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下足“繡花”功夫 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8月04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城市管理關乎民生福祉,連著發展大局。今年以來,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創新治理方式,細化管理舉措,在城市治理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在規范城市秩序與保障民生需求間找尋平衡點,讓城市既有“面子”的整潔有序、更有“里子”的民生溫度。

“微服務”照亮“星光夜市”

“今天出攤嗎?”7月23日下午5時許,赤壁城區還零星下著雨,“星光夜市”的攤主們已三三兩兩相約著準備出攤了。

這個夏夜,每當市民經過赤壁市政務服務中心門前的路段時,總能被街道兩旁星星點點的亮光和繚繞升騰的煙火氣牽絆住腳步。

100多家小攤販伴著月色和燈光在平安路兩側人行道一字排開的煙火盛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片夜市不僅給周邊居民提供了消暑度夏的快樂選擇,更通過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吸引了一眾外地游客前來“打卡”,攤位的經營者們也自發為夜市取了個美麗的名字——星光夜市。

從3月份的四五家發展到如今最多時近200家攤販的規模,這其中離不開城市管理者“化堵為疏”的治理之變,在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和赤馬港街道的協力托舉下,“星光夜市”更是成為了赤壁的新晉網紅。

幾乎在攤販們相約準備出攤的同一時間,城管局和街道執法中心的工作人員已經提前來到了平安路該路段。雖規定出攤時間為晚上6時,但有時攤主們會提前“到位”,為減少對到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群眾的影響,執法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提前到場對攤主們進行勸導,引導攤主按時、規范經營。

城管局執法人員介紹,工作人員會對集中在此經營的攤販發出不私接電線等用火安全提示、監督攤位環境衛生、監管白天攤位遺留情況、提醒攤主和市民文明如廁、提醒攤主在經營中盡量減少對周邊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同時,該局還通過增加該路段的環衛垃圾桶數量、增派保潔人員和保潔頻次等舉措守護夜市環境衛生。

“每個攤位背后都是一個家庭。我們既要守住城市管理的秩序和安全底線,也得體諒經營者生活的不易?!背啾谑谐鞘泄芾韴谭ň窒嚓P負責人表示,這些夜市攤位不僅是攤主維持生計的依靠,也是城市煙火氣的一部分。所以在管理中,必須始終想著怎么在規范和便民之間找到平衡。管理不是目的,是為了讓夜市既能熱鬧,又能干凈、安全,更能持久地紅火,讓攤主安心經營,讓市民放心消費,這才是城市治理應該有的溫度。

“微改造”化解停車難題

“停車難”也是城市治理的重點之一。在赤壁市城區中心路段,一旦到了居民出行的高峰時段,路邊施劃的停車位往往會出現“一位難求”的現象。這就給城市管理者出了一道難題:讓不讓停車?車停在哪里?怎么規范停?

停,是民之所需;不讓停,是規范之責。如何尋找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為此,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以“便民”為出發點,在赤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面的路段開啟對人行道的全面改造,方便市民停車。

7月23日下午,記者在該路段看到,商鋪門前,十余輛汽車在此規整停放,車輪下是改造一新的柏油路,停車線清晰可見。車輛停泊在濃密的樹蔭下,駕駛人上下車時一臉愜意。

改造項目施工員介紹,過去這里的路面鋪裝的是火燒板,在長久的使用中,路面已遭損壞,火燒板殘破不堪,雨天踩上去更是積水四濺。本次改造于7月動工,耗時一周,投入近20萬元,協調水、氣管線等部門進行管線的遷移調整,鋪設柏油路面近1000平方米,在長80米的人行道路段施劃機動車停車位16個。

“路面平順、干凈了!車輛停放更整齊了,我們通行更順暢了?!边^路市民紛紛為此舉點贊。

采訪中,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有關工作人員仍在與改造項目施工員現場商討,計劃在停車位上標注停泊方向的箭頭標識,引導市民更規范地停泊車輛。

與此同時,陸水湖大道人行道停車位的微改造方案也已通過,計劃在陸水湖大道廣電對面至永邦小區南門約1公里長的路段新施劃50個停車泊位,緩解市民停車緊張狀況。

據悉,赤壁市計劃今年全年新增300個停車位,目前已完成新增停車位329個。

“微設計”優化出行末梢

對于生活在赤壁市城區的市民來說,駕駛共享單車滿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已成日常。采訪當天,記者在瑞通大道國源小區南門外路段看到,一位市民正駕駛共享電動車從馬路平穩順暢地駛入非機動車道停車位,停車位里,一輛輛共享單車整齊有序停放。不一會兒,鐵塔公司運維人員駕駛運維車前來,并從運維車上卸下一輛輛共享電動車推入線內填補車位空缺。

