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明力量 護一庫碧波——十堰市推進文明河流建設擦亮生態底色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8月15日    來源:十堰日報

夜幕降臨,在竹溪縣城關鎮的竹溪河畔,水柱沖天而起,縱橫交錯的激光勾勒出皮影的輪廓,全息投影的山二黃演員在霧氣中開嗓。游客身著漢服穿行于青石板街,在武陵不夜城沉浸式感受國家級非遺山二黃的獨特魅力。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近年來,十堰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深耕文化內涵,在全國率先探索文明河流建設,打造山水相依的現代生態畫卷。

景點依水而生一線串珠

“今天的戲曲節目豐富多彩,不僅有《新白毛女》,還能欣賞到《林海雪原》的魅力。”8月13日晚,陜西西安游客黃先生攜家人來到武陵不夜城夜游??粗斖淼难莩鰰r間表,他欣喜地說,“十堰不僅生態環境宜人,人文氣息也十分濃郁,接下來我們還要去鄖陽區和丹江口轉轉?!?/p>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為北方大地源源不斷輸送優質“南水”的同時,也為十堰的水生態格局帶來巨變。在守護庫區水生態過程中,十堰深挖水韻文化底蘊,依水而生的景點如一線串珠,蔚然成勢。

在竹溪縣,武陵不夜城借水生景,引入現代聲光電技術,依托竹溪河設計燈光水秀劇場,打造沉浸式水景互動戲曲體驗項目。在竹山縣堵河與霍河交匯處的桃花源街區,桃花源傳說、綠松石文化和女媧文化等獨特地域文化交相輝映。在鄖陽區,漢水之濱的武當不夜城構建起集節點演藝、科技體驗、互動娛樂等于一體的沉浸式特色街區。鄖西縣以天河為紐帶,巧妙串聯眾多景點,形成山、水、橋、城相依相融的自然人文景觀。丹江口市在漢江精心推出游船演藝項目《夢回均州》,引領游客穿越時空,沉浸式體驗古均州城盛景。

一個個依水而生的景點猶如明珠點綴在漢江兩岸,為十堰增添無限靈氣與時尚魅力。

清波流淌涵養文明風尚

水是十堰最寶貴的資源,亦是城市文明的滋養源泉。為確?!耙汇逅览m北上”,十堰以境內23條河流為單元,實施文明鄉風建設、保水護水志愿服務和人居環境整治等工程,探索文明河流建設,以人的文明推動河流文明,以文明河流建設軟實力為保水護水提供硬支撐,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在丹江口市浪河鎮浪河口村,清漂隊隊長吳遠志帶領6名伙伴常態化守護該村16.7公里漢江河段,清理江面漂浮物。在竹山縣上庸鎮,“文明河流”專項觀察隊的成員們定期開展巡河清漂與文明勸導,向周邊群眾及游客普及環保知識。在張灣區花果街道花果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定期組織“東風故里育新風”文明河流志愿服務行動,凝聚愛河護水合力。

十堰文明河流體系依托全市634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2314支志愿服務隊伍和30萬名活躍志愿者,累計組織生態文明宣講、垃圾撿拾等文明實踐活動3.5萬場次,參與群眾21.5萬人次。同時,發揮京堰環保聯盟的橋梁作用,組織綠色啄木鳥等12支北京公益組織舉辦“飲水思源感恩十堰”文明河流宣講80余場次,并開展守水護水倡議和研學交流活動20多場次,營造濃厚的保水護水氛圍。

今年5月,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發布城市文明建設優秀案例,我市文明河流建設案例成功入選。

水韻悠悠煥發生機活力

7月,以“神武峽 Win天下”為主題的2025“神武峽”國際文旅推介活動在我市舉行,共吸引2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企業參與,全媒體點播量超60億次。

我市錨定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搶抓“湖北旅游、武當突破”戰略機遇,全力打造“祈福勝地·太極武當”旅游 IP,積極發展會展經濟、體育賽事、冰雪運動和城郊休閑游等特色文旅活動,推動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耕漢江文化底蘊,通過系列文化活動舉辦與文化設施建設,將千年水脈基因融入城市發展肌理與旅游脈絡,持續擦亮地域文化品牌,激活漢江文明新時代生命力。今年以來,十堰馬拉松激情奔跑、京堰新能源汽車拉力賽轟鳴馳騁,一系列活動蓬勃開展。

如今,行走在十堰大地,保水護水、親水近水已成為鮮明的城市符號。十堰正以“綠為底、水為魂、文為脈”的生動實踐,書寫著新時代的十堰故事。豐富的水韻文化如同強勁的催化劑,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繪就出綠水青山的壯美圖景。(十堰日報 記者 羅毅

