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波浩渺的漢水之濱,十堰——這座肩負“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國家使命的城市,已將文明基因融入發展血脈。從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榮光,到“文明河流”建設備受全國矚目,十堰以生態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向奔赴,繪就了一幅新時代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美麗畫卷。這不僅是城市發展范式的創新躍升,更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
大美十堰。
文明創建塑魂 構筑城市發展精神高地
“要牢記殷殷囑托,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轉化為統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02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湖北十堰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回信引發強烈反響。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迅速響應,將這份深切關懷轉化為精神文明創建的澎湃動力。
如今,這份沉甸甸的囑托在十堰大地已結出累累碩果。
2025年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十堰市以優異成績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這是繼2020年11月首次獲此榮譽后,再次將這一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攬入懷中。不僅如此,丹江口市、竹山縣同步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竹溪縣成功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在認定命名的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及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中,我市受表彰對象達29個,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榮耀背后,是十堰久久為功的文明創建定力。
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先后召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推進會、城市文明建設第一次及第二次聯席會議,強化創建調研指導,構建起“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聯動、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圍繞“文明浸潤”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接地氣、有溫度的創建活動:“科技活動周”傳播科學火種、“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喚醒生態保護自覺、“世界獻血者日”彰顯城市溫情、“六五環境日”凝聚綠色發展共識……僅今年前7個月,全市累計開展各類主題活動100余場次,文明理念如涓涓細流悄然融入市民日常。
宣傳是文明創建的助推器。十堰市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宣傳矩陣:市直各單位及各縣(市、區)在網站、媒體平臺,以及公共場所 LED屏、公交車等載體上,廣泛刊播文明交通、綠色低碳等公益廣告;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積極開展守水護水優秀公益廣告征集活動,聯合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等部門,在全市廣大中小學生中持續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宣傳學習活動,讓文明種子在校園沃土中生根發芽。
典型是文明創建的風向標。加強典型培育,選樹中國好人、湖北好人各2名,十堰好人29人(組),激發市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內生動力;編撰十堰市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典型事跡匯編《文明榜樣》,系統展現榜樣風采,引領社會風尚;發布“文明過春節”“減少噪聲污染”等倡議書,引導市民自覺踐行文明行為規范。
市民為機動車禮讓斑馬線點贊。
整治是文明創建的提升器。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在全市公共場所常態化開展“六大突出不文明行為”專項整治行動,聯合公安、城管執法、交通運輸等部門開展文明交通專項治理,實施文明交通宣教、道路交通秩序文明提升、城市環境管理提升、老年代步車專項整治、出租車文明營運提升等五大行動,通過嚴管重罰與教育引導相結合,推動市民文明素養與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升。
科技是文明創建的翅膀。升級改造創文智慧視頻自動抓拍系統,為主次干道公共攝像頭賦能 AI算法,構建起問題自動抓拍、分類交辦、整改反饋的網格化、信息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格局;推出“文明十堰·城市管理隨手拍”微信小程序,為市民群眾搭建便捷的參與平臺。
從漢江之畔的生態守護,到街頭巷尾的文明新風;從“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到“全域文明”的生動實踐,十堰正以文明創建為抓手,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轉化為城市發展軟實力,讓文明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文明河流建設 書寫水源地的綠色答卷
