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基因解碼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7月3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改造后的宜都市特殊教育學校愛心巷。 三峽日報記者 孫玉敏 攝

改造后的文峰市集內市民正在享用早餐。 宜都市文明辦供圖

2025年4月15日,江家大堰小區物業費收取現場。 宜都市陸城街道清江社區供圖

  從2012年,宜都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動員大會,首次提出三年取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到2025年三度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獎牌,宜都市用十年磨一劍的堅守,將文明基因深植城市發展的血脈。

  2024年以來,宜都市創城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宜昌市委和宜都市委市政府關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學為基、以思為根、以踐為本,堅持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宜都市的文明創建從未止步于“摘牌子”,而是將“群眾滿意”刻入城市發展的征程。這場跨越時空的文明接力,沒有宏大的口號,卻以一磚一瓦的更新、一言一行的浸潤,織就一幅山河煥新、人心向暖的文明圖景。

  高位推進鑄“魂魄”

  頂層設計的民生溫度

  “讓群眾站C位,做他們內心所愿所想的實事?!标懗墙值狼褰鐓^黨委副書記李紅玲的講述,揭開了宜都市文明創建的密碼。

  宜都市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任常務副組長的“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始終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與發展經濟、優化環境、基層治理、改善民生相結合,統籌謀劃,同步推進。全市已形成高位推進、全面覆蓋、人人參與的文明創建格局。

  建立由市委書記任總召集人的專項工作機制,連續三年召開創城大會。去年3月,宜都市召開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優秀城市推進大會,吹響了“高水平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沖鋒號角。將創建工作納入五年規劃,寫入黨代會、人代會報告,作為“四個重大”項目每月研究調度推進。

  印發《宜都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優秀城市2024年工作方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業務資料》等指導文件,對創建任務進行“年度化、項目化、清單化”分解,市級領導牽頭13個專項行動,各責任單位分別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舉措,迅速行動。堅持和完善書記市長雙月重點督辦、分管市級領導每月拉練調度、工作專班常態督查、年度綜合考核等督辦考核制度,深化“六聯六包”包聯共建和創城“百件實事”辦理,形成全民動員、全力以赴共創文明城市的工作導向。使文明創建真正有機融入城市建設、管理、發展以及市民教育等各項工作。

  文明城市創建是城市發展的“必答題”,是基層治理的“最優解”,也是為民造福的“助推器”,還是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在宜都市,創城工作納入了“轉作風、抓落實”重點督查內容,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目標考核,納入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考核內容。

  當“高位推進”化作社區角落的明亮燈光、菜市場門口的防滑地磚,才可真切感受到:文明創建,是一場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雙向奔赴。

  惠民工程強“筋骨”

  老城新生的煙火故事

  在宜都市,城市更新是一場“溫柔的手術”,把文明植入城市的筋骨。

  在清江社區江家大堰小區,文明是繳納物業管理費時排起的長隊。

  4月15日是小區收繳2025年物業管理費的日子,一大早,物業辦公室內就排起長隊。小區業委會主任嚴會介紹,從2022年小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以來,每年最多只需三天就可收齊所有物業管理費。

  “因為小區整潔、管理有度、有呼必應,所以我們都心甘情愿主動來繳費?!毙^業主劉先生說。

  江家大堰小區由軍休所、法院、司法局等6個宿舍小區拆墻并院而成。12棟風格各異、造型不一的樓房,210戶業主,在小區改造之下,破除眼中的圍墻,融化心中的“圍墻”,形成一個同心圓。

  嚴會還記得2022年2月的那個晚上,小區首場“圍樓夜話”舉行,宜都市住建局、宜都市城投公司聯合街道、社區相關負責人與50多位業主代表聚在一起,圍繞“要不要建”“在哪里建”等問題進行討論。經過改造,小區拆除違建3200平方米,新增停車位50個、車棚70平方米、垃圾分類設施5套、綠化1720.4平方米。

