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荊門市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區教室,8歲的琪琪舉著小手追問紅軍過草地的故事,志愿者正用繪本講長征歷史,30多個孩子眼神專注——這是社區暑期愛心托管班的第一課,臺下多是外賣騎手、快遞員的孩子。當天,掇刀石街道多個社區同步啟動托管服務。針對新就業群體暑期帶娃難,荊門各社區精準施策,用貼合需求的課程與服務,讓奔波的家長少了牽掛。
荊門約有4萬余名外賣騎手、快遞員和網約車司機,他們猶如辛勤的小蜜蜂,服務著整個城市。城市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讓他們安心地工作、生活?荊門社會工作部門和社區工作人員,在實踐中探尋著答案。而這個新就業群體,在享受到暖心服務的過程中,找到屬于家的感覺,肩上也多了一份責任感。
靈活設置“騎士角”
“新就業群體工作環境艱苦,奔波勞碌沒個定所,我們應該為他們搞好服務,而且得盯著真需求、解決真難題?!鼻G門市委社會工作部黨建科科長黃江波說。
近日,掇刀石街道望兵石社區的“小哥懇談會”上,9家新就業群體單位代表暢所欲言:“想有地方給電動車充電”“孩子放學早沒人管”“能否幫忙找免中介費的可靠租房房源……”這些訴求被記在社區任務清單上,成了為新就業群體服務的改進方向。
望兵石社區工作人員收集新就業群體的訴求。
外賣小哥在望兵石社區木屋驛站接水。
相鄰的大泉社區有常住居民1.8萬余人,此前用餐高峰時外賣車、快遞車扎堆,停車難、入戶難既困擾騎手,也影響居民生活。社區和轄區內商戶溝通后,在新天城大廈、東方廣場等5處規劃出專屬停車區,設置150個電瓶車泊位?!耙郧罢臆囄坏棉D三圈,現在隨到隨停,方便多了!”順豐快遞員付師傅點贊道。
大泉社區有800多家個體工商戶,不少商戶主動表示愿意為新就業群體服務。社區聯動這些愛心商鋪讓“夏送清涼、冬送溫暖”成常態:水果店捐西瓜,餐飲店送綠豆湯,藥店備解暑藥,讓新就業群體倍感溫馨。
大泉社區工作人員給外賣小哥送西瓜。
“有的驛站裝修得像咖啡館,我們不敢進,也擔心開門時間不固定?!币晃或T手的話,讓社區反思服務存在“距離感”。大泉社區黨委書記朱夢詩調研發現,商圈便利店自發設置的歇腳點更受騎手青睞,于是和商戶溝通,又建立了10個類似的“騎士角”:蘭州拉面館墻角裝上充電插座;超市設置“騎士專座”,桌上擺著飲用水和防暑藥箱。“送完餐喝口水,像在自家小店一樣自在?!蓖赓u騎手陳師傅說。
大泉社區摸排顯示,轄區40歲以上騎手、快遞員占32%,多數僅參保意外險。針對新就業群體“無社保、憂養老”的擔憂,社區專門邀請律師事務所,在非高峰時段駐點講解政策、指導參保,化解不少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的養老焦慮。
幫忙解決帶娃難題
7月7日中午,酷熱難耐。東寶區龍泉街道南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紅色順風車驛站內,空調涼風習習,礦泉水、酸梅湯、藿香正氣水、西瓜等消暑物資一應俱全。外賣小哥、環衛工人不時進來歇腳、喝水,街坊鄰里也在此納涼聊天。
南臺社區驛站配備了消暑物資,是外賣小哥歇腳的好去處。
“這100平方米的空間,專為新業態勞動者和零工群體打造。”南臺社區黨委書記劉玲介紹,驛站物資多由居民自發捐贈,日常實行自助管理,大家輪流打掃衛生、隨手關燈節能,是名副其實的“共享之家”。
外賣騎手陳福清趁著午間送餐間隙走進驛站,摘下頭盔時,額頭汗珠直淌。“有地方降溫喝水,心里舒坦!這里還能免費托管孩子,讓我在干活時心里更加踏實?!彼锌馈?/p>
上月底,陳福清妻子住院,他既要跑單又要照看兩個孩子,分身乏術。在他愁眉不展之際,社區網格員察覺他情緒低落,主動詢問后,當即協調將孩子接送到社區暑期愛心托管班,幫他減輕負擔?!白蛱旌⒆釉谕泄馨喈嬃朔嬎徒o我,說‘爸爸安心上班,有阿姨們陪我玩’?!标惛G逶捳Z里含著謝意。
在荊門,像南臺社區這樣開設愛心托管班、為新就業群體解決帶娃難題的社區不在少數。許多與陳福清境遇相似的家庭,都因社區托管班的助力,擺脫了暑期帶娃的困擾。今年暑假,這樣的“愛心托管班” 在荊門各縣、市、區共開設221個。
