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最喜歡的是哪種動物?想不想知道怎么用粘土捏出來?”“今天的音樂課,我們先來玩一個聽歌識曲的游戲?!薄?/p>
炎炎夏日,全市各個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學校教室、鄰里驛站內,一片清涼歡騰的景象。在這里,歡聲笑語交織,童真童趣流淌,1.2萬名6至14歲的少年兒童找到了安全、快樂、充實的“第二家園”——暑假“愛心托管班”。
今年暑期,全市各級團組織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鄰里驛站、學校等開設304個暑假“愛心托管班”點位,共招募來自省內外70余所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1500余人,為孩子遮風擋雨,讓他們茁壯成長,奔赴美好未來。
“愛心托管班”以安全為先,在課程設計上,涵蓋了德、智、體、美、勞及安全自護等多個方面,同時發揮志愿者專業優勢,結合本地紅色資源、非遺文化等打造特色精品課程,充分滿足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
安全為先筑牢生命防線
“野泳有多危險?這組數據觸目驚心:全球每年超5.7萬人溺亡,半數以上是未成年人。”在通山縣石門小學的課堂上,湖北大學志愿者展示的真實案例讓原本嬉鬧的孩子們瞬間安靜下來。在學生親身參與的模擬水中救援環節,大家再度有了新發現:水中掙扎的身體根本無法被拉起,盲目施救只會導致雙雙遇險。
這樣的安全課并非個例。全市“愛心托管班”將防溺水和安全防護作為“開班第一課”,并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力求入腦入心。
赤壁華舟社區用“數字炸彈”游戲融入防拐測試,孩子們在抽卡答題中學會拒絕陌生人搭訕;咸寧藍天救援隊深入咸安區37個點位開展專業培訓,重點講解防溺水急救技能及安全自護知識。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精準到位的示范,重點講解防溺水急救常識、心肺復蘇操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其他安全自護知識,為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道專業“保險”。
安全守護不僅體現在知識傳授上,更落實在貼心的保障措施中。
咸安區大幕鄉的做法充滿溫情——為每位托管學生補貼保險費用,家長僅支付象征性的30元,即可獲得為期1個月的10萬元保額人身意外險。
“每天1元錢的保費換來10萬元保障,這份貼心讓我們感到特別安心?!奔议L們紛紛點贊。
多元育人引導快樂成長
在牢牢筑起安全防線的同時,“愛心托管班”更致力于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激發潛能、快樂成長的多元發展天地。在這里,知識不再局限于課本,夢想在多彩的課程中悄然萌芽。
“請畫一只鳳凰!”在托管班,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的王同學對著AI軟件輸入指令,屏幕瞬間躍出五彩神鳥,她不由興奮得大叫:“我變成神筆馬良啦!”
這一幕,來自湖北科技學院志愿者陶彥設計的“AI奇妙之旅”課程,課堂上30名鄉村兒童首次了解人工智能的神奇魅力。當孩子們嘗試輸入自己的想法,利用AI生成機器人救森林的故事時,人人都成了科幻作家,一種探索未知、創造奇跡的成就感在教室彌漫開來。
傳統與創新的碰撞,在“愛心托管班”的課堂里同樣綻放出奪目光彩。
在赤壁市趙李橋鎮,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藝馨志愿服務隊以充滿童趣的手工課形式,讓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深深浸潤孩子們的心田。
在手抄報創作課上,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大別山的烽火歲月,一幅幅童真的“信仰豐碑”熠熠生輝;在抗洪精神主題課中,孩子們分組協作,用紙板、粘土和吸管模擬搭建“防洪堤壩”,并手拉手模擬當年抗洪英雄們組成“人墻”與浪濤搏斗的場景;致敬抗疫英雄的手工課上,孩子們用扭扭棒精心制作的“生命之花”和用彩紙創作的“抗疫勛章”,表達著他們對“生命至上”精神的純真理解。
在咸安區桂花鎮白沙村,“墨軒志愿服務隊”的書法課上,墨香暈染宣紙,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們臨摹《多寶塔碑》,一撇一捺間千年書法文脈悄然流淌。國畫、剪紙等非遺課程同步展開,傳統美學于無聲中在孩子們心底生根發芽。