  “大家對小區改造和管理都很滿意,主動繳納物業費,就是最好的證明!”嚴會說。

  宜都市特殊教育學校門前的愛心巷,寬敞平穩的道路、文明標語配上特殊教育學校辦校理念,文明是功能性、藝術性、教育性的統一;在名都商業街公共廁所里,干凈明亮,共享充電寶、自動售賣機及微波爐等便民設施齊全,文明是處處貼心;在文峰市集,涌入早餐、酒鋪、藥房、理發、配鑰匙、修鞋等新業態,文明是改造留痕,保留“煙火氣”……這座城市用“繡花功夫”告訴人們:文明的筋骨,必須生長在民生的土壤里。

  2024年,宜都市持續開展創建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年共改造完成43個老舊小區、20條背街小巷、4個重要節點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成4個口袋公園、2個一類驛站化公廁,新增40個摩托車停車棚。文峰市集經改造已于12月18日正式開業,為廣大市民服務。

  同時常態化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2024年查處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9456起、摩托車違法行為3547起,曝光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24起。持續整治飛線“亂象”,完成長江大道、清江大道、城鄉路三條主次干道“飛線”整治工作,建成地下管網12.94公里,布設新線102.7公里,拆除廢桿56根。扎實做好文明養犬工作,共捕捉流浪犬273只,處罰不文明養犬行為92起,辦理犬牌1264個。

  精神文明塑“細胞”

  潤物無聲的春風化雨

  在宜都市,文明也是看得見的“生長力”。截至目前,已累計選樹各類典型人物436人次,其中“中國好人”11位、荊楚楷模11人、宜昌道德模范、楷模、好人108人。

  一個個值得敬佩的好人從身邊走出,傳遞文明的薪火:71歲的鄧昌雄用一把剪刀串聯起50年的光陰,教書育人、義務理發,現已有11名志愿者加入“鄧昌雄流動義剪服務隊”,傳遞溫暖;62歲的彭世榮40余年堅守,用一根楠竹管、一副銅鈸,把家長里短唱成故事,把政策新風譜成曲調,讓非遺“活”在當下,培訓愛好者200余人,培養出39名年輕傳承人,讓文化根脈流長;53歲的李均,扎根大溪庫區20多年,做大山深處的“光明守護者”,助力大溪打好“生態旅游牌”。

  同時,也涌現出更多年輕榜樣。1996年的“準爸爸”王萬元躍入江中勇救落水女子,引發網友關注點贊;同是“95后”的龔庭杰把宜都的風土人情繪在墻上,帶活了高壩洲鎮白鴨垴村的經濟發展……

  3月4日,1000平方米的宜都好人館正式開館,一個個孝親愛老、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好人典型、好人故事在這里如繁星匯聚成璀璨的文明星河。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群人到一座城,數不清的凡人善舉,無不彰顯著宜都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而宜都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也藏著“讓理論長出腳”的秘方。

  宜都市作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在建機制、強隊伍、搭平臺、推項目、做活動上下功夫,探索“六圈四節”實踐路徑,形成“文明實踐搭臺,各方都來唱戲”的生動局面。

  建設覆蓋城鄉的“宣教、文體、科技、法律、衛健、便民”六個文明實踐服務圈。每季聚焦“春和、夏韻、秋思、冬藝”等主題,不斷擦亮四季村晚、楊守敬文化活動周、農民讀書節和橘園馬拉松等文化活動品牌,實現資源“共享”、隊伍“共建”、群眾“共治”,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3月1日,“都有愛”文明市集在文峰市集開市,現場義剪、義修、義賣等公益服務,傳遞城市溫度。7月5日-6日,第五期文明市集如約而至,500余名市民在這里享受到便利。

  長治長效延“血脈”

  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如今,行走在宜都街頭,“紅馬甲”志愿者穿梭在社區巷陌、路邊的垃圾從不落地、文明禮讓的暖流在車水馬龍中涌動、餐桌上自然而然地光盤……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映射出近年來宜都市以“繡花功夫”長治長效,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成果。

  2023年9月,宜都市創新設置創城“百件實事”征集和辦理工作,梳理出122件實事,當年完成率達88.5%;2024年9月以來,宜都市廣泛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深入開展“圍樓夜話”活動,梳理出四大類別、惠及群眾的實事項目102件,其中,生活環境類實事60件、城市管理類實事23件、便民服務類實事14件、交通秩序類實事5件。

  3月5日,在2025年宜昌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暨宜都市“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上,宜都市2025年 創城“百件實事”正式發布,并同步啟動“百件實事”辦理工作。

