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公示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7月23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現將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公示,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公示期3天。對候選人的意見,請于2025年7月25日前通過電話、信件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反映。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省委大院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

郵編:430071;

電話:027-87238963;

電子郵箱:hbwcnr@vip.163.com。

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

2025年7月23日


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湖北省候選人建議人選事跡簡介

萬松事跡簡介

萬松,男,1975年2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三大隊警務技術四級主任。萬松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他舍棄IT企業高薪,毅然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公安事業。他28年如一日,深耕公安科技領域,協助破獲重特大案件160余起,帶領團隊深入開展新冠疫情流調排查、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掃黑除惡斗爭等110余項專項研判工作,牽頭研發26個實戰數據平臺,為武漢公安智慧警務體系建設作出突出貢獻。萬松曾榮獲個人一等功,被追授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于文英事跡簡介

于文英,女,1960年4月生,中共黨員,黃石經濟開發區·鐵山區建設路社區居民。她是社區里忙碌的“銀齡志愿者”,用身邊點滴小事溫暖社區居民的心;她是一名貼心的“好女兒”,義務照顧社區里40個“爸媽”;她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榜樣,帶動成立“紅馬甲”助老志愿服務隊,吸引社區志愿者接力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生活幫助。18年如一日,她用汗水彰顯“凡人微光”;她用實干詮釋“老有所為”;她用言行傳遞“文明風尚”,被親切稱為“孝順女兒”“鑰匙姑娘”。近年來,于文英曾榮獲“湖北好人”“荊楚楷?!薄包S石市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呂永紅事跡簡介

呂永紅,男,1982年7月生,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舒橋村村民。他命運多舛,經歷喪妻之痛,卻以孝義贍養前岳父母,以堅韌扛起孝養6位老人、撫育3個子女的家庭重擔。生活的磨礪淬煉其仁心,2012年加入嘉魚義工協會,堅持公益10余載。他心系民生冷暖,2019年自籌資金創辦“愛心粥屋”,4年多個人墊付逾7萬元,風雨無阻免費提供早餐超5萬人次;2023年又開辦“幸福食堂”,用一碗熱粥、一餐暖飯傳遞人間大愛,溫暖一座城。曾獲得“湖北好人”“南鄂楷?!钡确Q號。

楊小云事跡簡介

楊小云,女,1939年1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退休職工,現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技術顧問、漢江集團漢江水文化宣講員?;ㄝ砟耆A她就來到鄂西北,全程參與國之重器南水北調“水龍頭”——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初期工程、丹江口大壩新老混凝土結合試驗項目和加高工程建設,守護丹江口大壩工程逾半個世紀。曾獲水利部科技進步獎、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馮建明事跡簡介

馮建明,中共黨員,1963年3月生,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金沙社區居民。1940年,一名新四軍戰士犧牲在金沙社區馮家畈大林山,馮建明的父親和鄉親們一同將戰士遺體埋葬,此后每年,馮建明的父親便帶著他給烈士祭掃。20世紀70年代末,馮建明和父親在修繕自家祖墳時,將新四軍戰士的墳墓也進行了修繕、立碑。父親去世后,馮建明牢記父親的囑托,從父親手中接過守墓接力棒,繼續守護和祭掃這位無名的“家人”。從安葬到修繕、祭掃烈士墓,兩代人一堅守就是85年。馮建明曾榮獲“湖北好人”等稱號。

卜群斌事跡簡介

卜群斌,男,57歲,襄陽市東津世紀城民發物業秩序隊隊員。2月6日,東津世紀城一樓頂出現一名疑似輕生者,獨自坐在17樓外墻空調機位擋板上。趕到事發現場后,卜群斌在未采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爬上近一人高的外墻和護網,來到輕生男子身邊抱住他,直到救援人員趕來。在長達11分鐘的時間里,卜群斌隨時有墜樓的可能,但他始終沒有松開抱住對方的雙手,直到救援人員將輕生男子牢牢固定住,他才撤回樓內。2月27日,襄陽市東津新區平安建設辦公室認定其行為為見義勇為。