機制創新凝聚守護合力
孩子們在“愛心托管班”收獲的每一份歡笑、每一份成長,其背后都凝聚著機制創新的智慧與全社會協同守護的溫暖合力。這份愛,沒有時限,不設門檻。
7月14日,通城縣雋水小學門口,一位老人緊攥孫子的手哽咽道:“孩子爸媽在外打工,孩子怕添麻煩藏起了報名表,結果錯過了報名時間……”
團縣委負責人聞訊趕來,了解情況后當即開啟綠色通道:“關愛留守兒童,沒有截止日期!”這個決定,讓原本愁容滿面的老人瞬間動容不已。當孩子被志愿者牽進教室,老人望著孫子融入教室內歡聲笑語的背影,熱淚盈眶。這一溫情瞬間,正是暑假“愛心托管班”機制創新的生動縮影。
如崇陽縣探索出“‘三下鄉’、返家鄉大學生志愿者出力+村委會、學校出場地+鄉賢出資+團委補貼+家長出工”的協同模式。為保障服務質量,團縣委組織100余名志愿者集中培訓。在石城鎮西莊村,武漢傳媒學院志愿者將安全知識融入情景??;天城鎮桃溪社區則通過生動講解與高頻互動,幫助孩子們掌握實用防護技能。
咸寧市還針對資源分散、師資短缺等痛點,探索出可持續的托管新路徑。如70余所高校1500名志愿者經崗前培訓下沉一線,與華中師大、武漢科大等高校簽訂志愿服務共建協議,采用“集中托管”模式提質增效等。
“我們不只是守護暑期的安然時光,更在少年心中種下安全自護的種子,厚植家國情懷的沃土?!眻F市委負責人一語道出深意。
如今,“愛心托管班”已超越單純的看護功能,成為咸寧市青少年綜合素質培育的“第二校園”。暑假終會結束,但這份以愛為名的守護,必將在每一個少年兒童心中,留下一個永不褪色的夏天。
發表時間:2025-07-29 來源:湖北文明網
“你們最喜歡的是哪種動物?想不想知道怎么用粘土捏出來?”“今天的音樂課,我們先來玩一個聽歌識曲的游戲?!薄?/p>
炎炎夏日,全市各個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學校教室、鄰里驛站內,一片清涼歡騰的景象。在這里,歡聲笑語交織,童真童趣流淌,1.2萬名6至14歲的少年兒童找到了安全、快樂、充實的“第二家園”——暑假“愛心托管班”。
今年暑期,全市各級團組織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鄰里驛站、學校等開設304個暑假“愛心托管班”點位,共招募來自省內外70余所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1500余人,為孩子遮風擋雨,讓他們茁壯成長,奔赴美好未來。
“愛心托管班”以安全為先,在課程設計上,涵蓋了德、智、體、美、勞及安全自護等多個方面,同時發揮志愿者專業優勢,結合本地紅色資源、非遺文化等打造特色精品課程,充分滿足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
安全為先筑牢生命防線
“野泳有多危險?這組數據觸目驚心:全球每年超5.7萬人溺亡,半數以上是未成年人。”在通山縣石門小學的課堂上,湖北大學志愿者展示的真實案例讓原本嬉鬧的孩子們瞬間安靜下來。在學生親身參與的模擬水中救援環節,大家再度有了新發現:水中掙扎的身體根本無法被拉起,盲目施救只會導致雙雙遇險。
這樣的安全課并非個例。全市“愛心托管班”將防溺水和安全防護作為“開班第一課”,并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力求入腦入心。
赤壁華舟社區用“數字炸彈”游戲融入防拐測試,孩子們在抽卡答題中學會拒絕陌生人搭訕;咸寧藍天救援隊深入咸安區37個點位開展專業培訓,重點講解防溺水急救技能及安全自護知識。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精準到位的示范,重點講解防溺水急救常識、心肺復蘇操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其他安全自護知識,為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道專業“保險”。
安全守護不僅體現在知識傳授上,更落實在貼心的保障措施中。
咸安區大幕鄉的做法充滿溫情——為每位托管學生補貼保險費用,家長僅支付象征性的30元,即可獲得為期1個月的10萬元保額人身意外險。
“每天1元錢的保費換來10萬元保障,這份貼心讓我們感到特別安心?!奔议L們紛紛點贊。
多元育人引導快樂成長
在牢牢筑起安全防線的同時,“愛心托管班”更致力于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激發潛能、快樂成長的多元發展天地。在這里,知識不再局限于課本,夢想在多彩的課程中悄然萌芽。
“請畫一只鳳凰!”在托管班,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的王同學對著AI軟件輸入指令,屏幕瞬間躍出五彩神鳥,她不由興奮得大叫:“我變成神筆馬良啦!”
