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讓湖北醫藥學院師生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湖北醫藥學院在持續深化“學習回信精神、當好忠誠衛士”主題教育實踐中,將守護國家水安全戰略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度融合,系統性構建“管理融入、陣地嵌入、文化滲入”的新時代思政教育體系,形成了以“水生態+”為鮮明標識的協同育人特色,著力培養心懷“國之大者”、秉承科學精神、堅守仁心仁術的新時代健康守護者。
管理融入
護航“清水使命”,筑牢為民初心
學校將服務南水北調國家戰略、保障水源區生態安全與人群健康提升到辦學治校的全局高度,建立起教學、科研、醫療、社會服務資源協同向水源保護聚焦的統籌機制,從頂層設計上確?!笆刈o清水”的國家意志有效轉化為育人實踐的核心動能。
面向水生態,強化科技攻關。整合環境醫學、流行病學、藥學、公共衛生等力量,成立“鄂西北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組織科研團隊重點開展庫區水質精準監測與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研究,深入探索特征污染物對居民健康的潛在風險及作用機制,相關成果在環境健康領域頂級期刊發表,為風險防控提供科學依據。藥學院致力于研發高效低毒的水體污染物吸附與降解技術,針對庫區特色農產品開展藥食同源研究與深加工技術開發,推廣生態種植養殖。學生團隊“以香治水”“廢棄菌棒回收利用”等綠色項目榮獲省“挑戰杯”獎項3項。
聚焦水安全,強化專業支撐。積極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圍繞水源區水質監測預警、農村面源污染防控等方向,編制區域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報告、農村飲用水安全提升技術指南,多項成果被采納轉化為實際治理措施,有力推動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重點建設“源頭碧水創新實踐工作室”,組織4000余名師生深入水源區百余所學校與社區,累計開展環保志愿活動超2000次,徒步巡河凈灘3000余公里,舉辦科普宣講及實踐活動200余場,惠及群眾8萬余人,被當地群眾形象地稱為守水護水“小衛隊”。團隊12人獲評“湖北省青年環境友好使者”。
學校成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圍繞水保護,強化思想引領。學校與漢江流域33家單位共建“大思政課”教育共同體,41名校外專家受聘為思政課兼課教師。社會力量參與思政教育的機制創新,使教育從學校“獨奏”變為校地社企“合奏”,攜手打造生態文明大課堂,搭建守水護水大平臺,建好思政教育大師資,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創新開設“多彩中國”系列“大思政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高校教師、志愿者、企業家、農民、思政輔導員、理論宣講員等同臺宣講,地方藝術形式交相輝映,深受師生歡迎和社會好評。
陣地嵌入
浸潤“守水情懷”,錘煉求實匠心
學校著力拓展育人陣地,將水生態保護的國家敘事和生態文明的價值理念,深度嵌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全時空場域。
用好主渠道,強化使命教育。學校大力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將水生態元素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馬克思主義學院傾力打造“杏林先聲”線上理論宣講樣式,生動闡釋國家工程的世紀意義。協同專業學院系統建設“水生態+”課程思政案例庫。《預防醫學》強化水源保護與公共衛生安全的緊密關聯,《藥理學》探討藥物環境污染的防控與倫理責任,《醫學倫理學》引入水源區環境正義與健康公平的現實議題,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生態文明價值觀培育有機融合。2024年10月,聯合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發起首屆“漢江大保護”全國大學生守水護水知識競賽,吸引全國880所高校3.4萬余名學子踴躍參與。
實施書院制,強化行為教育。作為湖北省高校書院制改革的先行者,精誠、精勤、精術三大書院常態化開展勞動教育、生活教育、生態教育,引導學生養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書院統一提供洗衣、直飲水、智能垃圾回收站等節能設施服務,廢水統一排放,提高學生環保意識。書院學生社團積極推廣節水節電、垃圾分類、廢物利用等知識,舉辦“水·生命·健康”主題沙龍、思辨會,邀請環保專家、庫區移民代表深度對話,將生態文明的宏大理念細化為日常行為習慣。學校因此獲評“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薄?/p>