賀宗耀事跡簡介

賀宗耀,男,1950年3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當陽市淯溪電影博物館管理員。扎根鄉村52年,他為村民放映電影12900余場次;投資50余萬元創辦鄉村電影博物館,展示中國電影文化的百年發展歷程;在電影博物館義務講解4000余場,接待游客10萬余人。獲評宜昌楷模等稱號,其事跡被學習強國、新華網、中新網等媒體宣傳報道,央視新聞頻道《遇見你》欄目專題推介。

丁澤良事跡簡介

丁澤良,男,中共黨員,1967年11月生,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豚飼養員。從2008年救助江豚至今,一直從事江豚飼養工作,并協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參與科研活動,他從一名普通的漁民成為名副其實的“江豚奶爸”40年前,丁澤良是自幼在長江邊依靠捕魚為生的普通漁民,40年風華歲月見證了長江干線的生態變遷,而他,為了信守一個承諾,從一個漁民轉而扛起守護江豚的責任,成為江豚專職飼養員,為了兌現承諾,這一路走來已是16個春夏秋冬。2023年被評為“荊州楷?!奔啊案袆忧G州”年度人物。

王朵事跡簡介

王朵,男,1994年2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天門農商銀行馬灣支行行長。2025 年 2 月 12 日晚,天門市天圣墓地附近一輛四輪電動車失控沖入冰冷河道,車上四人瞬間被河水吞沒,生命危在旦夕。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90后”銀行行長王朵不顧個人安危,先后6次毫不猶豫跳入冰涼刺骨的河水中,展開了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救援,最終他成功將落水車輛內人員全部救出。因其英勇無畏的事跡,王朵獲評2025 年第一季度 “天門好人”。

易盛榮事跡簡介

易盛榮,男,1970年2月生,群眾,恩施州巴東縣金果坪鄉黨群服務中心主任。33年來,易盛榮扎根基層,在距離巴東縣城200公里的金果坪鄉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民初心。在這漫長歲月里,他始終堅守崗位,化身惠民政策的“快遞哥”,群眾就業創業“引路人”,脫貧攻堅“致富幫手”,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他曾獲全國人社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人社服務標兵”“湖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荊楚楷模”等稱號。

高性寬事跡簡介

高性寬,男,中共黨員,1931年4月—2024年4月,生前系原湖北省鄂州市鄂城縣水利局副局長。革命時期,他身經戰斗68次,立功15次,先后4次負傷,被組織認定為“三等殘疾”,3枚彈片遺留在身體里伴隨他70年;在建設年代,他塵封功名,主動請愿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不計得失;在離休后,他努力為居民解決急難愁盼的瑣事。他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將工作機會留給別人,妻子卻在工地上打小工;不徇私情、不搞變通,三個女兒均以普通工人身份退休;他舊傷發作經常疼得滿頭大汗,仍然堅持不住院,認為“住院是在花國家的錢,不要給國家添麻煩”。他榮獲“荊楚楷模”等稱號,其先進事跡先后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媒體報道。

張陽村事跡簡介

張陽村,男,1967年6月生,咸寧市崇陽縣高枧鄉石咀村村民。妻子王望云患糖尿病和慢性腎炎27年來,他輾轉打工、籌措藥費。2017年,妻子病重幾近失明,每周往返醫院透析三次,他當起“人肉拐杖”,給伴侶最堅強的依靠。2018年兒子張易確診腎衰竭,面對換腎才能“保命”的絕境,他不顧自身塵肺病痛和危險,毅然割腎救子,以生命換回親人安康。其大愛義舉感動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幫他渡過難關。張陽村的所為、所遇,生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也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文明風尚。曾獲得“咸寧好人”稱號。

