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02年的襄陽市第五中學(簡稱襄陽五中),是襄陽紅色基因的發源地,是湖北省首批五所重點中學之一,被譽為“鄂西北人才的搖籃”“襄陽教育金字招牌”,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拔尖創新型人才。
櫛風沐雨百余載,春華秋實滿庭芳。長期以來,襄陽五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精神為導向,以文化為引領,以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校園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
如今,漫步在古樸典雅的襄陽五中,狀元橋下流淌著百年文脈,寧靜湖畔的瑯瑯書聲激蕩起文明新風。
今年5月,襄陽五中榮獲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五育并舉育新人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毕尻栁逯惺冀K將思想道德建設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以“五育并舉”為抓手,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讓文明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1920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肖楚女來湖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任教,在襄陽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從此紅色基因扎根襄陽,融進了“五中人”的血脈,革命校友代代相繼,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近年來,襄陽五中深耕“大思政”教育品牌,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生動教材,定期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祭英烈、“民族復興旗幟”五四運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
去年9月,襄陽五中承辦“弘揚愛國志 傳承文化魂”襄陽市“開學第一課”活動,吸引了70萬余名中小學生集中收看?;顒油ㄟ^情景短劇、大合唱、詩朗誦、思政課直播等新穎生動的形式,組織師生共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廣大未成年人弘揚愛國之志、堅定文化自信。
襄陽五中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成長: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和講座報告,不斷深化黨史國史學習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舉辦“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升旗儀式,“重溫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六十華里春季研學活動,“紅心向黨”主題演講、征文比賽;開展“美德少年”評選、文明禮儀教育、陽光體育運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塑造五中學子“忠、雅、誠、健”的文明品格……
一系列特色活動,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了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增強了文化自信。
“大成文化”潤心田
《孟子·萬章下》有言:“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狈Q贊儒圣先師孔子是文教思想的集大成者。襄陽五中深挖“大成文化”內涵,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明力量,構建起獨具特色的文化育人體系。
校史館內,泛黃的考卷、校友的書信靜靜陳列,訴說著從1902年“襄陽府中學堂”到如今襄陽五中的百年變遷;大成廣場前,專家學者、知名校友、優秀村支書定期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講述奮斗征程中的成長感悟、扎根基層的奉獻故事,讓學生在聆聽中拓寬視野、涵養品格。
學校開設黨史、校史特色課程,出版《寧靜湖畔》《杏壇春熙》等校本教材;舉行孔子像前拜師禮、高三成人禮等儀式,讓學生在傳統禮儀中感悟責任與擔當。
學校發揮校史館教育功能,設立思政課教育基地,通過實物展陳、視頻展播、口述歷史、知名校友風采展示等形式,構建沉浸式、場景化的“大思政課”育人平臺,引導青年學子在歷史回溯中傳承紅色基因,在文化浸潤中堅定理想信念。通過建設“泮池”“狀元橋”“杏壇”“孔子像”等文化景觀,以及屈原、諸葛亮、米芾等大型人文浮雕,展現濃厚的書院氣息,增強師生對“大成文化”的認同,讓“文明、振奮、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融入師生日常。
多元陣地促成長
襄陽五中以生態校園為根基,以多元陣地為依托,為師生搭建起成長成才的廣闊平臺,讓文明校園煥發蓬勃生機。
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建設園林式校園。學校按照“古樸典雅、底蘊厚重、特色彰顯、大氣簡約”的設計原則,注重功能與美學相結合,校內設施完備,環境優美宜人,景觀規劃科學。春暉大道、銀杏大道、櫻花大道遙相呼應,杏園、李園相互交織,形成四季皆景的生態畫卷,讓師生在優美環境中涵養心性、陶冶情操。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襄陽市首批“綠色學?!钡葮s譽稱號。
構建“五大教育平臺、十大系列活動”品牌,拓展育人空間。學校積極搭建科技藝術節、漢服社團、紅歌大賽等展示平臺,激發學生潛能。聯合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孔子學院開展“中國文化體驗營”交流活動,中外學生共練八段錦,感悟傳統養生功法的魅力;漢服社團舉辦大型漢服表演秀,展現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魅力;同學們共建班級圖書角,開展讀書分享會,不斷鞏固省級“書香校園”建設成果,營造溫馨育人氛圍,讓文明之風吹遍校園每個角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襄陽五中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注重文化浸潤、強化隊伍建設、創新育人載體,推動學校朝著“基礎教育全國一流名?!钡哪繕诉~進,讓文明之花在狀元橋畔絢麗綻放。(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 余子威 通訊員 萬蓓 陳艷 鄧琳)
發表時間:2025-07-28 來源:湖北文明網
