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書院創辦人畢光明為浠水縣清泉鎮東門河村放暑假的孩子們上國學課。浠水縣委宣傳部 供圖
盛夏時節,暑氣蒸騰。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清泉鎮東門河村,浠水河穿村而過。7月17日,河畔的蘭溪書院內,空調送來陣陣清涼,村里放暑假的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或來參加畢爹爹開辦的國學班,或來聽講座、看課外書,好不熱鬧。
“這樣的鄉村書院,浠水目前共有10家。它們如同一方方文化綠洲,啟智潤心?!变凰h委宣傳部副部長李五洲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說,浠水有興辦書院的傳統,唐代就有官辦蘭溪學宮,明清時期相繼有云路書院、玉臺書院、蘄陽書院等,千百年間,這些書院培養出了許多文化名家。近年來,從城市回到家鄉的退休文化人越來越多,且大都有弘揚浠水文化、建設書香浠水的愿望。浠水縣委宣傳部抓住這一契機,在已有農家書屋平臺的基礎上,打造“鄉村書院”閱讀推廣品牌。
雙向奔赴,把文化財富帶回家鄉
孩子們口中的“畢爹爹”,是蘭溪書院創辦人、74歲的畢光明。畢光明退休前是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蘭溪書院就開在畢光明的家里,兩層小樓約300平方米,裝飾古樸典雅,樓上樓下都有嵌入式的整面墻書柜,滿滿當當地陳列著各式書籍。一樓入口的客廳里,有一個小講臺,講臺上是大屏電視,講臺下擺放著9張雙人課桌和許多椅子。鄉親們就在這里閱讀、學習。
“蘭溪書院于2022年正式開放。它的開辦,始于我與家鄉的一場雙向奔赴?!碑吂饷骰貞浾f,2019年,他萌生了用自己所學專業服務家鄉文化教育的想法。恰逢當地也希望借助退休文化人的資源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東門河村黨支書馬啟民邀請畢光明回鄉參與鄉村書屋建設,他便欣然答應。此后,畢光明將自己的1萬余冊藏書從海南運回東門河村,一部分放在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圖書室,與村農家書屋的圖書一起供村民閱讀;另一部分放在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成的蘭溪書院,為鄉親們打造又一方閱讀空間。
得知畢光明回鄉創辦蘭溪書院,學界同行、他的親友和學生紛紛捐來不少圖書。一位友人更是寄來數百本職業教育教材,涵蓋電器修理、農業栽培、護理養生等多個領域。馬啟民說,這些書很適合村民閱讀,“是他們真正用得上的”。
畢光明認為,語文學的基礎是一切學問的根基,國學教育保留了最基礎、最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這些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內容。因此,他利用假期和周末,在蘭溪書院舉辦文史講座;暑假期間,還專門為村里的孩子辦起少兒國學班、中學生文史研修班等免費輔導班,普及國學知識。
“通過學習,我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了解,也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讀小學的李岑宇是少兒國學班的一員,他喜歡在課堂上提問,下課后也會找畢光明借書回家看。陪女兒來上課的村民徐芬說,書院來久了,不僅孩子受熏陶更愛學習,自己也經常會放下手機靜心思考。
記者采訪期間,村民夏炎輝來到書院,徑直穿過人群走到書架旁翻閱圖書。她告訴記者:“很感謝畢老師,不僅帶來書籍和知識,更給孩子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p>
啟智潤心,讓鄉親共享文化食糧
作為浠水縣第一家掛牌的鄉村書院,蘭溪書院門口有一方“浠水縣鄉村文化振興基地”的牌匾,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和旅游局、縣圖書館聯合授予。
