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1+4+N”模式巧解暑期托管難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8月07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生田媛連續第七次來到五峰開展志愿服務。

暑期孩子去哪兒?五峰一套創新模式化解了這份焦慮——以1套團省委標準課程為基礎、4大核心服務為支柱、N項特色服務為延伸的“1+4+N”體系,讓30個托管服務點如星火般點亮城鄉。

鄉情鑄魂:光影里的家園對話

“媛媛姐姐,這張照片里的茶樹怎么東倒西歪的?”7月22日清晨,采花鄉黃家臺村服務點的教室里,晨光漫過窗欞,12歲的伊伊趴在課桌上,指尖跟著光影里的茶芽輕輕移動。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生、志愿者田媛告訴她:“那時候是零散種植。現在你看,這里有連片的生態茶園,還有觀光步道呢?!?/p>

“爸爸總說‘一片葉子富全村’,這是真的嗎?”伊伊仰起沾著晨光的小臉問。田媛笑著點頭:“對呀,茶葉就是我們五峰的‘金葉子’!”

這流淌的光影,正是五峰“鄉情鑄魂”的精心設計。團縣委為全縣30個服務點定制的“我和我的五峰”標準化課件,用高清圖片串聯起家鄉的變遷。當童聲跟著課件里的鼓點哼唱,當茶山的故事成為家庭餐桌上的話題,土家文化的根脈便在下一代心中悄然生長。

守護安全:岸邊的“智慧小救星”

7月8日,清水灣村服務點操場,9歲的章章踮著腳比劃“呼救手勢”,手臂伸直又落下。“要像舉著星星一樣,遠處的人才能看見哦!”志愿者萬玉清蹲在他面前,握著他的小手調整動作。

課堂上剛看完防溺水案例視頻,章章皺著眉問:“萬老師,如果看到同學掉河里,我能跳下去拉他嗎?”萬玉清搖搖頭,指著旁邊捆成捆的塑料瓶:“咱們是‘智慧小救星’,不是‘莽撞小勇士’。你看,把這些扔過去當漂浮物,再大聲喊‘有人落水’,才是最管用的?!?/p>

孩子們的歡呼聲里,安全意識悄悄扎根,背后是一套細致的課程設計。五峰的防溺護安教育,向來注重從認知到實踐的閉環,課堂用本土案例視頻讓孩子直觀看到野外水域的“隱形風險”;戶外演練時,從呼救手勢到漂浮物制作,每個動作都對應著可能發生的危險場景。

傍晚5點家長來接時,萬玉清會笑著和章章奶奶說:“今天學會了用衣服做救生圈呢!”而老人手機里收到的“傍晚別去溪邊玩”的提醒,正是30個服務點每日執行的家校對接行動之一。

今年夏天截至目前,五峰沒有一起溺水事故,孩子們在演練中學會了知識和技能,父母終于可以安心上班了。

健康潤心:聽診器與“情緒云霧”

7月22日,橋河社區的生理課上,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朱醫生舉起肺器官模型說:“吸氣時,它像脹起來的氣球,總摳鼻子、不洗手,細菌就會跑進去哦?!?歲的辰辰趕緊捂住鼻子:“我再也不摳了!”

而在縣圖書館服務點,心理咨詢志愿者楊老師正和10歲的小宇玩“情緒云霧”游戲。“你今天的‘云霧’是什么顏色?”楊老師指著畫紙問。小宇小聲說:“有點灰,媽媽沒接我電話?!睏罾蠋熌闷甬嫻P添上陽光:“就像山路十八彎,繞繞就到山頂了,媽媽在加班呀?!毙∮畹拿碱^慢慢舒展。

這些讓孩子輕松接納的健康引導,藏著五峰托管班的用心。為了讓身心健康服務更貼孩子的心,托管班特意聯合縣委統戰部、縣紅十字會心理志愿服務隊,把專業知識“翻譯”成孩子們能懂的語言,把“情緒管理”比作“云霧聚散”“山路彎彎”,讓心理咨詢少了距離感;邀請高校醫生用模型、游戲講透生理知識,讓“健康”從抽象概念變成日常能做到的小事。

