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
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北的高標定位、光榮使命和千鈞重擔。支點建設,經濟發展是硬支撐,科技創新是主動力,而文化繁榮與人文素養的提升則是深厚根基與不竭源泉。藝術教育作為涵養人文精神、激發創新活力、塑造美好心靈的重要途徑,在湖北加快建成支點中的獨特價值與關鍵作用日益凸顯。
藝術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
藝術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它不僅是技能的傳授,更關乎價值的引領、品格的塑造。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激發愛國情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藝術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關鍵一環,有助于培養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升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對于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深遠意義。藝術教育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藝術,了解世界優秀藝術成果,能夠使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藝術,作為一種表達和創造的方式,能夠豐富人的內心世界,提升人的審美能力和情感體驗。湖北作為文化大省,要深刻認識藝術教育具有的獨特功能與價值,聯動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培養更多有信念、有情懷、有擔當的人,為支點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把提升人文素養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
湖北要建成支點,絕非僅僅是經濟指標的沖刺,更是發展能級、創新能力、文化魅力和人民福祉的全面躍升。當前,湖北發展進入跨越趕超關鍵期、轉型升級突破期、內生動力迸發期、樞紐地位重塑期、干事創業黃金期。與此同時,面臨著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提升全社會的人文素養是藝術教育的一道必答題。
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創新不僅源于科學技術的突破,也源于思想的解放、想象力的馳騁和跨界融合的能力。藝術教育能夠激發人的直覺、靈感和非線性思維,為科技創新和社會創造注入活力。
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凝聚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發展的前提。藝術能夠溝通心靈、陶冶情操、增進理解,在提升公民道德水準、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塑造開放包容自信的區域形象。文化是最好的名片,繁榮的藝術事業和高水平的藝術教育,能夠彰顯湖北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吸引人才、資本和項目,提升湖北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藝術教育是涵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養的主陣地和關鍵途徑。它通過潛移默化地熏陶,將美的種子播撒在人們心中,提升審美判斷力、豐富情感世界、塑造健全人格??梢哉f,加強藝術教育,提升全社會的人文素養,是湖北加快建成支點的基礎性工程之一。
為支點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培根鑄魂,筑牢思想根基。藝術教育承擔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藝術教育全過程,通過優秀的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藝術作品,生動形象地傳播主流價值,引導廣大青少年乃至全社會堅定理想信念,聽黨話、跟黨走。圍繞重大歷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時代楷?!钡戎黝},創作排演一批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價值塑造。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通過情景劇、紅歌傳唱、革命題材美術創作等形式,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激發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為支點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啟智潤心,激發創新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藝術教育是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源泉。藝術教育通過引導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藝術之美,提升其審美趣味和格調,使其具備更高的生活品質追求和更敏銳的洞察力。這種感受力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藝術創作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藝術教育鼓勵打破常規、大膽想象、個性表達,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發散思維和非邏輯思維能力,這對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至關重要。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社會,往往是創新活力奔涌的社會。推動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工程教育等融合發展,培養兼具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復合型人才,可以為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傳承文脈,彰顯荊楚魅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藝術教育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荊楚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加大對楚劇、漢劇、黃梅戲、湖北大鼓、土家族擺手舞、漢繡、雕花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特色藝術的教育普及力度,將其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和課外活動,培養傳承人和欣賞者,讓荊楚藝術瑰寶煥發新的生機。
服務社會,促進和諧融洽。藝術教育不僅作用于個體成長,也服務于社會建設。要將藝術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培養鄉土藝術人才,助力提升鄉村文明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藝術具有療愈功能。開展藝術治療、藝術康養等實踐,關注特殊群體的藝術教育需求,能夠促進個體心理健康,增強社會包容性,營造和諧友善的社會氛圍。要支持各級各類學校、藝術院團、文化館站等面向社會開放藝術教育資源,舉辦高質量的藝術普及講座、展覽、演出和工作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開放交流,提升湖北形象。藝術是跨越國界的語言,是民心相通的橋梁。要支持湖北的藝術院校、藝術團體走出去,參加國際藝術節、展覽和比賽,展示荊楚藝術魅力和湖北發展成就。同時也要請進來,積極承辦高水平的國際藝術活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加強藝術教育領域的國際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鼓勵師生交流互訪,培養一批既懂中國文化、又具國際視野的藝術人才,服務于湖北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鼓勵創作更多反映湖北改革發展、山水風光、人民生活的優秀藝術作品,通過多種渠道向國內外傳播,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湖北形象,提升湖北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藝術學院)
