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丹江口市“水都花月夜”沉浸式文化街區游人如織。記者張建波攝(資料圖片)
晨曦微露,薄霧輕籠萬頃碧波,丹江口水庫迎來了又一批慕名而來的游客。西安旅游直通車上的游人沉醉于“亞洲天池”的浩渺,驚嘆于農夫山泉現代化生產的場景——這是“中國水都”文旅蝶變的生動縮影。
這座因水而興的城市,以1022平方公里水域為紙,生態與人文為墨,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答卷。2025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接待游客665.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46.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26%、12.73%。
生態引擎動能澎湃
丹江口水庫,潤澤北方的生命之源,是丹江口文旅核心競爭力。
環庫429公里“生態玉帶”如翡翠項鏈,作為全國首批旅游公路示范項目,已成網紅打卡地。公路串聯千島畫廊、“滄浪之光”等景點,13處廢棄土場改造的觀景臺,成為游客的“山水取景框”。
產業鏈延伸釋放乘數效應。環庫公路沿線,昔日農家樂升級為精品民宿,周末一房難求;太極峽溫泉度假區試運營即引爆市場,節假日預訂需提前數周。
智慧化守護是碧水永續的堅強保障。湖面上,搭載5G模塊的水質監測浮標如忠誠衛士般值守;新能源觀光游艇輕盈劃破碧波,實現零排放游覽。新建的“守水人”文化體驗館成為研學熱門地,VR技術讓游客化身水質檢測員。尖端科技與生態修復深度融合,確保庫區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Ⅱ類及以上標準,“中國好水”的金字招牌愈發閃亮,“水源地生態游”成為丹江口最具號召力的核心 IP。數據印證熱度:2025年上半年,庫區生態觀光游客量同比增長近30%。
千年文脈綻放華彩
在浪河鎮,省級非遺傳承人郭靜手持量杯向游客介紹:“揉漿誤差不超過10秒,含水率須控制在62%?!逼鋭撔碌?2道標準化流程,讓百年神仙葉涼粉技藝變為產業引擎。2024年,“武當豐神仙葉涼粉非遺工坊”入選全國非遺工坊典型,帶動周邊490戶農戶種植神仙葉3000畝,年銷售額破千萬元。
文化賦能多元釋放。呂家河民歌傳承人侯同貴率團年均演出168場;武當武術傳承人覃獻平融合拳法道醫,吸引學員超萬人;復建的靜樂宮游客絡繹不絕;滄浪文化街區復刻古均州風華,身著漢服的游客穿梭如織。
文創IP崛起掀起消費新浪潮。“水都有禮”打造的呆萌吉祥物“水嘟嘟”玩偶成游客必備伴手禮;造型獨特的“滄浪之光”雪糕在觀景臺和文化街區熱銷,是拍照打卡的“標配”。北京國際文旅博覽會上,“均州八景”系列文創驚艷亮相:古韻新裁團扇、時尚漸變帆布包,讓傳統文化煥發青春活力,訂單紛至沓來。
非遺與科技碰撞尤為奪目?!八蓟ㄔ乱埂背两轿幕謪^,未來感機械狗舞獅與傳統非遺“太和斗雞”同臺競技,“五一”假期單日客流量超2萬人次;大壩下游,巨型水幕電影每晚上演,光影交織講述千年滄浪故事,配合“滄浪之星”摩天輪的絢爛燈光與夜航游船的點點星火,構成嘆為觀止的立體夜游奇觀。
全域聯動處處皆景
“信用真能當錢用!”陜西游客張女士憑手機積分享酒店折扣,驚喜不已。全國首創“信易游”兩月惠及千人,其依托的“一部手機游丹江口”平臺整合20余項服務,實現“一機暢游”。
丹江口以融合創新開辟全域旅游新境界,“景區帶村、旅融促農”成效斐然。習家店鎮萬畝橘園變“橙旅基地”,年吸引游客30萬人次,采摘銷售兩旺,帶動銷售額超億元;白楊坪林業開發管理區珍珠巖村建魚鱗壩、親水公園,年接待游客25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破26萬元。
交通打通“山水經脈”。入選交通運輸部“美麗公路”的 G241太和大道,串聯農夫山泉工業游與森林康養基地。西安、鄭州等8地直通車常態化運行,“快進慢游”體系日益完善,游客停留時間從1.2天延長至2.3天。
構建“15分鐘文旅微度假圈”,培育20個特色文旅村落,村民人均年增收超2萬元?!拔穆?碳匯”模式吸引長三角游客“認養凈水樹”“認購生態水”,實現生態變現。2025年,該市 A級景區達到18家,“處處皆風景、行行加旅游、人人享紅利”正成現實。
一泓清水,永續北送,亦在源頭滋養出文旅發展的沃土。當“守水人”變身“幸福合伙人”,當文化基因激活產業密碼,這座中國水都正以生動實踐,譜寫“兩山”共生新篇章。(十堰日報記者 閔波)
發表時間:2025-07-24 來源:湖北文明網