近距離查看不難發現,這里的非機動車位有些不一般。它是在緊挨機動車道的人行道上留出空缺,在內凹處施劃的非機動車停車位,這些停車位與機動車道位于同一水平線,市民想要停車時無需再四處尋找緣石坡道,而是“一腳”就能駛入車輛“港灣”。

這是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創新設計的“港灣式”非機動車停車位,不僅有助于居民養成文明停車的習慣,也避免了運維人員上下搬運需要“多跨一道坎”的繁瑣。

停車時,有些人因馬路牙子過高,索性將車輛直接“丟棄”在機動車道旁;文明騎行必須佩戴安全頭盔,可現實中,有些車輛卻存在配套頭盔遺失、破損、臟污等情況;部分共享單車運營企業上報車輛數量與實際投放數量不符……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度讓赤壁市民安全、文明騎行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針對共享單車運營、騎行、管理不規范問題,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充分問需市民,不僅創新推出“港灣式”非機動車停車位,還結合當前實際出臺了《赤壁市共享單車運營服務規范管理實施方案》,從源頭上管控赤壁市城區共享單車的投放、經營、使用。日常對6家經營企業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就車輛要求、運維成效、問題整改等方面進行周度、月度評分,通過減少運營配額對不規范運營的企業實行追責機制。據了解,該方案已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赤壁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負責管理共享單車的中隊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規范共享單車管理,城管執法人員增加了對城區38條主要街道的巡查頻次,每周至少巡查不少于30條主要街道,通過微信群將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至企業并督促整改。同時該局還聯合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共享單車實行“一車一牌”管理,依法依規實施運營配額數量總量管控。

一系列舉措實施后,企業維護人員的作業更加規范,停車秩序也得到較大改善,部分企業現已推出智能頭盔保障市民安全騎行,市民出行體驗得到進一步優化。

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通過“微服務、微改造、微設計”的精細化治理舉措,以繡花功夫在城市管理上精雕細琢,既守住了秩序與安全的底線,又回應了群眾的民生需求,讓城市更便捷、更高效、更智慧、更文明、更有韌性。下一步,該局將繼續聚焦群眾關切,以更精準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持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為赤壁高質量發展注入民生動力,在新時代城市建設中不斷探索前行。(咸寧日報 記者 王莉敏 丁婉瑩 特約記者 但唐靜 通訊員 徐勁)

責任編輯:王炯

赤壁市下足“繡花”功夫 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

發表時間:2025-08-04 來源:湖北文明網

城市管理關乎民生福祉,連著發展大局。今年以來,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創新治理方式,細化管理舉措,在城市治理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在規范城市秩序與保障民生需求間找尋平衡點,讓城市既有“面子”的整潔有序、更有“里子”的民生溫度。

“微服務”照亮“星光夜市”

“今天出攤嗎?”7月23日下午5時許,赤壁城區還零星下著雨,“星光夜市”的攤主們已三三兩兩相約著準備出攤了。

這個夏夜,每當市民經過赤壁市政務服務中心門前的路段時,總能被街道兩旁星星點點的亮光和繚繞升騰的煙火氣牽絆住腳步。

100多家小攤販伴著月色和燈光在平安路兩側人行道一字排開的煙火盛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片夜市不僅給周邊居民提供了消暑度夏的快樂選擇,更通過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吸引了一眾外地游客前來“打卡”,攤位的經營者們也自發為夜市取了個美麗的名字——星光夜市。

從3月份的四五家發展到如今最多時近200家攤販的規模,這其中離不開城市管理者“化堵為疏”的治理之變,在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和赤馬港街道的協力托舉下,“星光夜市”更是成為了赤壁的新晉網紅。

幾乎在攤販們相約準備出攤的同一時間,城管局和街道執法中心的工作人員已經提前來到了平安路該路段。雖規定出攤時間為晚上6時,但有時攤主們會提前“到位”,為減少對到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群眾的影響,執法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提前到場對攤主們進行勸導,引導攤主按時、規范經營。

城管局執法人員介紹,工作人員會對集中在此經營的攤販發出不私接電線等用火安全提示、監督攤位環境衛生、監管白天攤位遺留情況、提醒攤主和市民文明如廁、提醒攤主在經營中盡量減少對周邊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同時,該局還通過增加該路段的環衛垃圾桶數量、增派保潔人員和保潔頻次等舉措守護夜市環境衛生。

“每個攤位背后都是一個家庭。我們既要守住城市管理的秩序和安全底線,也得體諒經營者生活的不易。”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夜市攤位不僅是攤主維持生計的依靠,也是城市煙火氣的一部分。所以在管理中,必須始終想著怎么在規范和便民之間找到平衡。管理不是目的,是為了讓夜市既能熱鬧,又能干凈、安全,更能持久地紅火,讓攤主安心經營,讓市民放心消費,這才是城市治理應該有的溫度。

“微改造”化解停車難題

“停車難”也是城市治理的重點之一。在赤壁市城區中心路段,一旦到了居民出行的高峰時段,路邊施劃的停車位往往會出現“一位難求”的現象。這就給城市管理者出了一道難題:讓不讓停車?車停在哪里?怎么規范停?