始建于1902年的襄陽市第五中學(簡稱襄陽五中),是襄陽紅色基因的發源地,是湖北省首批五所重點中學之一,被譽為“鄂西北人才的搖籃”“襄陽教育金字招牌”,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拔尖創新型人才。
櫛風沐雨百余載,春華秋實滿庭芳。長期以來,襄陽五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精神為導向,以文化為引領,以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校園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
如今,漫步在古樸典雅的襄陽五中,狀元橋下流淌著百年文脈,寧靜湖畔的瑯瑯書聲激蕩起文明新風。
今年5月,襄陽五中榮獲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五育并舉育新人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毕尻栁逯惺冀K將思想道德建設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以“五育并舉”為抓手,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讓文明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1920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肖楚女來湖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任教,在襄陽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從此紅色基因扎根襄陽,融進了“五中人”的血脈,革命校友代代相繼,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近年來,襄陽五中深耕“大思政”教育品牌,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生動教材,定期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祭英烈、“民族復興旗幟”五四運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
去年9月,襄陽五中承辦“弘揚愛國志 傳承文化魂”襄陽市“開學第一課”活動,吸引了70萬余名中小學生集中收看?;顒油ㄟ^情景短劇、大合唱、詩朗誦、思政課直播等新穎生動的形式,組織師生共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廣大未成年人弘揚愛國之志、堅定文化自信。
襄陽五中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成長: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和講座報告,不斷深化黨史國史學習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舉辦“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升旗儀式,“重溫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六十華里春季研學活動,“紅心向黨”主題演講、征文比賽;開展“美德少年”評選、文明禮儀教育、陽光體育運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塑造五中學子“忠、雅、誠、健”的文明品格……
一系列特色活動,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了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增強了文化自信。
“大成文化”潤心田
《孟子·萬章下》有言:“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狈Q贊儒圣先師孔子是文教思想的集大成者。襄陽五中深挖“大成文化”內涵,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明力量,構建起獨具特色的文化育人體系。
校史館內,泛黃的考卷、校友的書信靜靜陳列,訴說著從1902年“襄陽府中學堂”到如今襄陽五中的百年變遷;大成廣場前,專家學者、知名校友、優秀村支書定期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講述奮斗征程中的成長感悟、扎根基層的奉獻故事,讓學生在聆聽中拓寬視野、涵養品格。
學校開設黨史、校史特色課程,出版《寧靜湖畔》《杏壇春熙》等校本教材;舉行孔子像前拜師禮、高三成人禮等儀式,讓學生在傳統禮儀中感悟責任與擔當。
學校發揮校史館教育功能,設立思政課教育基地,通過實物展陳、視頻展播、口述歷史、知名校友風采展示等形式,構建沉浸式、場景化的“大思政課”育人平臺,引導青年學子在歷史回溯中傳承紅色基因,在文化浸潤中堅定理想信念。通過建設“泮池”“狀元橋”“杏壇”“孔子像”等文化景觀,以及屈原、諸葛亮、米芾等大型人文浮雕,展現濃厚的書院氣息,增強師生對“大成文化”的認同,讓“文明、振奮、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融入師生日常。
多元陣地促成長
襄陽五中以生態校園為根基,以多元陣地為依托,為師生搭建起成長成才的廣闊平臺,讓文明校園煥發蓬勃生機。
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建設園林式校園。學校按照“古樸典雅、底蘊厚重、特色彰顯、大氣簡約”的設計原則,注重功能與美學相結合,校內設施完備,環境優美宜人,景觀規劃科學。春暉大道、銀杏大道、櫻花大道遙相呼應,杏園、李園相互交織,形成四季皆景的生態畫卷,讓師生在優美環境中涵養心性、陶冶情操。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襄陽市首批“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構建“五大教育平臺、十大系列活動”品牌,拓展育人空間。學校積極搭建科技藝術節、漢服社團、紅歌大賽等展示平臺,激發學生潛能。聯合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孔子學院開展“中國文化體驗營”交流活動,中外學生共練八段錦,感悟傳統養生功法的魅力;漢服社團舉辦大型漢服表演秀,展現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魅力;同學們共建班級圖書角,開展讀書分享會,不斷鞏固省級“書香校園”建設成果,營造溫馨育人氛圍,讓文明之風吹遍校園每個角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襄陽五中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注重文化浸潤、強化隊伍建設、創新育人載體,推動學校朝著“基礎教育全國一流名?!钡哪繕诉~進,讓文明之花在狀元橋畔絢麗綻放。(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 余子威 通訊員 萬蓓 陳艷 鄧琳)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