“我們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智引資,吸引了以畢光明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回鄉,從蘭溪書院開始,很快就建起10家鄉村書院?!变凰h圖書館館長江啟介紹說,2022年1月28日,在縣委宣傳部和縣文旅局的支持下,浠水縣圖書館組織召開座談會,正式啟動鄉村書院建設。10個月后,蘭溪書院建成。此后,龍口書院、東坡書院、河東書院等相繼掛牌成立,成為當地閱讀推廣、文化傳播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夏元明原來是黃岡師范學院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教授,黃岡市作家協會副主席,2017年退休后也是一直想做點服務家鄉的事情,2022年回到家鄉浠水縣汪崗鎮留琴山村,在自己的老宅里創辦了龍口書院。書院藏書近萬冊,以文學為主,為當地村民、讀者朋友們提供學習和研討的平臺。作為一個作家,夏元明閑暇之余常常指導當地的孩子寫作文,他說:“要為熱愛寫作的孩子們提供幫助,讓他們在每一次嘗試中感受到進步的喜悅,他們的寫作將大有可為?!?/p>
浠水縣楹聯學會會長耿伯英創辦的東坡書院,位于浠水縣清泉鎮楊樹溝村天寶酒廠院內,與酒廠博物館相對而立。書院不僅向附近的村民、學生提供免費圖書借閱服務,還將東坡文化與楹聯文化、酒文化、鄉村振興四者有機結合,廣泛開展講座、培訓、展覽等活動。記者走進東坡書院采訪時,浠水電商協會網絡直播分會正在這里舉辦電商培訓活動,吸引了周邊的幾十位村民參加。
此外,位于清泉鎮河東街村的河東書院注重開展文化宣講活動,書院院長、黃岡日報社原副社長胡國民用“接地氣、冒熱氣”的宣講,將黨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送到群眾身邊。位于團陂鎮松山寺村的松山書院,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是2024年6月才開辦的一家書院。該書院集圖書閱覽、藝術研學與講座、藝術品展覽等為一體。位于浠水縣經濟開發區翟港社區的菊溪書院,在給周邊的大小讀者提供閱讀空間的同時,常開展書法進鄉村、進社區等活動,普及書法知識。
江啟說,這些書院通過挖掘本地文化、活化鄉土文化、弘揚傳統文化,開展多種多樣的公益活動,讓廣大鄉親足不出村就能共享文化食糧,營造出濃濃的書香氛圍。
延續文脈,將書院精神傳承下去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振興和人才振興是重要組成部分,但鄉村的現狀是,文化人才大量外流,留下的文化人不多,層次也不高?!痹诋吂饷骺磥?,已經退休的文化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他們的資源實際上都被閑置了。因此,他很贊同“文化還鄉,學術下鄉”,希望通過創辦書院讓這些閑置資源活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
對此,李五洲表示認同:“浠水歷來有‘耕讀傳家’的傳統。建成的十大鄉村書院秉承古代書院講學育人精神與功能,有助于復蘇鄉村傳統文化?!痹谒磥?,退休文化人將所學的知識、在學術界的資源以及私人藏書等帶回來,不僅打造了新型閱讀空間,營造了良好文化氛圍,還具有推廣全民閱讀、助力文化創造的功能。
比如,浠水縣圖書館與各大書院合作,利用退休文化人的人脈資源優勢,已開展多期“浠水鄉村書院大講堂”,內容涉及教師人文素養、文學藝術鑒賞,以及學生寫作和科學普及等多個方面,助力培養高素質人才。
書院之間也常合作交流。蘭溪書院、河東書院聯合湖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舉辦了“語言文學教育與鄉村文化建設”等研討活動,通過學術下鄉豐富縣域鄉村文化生活。畢光明還聯合其他回鄉學者開設了作家讀書班,采用高校培養研究生的方式來指導縣級作家,將文學理論和文學史知識融入對作品的分析闡釋,幫助其開闊文學視野,提升審美境界,創作出更有深度的作品。
“在推動書院發展、使用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加強對書院的服務。”李五洲說,浠水縣圖書館將10家鄉村書院作為分館,定期為其補充更新圖書,豐富圖書品種。同時,按照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要求,對設備設施齊全、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服務效能高、社會反響好的鄉村書院給予一定經費獎勵或補助,激勵書院更好地發展。
最是書香能致遠。如今,浠水縣10家鄉村書院如同10個文化燈塔,延續鄉村文脈,引領鄉村閱讀新風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湯廣花)