支持外賣員“管閑事”
城市的溫情浸潤,讓新就業群體有了“家”的感覺。他們也以行動回應,發揮走街串巷、人熟地熟的優勢,成為城市治理的幫手。
“來荊門8年,早就把這兒當成了家?!卑不占赓u騎手宋文峰的手機相冊里,存著近期在社區拍攝的照片:翻轉的井蓋、堵塞的消防通道、裸露的電線……作為南臺社區聘任的“流動網格員”,他跑單時總會多留個心眼,發現安全隱患便隨手拍下,第一時間反饋給社區。
騎手王磊也曾在等餐時發現某餐館后廚衛生堪憂,拍照上報后,市場監管部門當天就上門督促完成整改。
不過,最初不少騎手有顧慮:跑單時間本來就緊,當網格員要“管閑事”,會不會既得罪人又耽誤送餐?針對這一問題,南臺社區開展專項培訓,教大家快速記錄隱患位置、準確描述問題細節,指導他們利用等餐的碎片時間高效反饋,還給他們做思想工作:監督飲食安全,既維護市民消費權益,也讓餐飲外賣行業健康發展,長遠看對大家都有利。
如今,從下水井蓋破損到樓道雜物堆積,從飛線充電到消防器材過期,很多問題通過騎手們及時上報后,在萌芽階段就得到妥善處理。
為消解新就業群體因勞動強度大、收入不穩定帶來的職業認同困擾,荊門市各級社會工作部門通過正向激勵機制,讓這一群體“被看見、被關愛、受尊重”。
南臺社區推行的積分兌換制,正是這一思路的鮮活體現: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可累積積分,憑積分能兌換電熱水壺、洗衣液、雨傘等生活用品,每一年度社區還會評選“最美騎手”,選樹典型。社區黨支部還將表現突出者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
正如陳福清所說:“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城市的趕路人,現在社區把咱當自家人,咱自然要為這個家出份力?!保?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2px; text-wrap: wrap;">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詩秋 通訊員 汪琪 歐陽萍 許婷莉)
發表時間:2025-07-11 來源:湖北文明網
7月7日上午,荊門市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區教室,8歲的琪琪舉著小手追問紅軍過草地的故事,志愿者正用繪本講長征歷史,30多個孩子眼神專注——這是社區暑期愛心托管班的第一課,臺下多是外賣騎手、快遞員的孩子。當天,掇刀石街道多個社區同步啟動托管服務。針對新就業群體暑期帶娃難,荊門各社區精準施策,用貼合需求的課程與服務,讓奔波的家長少了牽掛。
荊門約有4萬余名外賣騎手、快遞員和網約車司機,他們猶如辛勤的小蜜蜂,服務著整個城市。城市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讓他們安心地工作、生活?荊門社會工作部門和社區工作人員,在實踐中探尋著答案。而這個新就業群體,在享受到暖心服務的過程中,找到屬于家的感覺,肩上也多了一份責任感。
靈活設置“騎士角”
“新就業群體工作環境艱苦,奔波勞碌沒個定所,我們應該為他們搞好服務,而且得盯著真需求、解決真難題?!鼻G門市委社會工作部黨建科科長黃江波說。
近日,掇刀石街道望兵石社區的“小哥懇談會”上,9家新就業群體單位代表暢所欲言:“想有地方給電動車充電”“孩子放學早沒人管”“能否幫忙找免中介費的可靠租房房源……”這些訴求被記在社區任務清單上,成了為新就業群體服務的改進方向。
望兵石社區工作人員收集新就業群體的訴求。
外賣小哥在望兵石社區木屋驛站接水。
相鄰的大泉社區有常住居民1.8萬余人,此前用餐高峰時外賣車、快遞車扎堆,停車難、入戶難既困擾騎手,也影響居民生活。社區和轄區內商戶溝通后,在新天城大廈、東方廣場等5處規劃出專屬停車區,設置150個電瓶車泊位?!耙郧罢臆囄坏棉D三圈,現在隨到隨停,方便多了!”順豐快遞員付師傅點贊道。
大泉社區有800多家個體工商戶,不少商戶主動表示愿意為新就業群體服務。社區聯動這些愛心商鋪讓“夏送清涼、冬送溫暖”成常態:水果店捐西瓜,餐飲店送綠豆湯,藥店備解暑藥,讓新就業群體倍感溫馨。
大泉社區工作人員給外賣小哥送西瓜。