停,是民之所需;不讓停,是規范之責。如何尋找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為此,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以“便民”為出發點,在赤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面的路段開啟對人行道的全面改造,方便市民停車。

7月23日下午,記者在該路段看到,商鋪門前,十余輛汽車在此規整停放,車輪下是改造一新的柏油路,停車線清晰可見。車輛停泊在濃密的樹蔭下,駕駛人上下車時一臉愜意。

改造項目施工員介紹,過去這里的路面鋪裝的是火燒板,在長久的使用中,路面已遭損壞,火燒板殘破不堪,雨天踩上去更是積水四濺。本次改造于7月動工,耗時一周,投入近20萬元,協調水、氣管線等部門進行管線的遷移調整,鋪設柏油路面近1000平方米,在長80米的人行道路段施劃機動車停車位16個。

“路面平順、干凈了!車輛停放更整齊了,我們通行更順暢了。”過路市民紛紛為此舉點贊。

采訪中,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有關工作人員仍在與改造項目施工員現場商討,計劃在停車位上標注停泊方向的箭頭標識,引導市民更規范地停泊車輛。

與此同時,陸水湖大道人行道停車位的微改造方案也已通過,計劃在陸水湖大道廣電對面至永邦小區南門約1公里長的路段新施劃50個停車泊位,緩解市民停車緊張狀況。

據悉,赤壁市計劃今年全年新增300個停車位,目前已完成新增停車位329個。

“微設計”優化出行末梢

對于生活在赤壁市城區的市民來說,駕駛共享單車滿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已成日常。采訪當天,記者在瑞通大道國源小區南門外路段看到,一位市民正駕駛共享電動車從馬路平穩順暢地駛入非機動車道停車位,停車位里,一輛輛共享單車整齊有序停放。不一會兒,鐵塔公司運維人員駕駛運維車前來,并從運維車上卸下一輛輛共享電動車推入線內填補車位空缺。

近距離查看不難發現,這里的非機動車位有些不一般。它是在緊挨機動車道的人行道上留出空缺,在內凹處施劃的非機動車停車位,這些停車位與機動車道位于同一水平線,市民想要停車時無需再四處尋找緣石坡道,而是“一腳”就能駛入車輛“港灣”。

這是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創新設計的“港灣式”非機動車停車位,不僅有助于居民養成文明停車的習慣,也避免了運維人員上下搬運需要“多跨一道坎”的繁瑣。

停車時,有些人因馬路牙子過高,索性將車輛直接“丟棄”在機動車道旁;文明騎行必須佩戴安全頭盔,可現實中,有些車輛卻存在配套頭盔遺失、破損、臟污等情況;部分共享單車運營企業上報車輛數量與實際投放數量不符……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度讓赤壁市民安全、文明騎行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針對共享單車運營、騎行、管理不規范問題,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充分問需市民,不僅創新推出“港灣式”非機動車停車位,還結合當前實際出臺了《赤壁市共享單車運營服務規范管理實施方案》,從源頭上管控赤壁市城區共享單車的投放、經營、使用。日常對6家經營企業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就車輛要求、運維成效、問題整改等方面進行周度、月度評分,通過減少運營配額對不規范運營的企業實行追責機制。據了解,該方案已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赤壁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負責管理共享單車的中隊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規范共享單車管理,城管執法人員增加了對城區38條主要街道的巡查頻次,每周至少巡查不少于30條主要街道,通過微信群將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至企業并督促整改。同時該局還聯合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共享單車實行“一車一牌”管理,依法依規實施運營配額數量總量管控。

一系列舉措實施后,企業維護人員的作業更加規范,停車秩序也得到較大改善,部分企業現已推出智能頭盔保障市民安全騎行,市民出行體驗得到進一步優化。

赤壁市城市管理執法局通過“微服務、微改造、微設計”的精細化治理舉措,以繡花功夫在城市管理上精雕細琢,既守住了秩序與安全的底線,又回應了群眾的民生需求,讓城市更便捷、更高效、更智慧、更文明、更有韌性。下一步,該局將繼續聚焦群眾關切,以更精準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持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為赤壁高質量發展注入民生動力,在新時代城市建設中不斷探索前行。(咸寧日報 記者 王莉敏 丁婉瑩 特約記者 但唐靜 通訊員 徐勁)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