發表時間:2025-07-2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蘭溪書院創辦人畢光明為浠水縣清泉鎮東門河村放暑假的孩子們上國學課。浠水縣委宣傳部 供圖
盛夏時節,暑氣蒸騰。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清泉鎮東門河村,浠水河穿村而過。7月17日,河畔的蘭溪書院內,空調送來陣陣清涼,村里放暑假的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或來參加畢爹爹開辦的國學班,或來聽講座、看課外書,好不熱鬧。
“這樣的鄉村書院,浠水目前共有10家。它們如同一方方文化綠洲,啟智潤心?!变凰h委宣傳部副部長李五洲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說,浠水有興辦書院的傳統,唐代就有官辦蘭溪學宮,明清時期相繼有云路書院、玉臺書院、蘄陽書院等,千百年間,這些書院培養出了許多文化名家。近年來,從城市回到家鄉的退休文化人越來越多,且大都有弘揚浠水文化、建設書香浠水的愿望。浠水縣委宣傳部抓住這一契機,在已有農家書屋平臺的基礎上,打造“鄉村書院”閱讀推廣品牌。
雙向奔赴,把文化財富帶回家鄉
孩子們口中的“畢爹爹”,是蘭溪書院創辦人、74歲的畢光明。畢光明退休前是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蘭溪書院就開在畢光明的家里,兩層小樓約300平方米,裝飾古樸典雅,樓上樓下都有嵌入式的整面墻書柜,滿滿當當地陳列著各式書籍。一樓入口的客廳里,有一個小講臺,講臺上是大屏電視,講臺下擺放著9張雙人課桌和許多椅子。鄉親們就在這里閱讀、學習。
“蘭溪書院于2022年正式開放。它的開辦,始于我與家鄉的一場雙向奔赴?!碑吂饷骰貞浾f,2019年,他萌生了用自己所學專業服務家鄉文化教育的想法。恰逢當地也希望借助退休文化人的資源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東門河村黨支書馬啟民邀請畢光明回鄉參與鄉村書屋建設,他便欣然答應。此后,畢光明將自己的1萬余冊藏書從海南運回東門河村,一部分放在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圖書室,與村農家書屋的圖書一起供村民閱讀;另一部分放在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成的蘭溪書院,為鄉親們打造又一方閱讀空間。
得知畢光明回鄉創辦蘭溪書院,學界同行、他的親友和學生紛紛捐來不少圖書。一位友人更是寄來數百本職業教育教材,涵蓋電器修理、農業栽培、護理養生等多個領域。馬啟民說,這些書很適合村民閱讀,“是他們真正用得上的”。
畢光明認為,語文學的基礎是一切學問的根基,國學教育保留了最基礎、最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這些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內容。因此,他利用假期和周末,在蘭溪書院舉辦文史講座;暑假期間,還專門為村里的孩子辦起少兒國學班、中學生文史研修班等免費輔導班,普及國學知識。
“通過學習,我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了解,也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弊x小學的李岑宇是少兒國學班的一員,他喜歡在課堂上提問,下課后也會找畢光明借書回家看。陪女兒來上課的村民徐芬說,書院來久了,不僅孩子受熏陶更愛學習,自己也經常會放下手機靜心思考。
記者采訪期間,村民夏炎輝來到書院,徑直穿過人群走到書架旁翻閱圖書。她告訴記者:“很感謝畢老師,不僅帶來書籍和知識,更給孩子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p>
啟智潤心,讓鄉親共享文化食糧
作為浠水縣第一家掛牌的鄉村書院,蘭溪書院門口有一方“浠水縣鄉村文化振興基地”的牌匾,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和旅游局、縣圖書館聯合授予。