盛夏的傍晚,犟河張灣區花果段河畔,楊柳依依,碧波粼粼。居民沿親水步道悠然漫步,孩童在河畔綠地追逐嬉戲。岸邊宣傳牌上“珍惜水源保護生態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標語格外醒目。這正是我市“文明河流”建設成效的生動寫照。今年5月27日,2025文化強國論壇將十堰“文明河流”建設作為全國城市文明建設優秀案例公開發布。
水質好壞,表象在江河,根源在于人。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全國文明城市,十堰將“水文明”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獨特內涵,在全國創新開展“文明河流”建設,以文明新風滋養碧波清流,讓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交相輝映、共生共融。
為確?!拔拿骱恿鳌苯ㄔO有序推進、取得實效,十堰市高位推動,召開全市“文明河流”建設工作推進會,印發2025年“文明河流”建設重點工作提示,培育打造茅箭區茅塔河、房縣馬欄河、鄖西縣孤山河等實地創建示范點位10余個;精心設計制作《一滴“堰水”的文明之旅》宣講課件,舉辦全市“文明河流”建設宣講業務培訓會;組織開展“文明河流”建設進縣(市、區)、市委黨校巡回宣講等活動20余場次,征集守水護水優秀公益廣告1000余件;啟動“文明河流”評選工作,即將發布第一批“文明河流”建設創新案例。
在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灣村舉辦文明河流建設主題宣講活動。
涓滴之力,匯聚成河。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組建“宣傳員、巡河員、保潔員、觀察員、監督員”五類專兼結合的志愿服務隊伍300余支,全域開展生態文明宣講、文明鄉風建設、河岸環境整治等十大行動3.2萬場次,參與志愿者15.8萬人次,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養,以“人的文明”帶動“河流文明”。
同飲一江水,京堰一家親。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聯合團市委,組織專班深入河南省南陽市、北京市等14座沿線城市,開展“守護一泓清水共建文明河流”主題巡講活動,有效擴大“文明河流”建設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力。今年以來,京堰守水護水聯盟開展宣講活動200余場次,北京參與市民3萬余人次,“絕不讓一滴污水入河絕不浪費一滴南來之水”成為共識。
成立“文明十堰”宣講隊,聯動各縣(市、區)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宣講矩陣,培育各級宣講骨干500余人;參與美麗湖北宣講小分隊進農村宣講活動,舉辦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教月暨“文明河流”建設宣講、全市“文明河流”建設竹溪站與茅箭站巡回宣講、十堰市文明實踐宣講交流等活動,覆蓋群眾超20萬人次,帶動10萬余名群眾常態化參與河道治理、環保實踐。今年4月,丹江口“小水滴”環保志愿者袁慧在國新辦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分享了320萬十堰人民守水護水的故事。
十堰市開展“守水護水”文明實踐暨張灣區文藝志愿服務隊授旗活動。
文明實踐潤心 激活基層治理源頭活水
8月6日,張灣區車城路街道藍湖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小衛士”垃圾分類主題活動熱烈開展。社區志愿者攜手國瑞幼兒園的孩子們化身“環保小衛士”,走進社區公共區域,認真清理路面與綠化帶垃圾,并精準分類投放。稚嫩的小手,傳遞著文明的力量。
文明的種子,需要在實踐的沃土中生根發芽;城市的溫度,蘊藏在基層治理的細微之處。我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陣地,將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讓文明之花在基層絢麗綻放。
藍湖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我市基層文明實踐的一個縮影。該實踐站堅持“黨建引領促文明,文明創建助發展”,創新“文明實踐+”模式,打造“七色花”志愿服務隊特色品牌,將文明實踐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開展各類活動400余場次,贏得居民廣泛贊譽。
十堰市“流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品牌在全省推廣。
沃土育新苗,項目結碩果。在全市層面,精心培育“馬燈精神再傳承東風故里育新風”“鳳舞鄖陽點亮文明之光”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重點項目20個。其中,鄖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流動實踐站”書寫文明實踐“后半篇”大文章》、張灣區車城路街道藍湖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弘揚時代新風聚力文明實踐》、十堰經開區白浪街道中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群眾零距離文明花開結碩果》入選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案例匯編。
春風化雨,浸潤心田。圍繞“黨的聲音進萬家”“生態文明宣講”“文明河流潔美家園”“關愛新市民”“防范非法集資”等主題,全市各地各單位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9萬場次,31萬人次志愿者積極參與,讓文明實踐的春風吹遍十堰大街小巷、田間地頭,激活了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當文明創建的畫筆與生態保護的底色交相輝映,城市發展便擁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當文明實踐的暖流與基層治理的脈絡深度融合,現代化建設便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石。
一泓碧水證初心,全域文明展宏圖。
十堰,這座被碧水滋養的城市,正以“文明河流”的生動實踐向世人證明:守護綠水青山,不僅是為國家輸送甘甜的清泉,更是為城市文明涵養深厚的精神源泉。在這條文明與生態交相輝映的康莊大道上,十堰正以開拓者的勇毅與智慧,為新時代中國城市文明建設貢獻“十堰方案”,書寫濃墨重彩的“十堰篇章”。(十堰日報 記者 毛以國 通訊 員 鄭榮斌 康露馨 圖片由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提供)