當家長說“孩子現在會提醒我‘別熬夜,心臟要休息’”,當曾經沉默的小宇主動分享心事,這些變化印證了:健康服務不必“高大上”,能讓孩子懂身體、會傾訴,就是給家庭最暖的關懷。

美育啟蒙:拓印紙上的自然與傳承

7月23日,牛莊鄉教學點,6歲的美嘉把楓葉蘸上顏料按在紙上,舉著作品雀躍:“周老師,像不像小蝴蝶?”湖北美術學院的周老師笑著點頭:“再加點西蘭卡普的小紋路,就更棒啦!”

洞口村的紐扣畫課上,14歲的陽陽把紅紐扣粘成五角星,抬頭問志愿者:“這是紅軍帽子上的星星嗎?”志愿者聯想起“紅漁坪紅巖垴戰斗”:“對呀,他們為咱們打天下呢?!毙∧泻⒘⒖逃终沉藥最w:“要讓星星更亮!”

孩子們筆下的自然與傳承,離不開課程里的巧思。五峰的美育啟蒙,始終跟著孩子的視角走,低年級從自然拓印感受美,高年級在傳統紋樣里加“家鄉新景”。紅色資源豐富的點位,則把革命故事融進藝術創作。志愿者從不直接“教技巧”,而是像周老師那樣說:“你眼里的家鄉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p>

當孩子的作品里既有楓葉拓印,又有紅軍星星,美育早已不是“畫畫課”,它是讓孩子發現“生活即美”的眼睛,是讓紅色精神、民族文化通過畫筆“活”在心里的紐帶。

N項特色:量身定制的成長禮物

7月8日,五峰圖書館“閱讀奇趣營”里,7歲的文雅和徐老師共讀《宇宙的另一邊》時突然舉手:“宇宙的另一邊,五峰的茶葉是不是長在云朵上?”徐老師翻出茶園衛星圖:“咱們五峰的茶園本就在北緯30度的云霧里呀!”

天風證券的港臺青年邱子夫正帶著孩子畫地圖:“這是五峰茶園,這是香港維多利亞港,用彩虹連起來好不好?”9歲的俊豪舉著彩筆:“我要畫高鐵,從五峰開到臺灣!”

小鳳池村的新書架前,武昌區青聯志愿者正整理繪本:“這些夠讀到暑假結束啦?!贝逯蛐〖t笑道:“以前只有舊課本,現在有‘移動圖書館’了!”隔壁的八段錦課堂,6歲的欣怡跟著志愿者比劃:“像小貓伸懶腰,好玩!”

這些“N項特色”,是五峰“1+4”體系的延伸:聯合企業、高校、公益組織,把閱讀、地域連接、健康鍛煉等需求“打包”進托管班。它不追求“一個樣”,而是像給孩子量身做衣服,喜歡讀書的有“奇趣營”,關注遠方的有“地圖課”,偏遠村的孩子有了新繪本。

當俊豪說“要畫高鐵連兩岸”,當欣怡教奶奶打八段錦,這些服務早已超越“托管”本身,它們是給每個孩子的成長禮物,讓800余個家庭在多元服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從茶香里的家鄉變遷,到岸邊演練中的安全守護,從聽診器下的健康關懷,到拓印紙上的創意迸發,再到N項特色里的個性滿足,五峰“1+4+N”模式的密碼,藏在“場景里有對話,對話里有做法,做法里有溫度”的細節里。

“民生服務既要解當下之憂,更要育未來之苗?!蔽宸鍒F縣委副書記程飛龍表示,將以“1+4+N”模式為抓手,將標準化服務與個性化創新相結合,用看得見的舉措回應群眾對“安心托管”的期盼。(三峽日報通訊員  石建鋒)