責任編輯:李歡

聚文明力量 護一庫碧波——十堰市推進文明河流建設擦亮生態底色

發表時間:2025-08-15 來源:十堰日報

夜幕降臨,在竹溪縣城關鎮的竹溪河畔,水柱沖天而起,縱橫交錯的激光勾勒出皮影的輪廓,全息投影的山二黃演員在霧氣中開嗓。游客身著漢服穿行于青石板街,在武陵不夜城沉浸式感受國家級非遺山二黃的獨特魅力。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近年來,十堰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深耕文化內涵,在全國率先探索文明河流建設,打造山水相依的現代生態畫卷。

景點依水而生一線串珠

“今天的戲曲節目豐富多彩,不僅有《新白毛女》,還能欣賞到《林海雪原》的魅力?!?月13日晚,陜西西安游客黃先生攜家人來到武陵不夜城夜游??粗斖淼难莩鰰r間表,他欣喜地說,“十堰不僅生態環境宜人,人文氣息也十分濃郁,接下來我們還要去鄖陽區和丹江口轉轉?!?/p>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為北方大地源源不斷輸送優質“南水”的同時,也為十堰的水生態格局帶來巨變。在守護庫區水生態過程中,十堰深挖水韻文化底蘊,依水而生的景點如一線串珠,蔚然成勢。

在竹溪縣,武陵不夜城借水生景,引入現代聲光電技術,依托竹溪河設計燈光水秀劇場,打造沉浸式水景互動戲曲體驗項目。在竹山縣堵河與霍河交匯處的桃花源街區,桃花源傳說、綠松石文化和女媧文化等獨特地域文化交相輝映。在鄖陽區,漢水之濱的武當不夜城構建起集節點演藝、科技體驗、互動娛樂等于一體的沉浸式特色街區。鄖西縣以天河為紐帶,巧妙串聯眾多景點,形成山、水、橋、城相依相融的自然人文景觀。丹江口市在漢江精心推出游船演藝項目《夢回均州》,引領游客穿越時空,沉浸式體驗古均州城盛景。

一個個依水而生的景點猶如明珠點綴在漢江兩岸,為十堰增添無限靈氣與時尚魅力。

清波流淌涵養文明風尚

水是十堰最寶貴的資源,亦是城市文明的滋養源泉。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十堰以境內23條河流為單元,實施文明鄉風建設、保水護水志愿服務和人居環境整治等工程,探索文明河流建設,以人的文明推動河流文明,以文明河流建設軟實力為保水護水提供硬支撐,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在丹江口市浪河鎮浪河口村,清漂隊隊長吳遠志帶領6名伙伴常態化守護該村16.7公里漢江河段,清理江面漂浮物。在竹山縣上庸鎮,“文明河流”專項觀察隊的成員們定期開展巡河清漂與文明勸導,向周邊群眾及游客普及環保知識。在張灣區花果街道花果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定期組織“東風故里育新風”文明河流志愿服務行動,凝聚愛河護水合力。

十堰文明河流體系依托全市634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2314支志愿服務隊伍和30萬名活躍志愿者,累計組織生態文明宣講、垃圾撿拾等文明實踐活動3.5萬場次,參與群眾21.5萬人次。同時,發揮京堰環保聯盟的橋梁作用,組織綠色啄木鳥等12支北京公益組織舉辦“飲水思源感恩十堰”文明河流宣講80余場次,并開展守水護水倡議和研學交流活動20多場次,營造濃厚的保水護水氛圍。

今年5月,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發布城市文明建設優秀案例,我市文明河流建設案例成功入選。

水韻悠悠煥發生機活力

7月,以“神武峽 Win天下”為主題的2025“神武峽”國際文旅推介活動在我市舉行,共吸引2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企業參與,全媒體點播量超60億次。

我市錨定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搶抓“湖北旅游、武當突破”戰略機遇,全力打造“祈福勝地·太極武當”旅游 IP,積極發展會展經濟、體育賽事、冰雪運動和城郊休閑游等特色文旅活動,推動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耕漢江文化底蘊,通過系列文化活動舉辦與文化設施建設,將千年水脈基因融入城市發展肌理與旅游脈絡,持續擦亮地域文化品牌,激活漢江文明新時代生命力。今年以來,十堰馬拉松激情奔跑、京堰新能源汽車拉力賽轟鳴馳騁,一系列活動蓬勃開展。

如今,行走在十堰大地,保水護水、親水近水已成為鮮明的城市符號。十堰正以“綠為底、水為魂、文為脈”的生動實踐,書寫著新時代的十堰故事。豐富的水韻文化如同強勁的催化劑,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繪就出綠水青山的壯美圖景。(十堰日報 記者 羅毅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