“我們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智引資,吸引了以畢光明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回鄉,從蘭溪書院開始,很快就建起10家鄉村書院?!变凰h圖書館館長江啟介紹說,2022年1月28日,在縣委宣傳部和縣文旅局的支持下,浠水縣圖書館組織召開座談會,正式啟動鄉村書院建設。10個月后,蘭溪書院建成。此后,龍口書院、東坡書院、河東書院等相繼掛牌成立,成為當地閱讀推廣、文化傳播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夏元明原來是黃岡師范學院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教授,黃岡市作家協會副主席,2017年退休后也是一直想做點服務家鄉的事情,2022年回到家鄉浠水縣汪崗鎮留琴山村,在自己的老宅里創辦了龍口書院。書院藏書近萬冊,以文學為主,為當地村民、讀者朋友們提供學習和研討的平臺。作為一個作家,夏元明閑暇之余常常指導當地的孩子寫作文,他說:“要為熱愛寫作的孩子們提供幫助,讓他們在每一次嘗試中感受到進步的喜悅,他們的寫作將大有可為?!?/p>
浠水縣楹聯學會會長耿伯英創辦的東坡書院,位于浠水縣清泉鎮楊樹溝村天寶酒廠院內,與酒廠博物館相對而立。書院不僅向附近的村民、學生提供免費圖書借閱服務,還將東坡文化與楹聯文化、酒文化、鄉村振興四者有機結合,廣泛開展講座、培訓、展覽等活動。記者走進東坡書院采訪時,浠水電商協會網絡直播分會正在這里舉辦電商培訓活動,吸引了周邊的幾十位村民參加。
此外,位于清泉鎮河東街村的河東書院注重開展文化宣講活動,書院院長、黃岡日報社原副社長胡國民用“接地氣、冒熱氣”的宣講,將黨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送到群眾身邊。位于團陂鎮松山寺村的松山書院,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是2024年6月才開辦的一家書院。該書院集圖書閱覽、藝術研學與講座、藝術品展覽等為一體。位于浠水縣經濟開發區翟港社區的菊溪書院,在給周邊的大小讀者提供閱讀空間的同時,常開展書法進鄉村、進社區等活動,普及書法知識。
江啟說,這些書院通過挖掘本地文化、活化鄉土文化、弘揚傳統文化,開展多種多樣的公益活動,讓廣大鄉親足不出村就能共享文化食糧,營造出濃濃的書香氛圍。
延續文脈,將書院精神傳承下去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振興和人才振興是重要組成部分,但鄉村的現狀是,文化人才大量外流,留下的文化人不多,層次也不高。”在畢光明看來,已經退休的文化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他們的資源實際上都被閑置了。因此,他很贊同“文化還鄉,學術下鄉”,希望通過創辦書院讓這些閑置資源活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
對此,李五洲表示認同:“浠水歷來有‘耕讀傳家’的傳統。建成的十大鄉村書院秉承古代書院講學育人精神與功能,有助于復蘇鄉村傳統文化?!痹谒磥恚诵菸幕藢⑺鶎W的知識、在學術界的資源以及私人藏書等帶回來,不僅打造了新型閱讀空間,營造了良好文化氛圍,還具有推廣全民閱讀、助力文化創造的功能。
比如,浠水縣圖書館與各大書院合作,利用退休文化人的人脈資源優勢,已開展多期“浠水鄉村書院大講堂”,內容涉及教師人文素養、文學藝術鑒賞,以及學生寫作和科學普及等多個方面,助力培養高素質人才。
書院之間也常合作交流。蘭溪書院、河東書院聯合湖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舉辦了“語言文學教育與鄉村文化建設”等研討活動,通過學術下鄉豐富縣域鄉村文化生活。畢光明還聯合其他回鄉學者開設了作家讀書班,采用高校培養研究生的方式來指導縣級作家,將文學理論和文學史知識融入對作品的分析闡釋,幫助其開闊文學視野,提升審美境界,創作出更有深度的作品。
“在推動書院發展、使用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加強對書院的服務?!崩钗逯拚f,浠水縣圖書館將10家鄉村書院作為分館,定期為其補充更新圖書,豐富圖書品種。同時,按照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要求,對設備設施齊全、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服務效能高、社會反響好的鄉村書院給予一定經費獎勵或補助,激勵書院更好地發展。
最是書香能致遠。如今,浠水縣10家鄉村書院如同10個文化燈塔,延續鄉村文脈,引領鄉村閱讀新風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湯廣花)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