突出專業性,強化實踐教育。組織學生深入庫區采集水樣、土壤樣本,參與環境健康問卷調查和生物多樣性觀測,在縣河村、蒿口村等駐點村運用專業知識推廣生態農業技術、參與鄉村環境規劃、指導道地中藥材種植、開發健康養生產品,推廣生態廁所和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將科技興農與生態減污的理念播撒在田間地頭?!拔洚斝恿帧ね姆請F”“彩虹”災害醫學救援隊等定期深入庫區移民村,開展健康義診、急救培訓、環境衛生宣教,將專業所學轉化為服務群眾健康的實際行動。
文化滲入
涵育“如水德行”,砥礪醫者仁心
學校將“水”蘊含的“清澈純凈”“堅韌不拔”“潤澤萬物”等特質與醫學所追求的“清正廉明”“仁心仁術”“大愛無疆”高度融合,構建起富有特色的“好人文化”品牌,實現生態倫理與醫德修養的價值同構。
建設好人館,強化文化浸潤。建設線上線下好人館,圖文并茂地展示師生校友投身南水北調工程、扎根庫區科研護水、服務移民健康的感人事跡與突出貢獻。持續舉辦“水韻杏林”主題文化節,通過主題攝影展捕捉庫區生態之美與守水人風采,征文大賽抒寫護水情懷與醫者擔當,使生態文明理念和職業精神在美的熏陶中深入人心。通過舞蹈《如水傾城》、情景歌曲《一江深情》、音詩畫《和光同塵》等演繹,以藝術化的語言詮釋守護生命之源與守護人民健康的崇高使命,多部作品獲得省級以上榮譽。
打造好人榜,強化精神感召。大力選樹和宣傳將論文寫在庫區、用科技守護清水的先進典型,持續弘揚李玉院士心系庫區、指導食用菌產業升級的科學家精神,講述張垚博士放棄高薪回鄉組建團隊攻堅水質監測技術的報國情懷,深入報道水生態健康研究團隊取得高水平成果背后的奉獻故事。通過校園媒體矩陣以及重要儀式場合,廣泛宣傳師生團隊在庫區科研、健康服務中的感人事跡,讓身邊這些可親、可敬、可學的“科技守水先鋒”成為校園偶像,激發見賢思齊的內生動力。
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守水護水實踐。
設立好人獎,強化志愿服務。創新開設“愛心超市”,發放“愛心積分”,設立“好人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志愿服務激勵嘉許機制。近年來,師生先后參與“京鄂守水護水節水志愿服務聯合行動”“青少年守水護水節水主題巡講”“節水中國行”“愛我千湖 美麗湖北”等活動30余場次,1支守水護水團隊入選2025年度團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務團隊,1支守水護水團隊榮獲2024年度“榜樣100”全國優秀大學生團隊,1個項目在2025年第八屆湖北高?!芭c綠同行”大賽暨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培育活動決賽中榮獲全省唯一品牌獎。
大學生志愿者走進中小學科普護水、節水知識。
發揮水源區高校優勢, 走“水生態+”服務育人之路
——訪湖北醫藥學院黨委書記鄭丹鳳
問:如何認識地方高校在保水護水中的作用?
答:確?!耙汇逅览m北上”,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事關國家水安全、區域協調發展的“國之大者”。湖北醫藥學院地處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守護好一庫清水,既是服務國家戰略的政治責任,也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問:近年來,湖北醫藥學院在保水護水工作中做了哪些探索,取得哪些成效?
答:學校黨委深刻認識到,必須充分發揮高等醫學院校的學科、人才和科技優勢,服務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保障人民健康緊密結合,堅持走一條具有湖醫藥特色的“水生態+”服務與育人之路。我們持續聚焦水源區“水—環境—健康”的核心鏈條,整合醫學、藥學、公共衛生、生物、環境科學等多學科力量,依托“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等重要科技平臺,開展前瞻性、戰略性科研攻關,以科技創新筑牢水質安全與健康屏障。我們持續深化“管理融入、陣地嵌入、文化滲入”的隱性思政教育體系,將守護“一泓清水”的國家使命深度融入育人全過程,以“三入”體系涵育水生態守護先鋒,著力培養心系家國、擔當奉獻的時代新人。我們更主動地融入水源區保護與發展大局,發揮附屬醫院和專家團隊優勢,深化對庫區移民、漁民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干預,特別是與環境因素相關的疾病防治,以專業力量賦能水源區百姓健康福祉。我們堅持協同聯動,加強與京津冀受水區高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匯聚更多資源投入水源區保護與發展,在政策研究、技術咨詢、應急響應等方面提供更精準的智力支持,以開放姿態共建水生態保護共同體。南水北調,利在千秋;守護清水,使命如山。
問:下一步,學校如何發揮教學優勢,在保水護水工作中發揮作用?
答:湖北醫藥學院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使命擔當、更實的行動舉措,持續深耕“水生態+”特色,通過強化價值引領、深化實踐育人、升華文化浸潤,致力于培養更多既有精湛醫術、更有赤誠報國情懷、牢固生態文明理念和卓越擔當精神的“健康中國”建設者與“美麗中國”守護者,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水安全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為保障“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貢獻湖醫的智慧與力量!