責任編輯:何霄

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公示

發表時間:2025-07-23 來源:湖北文明網

現將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公示,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公示期3天。對候選人的意見,請于2025年7月25日前通過電話、信件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反映。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省委大院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

郵編:430071;

電話:027-87238963;

電子郵箱:hbwcnr@vip.163.com。

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

2025年7月23日


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湖北省候選人建議人選事跡簡介

萬松事跡簡介

萬松,男,1975年2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三大隊警務技術四級主任。萬松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他舍棄IT企業高薪,毅然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公安事業。他28年如一日,深耕公安科技領域,協助破獲重特大案件160余起,帶領團隊深入開展新冠疫情流調排查、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掃黑除惡斗爭等110余項專項研判工作,牽頭研發26個實戰數據平臺,為武漢公安智慧警務體系建設作出突出貢獻。萬松曾榮獲個人一等功,被追授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于文英事跡簡介

于文英,女,1960年4月生,中共黨員,黃石經濟開發區·鐵山區建設路社區居民。她是社區里忙碌的“銀齡志愿者”,用身邊點滴小事溫暖社區居民的心;她是一名貼心的“好女兒”,義務照顧社區里40個“爸媽”;她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榜樣,帶動成立“紅馬甲”助老志愿服務隊,吸引社區志愿者接力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生活幫助。18年如一日,她用汗水彰顯“凡人微光”;她用實干詮釋“老有所為”;她用言行傳遞“文明風尚”,被親切稱為“孝順女兒”“鑰匙姑娘”。近年來,于文英曾榮獲“湖北好人”“荊楚楷?!薄包S石市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呂永紅事跡簡介

呂永紅,男,1982年7月生,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舒橋村村民。他命運多舛,經歷喪妻之痛,卻以孝義贍養前岳父母,以堅韌扛起孝養6位老人、撫育3個子女的家庭重擔。生活的磨礪淬煉其仁心,2012年加入嘉魚義工協會,堅持公益10余載。他心系民生冷暖,2019年自籌資金創辦“愛心粥屋”,4年多個人墊付逾7萬元,風雨無阻免費提供早餐超5萬人次;2023年又開辦“幸福食堂”,用一碗熱粥、一餐暖飯傳遞人間大愛,溫暖一座城。曾獲得“湖北好人”“南鄂楷?!钡确Q號。

楊小云事跡簡介

楊小云,女,1939年1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退休職工,現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技術顧問、漢江集團漢江水文化宣講員?;ㄝ砟耆A她就來到鄂西北,全程參與國之重器南水北調“水龍頭”——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初期工程、丹江口大壩新老混凝土結合試驗項目和加高工程建設,守護丹江口大壩工程逾半個世紀。曾獲水利部科技進步獎、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馮建明事跡簡介

馮建明,中共黨員,1963年3月生,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金沙社區居民。1940年,一名新四軍戰士犧牲在金沙社區馮家畈大林山,馮建明的父親和鄉親們一同將戰士遺體埋葬,此后每年,馮建明的父親便帶著他給烈士祭掃。20世紀70年代末,馮建明和父親在修繕自家祖墳時,將新四軍戰士的墳墓也進行了修繕、立碑。父親去世后,馮建明牢記父親的囑托,從父親手中接過守墓接力棒,繼續守護和祭掃這位無名的“家人”。從安葬到修繕、祭掃烈士墓,兩代人一堅守就是85年。馮建明曾榮獲“湖北好人”等稱號。

卜群斌事跡簡介

卜群斌,男,57歲,襄陽市東津世紀城民發物業秩序隊隊員。2月6日,東津世紀城一樓頂出現一名疑似輕生者,獨自坐在17樓外墻空調機位擋板上。趕到事發現場后,卜群斌在未采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爬上近一人高的外墻和護網,來到輕生男子身邊抱住他,直到救援人員趕來。在長達11分鐘的時間里,卜群斌隨時有墜樓的可能,但他始終沒有松開抱住對方的雙手,直到救援人員將輕生男子牢牢固定住,他才撤回樓內。2月27日,襄陽市東津新區平安建設辦公室認定其行為為見義勇為。