發表時間:2025-08-15 來源:湖北文明網
鄒敏
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北的高標定位、光榮使命和千鈞重擔。支點建設,經濟發展是硬支撐,科技創新是主動力,而文化繁榮與人文素養的提升則是深厚根基與不竭源泉。藝術教育作為涵養人文精神、激發創新活力、塑造美好心靈的重要途徑,在湖北加快建成支點中的獨特價值與關鍵作用日益凸顯。
藝術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
藝術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它不僅是技能的傳授,更關乎價值的引領、品格的塑造。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激發愛國情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藝術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關鍵一環,有助于培養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升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對于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深遠意義。藝術教育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藝術,了解世界優秀藝術成果,能夠使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藝術,作為一種表達和創造的方式,能夠豐富人的內心世界,提升人的審美能力和情感體驗。湖北作為文化大省,要深刻認識藝術教育具有的獨特功能與價值,聯動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培養更多有信念、有情懷、有擔當的人,為支點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把提升人文素養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
湖北要建成支點,絕非僅僅是經濟指標的沖刺,更是發展能級、創新能力、文化魅力和人民福祉的全面躍升。當前,湖北發展進入跨越趕超關鍵期、轉型升級突破期、內生動力迸發期、樞紐地位重塑期、干事創業黃金期。與此同時,面臨著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提升全社會的人文素養是藝術教育的一道必答題。
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創新不僅源于科學技術的突破,也源于思想的解放、想象力的馳騁和跨界融合的能力。藝術教育能夠激發人的直覺、靈感和非線性思維,為科技創新和社會創造注入活力。
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凝聚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發展的前提。藝術能夠溝通心靈、陶冶情操、增進理解,在提升公民道德水準、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塑造開放包容自信的區域形象。文化是最好的名片,繁榮的藝術事業和高水平的藝術教育,能夠彰顯湖北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吸引人才、資本和項目,提升湖北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藝術教育是涵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養的主陣地和關鍵途徑。它通過潛移默化地熏陶,將美的種子播撒在人們心中,提升審美判斷力、豐富情感世界、塑造健全人格??梢哉f,加強藝術教育,提升全社會的人文素養,是湖北加快建成支點的基礎性工程之一。
為支點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培根鑄魂,筑牢思想根基。藝術教育承擔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藝術教育全過程,通過優秀的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藝術作品,生動形象地傳播主流價值,引導廣大青少年乃至全社會堅定理想信念,聽黨話、跟黨走。圍繞重大歷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時代楷?!钡戎黝},創作排演一批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價值塑造。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通過情景劇、紅歌傳唱、革命題材美術創作等形式,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激發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為支點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啟智潤心,激發創新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藝術教育是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源泉。藝術教育通過引導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藝術之美,提升其審美趣味和格調,使其具備更高的生活品質追求和更敏銳的洞察力。這種感受力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藝術創作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藝術教育鼓勵打破常規、大膽想象、個性表達,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發散思維和非邏輯思維能力,這對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至關重要。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社會,往往是創新活力奔涌的社會。推動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工程教育等融合發展,培養兼具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復合型人才,可以為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傳承文脈,彰顯荊楚魅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藝術教育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荊楚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加大對楚劇、漢劇、黃梅戲、湖北大鼓、土家族擺手舞、漢繡、雕花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特色藝術的教育普及力度,將其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和課外活動,培養傳承人和欣賞者,讓荊楚藝術瑰寶煥發新的生機。
服務社會,促進和諧融洽。藝術教育不僅作用于個體成長,也服務于社會建設。要將藝術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培養鄉土藝術人才,助力提升鄉村文明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藝術具有療愈功能。開展藝術治療、藝術康養等實踐,關注特殊群體的藝術教育需求,能夠促進個體心理健康,增強社會包容性,營造和諧友善的社會氛圍。要支持各級各類學校、藝術院團、文化館站等面向社會開放藝術教育資源,舉辦高質量的藝術普及講座、展覽、演出和工作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開放交流,提升湖北形象。藝術是跨越國界的語言,是民心相通的橋梁。要支持湖北的藝術院校、藝術團體走出去,參加國際藝術節、展覽和比賽,展示荊楚藝術魅力和湖北發展成就。同時也要請進來,積極承辦高水平的國際藝術活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加強藝術教育領域的國際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鼓勵師生交流互訪,培養一批既懂中國文化、又具國際視野的藝術人才,服務于湖北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鼓勵創作更多反映湖北改革發展、山水風光、人民生活的優秀藝術作品,通過多種渠道向國內外傳播,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湖北形象,提升湖北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藝術學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