發表時間:2025-08-14 來源:十堰日報
在煙波浩渺的漢水之濱,十堰——這座肩負“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國家使命的城市,已將文明基因融入發展血脈。從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榮光,到“文明河流”建設備受全國矚目,十堰以生態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向奔赴,繪就了一幅新時代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美麗畫卷。這不僅是城市發展范式的創新躍升,更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
大美十堰。
文明創建塑魂 構筑城市發展精神高地
“要牢記殷殷囑托,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轉化為統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02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湖北十堰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回信引發強烈反響。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迅速響應,將這份深切關懷轉化為精神文明創建的澎湃動力。
如今,這份沉甸甸的囑托在十堰大地已結出累累碩果。
2025年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十堰市以優異成績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這是繼2020年11月首次獲此榮譽后,再次將這一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攬入懷中。不僅如此,丹江口市、竹山縣同步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竹溪縣成功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在認定命名的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及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中,我市受表彰對象達29個,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榮耀背后,是十堰久久為功的文明創建定力。
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先后召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推進會、城市文明建設第一次及第二次聯席會議,強化創建調研指導,構建起“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聯動、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圍繞“文明浸潤”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接地氣、有溫度的創建活動:“科技活動周”傳播科學火種、“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喚醒生態保護自覺、“世界獻血者日”彰顯城市溫情、“六五環境日”凝聚綠色發展共識……僅今年前7個月,全市累計開展各類主題活動100余場次,文明理念如涓涓細流悄然融入市民日常。
宣傳是文明創建的助推器。十堰市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宣傳矩陣:市直各單位及各縣(市、區)在網站、媒體平臺,以及公共場所 LED屏、公交車等載體上,廣泛刊播文明交通、綠色低碳等公益廣告;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積極開展守水護水優秀公益廣告征集活動,聯合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等部門,在全市廣大中小學生中持續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宣傳學習活動,讓文明種子在校園沃土中生根發芽。
典型是文明創建的風向標。加強典型培育,選樹中國好人、湖北好人各2名,十堰好人29人(組),激發市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內生動力;編撰十堰市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典型事跡匯編《文明榜樣》,系統展現榜樣風采,引領社會風尚;發布“文明過春節”“減少噪聲污染”等倡議書,引導市民自覺踐行文明行為規范。
市民為機動車禮讓斑馬線點贊。
整治是文明創建的提升器。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在全市公共場所常態化開展“六大突出不文明行為”專項整治行動,聯合公安、城管執法、交通運輸等部門開展文明交通專項治理,實施文明交通宣教、道路交通秩序文明提升、城市環境管理提升、老年代步車專項整治、出租車文明營運提升等五大行動,通過嚴管重罰與教育引導相結合,推動市民文明素養與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升。
科技是文明創建的翅膀。升級改造創文智慧視頻自動抓拍系統,為主次干道公共攝像頭賦能 AI算法,構建起問題自動抓拍、分類交辦、整改反饋的網格化、信息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格局;推出“文明十堰·城市管理隨手拍”微信小程序,為市民群眾搭建便捷的參與平臺。
從漢江之畔的生態守護,到街頭巷尾的文明新風;從“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到“全域文明”的生動實踐,十堰正以文明創建為抓手,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轉化為城市發展軟實力,讓文明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文明河流建設 書寫水源地的綠色答卷
盛夏的傍晚,犟河張灣區花果段河畔,楊柳依依,碧波粼粼。居民沿親水步道悠然漫步,孩童在河畔綠地追逐嬉戲。岸邊宣傳牌上“珍惜水源保護生態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標語格外醒目。這正是我市“文明河流”建設成效的生動寫照。今年5月27日,2025文化強國論壇將十堰“文明河流”建設作為全國城市文明建設優秀案例公開發布。