文/圖:湖北醫藥學院黨委宣傳部
發表時間:2025-08-13 來源:湖北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讓湖北醫藥學院師生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湖北醫藥學院在持續深化“學習回信精神、當好忠誠衛士”主題教育實踐中,將守護國家水安全戰略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度融合,系統性構建“管理融入、陣地嵌入、文化滲入”的新時代思政教育體系,形成了以“水生態+”為鮮明標識的協同育人特色,著力培養心懷“國之大者”、秉承科學精神、堅守仁心仁術的新時代健康守護者。
管理融入
護航“清水使命”,筑牢為民初心
學校將服務南水北調國家戰略、保障水源區生態安全與人群健康提升到辦學治校的全局高度,建立起教學、科研、醫療、社會服務資源協同向水源保護聚焦的統籌機制,從頂層設計上確保“守護清水”的國家意志有效轉化為育人實踐的核心動能。
面向水生態,強化科技攻關。整合環境醫學、流行病學、藥學、公共衛生等力量,成立“鄂西北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組織科研團隊重點開展庫區水質精準監測與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研究,深入探索特征污染物對居民健康的潛在風險及作用機制,相關成果在環境健康領域頂級期刊發表,為風險防控提供科學依據。藥學院致力于研發高效低毒的水體污染物吸附與降解技術,針對庫區特色農產品開展藥食同源研究與深加工技術開發,推廣生態種植養殖。學生團隊“以香治水”“廢棄菌棒回收利用”等綠色項目榮獲省“挑戰杯”獎項3項。
聚焦水安全,強化專業支撐。積極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圍繞水源區水質監測預警、農村面源污染防控等方向,編制區域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報告、農村飲用水安全提升技術指南,多項成果被采納轉化為實際治理措施,有力推動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重點建設“源頭碧水創新實踐工作室”,組織4000余名師生深入水源區百余所學校與社區,累計開展環保志愿活動超2000次,徒步巡河凈灘3000余公里,舉辦科普宣講及實踐活動200余場,惠及群眾8萬余人,被當地群眾形象地稱為守水護水“小衛隊”。團隊12人獲評“湖北省青年環境友好使者”。
學校成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圍繞水保護,強化思想引領。學校與漢江流域33家單位共建“大思政課”教育共同體,41名校外專家受聘為思政課兼課教師。社會力量參與思政教育的機制創新,使教育從學?!蔼氉唷弊優樾5厣缙蟆昂献唷?,攜手打造生態文明大課堂,搭建守水護水大平臺,建好思政教育大師資,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創新開設“多彩中國”系列“大思政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高校教師、志愿者、企業家、農民、思政輔導員、理論宣講員等同臺宣講,地方藝術形式交相輝映,深受師生歡迎和社會好評。
陣地嵌入
浸潤“守水情懷”,錘煉求實匠心
學校著力拓展育人陣地,將水生態保護的國家敘事和生態文明的價值理念,深度嵌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全時空場域。
用好主渠道,強化使命教育。學校大力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將水生態元素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馬克思主義學院傾力打造“杏林先聲”線上理論宣講樣式,生動闡釋國家工程的世紀意義。協同專業學院系統建設“水生態+”課程思政案例庫?!额A防醫學》強化水源保護與公共衛生安全的緊密關聯,《藥理學》探討藥物環境污染的防控與倫理責任,《醫學倫理學》引入水源區環境正義與健康公平的現實議題,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生態文明價值觀培育有機融合。2024年10月,聯合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發起首屆“漢江大保護”全國大學生守水護水知識競賽,吸引全國880所高校3.4萬余名學子踴躍參與。
實施書院制,強化行為教育。作為湖北省高校書院制改革的先行者,精誠、精勤、精術三大書院常態化開展勞動教育、生活教育、生態教育,引導學生養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書院統一提供洗衣、直飲水、智能垃圾回收站等節能設施服務,廢水統一排放,提高學生環保意識。書院學生社團積極推廣節水節電、垃圾分類、廢物利用等知識,舉辦“水·生命·健康”主題沙龍、思辨會,邀請環保專家、庫區移民代表深度對話,將生態文明的宏大理念細化為日常行為習慣。學校因此獲評“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
突出專業性,強化實踐教育。組織學生深入庫區采集水樣、土壤樣本,參與環境健康問卷調查和生物多樣性觀測,在縣河村、蒿口村等駐點村運用專業知識推廣生態農業技術、參與鄉村環境規劃、指導道地中藥材種植、開發健康養生產品,推廣生態廁所和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將科技興農與生態減污的理念播撒在田間地頭?!拔洚斝恿帧ね姆請F”“彩虹”災害醫學救援隊等定期深入庫區移民村,開展健康義診、急救培訓、環境衛生宣教,將專業所學轉化為服務群眾健康的實際行動。
