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為國捐軀后接連再送三個孩子進軍營 應城“擁軍奶奶”故事激發參軍熱潮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7月3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陳新華烈士的遺像(展板右二)前,唐賢美(前中)帶著3個兒女和孫子拍下合影。

八一建軍節前夕,81歲的唐賢美帶著3個兒女和孫子,來到位于孝感應城市的鄂中革命烈士紀念館,看一看她為國捐軀的大兒子陳新華。在兒女攙扶下,唐賢美顫巍巍地站在兒子遺像前,用布滿皺紋的手反復撫摸展板邊緣,就像在撫摸那個永遠20歲的青春。

45年前,她親手將大兒子送上殺敵報國的前線。大兒子犧牲后,她又將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送到部隊。

掩護戰友英勇犧牲

大兒子被追記一等功

7月24日上午,孝感應城市汪家臺社區。雖然已是81歲高齡,但唐賢美堅持一個人生活。自從老伴陳望德去世后,她已獨居13年。她說,自己能自理,要放手讓孩子們干事業。

45年前,她和老伴也是這樣放手支持大兒子陳新華參軍的。1980年,16歲的陳新華南下云南參軍,被分配到偵察連。他訓練刻苦、成績優秀,7次受到連隊嘉獎。1984年7月,陳新華赴昆明軍區某偵察大隊一連參加“兩山”作戰,任副班長,9月火線入黨。

同鄉戰友肖飛介紹,陳新華曾4次參加戰斗。1984年12月4日,他主動報名去云南邊境執行潛伏偵察任務,與敵遭遇。在激烈槍戰中,陳新華右小腿中彈,鮮血浸透兩層褲腿,但他仍繼續舉槍還擊,掩護戰友撤退。眼看情況不好,肖飛背起陳新華就跑,一路狂奔近4小時,但陳新華終因失血過多犧牲。

1985年新年剛過,唐賢美和老伴陳望德收到了令人心碎的消息。陳新華所在連隊將其骨灰送回,為其舉辦了追悼會?!澳嵌螘r間,我經常以淚洗面,晚上睡不著。但我又想,參軍就是為了報國,孩子犧牲得光榮。”再次談起英雄的大兒子,唐賢美依然眼泛淚花。因作戰英勇,陳新華被昆明軍區追記一等功。

接過鋼槍

三個孩子繼續為國盡忠

即便已經過去40年,50歲的陳秀華依然對哥哥陳新華的追悼會記憶猶新。

“來了一屋子人,說哥哥為保衛祖國犧牲了,是個了不起的英雄。”陳秀華說,她當時哭得很傷心,這輩子沒有任何事對她的影響超過這件事。

追悼會結束后,地方政府和部隊人員問唐賢美有什么困難和需求。她堅定地說:“我沒什么需求,就是希望把女兒也送到部隊,替她哥哥為國盡忠?!?/p>

幾個月后,陳瓊華來到哥哥生前服役的部隊,成為一名通信兵。部隊為她舉辦了授槍儀式,將陳新華用過的鋼槍,交到她手里。

雖說是自己決定把女兒送到前線的,但女兒真去了,唐賢美卻非常不舍,一個個不眠之夜,她做了100多雙鞋墊送進軍營。

唐賢美經常跟其他3個孩子說起陳新華和陳瓊華在部隊的事,教育孩子們都要愛國。受她影響,1972年出生的小兒子陳碧華在1990年兩次提出參軍。

已經有兩個孩子參軍了,小兒子也要走,陳望德有點猶豫。1991年,陳碧華第三次提出申請參軍,在唐賢美的勸說下,老伴陳望德終于松口。帶著父母的牽掛,陳碧華奔赴云南某邊防團機炮連服役。

一年后,唐賢美的小女兒陳秀華也應征入伍,服務于河南某部。

三人在部隊個個表現優異,其中陳瓊華還立過三等功。退役后,她和弟弟妹妹分別在國企和民政部門工作。

帶動參軍熱潮

陳家四兄妹成為榜樣

陳新華、陳碧華、陳瓊華、陳秀華,一家5個子女有4人參軍。他們的故事在老家應城市湯池鎮大陳村傳為美談。村里的年輕人以他們為榜樣,紛紛踴躍報名參軍。

村民陳紅斌把兒子陳興武送進軍營,他說,大家十分欽佩唐賢美連送4個孩子進軍營的精神,有國才有家。

離大陳村不遠處的鄂中革命烈士紀念館,是在湯池訓練班舊址建成的,抗日烽火中,這里革命英雄輩出。從小聽著紅色故事長大的唐賢美,讓這里的紅色故事續寫出嶄新一頁。每年清明節和烈士紀念日,應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紀念館都會邀請唐賢美到活動現場,宣講擁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2012年,唐賢美搬到應城市汪家臺社區居住,“擁軍奶奶”的故事又在這里傳開。“聽唐奶奶講述自己4個孩子參軍報國的故事,很受震撼。受她愛國擁軍精神感召,我也參軍入伍了?!?024年9月,家住汪家臺社區的“00后”周午寒陽,以大學畢業生身份應征入伍。在應城,像周午寒陽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唐賢美的故事是紅色血脈在革命老區孝感的賡續傳承,是孝感擁軍傳統深植于城市肌理的生動體現?!毙⒏惺形艘圮娙耸聞蘸碗p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茂洲說,唐賢美把5個孩子中的4個送進軍營,擁軍報國45年,是將小孝齊家升華為大孝報國的先進模范,她對國家對部隊的這份大愛與深情,必然會激勵帶動更多人從軍報國,書寫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孝武 王欣  通訊員 姚立 李夢婷 蔡青陽 實習生 廖芊涵)

