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鏘!”近日,宜昌市壩陵街道錦屏山社區暑期托管班的教室里鼓點陣陣,湖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漳河大鼓傳承人黎紅燕帶著迷你鼓具走進課堂,開啟了一堂生動的非遺啟蒙課,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曲藝的魅力。
課堂上,黎老師先以一段節奏明快的表演開場,渾厚的唱腔搭配清脆的鼓點,瞬間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隨后,她為每名小朋友分發小巧輕便的迷你鼓具,笑著說:“今天我們不當觀眾,都當‘小演員’,親手試試這門老手藝!”
拿到鼓具的孩子們興奮不已,有的輕敲鼓面,有的小心撫摸,細碎的“咚咚”聲充滿教室。教學從最基礎的握具姿勢開始,黎老師走到孩子們中間,逐個耐心糾正:“左手握板要穩,右手敲鼓要用巧勁,像這樣……”她一邊示范,一邊用簡單的口訣引導:“一敲鼓心,二敲鼓邊,跟著節奏走,就像踩準小臺階?!?/p>
孩子們學得專注,有的雖跟不上節拍,卻始終堅持不懈;有的很快掌握竅門,敲出的“咚咚鏘”有模有樣。最后,黎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以鏗鏘有力的鼓點演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韻律,孩子們清澈純真的歌聲與激昂澎湃的鼓聲相互交融,演繹了一曲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非遺交響樂”。這動人的場景,既展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永恒魅力,又彰顯了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原來大鼓有這么多花樣!”7歲的劉優果揉著發紅的小手,興奮地說“要回家用桌子練習”。錦屏山社區負責人張慶華表示,這次的漳河大鼓體驗課讓孩子們“零距離”接觸了非遺,未來社區將繼續邀請更多傳承人走進托管班,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三峽日報 記者張鍇、通訊員宋亞玲)
發表時間:2025-08-15 來源:三峽日報
“咚咚!咚咚鏘!”近日,宜昌市壩陵街道錦屏山社區暑期托管班的教室里鼓點陣陣,湖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漳河大鼓傳承人黎紅燕帶著迷你鼓具走進課堂,開啟了一堂生動的非遺啟蒙課,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曲藝的魅力。
課堂上,黎老師先以一段節奏明快的表演開場,渾厚的唱腔搭配清脆的鼓點,瞬間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隨后,她為每名小朋友分發小巧輕便的迷你鼓具,笑著說:“今天我們不當觀眾,都當‘小演員’,親手試試這門老手藝!”
拿到鼓具的孩子們興奮不已,有的輕敲鼓面,有的小心撫摸,細碎的“咚咚”聲充滿教室。教學從最基礎的握具姿勢開始,黎老師走到孩子們中間,逐個耐心糾正:“左手握板要穩,右手敲鼓要用巧勁,像這樣……”她一邊示范,一邊用簡單的口訣引導:“一敲鼓心,二敲鼓邊,跟著節奏走,就像踩準小臺階?!?/p>
孩子們學得專注,有的雖跟不上節拍,卻始終堅持不懈;有的很快掌握竅門,敲出的“咚咚鏘”有模有樣。最后,黎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以鏗鏘有力的鼓點演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韻律,孩子們清澈純真的歌聲與激昂澎湃的鼓聲相互交融,演繹了一曲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非遺交響樂”。這動人的場景,既展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永恒魅力,又彰顯了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原來大鼓有這么多花樣!”7歲的劉優果揉著發紅的小手,興奮地說“要回家用桌子練習”。錦屏山社區負責人張慶華表示,這次的漳河大鼓體驗課讓孩子們“零距離”接觸了非遺,未來社區將繼續邀請更多傳承人走進托管班,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三峽日報 記者張鍇、通訊員宋亞玲)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