責任編輯:王炯

五峰“1+4+N”模式巧解暑期托管難

發表時間:2025-08-07 來源:湖北文明網

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生田媛連續第七次來到五峰開展志愿服務。

暑期孩子去哪兒?五峰一套創新模式化解了這份焦慮——以1套團省委標準課程為基礎、4大核心服務為支柱、N項特色服務為延伸的“1+4+N”體系,讓30個托管服務點如星火般點亮城鄉。

鄉情鑄魂:光影里的家園對話

“媛媛姐姐,這張照片里的茶樹怎么東倒西歪的?”7月22日清晨,采花鄉黃家臺村服務點的教室里,晨光漫過窗欞,12歲的伊伊趴在課桌上,指尖跟著光影里的茶芽輕輕移動。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生、志愿者田媛告訴她:“那時候是零散種植。現在你看,這里有連片的生態茶園,還有觀光步道呢?!?/p>

“爸爸總說‘一片葉子富全村’,這是真的嗎?”伊伊仰起沾著晨光的小臉問。田媛笑著點頭:“對呀,茶葉就是我們五峰的‘金葉子’!”

這流淌的光影,正是五峰“鄉情鑄魂”的精心設計。團縣委為全縣30個服務點定制的“我和我的五峰”標準化課件,用高清圖片串聯起家鄉的變遷。當童聲跟著課件里的鼓點哼唱,當茶山的故事成為家庭餐桌上的話題,土家文化的根脈便在下一代心中悄然生長。

守護安全:岸邊的“智慧小救星”

7月8日,清水灣村服務點操場,9歲的章章踮著腳比劃“呼救手勢”,手臂伸直又落下?!耙衽e著星星一樣,遠處的人才能看見哦!”志愿者萬玉清蹲在他面前,握著他的小手調整動作。

課堂上剛看完防溺水案例視頻,章章皺著眉問:“萬老師,如果看到同學掉河里,我能跳下去拉他嗎?”萬玉清搖搖頭,指著旁邊捆成捆的塑料瓶:“咱們是‘智慧小救星’,不是‘莽撞小勇士’。你看,把這些扔過去當漂浮物,再大聲喊‘有人落水’,才是最管用的。”

孩子們的歡呼聲里,安全意識悄悄扎根,背后是一套細致的課程設計。五峰的防溺護安教育,向來注重從認知到實踐的閉環,課堂用本土案例視頻讓孩子直觀看到野外水域的“隱形風險”;戶外演練時,從呼救手勢到漂浮物制作,每個動作都對應著可能發生的危險場景。

傍晚5點家長來接時,萬玉清會笑著和章章奶奶說:“今天學會了用衣服做救生圈呢!”而老人手機里收到的“傍晚別去溪邊玩”的提醒,正是30個服務點每日執行的家校對接行動之一。

今年夏天截至目前,五峰沒有一起溺水事故,孩子們在演練中學會了知識和技能,父母終于可以安心上班了。

健康潤心:聽診器與“情緒云霧”

7月22日,橋河社區的生理課上,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朱醫生舉起肺器官模型說:“吸氣時,它像脹起來的氣球,總摳鼻子、不洗手,細菌就會跑進去哦?!?歲的辰辰趕緊捂住鼻子:“我再也不摳了!”

而在縣圖書館服務點,心理咨詢志愿者楊老師正和10歲的小宇玩“情緒云霧”游戲?!澳憬裉斓摹旗F’是什么顏色?”楊老師指著畫紙問。小宇小聲說:“有點灰,媽媽沒接我電話?!睏罾蠋熌闷甬嫻P添上陽光:“就像山路十八彎,繞繞就到山頂了,媽媽在加班呀?!毙∮畹拿碱^慢慢舒展。

這些讓孩子輕松接納的健康引導,藏著五峰托管班的用心。為了讓身心健康服務更貼孩子的心,托管班特意聯合縣委統戰部、縣紅十字會心理志愿服務隊,把專業知識“翻譯”成孩子們能懂的語言,把“情緒管理”比作“云霧聚散”“山路彎彎”,讓心理咨詢少了距離感;邀請高校醫生用模型、游戲講透生理知識,讓“健康”從抽象概念變成日常能做到的小事。