責任編輯:王炯

大兒子為國捐軀后接連再送三個孩子進軍營 應城“擁軍奶奶”故事激發參軍熱潮

發表時間:2025-07-31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陳新華烈士的遺像(展板右二)前,唐賢美(前中)帶著3個兒女和孫子拍下合影。

八一建軍節前夕,81歲的唐賢美帶著3個兒女和孫子,來到位于孝感應城市的鄂中革命烈士紀念館,看一看她為國捐軀的大兒子陳新華。在兒女攙扶下,唐賢美顫巍巍地站在兒子遺像前,用布滿皺紋的手反復撫摸展板邊緣,就像在撫摸那個永遠20歲的青春。

45年前,她親手將大兒子送上殺敵報國的前線。大兒子犧牲后,她又將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送到部隊。

掩護戰友英勇犧牲

大兒子被追記一等功

7月24日上午,孝感應城市汪家臺社區。雖然已是81歲高齡,但唐賢美堅持一個人生活。自從老伴陳望德去世后,她已獨居13年。她說,自己能自理,要放手讓孩子們干事業。

45年前,她和老伴也是這樣放手支持大兒子陳新華參軍的。1980年,16歲的陳新華南下云南參軍,被分配到偵察連。他訓練刻苦、成績優秀,7次受到連隊嘉獎。1984年7月,陳新華赴昆明軍區某偵察大隊一連參加“兩山”作戰,任副班長,9月火線入黨。

同鄉戰友肖飛介紹,陳新華曾4次參加戰斗。1984年12月4日,他主動報名去云南邊境執行潛伏偵察任務,與敵遭遇。在激烈槍戰中,陳新華右小腿中彈,鮮血浸透兩層褲腿,但他仍繼續舉槍還擊,掩護戰友撤退。眼看情況不好,肖飛背起陳新華就跑,一路狂奔近4小時,但陳新華終因失血過多犧牲。

1985年新年剛過,唐賢美和老伴陳望德收到了令人心碎的消息。陳新華所在連隊將其骨灰送回,為其舉辦了追悼會。“那段時間,我經常以淚洗面,晚上睡不著。但我又想,參軍就是為了報國,孩子犧牲得光榮?!痹俅握勂鹩⑿鄣拇髢鹤?,唐賢美依然眼泛淚花。因作戰英勇,陳新華被昆明軍區追記一等功。

接過鋼槍

三個孩子繼續為國盡忠

即便已經過去40年,50歲的陳秀華依然對哥哥陳新華的追悼會記憶猶新。

“來了一屋子人,說哥哥為保衛祖國犧牲了,是個了不起的英雄?!标愋闳A說,她當時哭得很傷心,這輩子沒有任何事對她的影響超過這件事。

追悼會結束后,地方政府和部隊人員問唐賢美有什么困難和需求。她堅定地說:“我沒什么需求,就是希望把女兒也送到部隊,替她哥哥為國盡忠?!?/p>

幾個月后,陳瓊華來到哥哥生前服役的部隊,成為一名通信兵。部隊為她舉辦了授槍儀式,將陳新華用過的鋼槍,交到她手里。

雖說是自己決定把女兒送到前線的,但女兒真去了,唐賢美卻非常不舍,一個個不眠之夜,她做了100多雙鞋墊送進軍營。

唐賢美經常跟其他3個孩子說起陳新華和陳瓊華在部隊的事,教育孩子們都要愛國。受她影響,1972年出生的小兒子陳碧華在1990年兩次提出參軍。

已經有兩個孩子參軍了,小兒子也要走,陳望德有點猶豫。1991年,陳碧華第三次提出申請參軍,在唐賢美的勸說下,老伴陳望德終于松口。帶著父母的牽掛,陳碧華奔赴云南某邊防團機炮連服役。

一年后,唐賢美的小女兒陳秀華也應征入伍,服務于河南某部。

三人在部隊個個表現優異,其中陳瓊華還立過三等功。退役后,她和弟弟妹妹分別在國企和民政部門工作。

帶動參軍熱潮

陳家四兄妹成為榜樣

陳新華、陳碧華、陳瓊華、陳秀華,一家5個子女有4人參軍。他們的故事在老家應城市湯池鎮大陳村傳為美談。村里的年輕人以他們為榜樣,紛紛踴躍報名參軍。

村民陳紅斌把兒子陳興武送進軍營,他說,大家十分欽佩唐賢美連送4個孩子進軍營的精神,有國才有家。

離大陳村不遠處的鄂中革命烈士紀念館,是在湯池訓練班舊址建成的,抗日烽火中,這里革命英雄輩出。從小聽著紅色故事長大的唐賢美,讓這里的紅色故事續寫出嶄新一頁。每年清明節和烈士紀念日,應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紀念館都會邀請唐賢美到活動現場,宣講擁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2012年,唐賢美搬到應城市汪家臺社區居住,“擁軍奶奶”的故事又在這里傳開。“聽唐奶奶講述自己4個孩子參軍報國的故事,很受震撼。受她愛國擁軍精神感召,我也參軍入伍了。”2024年9月,家住汪家臺社區的“00后”周午寒陽,以大學畢業生身份應征入伍。在應城,像周午寒陽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唐賢美的故事是紅色血脈在革命老區孝感的賡續傳承,是孝感擁軍傳統深植于城市肌理的生動體現。”孝感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和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茂洲說,唐賢美把5個孩子中的4個送進軍營,擁軍報國45年,是將小孝齊家升華為大孝報國的先進模范,她對國家對部隊的這份大愛與深情,必然會激勵帶動更多人從軍報國,書寫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孝武 王欣  通訊員 姚立 李夢婷 蔡青陽 實習生 廖芊涵)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