  “希望能為小區安裝菜鳥智能快遞柜,解決群眾快遞多次在門房丟失的問題?!边@是此次發布的“百件實事”中的其中一項。

  勝利社區老交運局宿舍,是一個老舊小區,長期以來面臨無物業、無快遞存放點的雙重困擾。居民反映,網購包裹常因無人接收導致滯留、丟失。

  針對居民們的訴求,包聯單位宜都市交運局黨組將此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清單,組建工作專班迅速開展行動,一邊開展快遞柜選址方案征集,一邊積極引進24小時智能快遞柜系統,配備防雨防曬、身份識別功能。項目從立項到竣工僅用7天。

  如今原本雜亂的門衛室變得整潔有序,一個總容量達55件的藍色智能柜也已投入使用,實現“掃碼取件、全天候服務”。

  住戶李女士點贊:“現在取件像開保險箱,大件還有寄存提醒,太貼心了!”

  不只交運局宿舍,近期通過“百件實事”工作的推進,清江佳苑的門頭煥然一新、陡坡安上了防滑條、人行道高坎被削緩……一系列的微改造,都是老百姓能揣進兜里的實惠。而這些見微知著的,以“小而美”撬動“大幸?!钡膶嵺`,不僅讓文明血脈在城市肌理中持續流淌,更讓“永不停歇”的幸福承諾,落在了百姓笑臉上、融進了煙火生活里。

  近年來,結合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要求,宜都市還針對性調整了黨員干部包聯小區、路段工作時間,實施“單周小區、雙周路段”包聯工作制度。更加注重包聯實效,探索建立小區居民“點單”、創城辦和機關工委“派單”、包聯單位“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閉環運行機制,2024年共派單201件,完成194件,完成率達96.5%。

  如今,在宜都的街頭巷尾,文明已不僅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覺、鐫刻于心的溫度,這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讓文明創建融入城市治理的“毛細血管”,正以潤物無聲的力量,書寫著新時代文明創建的生動答卷。(三峽日報記者方勇華  孫玉敏  通訊員  劉華  汪濤)

責任編輯:王炯

宜都市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基因解碼

發表時間:2025-07-31 來源:湖北文明網

改造后的宜都市特殊教育學校愛心巷。 三峽日報記者 孫玉敏 攝

改造后的文峰市集內市民正在享用早餐。 宜都市文明辦供圖

2025年4月15日,江家大堰小區物業費收取現場。 宜都市陸城街道清江社區供圖

  從2012年,宜都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動員大會,首次提出三年取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到2025年三度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獎牌,宜都市用十年磨一劍的堅守,將文明基因深植城市發展的血脈。

  2024年以來,宜都市創城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宜昌市委和宜都市委市政府關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學為基、以思為根、以踐為本,堅持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宜都市的文明創建從未止步于“摘牌子”,而是將“群眾滿意”刻入城市發展的征程。這場跨越時空的文明接力,沒有宏大的口號,卻以一磚一瓦的更新、一言一行的浸潤,織就一幅山河煥新、人心向暖的文明圖景。

  高位推進鑄“魂魄”

  頂層設計的民生溫度

  “讓群眾站C位,做他們內心所愿所想的實事。”陸城街道清江社區黨委副書記李紅玲的講述,揭開了宜都市文明創建的密碼。

  宜都市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任常務副組長的“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始終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與發展經濟、優化環境、基層治理、改善民生相結合,統籌謀劃,同步推進。全市已形成高位推進、全面覆蓋、人人參與的文明創建格局。

  建立由市委書記任總召集人的專項工作機制,連續三年召開創城大會。去年3月,宜都市召開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優秀城市推進大會,吹響了“高水平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沖鋒號角。將創建工作納入五年規劃,寫入黨代會、人代會報告,作為“四個重大”項目每月研究調度推進。

  印發《宜都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優秀城市2024年工作方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業務資料》等指導文件,對創建任務進行“年度化、項目化、清單化”分解,市級領導牽頭13個專項行動,各責任單位分別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舉措,迅速行動。堅持和完善書記市長雙月重點督辦、分管市級領導每月拉練調度、工作專班常態督查、年度綜合考核等督辦考核制度,深化“六聯六包”包聯共建和創城“百件實事”辦理,形成全民動員、全力以赴共創文明城市的工作導向。使文明創建真正有機融入城市建設、管理、發展以及市民教育等各項工作。