“五一”假期,丹江口市“水都花月夜”沉浸式文化街區游人如織。記者張建波攝(資料圖片)
晨曦微露,薄霧輕籠萬頃碧波,丹江口水庫迎來了又一批慕名而來的游客。西安旅游直通車上的游人沉醉于“亞洲天池”的浩渺,驚嘆于農夫山泉現代化生產的場景——這是“中國水都”文旅蝶變的生動縮影。
這座因水而興的城市,以1022平方公里水域為紙,生態與人文為墨,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答卷。2025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接待游客665.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46.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26%、12.73%。
生態引擎動能澎湃
丹江口水庫,潤澤北方的生命之源,是丹江口文旅核心競爭力。
環庫429公里“生態玉帶”如翡翠項鏈,作為全國首批旅游公路示范項目,已成網紅打卡地。公路串聯千島畫廊、“滄浪之光”等景點,13處廢棄土場改造的觀景臺,成為游客的“山水取景框”。
產業鏈延伸釋放乘數效應。環庫公路沿線,昔日農家樂升級為精品民宿,周末一房難求;太極峽溫泉度假區試運營即引爆市場,節假日預訂需提前數周。
智慧化守護是碧水永續的堅強保障。湖面上,搭載5G模塊的水質監測浮標如忠誠衛士般值守;新能源觀光游艇輕盈劃破碧波,實現零排放游覽。新建的“守水人”文化體驗館成為研學熱門地,VR技術讓游客化身水質檢測員。尖端科技與生態修復深度融合,確保庫區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Ⅱ類及以上標準,“中國好水”的金字招牌愈發閃亮,“水源地生態游”成為丹江口最具號召力的核心 IP。數據印證熱度:2025年上半年,庫區生態觀光游客量同比增長近30%。
千年文脈綻放華彩
在浪河鎮,省級非遺傳承人郭靜手持量杯向游客介紹:“揉漿誤差不超過10秒,含水率須控制在62%?!逼鋭撔碌?2道標準化流程,讓百年神仙葉涼粉技藝變為產業引擎。2024年,“武當豐神仙葉涼粉非遺工坊”入選全國非遺工坊典型,帶動周邊490戶農戶種植神仙葉3000畝,年銷售額破千萬元。
文化賦能多元釋放。呂家河民歌傳承人侯同貴率團年均演出168場;武當武術傳承人覃獻平融合拳法道醫,吸引學員超萬人;復建的靜樂宮游客絡繹不絕;滄浪文化街區復刻古均州風華,身著漢服的游客穿梭如織。
文創IP崛起掀起消費新浪潮。“水都有禮”打造的呆萌吉祥物“水嘟嘟”玩偶成游客必備伴手禮;造型獨特的“滄浪之光”雪糕在觀景臺和文化街區熱銷,是拍照打卡的“標配”。北京國際文旅博覽會上,“均州八景”系列文創驚艷亮相:古韻新裁團扇、時尚漸變帆布包,讓傳統文化煥發青春活力,訂單紛至沓來。
非遺與科技碰撞尤為奪目。“水都花月夜”沉浸式文化街區,未來感機械狗舞獅與傳統非遺“太和斗雞”同臺競技,“五一”假期單日客流量超2萬人次;大壩下游,巨型水幕電影每晚上演,光影交織講述千年滄浪故事,配合“滄浪之星”摩天輪的絢爛燈光與夜航游船的點點星火,構成嘆為觀止的立體夜游奇觀。
全域聯動處處皆景
“信用真能當錢用!”陜西游客張女士憑手機積分享酒店折扣,驚喜不已。全國首創“信易游”兩月惠及千人,其依托的“一部手機游丹江口”平臺整合20余項服務,實現“一機暢游”。
丹江口以融合創新開辟全域旅游新境界,“景區帶村、旅融促農”成效斐然。習家店鎮萬畝橘園變“橙旅基地”,年吸引游客30萬人次,采摘銷售兩旺,帶動銷售額超億元;白楊坪林業開發管理區珍珠巖村建魚鱗壩、親水公園,年接待游客25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破26萬元。
交通打通“山水經脈”。入選交通運輸部“美麗公路”的 G241太和大道,串聯農夫山泉工業游與森林康養基地。西安、鄭州等8地直通車常態化運行,“快進慢游”體系日益完善,游客停留時間從1.2天延長至2.3天。
構建“15分鐘文旅微度假圈”,培育20個特色文旅村落,村民人均年增收超2萬元?!拔穆?碳匯”模式吸引長三角游客“認養凈水樹”“認購生態水”,實現生態變現。2025年,該市 A級景區達到18家,“處處皆風景、行行加旅游、人人享紅利”正成現實。
一泓清水,永續北送,亦在源頭滋養出文旅發展的沃土。當“守水人”變身“幸福合伙人”,當文化基因激活產業密碼,這座中國水都正以生動實踐,譜寫“兩山”共生新篇章。(十堰日報記者 閔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