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
我們今天仍然要警惕把歷史當成商品,防止價值取向虛無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防止“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各種傷害民族情感、損害民族精神的丑陋言行。
近日,網安部門公布的6起侮辱英烈案。有人在網絡平臺上多次發布侮辱、誹謗貶低英雄先烈的不當內容,有人公然歪曲和嚴重貶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犧牲與歷史功績,擾亂人們的正確認知,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其中,王某玉因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然而個別網民為博取流量公然傷害英烈尊嚴,挑戰法律底線,褻瀆了國家和民族情感。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變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盧溝橋的硝煙雖已消散,那些不屈的抗爭,永遠定格在民族的豐碑上。今天的中國來之不易,在我們可以自信地平視世界,在某些領域從跟跑到領跑的時候,更不能忘了曾經走過的路,不能忘了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那些侮辱英烈、歪曲歷史的行徑,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都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背叛,是數典忘祖、令人不齒的丑態。
近年來,網絡空間出現的詆毀英烈現象,本質是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打著戲說、野史、揭秘的幌子,解構真實的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甚至黑白顛倒、是非不分,暴露了一些人不僅犯了流量沖動病,更缺乏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這一小撮人雖然造不出大氣候,但這些錯誤論調會像毒藥一樣影響年輕一代的歷史認知,埋下社會隱患。重拳打擊侮辱英烈的言論,挖除網絡毒瘤,是對英烈的敬仰和告慰,也是對歷史的尊重和捍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欲滅其國,必先去其史,欲去其史,先滅其文化。這是一種深刻的警醒。我們不僅要依法打擊公然侮辱英烈、歪曲歷史的行為,還要警惕多種隱匿的呈現方式。有的制作丑化英烈的短視頻或漫畫,有的以娛樂化方式篡改抗戰歌曲,有的影視劇把抗戰題材硬生生編改成愛情題材,這些做法都不是尊重歷史的表現。警惕這些不良風氣,傳遞正確的歷史觀,才能夯實民族的精神基石。
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構建起英烈保護的法律圍墻。每一個網民,都應守好網絡言論的法律邊界,切勿被一些錯誤言論牽著走。對待英雄的態度,歷來都是非常嚴肅的話題。歷史和現實也都告訴我們,時時刻刻處處堅決捍衛我們所敬仰的英雄人物,此話絕非危言聳聽,也絕非杞人憂天。恩格斯曾在當時的語境下深刻指出,“資產階級把一切都變成商品,對歷史學也是如此”。時間流轉,我們今天仍然要警惕把歷史當成商品,防止價值取向虛無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防止各種解構主流價值觀、國家記憶和社會共同情感的“泛娛樂化”陷阱,防止“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各種傷害民族情感、損害民族精神的丑陋言行。
7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陽泉百團大戰紀念館大廳,語重心長寄語青少年學生“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堂堂正正、光榮自豪,需要我們知來路,心懷一個民族對自身歷史的尊重。捍衛英雄,就是捍衛良知、良心,就是捍衛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底盤、精神基座。(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發表時間:2025-07-09 來源:湖北文明網
閱讀提要
我們今天仍然要警惕把歷史當成商品,防止價值取向虛無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防止“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各種傷害民族情感、損害民族精神的丑陋言行。
近日,網安部門公布的6起侮辱英烈案。有人在網絡平臺上多次發布侮辱、誹謗貶低英雄先烈的不當內容,有人公然歪曲和嚴重貶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犧牲與歷史功績,擾亂人們的正確認知,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其中,王某玉因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然而個別網民為博取流量公然傷害英烈尊嚴,挑戰法律底線,褻瀆了國家和民族情感。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變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盧溝橋的硝煙雖已消散,那些不屈的抗爭,永遠定格在民族的豐碑上。今天的中國來之不易,在我們可以自信地平視世界,在某些領域從跟跑到領跑的時候,更不能忘了曾經走過的路,不能忘了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那些侮辱英烈、歪曲歷史的行徑,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都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背叛,是數典忘祖、令人不齒的丑態。
近年來,網絡空間出現的詆毀英烈現象,本質是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打著戲說、野史、揭秘的幌子,解構真實的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甚至黑白顛倒、是非不分,暴露了一些人不僅犯了流量沖動病,更缺乏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這一小撮人雖然造不出大氣候,但這些錯誤論調會像毒藥一樣影響年輕一代的歷史認知,埋下社會隱患。重拳打擊侮辱英烈的言論,挖除網絡毒瘤,是對英烈的敬仰和告慰,也是對歷史的尊重和捍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欲滅其國,必先去其史,欲去其史,先滅其文化。這是一種深刻的警醒。我們不僅要依法打擊公然侮辱英烈、歪曲歷史的行為,還要警惕多種隱匿的呈現方式。有的制作丑化英烈的短視頻或漫畫,有的以娛樂化方式篡改抗戰歌曲,有的影視劇把抗戰題材硬生生編改成愛情題材,這些做法都不是尊重歷史的表現。警惕這些不良風氣,傳遞正確的歷史觀,才能夯實民族的精神基石。
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構建起英烈保護的法律圍墻。每一個網民,都應守好網絡言論的法律邊界,切勿被一些錯誤言論牽著走。對待英雄的態度,歷來都是非常嚴肅的話題。歷史和現實也都告訴我們,時時刻刻處處堅決捍衛我們所敬仰的英雄人物,此話絕非危言聳聽,也絕非杞人憂天。恩格斯曾在當時的語境下深刻指出,“資產階級把一切都變成商品,對歷史學也是如此”。時間流轉,我們今天仍然要警惕把歷史當成商品,防止價值取向虛無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防止各種解構主流價值觀、國家記憶和社會共同情感的“泛娛樂化”陷阱,防止“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各種傷害民族情感、損害民族精神的丑陋言行。
7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陽泉百團大戰紀念館大廳,語重心長寄語青少年學生“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堂堂正正、光榮自豪,需要我們知來路,心懷一個民族對自身歷史的尊重。捍衛英雄,就是捍衛良知、良心,就是捍衛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底盤、精神基座。(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