  文明城市創建是城市發展的“必答題”,是基層治理的“最優解”,也是為民造福的“助推器”,還是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在宜都市,創城工作納入了“轉作風、抓落實”重點督查內容,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目標考核,納入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考核內容。

  當“高位推進”化作社區角落的明亮燈光、菜市場門口的防滑地磚,才可真切感受到:文明創建,是一場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雙向奔赴。

  惠民工程強“筋骨”

  老城新生的煙火故事

  在宜都市,城市更新是一場“溫柔的手術”,把文明植入城市的筋骨。

  在清江社區江家大堰小區,文明是繳納物業管理費時排起的長隊。

  4月15日是小區收繳2025年物業管理費的日子,一大早,物業辦公室內就排起長隊。小區業委會主任嚴會介紹,從2022年小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以來,每年最多只需三天就可收齊所有物業管理費。

  “因為小區整潔、管理有度、有呼必應,所以我們都心甘情愿主動來繳費?!毙^業主劉先生說。

  江家大堰小區由軍休所、法院、司法局等6個宿舍小區拆墻并院而成。12棟風格各異、造型不一的樓房,210戶業主,在小區改造之下,破除眼中的圍墻,融化心中的“圍墻”,形成一個同心圓。

  嚴會還記得2022年2月的那個晚上,小區首場“圍樓夜話”舉行,宜都市住建局、宜都市城投公司聯合街道、社區相關負責人與50多位業主代表聚在一起,圍繞“要不要建”“在哪里建”等問題進行討論。經過改造,小區拆除違建3200平方米,新增停車位50個、車棚70平方米、垃圾分類設施5套、綠化1720.4平方米。

  “大家對小區改造和管理都很滿意,主動繳納物業費,就是最好的證明!”嚴會說。

  宜都市特殊教育學校門前的愛心巷,寬敞平穩的道路、文明標語配上特殊教育學校辦校理念,文明是功能性、藝術性、教育性的統一;在名都商業街公共廁所里,干凈明亮,共享充電寶、自動售賣機及微波爐等便民設施齊全,文明是處處貼心;在文峰市集,涌入早餐、酒鋪、藥房、理發、配鑰匙、修鞋等新業態,文明是改造留痕,保留“煙火氣”……這座城市用“繡花功夫”告訴人們:文明的筋骨,必須生長在民生的土壤里。

  2024年,宜都市持續開展創建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年共改造完成43個老舊小區、20條背街小巷、4個重要節點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成4個口袋公園、2個一類驛站化公廁,新增40個摩托車停車棚。文峰市集經改造已于12月18日正式開業,為廣大市民服務。

  同時常態化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2024年查處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9456起、摩托車違法行為3547起,曝光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24起。持續整治飛線“亂象”,完成長江大道、清江大道、城鄉路三條主次干道“飛線”整治工作,建成地下管網12.94公里,布設新線102.7公里,拆除廢桿56根。扎實做好文明養犬工作,共捕捉流浪犬273只,處罰不文明養犬行為92起,辦理犬牌1264個。

  精神文明塑“細胞”

  潤物無聲的春風化雨

  在宜都市,文明也是看得見的“生長力”。截至目前,已累計選樹各類典型人物436人次,其中“中國好人”11位、荊楚楷模11人、宜昌道德模范、楷模、好人108人。

  一個個值得敬佩的好人從身邊走出,傳遞文明的薪火:71歲的鄧昌雄用一把剪刀串聯起50年的光陰,教書育人、義務理發,現已有11名志愿者加入“鄧昌雄流動義剪服務隊”,傳遞溫暖;62歲的彭世榮40余年堅守,用一根楠竹管、一副銅鈸,把家長里短唱成故事,把政策新風譜成曲調,讓非遺“活”在當下,培訓愛好者200余人,培養出39名年輕傳承人,讓文化根脈流長;53歲的李均,扎根大溪庫區20多年,做大山深處的“光明守護者”,助力大溪打好“生態旅游牌”。

