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攜手多方聯合策劃 暑期托管班打造沉浸式思政課堂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7月2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大家知道嗎?咱們秭歸不僅是屈原故里,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是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7月16日下午,秭歸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暑期托管班里,縣檔案館館長、“大思政課”宣講團成員向宜賓指著投影幕上的太陽人石刻,給30余名小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文化課。

這堂以現場講授、互動答疑相結合的思政課,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家鄉故事,成為該縣“大思政課”建設的生動縮影。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毕蛞速e帶著孩子們集體誦讀了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就義詩》,稚嫩童聲在教室里久久回蕩。

“九畹溪還有絲綿茶和漂流,可美了?!碑斦f到秭歸擁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多個榮譽頭銜的時候,四年級學生王俊澤忍不住舉手向大家推介起家鄉的美好風物,場下的孩子們指著圖片里的美食美景議論紛紛,現場十分熱鬧。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秭歸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縣檔案館推出的“行走的思政課”特別課堂。今年暑期,依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團縣委等多部門聯合策劃,招募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12所高校的200名大學生志愿者,開設心理健康、屈原文化、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峽江草編、三閭刺繡非遺技藝等主題課程,吸引近千名中小學生參與。

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是秭歸縣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鮮明特色。

2022年,秭歸縣依托人文資源打造縣域一體“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實現了“體”與“用”的貫通融合,因地制宜建設7處場館主陣地和19處社會實踐教學基地,組建了由黨史專家、道德模范、非遺傳承人等組成的“大思政課”宣講團,開發出“屈原文化”“移民精神”“臍橙產業”等多個特色課程體系,串珠成鏈打造9條專題實踐教學線路,14所高校在秭歸掛牌設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2023年,打造的《“育見秭歸”:講好新時代“大思政課”》工作品牌,成功入選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翌年,上榜“中國政研會2024年度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名單”,為宜昌市唯一入選案例,湖北省僅入選2例。

在馬營紅色教育研學基地,武漢職業技術大學“楚地青苗”社會實踐團的志愿者帶著孩子們來到農耕體驗區、麥田射擊場、叢林穿越區,逐一體驗農活、模擬打靶、徒手攀越等戶外拓展項目,歡聲笑語回蕩在山谷之中。

據了解,馬營紅色教育研學基地所在的水田壩鄉馬營村,因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這里成立了秭歸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在1986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革命蘇區”。

2021年,馬營紅色教育研學基地建成使用,現已成為黨員干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以及中南民族大學、武漢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數據顯示,基地建成以來,累計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500余場次,覆蓋黨員干部、青年學生2萬人次。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感受家鄉發展變化中厚植家國情懷。”秭歸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開發多樣化的特色思政課程,讓思政教育真正入腦入心。(三峽日報通訊員郝明曦、向曉暉、王曉春

責任編輯:何霄

秭歸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攜手多方聯合策劃 暑期托管班打造沉浸式思政課堂

發表時間:2025-07-21 來源:湖北文明網

“大家知道嗎?咱們秭歸不僅是屈原故里,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是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7月16日下午,秭歸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暑期托管班里,縣檔案館館長、“大思政課”宣講團成員向宜賓指著投影幕上的太陽人石刻,給30余名小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文化課。

這堂以現場講授、互動答疑相結合的思政課,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家鄉故事,成為該縣“大思政課”建設的生動縮影。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毕蛞速e帶著孩子們集體誦讀了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就義詩》,稚嫩童聲在教室里久久回蕩。

“九畹溪還有絲綿茶和漂流,可美了。”當說到秭歸擁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多個榮譽頭銜的時候,四年級學生王俊澤忍不住舉手向大家推介起家鄉的美好風物,場下的孩子們指著圖片里的美食美景議論紛紛,現場十分熱鬧。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秭歸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縣檔案館推出的“行走的思政課”特別課堂。今年暑期,依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團縣委等多部門聯合策劃,招募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12所高校的200名大學生志愿者,開設心理健康、屈原文化、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峽江草編、三閭刺繡非遺技藝等主題課程,吸引近千名中小學生參與。

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是秭歸縣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鮮明特色。

2022年,秭歸縣依托人文資源打造縣域一體“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實現了“體”與“用”的貫通融合,因地制宜建設7處場館主陣地和19處社會實踐教學基地,組建了由黨史專家、道德模范、非遺傳承人等組成的“大思政課”宣講團,開發出“屈原文化”“移民精神”“臍橙產業”等多個特色課程體系,串珠成鏈打造9條專題實踐教學線路,14所高校在秭歸掛牌設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2023年,打造的《“育見秭歸”:講好新時代“大思政課”》工作品牌,成功入選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翌年,上榜“中國政研會2024年度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名單”,為宜昌市唯一入選案例,湖北省僅入選2例。

在馬營紅色教育研學基地,武漢職業技術大學“楚地青苗”社會實踐團的志愿者帶著孩子們來到農耕體驗區、麥田射擊場、叢林穿越區,逐一體驗農活、模擬打靶、徒手攀越等戶外拓展項目,歡聲笑語回蕩在山谷之中。

據了解,馬營紅色教育研學基地所在的水田壩鄉馬營村,因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這里成立了秭歸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在1986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革命蘇區”。

2021年,馬營紅色教育研學基地建成使用,現已成為黨員干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以及中南民族大學、武漢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數據顯示,基地建成以來,累計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500余場次,覆蓋黨員干部、青年學生2萬人次。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感受家鄉發展變化中厚植家國情懷?!憋鰵w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開發多樣化的特色思政課程,讓思政教育真正入腦入心。(三峽日報通訊員郝明曦、向曉暉、王曉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