文化滲入
涵育“如水德行”,砥礪醫者仁心
學校將“水”蘊含的“清澈純凈”“堅韌不拔”“潤澤萬物”等特質與醫學所追求的“清正廉明”“仁心仁術”“大愛無疆”高度融合,構建起富有特色的“好人文化”品牌,實現生態倫理與醫德修養的價值同構。
建設好人館,強化文化浸潤。建設線上線下好人館,圖文并茂地展示師生校友投身南水北調工程、扎根庫區科研護水、服務移民健康的感人事跡與突出貢獻。持續舉辦“水韻杏林”主題文化節,通過主題攝影展捕捉庫區生態之美與守水人風采,征文大賽抒寫護水情懷與醫者擔當,使生態文明理念和職業精神在美的熏陶中深入人心。通過舞蹈《如水傾城》、情景歌曲《一江深情》、音詩畫《和光同塵》等演繹,以藝術化的語言詮釋守護生命之源與守護人民健康的崇高使命,多部作品獲得省級以上榮譽。
打造好人榜,強化精神感召。大力選樹和宣傳將論文寫在庫區、用科技守護清水的先進典型,持續弘揚李玉院士心系庫區、指導食用菌產業升級的科學家精神,講述張垚博士放棄高薪回鄉組建團隊攻堅水質監測技術的報國情懷,深入報道水生態健康研究團隊取得高水平成果背后的奉獻故事。通過校園媒體矩陣以及重要儀式場合,廣泛宣傳師生團隊在庫區科研、健康服務中的感人事跡,讓身邊這些可親、可敬、可學的“科技守水先鋒”成為校園偶像,激發見賢思齊的內生動力。
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守水護水實踐。
設立好人獎,強化志愿服務。創新開設“愛心超市”,發放“愛心積分”,設立“好人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志愿服務激勵嘉許機制。近年來,師生先后參與“京鄂守水護水節水志愿服務聯合行動”“青少年守水護水節水主題巡講”“節水中國行”“愛我千湖 美麗湖北”等活動30余場次,1支守水護水團隊入選2025年度團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務團隊,1支守水護水團隊榮獲2024年度“榜樣100”全國優秀大學生團隊,1個項目在2025年第八屆湖北高?!芭c綠同行”大賽暨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培育活動決賽中榮獲全省唯一品牌獎。
大學生志愿者走進中小學科普護水、節水知識。
發揮水源區高校優勢, 走“水生態+”服務育人之路
——訪湖北醫藥學院黨委書記鄭丹鳳
問:如何認識地方高校在保水護水中的作用?
答:確?!耙汇逅览m北上”,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事關國家水安全、區域協調發展的“國之大者”。湖北醫藥學院地處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守護好一庫清水,既是服務國家戰略的政治責任,也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問:近年來,湖北醫藥學院在保水護水工作中做了哪些探索,取得哪些成效?
答:學校黨委深刻認識到,必須充分發揮高等醫學院校的學科、人才和科技優勢,服務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保障人民健康緊密結合,堅持走一條具有湖醫藥特色的“水生態+”服務與育人之路。我們持續聚焦水源區“水—環境—健康”的核心鏈條,整合醫學、藥學、公共衛生、生物、環境科學等多學科力量,依托“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等重要科技平臺,開展前瞻性、戰略性科研攻關,以科技創新筑牢水質安全與健康屏障。我們持續深化“管理融入、陣地嵌入、文化滲入”的隱性思政教育體系,將守護“一泓清水”的國家使命深度融入育人全過程,以“三入”體系涵育水生態守護先鋒,著力培養心系家國、擔當奉獻的時代新人。我們更主動地融入水源區保護與發展大局,發揮附屬醫院和專家團隊優勢,深化對庫區移民、漁民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干預,特別是與環境因素相關的疾病防治,以專業力量賦能水源區百姓健康福祉。我們堅持協同聯動,加強與京津冀受水區高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匯聚更多資源投入水源區保護與發展,在政策研究、技術咨詢、應急響應等方面提供更精準的智力支持,以開放姿態共建水生態保護共同體。南水北調,利在千秋;守護清水,使命如山。
問:下一步,學校如何發揮教學優勢,在保水護水工作中發揮作用?
答:湖北醫藥學院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使命擔當、更實的行動舉措,持續深耕“水生態+”特色,通過強化價值引領、深化實踐育人、升華文化浸潤,致力于培養更多既有精湛醫術、更有赤誠報國情懷、牢固生態文明理念和卓越擔當精神的“健康中國”建設者與“美麗中國”守護者,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水安全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為保障“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貢獻湖醫的智慧與力量!
文/圖:湖北醫藥學院黨委宣傳部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