“有的驛站裝修得像咖啡館,我們不敢進,也擔心開門時間不固定?!币晃或T手的話,讓社區反思服務存在“距離感”。大泉社區黨委書記朱夢詩調研發現,商圈便利店自發設置的歇腳點更受騎手青睞,于是和商戶溝通,又建立了10個類似的“騎士角”:蘭州拉面館墻角裝上充電插座;超市設置“騎士專座”,桌上擺著飲用水和防暑藥箱?!八屯瓴秃瓤谒裨谧约倚〉暌粯幼栽?。”外賣騎手陳師傅說。
大泉社區摸排顯示,轄區40歲以上騎手、快遞員占32%,多數僅參保意外險。針對新就業群體“無社保、憂養老”的擔憂,社區專門邀請律師事務所,在非高峰時段駐點講解政策、指導參保,化解不少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的養老焦慮。
幫忙解決帶娃難題
7月7日中午,酷熱難耐。東寶區龍泉街道南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紅色順風車驛站內,空調涼風習習,礦泉水、酸梅湯、藿香正氣水、西瓜等消暑物資一應俱全。外賣小哥、環衛工人不時進來歇腳、喝水,街坊鄰里也在此納涼聊天。
南臺社區驛站配備了消暑物資,是外賣小哥歇腳的好去處。
“這100平方米的空間,專為新業態勞動者和零工群體打造?!蹦吓_社區黨委書記劉玲介紹,驛站物資多由居民自發捐贈,日常實行自助管理,大家輪流打掃衛生、隨手關燈節能,是名副其實的“共享之家”。
外賣騎手陳福清趁著午間送餐間隙走進驛站,摘下頭盔時,額頭汗珠直淌?!坝械胤浇禍睾人睦锸嫣?!這里還能免費托管孩子,讓我在干活時心里更加踏實。”他感慨道。
上月底,陳福清妻子住院,他既要跑單又要照看兩個孩子,分身乏術。在他愁眉不展之際,社區網格員察覺他情緒低落,主動詢問后,當即協調將孩子接送到社區暑期愛心托管班,幫他減輕負擔?!白蛱旌⒆釉谕泄馨喈嬃朔嬎徒o我,說‘爸爸安心上班,有阿姨們陪我玩’?!标惛G逶捳Z里含著謝意。
在荊門,像南臺社區這樣開設愛心托管班、為新就業群體解決帶娃難題的社區不在少數。許多與陳福清境遇相似的家庭,都因社區托管班的助力,擺脫了暑期帶娃的困擾。今年暑假,這樣的“愛心托管班” 在荊門各縣、市、區共開設221個。
支持外賣員“管閑事”
城市的溫情浸潤,讓新就業群體有了“家”的感覺。他們也以行動回應,發揮走街串巷、人熟地熟的優勢,成為城市治理的幫手。
“來荊門8年,早就把這兒當成了家?!卑不占赓u騎手宋文峰的手機相冊里,存著近期在社區拍攝的照片:翻轉的井蓋、堵塞的消防通道、裸露的電線……作為南臺社區聘任的“流動網格員”,他跑單時總會多留個心眼,發現安全隱患便隨手拍下,第一時間反饋給社區。
騎手王磊也曾在等餐時發現某餐館后廚衛生堪憂,拍照上報后,市場監管部門當天就上門督促完成整改。
不過,最初不少騎手有顧慮:跑單時間本來就緊,當網格員要“管閑事”,會不會既得罪人又耽誤送餐?針對這一問題,南臺社區開展專項培訓,教大家快速記錄隱患位置、準確描述問題細節,指導他們利用等餐的碎片時間高效反饋,還給他們做思想工作:監督飲食安全,既維護市民消費權益,也讓餐飲外賣行業健康發展,長遠看對大家都有利。
如今,從下水井蓋破損到樓道雜物堆積,從飛線充電到消防器材過期,很多問題通過騎手們及時上報后,在萌芽階段就得到妥善處理。
為消解新就業群體因勞動強度大、收入不穩定帶來的職業認同困擾,荊門市各級社會工作部門通過正向激勵機制,讓這一群體“被看見、被關愛、受尊重”。
南臺社區推行的積分兌換制,正是這一思路的鮮活體現: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可累積積分,憑積分能兌換電熱水壺、洗衣液、雨傘等生活用品,每一年度社區還會評選“最美騎手”,選樹典型。社區黨支部還將表現突出者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
正如陳福清所說:“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城市的趕路人,現在社區把咱當自家人,咱自然要為這個家出份力。”(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詩秋 通訊員 汪琪 歐陽萍 許婷莉)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