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大清早,宜昌市猇亭區桐嶺社區興隆小區的黨群連心驛站里,“嗒嗒嗒”的縫紉機聲就響起來了。66歲的龔名娥戴著老花鏡,正瞇著眼給一條褲子收腰,針腳走得又勻又密。每周五她準時開工,這個被大伙兒叫作“愛心裁縫鋪”的小角落,如今比菜市場還熱鬧。
從“打游擊”到“有個家”
“以前社區居民找龔奶奶改衣服,得在小區涼亭碰運氣?!蓖X社區黨委委員王雅琴指著墻上的排班表,“現在好了,驛站給她騰了地方,每周五上午8點半到12點,居民到點來就行?!?/p>
猇亭區貫徹落實“干部素質提升年”部署以來,按照“合民意、質量好、可實施、可持續”原則,科學合理辦好民生實事。2025年初,興隆小區點狀治理工作專班開展敲門走訪,工作人員發現小區里三成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部分居民反映改補衣服困難。
桐嶺社區書記董大云說:“婆婆爺爺們的事等不起,群眾既然反映了,我們就馬上辦。”經過開會討論,大家發現,社區居民龔名娥,退休后總是免費幫鄰居縫縫補補,“有時候帶回家的活兒能堆半床”。
“群眾有難處,咱就得搭個橋。”3月中旬,經過多番比較,社區把連心驛站的閑置空間收拾出來。居民馮發忠捐了臺舊縫紉機,龔名娥的“流動針線包”有了固定地點。4月,“龔奶奶愛心裁縫鋪”成為猇亭區首家公益性特殊門店。
龔名娥這手藝可不是吹的,干了40多年裁縫,啥活都拿得下。上周張阿姨把壓箱底的真絲圍巾拿來,她咔嚓幾剪刀,改出條帶花邊的連衣裙。“我這點手藝能幫上老人,就挺高興。”龔名娥低頭踩著縫紉機踏板說。
為了讓服務更貼心,黨員干部們和龔奶奶一起定了“規矩”: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低保家庭全免費,其他居民收市場價半價。上次有個小伙子來改西裝,硬要塞50塊,龔奶奶只收20元,她說:“干部們幫我把場地設備都弄好了,我多干點是應該的?!?/p>
隊伍排到驛站門口
上午9點,愛心裁縫鋪里已經聚集了8位居民,在“嗒嗒嗒”的縫紉機聲中,大家有說有笑。
龔名娥的案板上堆著稀奇古怪的活兒:磨破的校服褲、帆布包換拉鏈,還有人翻出幾年前的褲子讓改短一下?!褒從棠套顣儚U為寶。”居民王大姐舉著孫女的連衣裙說,“這是用我的舊旗袍改的,鄰居都問在哪里買的?!?/p>
最神奇的是6月份那次“緊急救援”。社區有個小學生要去省里參加朗誦比賽,老師說必須穿特色服裝,買不到也租不著,家長急得在居民群里求助。社區干部看到消息,立馬給龔名娥打了電話。
“那天龔奶奶從下午3點做到晚上8點,改了6遍樣式。”孩子的奶奶趙玉回憶,“孫兒穿上新衣服拿了二等獎?!?/p>
現在不光是改衣服,驛站里名堂多著呢。社區借著這股勁兒,找來了不少“能人”:宜昌市第五醫院的韓醫生每周來測血糖血壓,還教大家心臟驟停了咋急救;重陽節請花藝師來教插花……
“上周韓醫生來義診,隊伍排到驛站門口?!蓖跹徘俜椿顒佑涗?,“有個大爺突然頭暈,當場測了血壓,發現是高血壓,趕緊送醫院了。”
居民們現在總追著干部問:“啥時候請人教烘焙?。俊薄拔壹液⒆酉雽W剪紙呢!”王雅琴說,正打算把這些服務固定下來,讓驛站不光能改衣服,還能學手藝、做檢查,變成一個“萬能便民點”。
2025年以來,猇亭區黨員干部深入產業園、社區,從招商引資到居民縫紉,累計解決各類問題300余個,讓群眾感受到發展的溫度與成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澤牧 實習生 徐玲紫月通訊員 蔡曉舒 張思進)