賀宗耀事跡簡介

賀宗耀,男,1950年3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當陽市淯溪電影博物館管理員。扎根鄉村52年,他為村民放映電影12900余場次;投資50余萬元創辦鄉村電影博物館,展示中國電影文化的百年發展歷程;在電影博物館義務講解4000余場,接待游客10萬余人。獲評宜昌楷模等稱號,其事跡被學習強國、新華網、中新網等媒體宣傳報道,央視新聞頻道《遇見你》欄目專題推介。

丁澤良事跡簡介

丁澤良,男,中共黨員,1967年11月生,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豚飼養員。從2008年救助江豚至今,一直從事江豚飼養工作,并協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參與科研活動,他從一名普通的漁民成為名副其實的“江豚奶爸”40年前,丁澤良是自幼在長江邊依靠捕魚為生的普通漁民,40年風華歲月見證了長江干線的生態變遷,而他,為了信守一個承諾,從一個漁民轉而扛起守護江豚的責任,成為江豚專職飼養員,為了兌現承諾,這一路走來已是16個春夏秋冬。2023年被評為“荊州楷?!奔啊案袆忧G州”年度人物。

王朵事跡簡介

王朵,男,1994年2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天門農商銀行馬灣支行行長。2025 年 2 月 12 日晚,天門市天圣墓地附近一輛四輪電動車失控沖入冰冷河道,車上四人瞬間被河水吞沒,生命危在旦夕。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90后”銀行行長王朵不顧個人安危,先后6次毫不猶豫跳入冰涼刺骨的河水中,展開了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救援,最終他成功將落水車輛內人員全部救出。因其英勇無畏的事跡,王朵獲評2025 年第一季度 “天門好人”。

易盛榮事跡簡介

易盛榮,男,1970年2月生,群眾,恩施州巴東縣金果坪鄉黨群服務中心主任。33年來,易盛榮扎根基層,在距離巴東縣城200公里的金果坪鄉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民初心。在這漫長歲月里,他始終堅守崗位,化身惠民政策的“快遞哥”,群眾就業創業“引路人”,脫貧攻堅“致富幫手”,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他曾獲全國人社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人社服務標兵”“湖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荊楚楷模”等稱號。

高性寬事跡簡介

高性寬,男,中共黨員,1931年4月—2024年4月,生前系原湖北省鄂州市鄂城縣水利局副局長。革命時期,他身經戰斗68次,立功15次,先后4次負傷,被組織認定為“三等殘疾”,3枚彈片遺留在身體里伴隨他70年;在建設年代,他塵封功名,主動請愿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不計得失;在離休后,他努力為居民解決急難愁盼的瑣事。他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將工作機會留給別人,妻子卻在工地上打小工;不徇私情、不搞變通,三個女兒均以普通工人身份退休;他舊傷發作經常疼得滿頭大汗,仍然堅持不住院,認為“住院是在花國家的錢,不要給國家添麻煩”。他榮獲“荊楚楷?!钡确Q號,其先進事跡先后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媒體報道。

張陽村事跡簡介

張陽村,男,1967年6月生,咸寧市崇陽縣高枧鄉石咀村村民。妻子王望云患糖尿病和慢性腎炎27年來,他輾轉打工、籌措藥費。2017年,妻子病重幾近失明,每周往返醫院透析三次,他當起“人肉拐杖”,給伴侶最堅強的依靠。2018年兒子張易確診腎衰竭,面對換腎才能“保命”的絕境,他不顧自身塵肺病痛和危險,毅然割腎救子,以生命換回親人安康。其大愛義舉感動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幫他渡過難關。張陽村的所為、所遇,生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也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文明風尚。曾獲得“咸寧好人”稱號。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