當家長說“孩子現在會提醒我‘別熬夜,心臟要休息’”,當曾經沉默的小宇主動分享心事,這些變化印證了:健康服務不必“高大上”,能讓孩子懂身體、會傾訴,就是給家庭最暖的關懷。

美育啟蒙:拓印紙上的自然與傳承

7月23日,牛莊鄉教學點,6歲的美嘉把楓葉蘸上顏料按在紙上,舉著作品雀躍:“周老師,像不像小蝴蝶?”湖北美術學院的周老師笑著點頭:“再加點西蘭卡普的小紋路,就更棒啦!”

洞口村的紐扣畫課上,14歲的陽陽把紅紐扣粘成五角星,抬頭問志愿者:“這是紅軍帽子上的星星嗎?”志愿者聯想起“紅漁坪紅巖垴戰斗”:“對呀,他們為咱們打天下呢?!毙∧泻⒘⒖逃终沉藥最w:“要讓星星更亮!”

孩子們筆下的自然與傳承,離不開課程里的巧思。五峰的美育啟蒙,始終跟著孩子的視角走,低年級從自然拓印感受美,高年級在傳統紋樣里加“家鄉新景”。紅色資源豐富的點位,則把革命故事融進藝術創作。志愿者從不直接“教技巧”,而是像周老師那樣說:“你眼里的家鄉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p>

當孩子的作品里既有楓葉拓印,又有紅軍星星,美育早已不是“畫畫課”,它是讓孩子發現“生活即美”的眼睛,是讓紅色精神、民族文化通過畫筆“活”在心里的紐帶。

N項特色:量身定制的成長禮物

7月8日,五峰圖書館“閱讀奇趣營”里,7歲的文雅和徐老師共讀《宇宙的另一邊》時突然舉手:“宇宙的另一邊,五峰的茶葉是不是長在云朵上?”徐老師翻出茶園衛星圖:“咱們五峰的茶園本就在北緯30度的云霧里呀!”

天風證券的港臺青年邱子夫正帶著孩子畫地圖:“這是五峰茶園,這是香港維多利亞港,用彩虹連起來好不好?”9歲的俊豪舉著彩筆:“我要畫高鐵,從五峰開到臺灣!”

小鳳池村的新書架前,武昌區青聯志愿者正整理繪本:“這些夠讀到暑假結束啦。”村支書向小紅笑道:“以前只有舊課本,現在有‘移動圖書館’了!”隔壁的八段錦課堂,6歲的欣怡跟著志愿者比劃:“像小貓伸懶腰,好玩!”

這些“N項特色”,是五峰“1+4”體系的延伸:聯合企業、高校、公益組織,把閱讀、地域連接、健康鍛煉等需求“打包”進托管班。它不追求“一個樣”,而是像給孩子量身做衣服,喜歡讀書的有“奇趣營”,關注遠方的有“地圖課”,偏遠村的孩子有了新繪本。

當俊豪說“要畫高鐵連兩岸”,當欣怡教奶奶打八段錦,這些服務早已超越“托管”本身,它們是給每個孩子的成長禮物,讓800余個家庭在多元服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從茶香里的家鄉變遷,到岸邊演練中的安全守護,從聽診器下的健康關懷,到拓印紙上的創意迸發,再到N項特色里的個性滿足,五峰“1+4+N”模式的密碼,藏在“場景里有對話,對話里有做法,做法里有溫度”的細節里。

“民生服務既要解當下之憂,更要育未來之苗?!蔽宸鍒F縣委副書記程飛龍表示,將以“1+4+N”模式為抓手,將標準化服務與個性化創新相結合,用看得見的舉措回應群眾對“安心托管”的期盼。(三峽日報通訊員  石建鋒)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