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州市梁子湖區梧桐郡悅園小區,34萬余平方米的空間里,2313戶家庭的生活,正被一群“貼心守護者”溫柔托起。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梁子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堅持指導轄區物業公司將服務精準嵌入居民日常,變“煩心事”為“安心事”,讓幸福在細節中悄然生長。
校車開進小區,紓解家長“心頭難”
在梧桐郡悅園小區,接送孩子曾是許多家庭的“心頭難”。小區周邊無校車站點,家長需提前半小時奔波,遇上雨雪天氣更是苦不堪言。
在梁子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倡導的“主動治理”理念引領下,物業管家敏銳捕捉到這一痛點:“業主的難題,就是我們該啃的硬骨頭!”專項小組迅速組建,積極對接學校了解路線規劃,反復奔走于梧桐湖園區進行協調。歷經三次協調會、兩輪方案優化,今年2月,小區北門終于迎來第一輛穩穩??康男\?。
孩子歡快上車的身影與車窗外家長欣慰的揮手,交織成動人的畫面?!笆⌒挠峙模鉀Q了大難題?!睒I主群里的刷屏點贊,是對這件“關鍵小事”最熱烈的回響。
巡查多走一步,護好“家”的完整
服務的溫度,更蘊藏于那些不易察覺的日常細節。
一次巡查中,物業人員發現26棟701戶門外墻面有細微滲水痕跡。她毫不遲疑,即刻聯系業主并通知工程人員。入戶檢查發現是裝修遺留的水管接口松動,維修迅速完成,現場水漬被細致清理,墻面還貼心鋪設了防潮塑料布。
當傍晚歸家的業主面對整潔如初的環境,感激之情化作一面錦旗——“心系業主顯擔當,細致服務暖人心”。這背后,是物業團隊每天至少2次的樓棟巡檢制度,目光覆蓋電梯間、消防通道、門窗縫隙等各處。“多彎一次腰、多敲一次門、多等一分鐘”,只為將隱患消弭于未然。
日復一日堅守,點亮“放心”燈火
“我們甘做2313戶家庭的‘貼心后盾’?!蔽飿I人員樸素的話語道出初心,“讓孩子上學路近一點,讓家中隱患少一點,讓業主笑容多一點?!?/p>
梁子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人表示:“物業服務的價值,正深植于這日復一日的堅守里,融匯于居民那句‘有你們在,真放心’的信任中。我們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物業服務精細化、人性化,讓城市更新真正服務于民、溫暖于心?!?/p>
從校車開進家門口到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梧桐郡悅園小區的實踐清晰印證:幸福家園的基石,正是這些以心換心、將“民聲”化為“民生”的扎實腳步。梁子湖區的物業服務,正在潤物無聲處,一幀幀描繪出居民幸福生活的新圖景。(鄂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胡倩 通訊員劉東)
發表時間:2025-07-21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鄂州市梁子湖區梧桐郡悅園小區,34萬余平方米的空間里,2313戶家庭的生活,正被一群“貼心守護者”溫柔托起。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梁子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堅持指導轄區物業公司將服務精準嵌入居民日常,變“煩心事”為“安心事”,讓幸福在細節中悄然生長。
校車開進小區,紓解家長“心頭難”
在梧桐郡悅園小區,接送孩子曾是許多家庭的“心頭難”。小區周邊無校車站點,家長需提前半小時奔波,遇上雨雪天氣更是苦不堪言。
在梁子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倡導的“主動治理”理念引領下,物業管家敏銳捕捉到這一痛點:“業主的難題,就是我們該啃的硬骨頭!”專項小組迅速組建,積極對接學校了解路線規劃,反復奔走于梧桐湖園區進行協調。歷經三次協調會、兩輪方案優化,今年2月,小區北門終于迎來第一輛穩穩停靠的校車。
孩子歡快上車的身影與車窗外家長欣慰的揮手,交織成動人的畫面?!笆⌒挠峙?,解決了大難題?!睒I主群里的刷屏點贊,是對這件“關鍵小事”最熱烈的回響。
巡查多走一步,護好“家”的完整
服務的溫度,更蘊藏于那些不易察覺的日常細節。
一次巡查中,物業人員發現26棟701戶門外墻面有細微滲水痕跡。她毫不遲疑,即刻聯系業主并通知工程人員。入戶檢查發現是裝修遺留的水管接口松動,維修迅速完成,現場水漬被細致清理,墻面還貼心鋪設了防潮塑料布。
當傍晚歸家的業主面對整潔如初的環境,感激之情化作一面錦旗——“心系業主顯擔當,細致服務暖人心”。這背后,是物業團隊每天至少2次的樓棟巡檢制度,目光覆蓋電梯間、消防通道、門窗縫隙等各處。“多彎一次腰、多敲一次門、多等一分鐘”,只為將隱患消弭于未然。
日復一日堅守,點亮“放心”燈火
“我們甘做2313戶家庭的‘貼心后盾’?!蔽飿I人員樸素的話語道出初心,“讓孩子上學路近一點,讓家中隱患少一點,讓業主笑容多一點?!?/p>
梁子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人表示:“物業服務的價值,正深植于這日復一日的堅守里,融匯于居民那句‘有你們在,真放心’的信任中。我們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物業服務精細化、人性化,讓城市更新真正服務于民、溫暖于心?!?/p>
從校車開進家門口到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梧桐郡悅園小區的實踐清晰印證:幸福家園的基石,正是這些以心換心、將“民聲”化為“民生”的扎實腳步。梁子湖區的物業服務,正在潤物無聲處,一幀幀描繪出居民幸福生活的新圖景。(鄂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胡倩 通訊員劉東)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