年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20%。
文化IP激活消費鏈。通過文化小劇、傳統戲曲活化等方式,黃岡將“演員技藝、文創產品、非遺名錄”轉化為經濟資本,形成“文化賦能—體驗升級—消費增長”的良性循環。英山縣文旅局負責人說:“文化IP不是簡單的標簽,而是通過場景化、體驗化、產品化的設計,讓文化真正‘活’在游客的消費鏈條中。”
當文化符號轉化為消費動能,特色美食也成為“引客磁石”?!皝睃S必點30道菜”評選,讓美食升級為文化媒介。羅田板栗燉雞湯端上藏龍大酒店餐桌時,配著京劇主題筷套和“一見如故鄉”紙杯;英山神峰山莊的“十大碗”宴席,每道菜講述一個紅色故事。浠水龐安時藥膳館——將宋代名醫典籍轉化為菜品,中醫文化在舌尖蘇醒。美食IP還催化三產融合。蘄春開發蘄艾入膳,帶動40余家藥膳餐廳興起;紅安永河千張煲拉動大豆種植面積擴大3倍;麻城肉糕產業鏈覆蓋32個村。(黃岡日報 記者 鄒德祥)
記者手記:
從“避暑”到“養心”的啟示
黃岡的實踐證明,文旅融合的核心不在于資源稟賦,而在于文化表達的創新。當文化小劇在山水間流淌,當傳統戲曲在街巷中重生,當文化IP在消費中裂變,黃岡正以“文化養心”重塑避暑游的價值內涵——游客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是文化的體驗者、傳播者和受益者。
這種嬗變不僅為黃岡帶來了經濟增長,更在文化傳承與現代消費之間架起了橋梁,為全國文旅融合提供了“黃岡樣本”。在文旅競爭白熱化的今天,黃岡的“避暑密碼”揭示了一個真理:真正的文旅吸引力,不在于自然景觀的單一饋贈,而在于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唯有讓文化成為“留客”的磁石、“增值”的引擎、“共情”的紐帶,才能讓避暑游從“流量狂歡”走向“價值深耕”,最終實現從“納涼”到“養心”質的飛躍。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