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記者走進羅田縣三里畈鎮黃岡廟村看到,村莊灣落整潔,村民院內干凈,一派村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誰能想到,4年前,這里亂搭亂建,污水橫流等現象隨處可見。
這一切變化,源于該村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以移風易俗為突破口,以鄉風文明理事會為抓手,“潤物細無聲”式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新風浸潤鄉土。
整治人居環境建潔凈家園
黃岡廟村委會旁有條900余米的小街道,以前當地村民沿街亂搭亂建廁所、豬圈等“五小”建筑,垃圾扔得到處都是,一條小街變得雜亂無章。
2022年,新一屆村委會班子一家家上門做工作,將占道的“五小”建筑全部拆除,道路硬化后兩邊種上綠化,曾經破爛不堪的街道頓時變得干凈整潔。
2023年5月,該村組織“五老”及鄉賢,成立鄉風文明理事會,組織一支志愿隊,在村中開展矛盾糾紛調解、環境衛生監督檢查、移風易俗文明新風宣傳、引導等工作。
用“積分制”激勵村民參與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理事會定期開展環境衛生監督檢查,積分高的家庭不僅能獲得榮譽證書,還能兌換生活用品。這種接地氣的方式,讓村民們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真正把環境衛生當作自己的事。
該村六組有個姓雷的老漢,得分過低不服氣,鄉風文明理事會一件一件指出扣分原因,直到他心服口服。此后,他不僅全力支持檢查活動,還積極吸納志愿隊的建議,持續改善房前屋后的衛生環境,讓自家的小院變得越來越美。
破除婚嫁陋習樹文明婚俗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不是用錢衡量的?!边@是黃岡廟村老黨員雷國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該村黨員干部帶頭破除高價彩禮陳規陋習,形成“干部帶頭、群眾跟進”的示范效應。鄉風文明理事會走村串戶開展宣傳工作,讓村民明白彩禮并非婚姻的“標尺”。
全村適齡未婚女青年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外地,黃岡廟村委會都將她們的年齡、學歷、工作單位(學校)、是否有結婚意愿等信息建立臺賬,組織開展婚配信息交流,宣傳“零彩禮”“低彩禮”的婚嫁新理念,引導她們樹立正確戀愛觀、婚姻觀、家庭觀。
鄉風文明理事會的及時提醒、批評教育,有效提升村規民約的執行力,越來越多的村民摒棄了高價彩禮的陋習,選擇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辦理婚事,文明、理性的婚事新風逐漸形成,黃岡廟村也成為當地文明婚俗的“樣板村”。
服務“一老一小”成就幸福生活
“早餐3塊錢,中午和晚上吃飯8塊錢,一個人只需要19塊錢就能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痹邳S岡廟村愛心食堂就餐的鄉鄰說。
羅田是務工人員輸出大縣,面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吃飯難問題,黃岡廟村想方設法加強“一老一小”服務供給,為老人兒童提供關愛服務。該村利用義務教育優化配置騰退的農村小學校舍,改造成為鄉村養老院,設立愛心食堂、鄉村希望書屋,閑置資產對外出租,所得收益為愛心食堂等公益事業提供補貼,做到“讓留守老人舒心、讓留守兒童開心、讓在外人員放心”。
“看到孩子們在希望書屋里專注地學習,開心地玩耍,我就很開心。”該村退休教師、鄉風文明理事會成員雷許歆道。作為黃岡廟村建立“希望書屋”的發起人,讓留守兒童精神不再孤單是他的心愿。
黃岡廟村還經常性組織文藝演出、舉辦公益講座,讓村民在農閑之余有了更多的精神享受,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精神動力。(恩施日報 記者 林志文 通訊員 萬心如)
發表時間:2025-07-11 來源:恩施日報
7月6日,記者走進羅田縣三里畈鎮黃岡廟村看到,村莊灣落整潔,村民院內干凈,一派村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誰能想到,4年前,這里亂搭亂建,污水橫流等現象隨處可見。
這一切變化,源于該村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以移風易俗為突破口,以鄉風文明理事會為抓手,“潤物細無聲”式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新風浸潤鄉土。
整治人居環境建潔凈家園
黃岡廟村委會旁有條900余米的小街道,以前當地村民沿街亂搭亂建廁所、豬圈等“五小”建筑,垃圾扔得到處都是,一條小街變得雜亂無章。
2022年,新一屆村委會班子一家家上門做工作,將占道的“五小”建筑全部拆除,道路硬化后兩邊種上綠化,曾經破爛不堪的街道頓時變得干凈整潔。
2023年5月,該村組織“五老”及鄉賢,成立鄉風文明理事會,組織一支志愿隊,在村中開展矛盾糾紛調解、環境衛生監督檢查、移風易俗文明新風宣傳、引導等工作。
用“積分制”激勵村民參與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理事會定期開展環境衛生監督檢查,積分高的家庭不僅能獲得榮譽證書,還能兌換生活用品。這種接地氣的方式,讓村民們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真正把環境衛生當作自己的事。
該村六組有個姓雷的老漢,得分過低不服氣,鄉風文明理事會一件一件指出扣分原因,直到他心服口服。此后,他不僅全力支持檢查活動,還積極吸納志愿隊的建議,持續改善房前屋后的衛生環境,讓自家的小院變得越來越美。
破除婚嫁陋習樹文明婚俗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不是用錢衡量的。”這是黃岡廟村老黨員雷國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該村黨員干部帶頭破除高價彩禮陳規陋習,形成“干部帶頭、群眾跟進”的示范效應。鄉風文明理事會走村串戶開展宣傳工作,讓村民明白彩禮并非婚姻的“標尺”。
全村適齡未婚女青年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外地,黃岡廟村委會都將她們的年齡、學歷、工作單位(學校)、是否有結婚意愿等信息建立臺賬,組織開展婚配信息交流,宣傳“零彩禮”“低彩禮”的婚嫁新理念,引導她們樹立正確戀愛觀、婚姻觀、家庭觀。
鄉風文明理事會的及時提醒、批評教育,有效提升村規民約的執行力,越來越多的村民摒棄了高價彩禮的陋習,選擇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辦理婚事,文明、理性的婚事新風逐漸形成,黃岡廟村也成為當地文明婚俗的“樣板村”。
服務“一老一小”成就幸福生活
“早餐3塊錢,中午和晚上吃飯8塊錢,一個人只需要19塊錢就能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在黃岡廟村愛心食堂就餐的鄉鄰說。
羅田是務工人員輸出大縣,面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吃飯難問題,黃岡廟村想方設法加強“一老一小”服務供給,為老人兒童提供關愛服務。該村利用義務教育優化配置騰退的農村小學校舍,改造成為鄉村養老院,設立愛心食堂、鄉村希望書屋,閑置資產對外出租,所得收益為愛心食堂等公益事業提供補貼,做到“讓留守老人舒心、讓留守兒童開心、讓在外人員放心”。
“看到孩子們在希望書屋里專注地學習,開心地玩耍,我就很開心?!痹摯逋诵萁處?、鄉風文明理事會成員雷許歆道。作為黃岡廟村建立“希望書屋”的發起人,讓留守兒童精神不再孤單是他的心愿。
黃岡廟村還經常性組織文藝演出、舉辦公益講座,讓村民在農閑之余有了更多的精神享受,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精神動力。(恩施日報 記者 林志文 通訊員 萬心如)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