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兩千多年前會唱歌的‘鐘’嗎?”近日,隨著湖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青衿志愿服務隊志愿者的提問,神農架林區陽日鎮愛心托管班的《曾侯乙編鐘》課堂正式開始。當編鐘全景圖在屏幕展開,精美的青銅鐘陣瞬間吸引了所有目光。志愿者帶領大家用畫筆臨摹編鐘紋樣,從輪廓到云雷紋,孩子們認真描繪,有的還原青銅質感,有的加入創意色彩。趣味課堂讓孩子們沉浸在歷史長河中觸摸文明。
為進一步豐富湖北省鄉村兒童假期精神文化生活,激發鄉村學校少年宮陣地活力,省文明辦聯合團省委共同組織實施2025年“圓夢工程”助力鄉村學校少年宮“七彩假期”志愿服務項目。暑假期間,青年志愿者們前往湖北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和自身特長,打造了多元化特色化課程,幫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充實的假期。
非遺傳承 沁潤童心
“‘天生麗質難自棄’——老師,我這句唱得有那味兒嗎?”近日,在隨州市隨縣九里崗村的教室里,武漢科技大學星辰社“星辰助夢”支教隊的志愿者們正帶著孩子們“玩轉”京劇。課堂上,支教老師以京劇《穆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為引,將京劇中四大行當“生,旦,凈,丑”與劇中的角色相串聯,讓同學們認識到不同行當的角色形象。在互動環節,老師帶著孩子們逐句學唱《梨花頌》,孩子們認真模仿,手腕翻動,仰臉拖腔,童聲與京韻在教室回蕩。
在宜昌市松木坪鎮鄉村小學,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鄉村小學公益書院志愿服務隊精心打造了“土家族歌舞文化探秘”主題實踐課堂。志愿者化身“民族文化使者”,親身示范“擺手舞”。一時間,教室里童聲稚語齊飛揚——有的孩子踮起腳尖,認真模仿著擺手的身姿;有的則輕聲哼唱,努力追尋著山歌的調子。歡聲笑語與悠揚的旋律交織,空氣中彌漫著文化交融的喜悅。
寓教于樂 放飛童趣
暑假期間,湖北中醫藥大學“百草益”公益志愿服務團隊為黃石市陽新縣王英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趣味團建活動,孩子們化身“小小設計師”,動手折疊出形態各異的紙飛機。一聲“起飛”令下,五彩繽紛的紙飛機騰空而起,劃出道道歡快的弧線。這不僅是一場創意比拼,更輕松點燃了現場氣氛,成為孩子們打破陌生、結交新友的“快樂鑰匙”。
在孝感市孝昌縣鄒崗鎮中心小學,武漢文理學院赤商追光者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精心準備了扎染教學?;顒蝇F場,支教老師從如何折疊布料、用橡皮筋綁扎出不同形狀,到浸泡染色的技巧,每一個步驟都耐心示范。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各具特色的扎染作品。從最初的白色布料,到經過綁扎、染色后呈現出藍白相間、圖案各異的成品,每一塊布料都見證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對傳統工藝的熱愛。(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楊威)
發表時間:2025-07-25 來源:荊楚網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兩千多年前會唱歌的‘鐘’嗎?”近日,隨著湖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青衿志愿服務隊志愿者的提問,神農架林區陽日鎮愛心托管班的《曾侯乙編鐘》課堂正式開始。當編鐘全景圖在屏幕展開,精美的青銅鐘陣瞬間吸引了所有目光。志愿者帶領大家用畫筆臨摹編鐘紋樣,從輪廓到云雷紋,孩子們認真描繪,有的還原青銅質感,有的加入創意色彩。趣味課堂讓孩子們沉浸在歷史長河中觸摸文明。
為進一步豐富湖北省鄉村兒童假期精神文化生活,激發鄉村學校少年宮陣地活力,省文明辦聯合團省委共同組織實施2025年“圓夢工程”助力鄉村學校少年宮“七彩假期”志愿服務項目。暑假期間,青年志愿者們前往湖北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和自身特長,打造了多元化特色化課程,幫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充實的假期。
非遺傳承 沁潤童心
“‘天生麗質難自棄’——老師,我這句唱得有那味兒嗎?”近日,在隨州市隨縣九里崗村的教室里,武漢科技大學星辰社“星辰助夢”支教隊的志愿者們正帶著孩子們“玩轉”京劇。課堂上,支教老師以京劇《穆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為引,將京劇中四大行當“生,旦,凈,丑”與劇中的角色相串聯,讓同學們認識到不同行當的角色形象。在互動環節,老師帶著孩子們逐句學唱《梨花頌》,孩子們認真模仿,手腕翻動,仰臉拖腔,童聲與京韻在教室回蕩。
在宜昌市松木坪鎮鄉村小學,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鄉村小學公益書院志愿服務隊精心打造了“土家族歌舞文化探秘”主題實踐課堂。志愿者化身“民族文化使者”,親身示范“擺手舞”。一時間,教室里童聲稚語齊飛揚——有的孩子踮起腳尖,認真模仿著擺手的身姿;有的則輕聲哼唱,努力追尋著山歌的調子。歡聲笑語與悠揚的旋律交織,空氣中彌漫著文化交融的喜悅。
寓教于樂 放飛童趣
暑假期間,湖北中醫藥大學“百草益”公益志愿服務團隊為黃石市陽新縣王英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趣味團建活動,孩子們化身“小小設計師”,動手折疊出形態各異的紙飛機。一聲“起飛”令下,五彩繽紛的紙飛機騰空而起,劃出道道歡快的弧線。這不僅是一場創意比拼,更輕松點燃了現場氣氛,成為孩子們打破陌生、結交新友的“快樂鑰匙”。
在孝感市孝昌縣鄒崗鎮中心小學,武漢文理學院赤商追光者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精心準備了扎染教學。活動現場,支教老師從如何折疊布料、用橡皮筋綁扎出不同形狀,到浸泡染色的技巧,每一個步驟都耐心示范。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各具特色的扎染作品。從最初的白色布料,到經過綁扎、染色后呈現出藍白相間、圖案各異的成品,每一塊布料都見證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對傳統工藝的熱愛。(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楊威)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