發表時間:2025-08-11 來源:湖北文明網
8月1日大清早,宜昌市猇亭區桐嶺社區興隆小區的黨群連心驛站里,“嗒嗒嗒”的縫紉機聲就響起來了。66歲的龔名娥戴著老花鏡,正瞇著眼給一條褲子收腰,針腳走得又勻又密。每周五她準時開工,這個被大伙兒叫作“愛心裁縫鋪”的小角落,如今比菜市場還熱鬧。
從“打游擊”到“有個家”
“以前社區居民找龔奶奶改衣服,得在小區涼亭碰運氣?!蓖X社區黨委委員王雅琴指著墻上的排班表,“現在好了,驛站給她騰了地方,每周五上午8點半到12點,居民到點來就行?!?/p>
猇亭區貫徹落實“干部素質提升年”部署以來,按照“合民意、質量好、可實施、可持續”原則,科學合理辦好民生實事。2025年初,興隆小區點狀治理工作專班開展敲門走訪,工作人員發現小區里三成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部分居民反映改補衣服困難。
桐嶺社區書記董大云說:“婆婆爺爺們的事等不起,群眾既然反映了,我們就馬上辦?!苯涍^開會討論,大家發現,社區居民龔名娥,退休后總是免費幫鄰居縫縫補補,“有時候帶回家的活兒能堆半床”。
“群眾有難處,咱就得搭個橋?!?月中旬,經過多番比較,社區把連心驛站的閑置空間收拾出來。居民馮發忠捐了臺舊縫紉機,龔名娥的“流動針線包”有了固定地點。4月,“龔奶奶愛心裁縫鋪”成為猇亭區首家公益性特殊門店。
龔名娥這手藝可不是吹的,干了40多年裁縫,啥活都拿得下。上周張阿姨把壓箱底的真絲圍巾拿來,她咔嚓幾剪刀,改出條帶花邊的連衣裙。“我這點手藝能幫上老人,就挺高興?!饼徝鸬皖^踩著縫紉機踏板說。
為了讓服務更貼心,黨員干部們和龔奶奶一起定了“規矩”: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低保家庭全免費,其他居民收市場價半價。上次有個小伙子來改西裝,硬要塞50塊,龔奶奶只收20元,她說:“干部們幫我把場地設備都弄好了,我多干點是應該的。”
隊伍排到驛站門口
上午9點,愛心裁縫鋪里已經聚集了8位居民,在“嗒嗒嗒”的縫紉機聲中,大家有說有笑。
龔名娥的案板上堆著稀奇古怪的活兒:磨破的校服褲、帆布包換拉鏈,還有人翻出幾年前的褲子讓改短一下?!褒從棠套顣儚U為寶?!本用裢醮蠼闩e著孫女的連衣裙說,“這是用我的舊旗袍改的,鄰居都問在哪里買的。”
最神奇的是6月份那次“緊急救援”。社區有個小學生要去省里參加朗誦比賽,老師說必須穿特色服裝,買不到也租不著,家長急得在居民群里求助。社區干部看到消息,立馬給龔名娥打了電話。
“那天龔奶奶從下午3點做到晚上8點,改了6遍樣式。”孩子的奶奶趙玉回憶,“孫兒穿上新衣服拿了二等獎?!?/p>
現在不光是改衣服,驛站里名堂多著呢。社區借著這股勁兒,找來了不少“能人”:宜昌市第五醫院的韓醫生每周來測血糖血壓,還教大家心臟驟停了咋急救;重陽節請花藝師來教插花……
“上周韓醫生來義診,隊伍排到驛站門口?!蓖跹徘俜椿顒佑涗?,“有個大爺突然頭暈,當場測了血壓,發現是高血壓,趕緊送醫院了?!?/p>
居民們現在總追著干部問:“啥時候請人教烘焙啊?”“我家孩子想學剪紙呢!”王雅琴說,正打算把這些服務固定下來,讓驛站不光能改衣服,還能學手藝、做檢查,變成一個“萬能便民點”。
2025年以來,猇亭區黨員干部深入產業園、社區,從招商引資到居民縫紉,累計解決各類問題300余個,讓群眾感受到發展的溫度與成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澤牧 實習生 徐玲紫月通訊員 蔡曉舒 張思進)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