  同時,也涌現出更多年輕榜樣。1996年的“準爸爸”王萬元躍入江中勇救落水女子,引發網友關注點贊;同是“95后”的龔庭杰把宜都的風土人情繪在墻上,帶活了高壩洲鎮白鴨垴村的經濟發展……

  3月4日,1000平方米的宜都好人館正式開館,一個個孝親愛老、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好人典型、好人故事在這里如繁星匯聚成璀璨的文明星河。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群人到一座城,數不清的凡人善舉,無不彰顯著宜都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而宜都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也藏著“讓理論長出腳”的秘方。

  宜都市作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在建機制、強隊伍、搭平臺、推項目、做活動上下功夫,探索“六圈四節”實踐路徑,形成“文明實踐搭臺,各方都來唱戲”的生動局面。

  建設覆蓋城鄉的“宣教、文體、科技、法律、衛健、便民”六個文明實踐服務圈。每季聚焦“春和、夏韻、秋思、冬藝”等主題,不斷擦亮四季村晚、楊守敬文化活動周、農民讀書節和橘園馬拉松等文化活動品牌,實現資源“共享”、隊伍“共建”、群眾“共治”,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3月1日,“都有愛”文明市集在文峰市集開市,現場義剪、義修、義賣等公益服務,傳遞城市溫度。7月5日-6日,第五期文明市集如約而至,500余名市民在這里享受到便利。

  長治長效延“血脈”

  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如今,行走在宜都街頭,“紅馬甲”志愿者穿梭在社區巷陌、路邊的垃圾從不落地、文明禮讓的暖流在車水馬龍中涌動、餐桌上自然而然地光盤……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映射出近年來宜都市以“繡花功夫”長治長效,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成果。

  2023年9月,宜都市創新設置創城“百件實事”征集和辦理工作,梳理出122件實事,當年完成率達88.5%;2024年9月以來,宜都市廣泛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深入開展“圍樓夜話”活動,梳理出四大類別、惠及群眾的實事項目102件,其中,生活環境類實事60件、城市管理類實事23件、便民服務類實事14件、交通秩序類實事5件。

  3月5日,在2025年宜昌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暨宜都市“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上,宜都市2025年 創城“百件實事”正式發布,并同步啟動“百件實事”辦理工作。

  “希望能為小區安裝菜鳥智能快遞柜,解決群眾快遞多次在門房丟失的問題。”這是此次發布的“百件實事”中的其中一項。

  勝利社區老交運局宿舍,是一個老舊小區,長期以來面臨無物業、無快遞存放點的雙重困擾。居民反映,網購包裹常因無人接收導致滯留、丟失。

  針對居民們的訴求,包聯單位宜都市交運局黨組將此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清單,組建工作專班迅速開展行動,一邊開展快遞柜選址方案征集,一邊積極引進24小時智能快遞柜系統,配備防雨防曬、身份識別功能。項目從立項到竣工僅用7天。

  如今原本雜亂的門衛室變得整潔有序,一個總容量達55件的藍色智能柜也已投入使用,實現“掃碼取件、全天候服務”。

  住戶李女士點贊:“現在取件像開保險箱,大件還有寄存提醒,太貼心了!”

  不只交運局宿舍,近期通過“百件實事”工作的推進,清江佳苑的門頭煥然一新、陡坡安上了防滑條、人行道高坎被削緩……一系列的微改造,都是老百姓能揣進兜里的實惠。而這些見微知著的,以“小而美”撬動“大幸?!钡膶嵺`,不僅讓文明血脈在城市肌理中持續流淌,更讓“永不停歇”的幸福承諾,落在了百姓笑臉上、融進了煙火生活里。

  近年來,結合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要求,宜都市還針對性調整了黨員干部包聯小區、路段工作時間,實施“單周小區、雙周路段”包聯工作制度。更加注重包聯實效,探索建立小區居民“點單”、創城辦和機關工委“派單”、包聯單位“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閉環運行機制,2024年共派單201件,完成194件,完成率達96.5%。

  如今,在宜都的街頭巷尾,文明已不僅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覺、鐫刻于心的溫度,這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讓文明創建融入城市治理的“毛細血管”,正以潤物無聲的力量,書寫著新時代文明創建的生動答卷。(三峽日報記者方勇華  孫玉敏  通訊員  劉華  汪濤)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