這一幕,來自湖北科技學院志愿者陶彥設計的“AI奇妙之旅”課程,課堂上30名鄉村兒童首次了解人工智能的神奇魅力。當孩子們嘗試輸入自己的想法,利用AI生成機器人救森林的故事時,人人都成了科幻作家,一種探索未知、創造奇跡的成就感在教室彌漫開來。
傳統與創新的碰撞,在“愛心托管班”的課堂里同樣綻放出奪目光彩。
在赤壁市趙李橋鎮,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藝馨志愿服務隊以充滿童趣的手工課形式,讓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深深浸潤孩子們的心田。
在手抄報創作課上,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大別山的烽火歲月,一幅幅童真的“信仰豐碑”熠熠生輝;在抗洪精神主題課中,孩子們分組協作,用紙板、粘土和吸管模擬搭建“防洪堤壩”,并手拉手模擬當年抗洪英雄們組成“人墻”與浪濤搏斗的場景;致敬抗疫英雄的手工課上,孩子們用扭扭棒精心制作的“生命之花”和用彩紙創作的“抗疫勛章”,表達著他們對“生命至上”精神的純真理解。
在咸安區桂花鎮白沙村,“墨軒志愿服務隊”的書法課上,墨香暈染宣紙,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們臨摹《多寶塔碑》,一撇一捺間千年書法文脈悄然流淌。國畫、剪紙等非遺課程同步展開,傳統美學于無聲中在孩子們心底生根發芽。
機制創新凝聚守護合力
孩子們在“愛心托管班”收獲的每一份歡笑、每一份成長,其背后都凝聚著機制創新的智慧與全社會協同守護的溫暖合力。這份愛,沒有時限,不設門檻。
7月14日,通城縣雋水小學門口,一位老人緊攥孫子的手哽咽道:“孩子爸媽在外打工,孩子怕添麻煩藏起了報名表,結果錯過了報名時間……”
團縣委負責人聞訊趕來,了解情況后當即開啟綠色通道:“關愛留守兒童,沒有截止日期!”這個決定,讓原本愁容滿面的老人瞬間動容不已。當孩子被志愿者牽進教室,老人望著孫子融入教室內歡聲笑語的背影,熱淚盈眶。這一溫情瞬間,正是暑假“愛心托管班”機制創新的生動縮影。
如崇陽縣探索出“‘三下鄉’、返家鄉大學生志愿者出力+村委會、學校出場地+鄉賢出資+團委補貼+家長出工”的協同模式。為保障服務質量,團縣委組織100余名志愿者集中培訓。在石城鎮西莊村,武漢傳媒學院志愿者將安全知識融入情景劇;天城鎮桃溪社區則通過生動講解與高頻互動,幫助孩子們掌握實用防護技能。
咸寧市還針對資源分散、師資短缺等痛點,探索出可持續的托管新路徑。如70余所高校1500名志愿者經崗前培訓下沉一線,與華中師大、武漢科大等高校簽訂志愿服務共建協議,采用“集中托管”模式提質增效等。
“我們不只是守護暑期的安然時光,更在少年心中種下安全自護的種子,厚植家國情懷的沃土?!眻F市委負責人一語道出深意。
如今,“愛心托管班”已超越單純的看護功能,成為咸寧市青少年綜合素質培育的“第二校園”。暑假終會結束,但這份以愛為名的守護,必將在每一個少年兒童心中,留下一個永不褪色的夏天。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