水質好壞,表象在江河,根源在于人。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全國文明城市,十堰將“水文明”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獨特內涵,在全國創新開展“文明河流”建設,以文明新風滋養碧波清流,讓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交相輝映、共生共融。
為確?!拔拿骱恿鳌苯ㄔO有序推進、取得實效,十堰市高位推動,召開全市“文明河流”建設工作推進會,印發2025年“文明河流”建設重點工作提示,培育打造茅箭區茅塔河、房縣馬欄河、鄖西縣孤山河等實地創建示范點位10余個;精心設計制作《一滴“堰水”的文明之旅》宣講課件,舉辦全市“文明河流”建設宣講業務培訓會;組織開展“文明河流”建設進縣(市、區)、市委黨校巡回宣講等活動20余場次,征集守水護水優秀公益廣告1000余件;啟動“文明河流”評選工作,即將發布第一批“文明河流”建設創新案例。
在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灣村舉辦文明河流建設主題宣講活動。
涓滴之力,匯聚成河。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組建“宣傳員、巡河員、保潔員、觀察員、監督員”五類專兼結合的志愿服務隊伍300余支,全域開展生態文明宣講、文明鄉風建設、河岸環境整治等十大行動3.2萬場次,參與志愿者15.8萬人次,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養,以“人的文明”帶動“河流文明”。
同飲一江水,京堰一家親。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聯合團市委,組織專班深入河南省南陽市、北京市等14座沿線城市,開展“守護一泓清水共建文明河流”主題巡講活動,有效擴大“文明河流”建設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力。今年以來,京堰守水護水聯盟開展宣講活動200余場次,北京參與市民3萬余人次,“絕不讓一滴污水入河絕不浪費一滴南來之水”成為共識。
成立“文明十堰”宣講隊,聯動各縣(市、區)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宣講矩陣,培育各級宣講骨干500余人;參與美麗湖北宣講小分隊進農村宣講活動,舉辦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教月暨“文明河流”建設宣講、全市“文明河流”建設竹溪站與茅箭站巡回宣講、十堰市文明實踐宣講交流等活動,覆蓋群眾超20萬人次,帶動10萬余名群眾常態化參與河道治理、環保實踐。今年4月,丹江口“小水滴”環保志愿者袁慧在國新辦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分享了320萬十堰人民守水護水的故事。
十堰市開展“守水護水”文明實踐暨張灣區文藝志愿服務隊授旗活動。
文明實踐潤心 激活基層治理源頭活水
8月6日,張灣區車城路街道藍湖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小衛士”垃圾分類主題活動熱烈開展。社區志愿者攜手國瑞幼兒園的孩子們化身“環保小衛士”,走進社區公共區域,認真清理路面與綠化帶垃圾,并精準分類投放。稚嫩的小手,傳遞著文明的力量。
文明的種子,需要在實踐的沃土中生根發芽;城市的溫度,蘊藏在基層治理的細微之處。我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陣地,將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讓文明之花在基層絢麗綻放。
藍湖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我市基層文明實踐的一個縮影。該實踐站堅持“黨建引領促文明,文明創建助發展”,創新“文明實踐+”模式,打造“七色花”志愿服務隊特色品牌,將文明實踐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開展各類活動400余場次,贏得居民廣泛贊譽。
十堰市“流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品牌在全省推廣。
沃土育新苗,項目結碩果。在全市層面,精心培育“馬燈精神再傳承東風故里育新風”“鳳舞鄖陽點亮文明之光”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重點項目20個。其中,鄖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流動實踐站”書寫文明實踐“后半篇”大文章》、張灣區車城路街道藍湖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弘揚時代新風聚力文明實踐》、十堰經開區白浪街道中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群眾零距離文明花開結碩果》入選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案例匯編。
春風化雨,浸潤心田。圍繞“黨的聲音進萬家”“生態文明宣講”“文明河流潔美家園”“關愛新市民”“防范非法集資”等主題,全市各地各單位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9萬場次,31萬人次志愿者積極參與,讓文明實踐的春風吹遍十堰大街小巷、田間地頭,激活了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當文明創建的畫筆與生態保護的底色交相輝映,城市發展便擁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當文明實踐的暖流與基層治理的脈絡深度融合,現代化建設便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石。
一泓碧水證初心,全域文明展宏圖。
十堰,這座被碧水滋養的城市,正以“文明河流”的生動實踐向世人證明:守護綠水青山,不僅是為國家輸送甘甜的清泉,更是為城市文明涵養深厚的精神源泉。在這條文明與生態交相輝映的康莊大道上,十堰正以開拓者的勇毅與智慧,為新時代中國城市文明建設貢獻“十堰方案”,書寫濃墨重彩的“十堰篇章”。(十堰日報 記者 毛以國 通訊 員 鄭榮斌 康露馨 圖片由市城市文明創建中心提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