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有道 小城有戲——竹溪縣全域發力推動文旅提質增效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7月08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清晨,竹溪縣東門老街的蒸籠熱氣裹著竹溪蒸盆的鮮香彌漫街巷。入夜,武陵不夜城街區燈火如晝,山二黃戲曲與全息水秀相得益彰,游人摩肩接踵。這一“晨鐘暮鼓”的生動場景,展示出竹溪縣文旅產業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竹溪縣累計投入2.3億元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在項目建設、人才培養、文創開發、宣傳推介、品牌塑造上持續發力,成功創建2家4A級景區、12家3A級景區及60多家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亮眼成績的背后,一套以差異化體驗破局發展的“竹溪樣本”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夜幕下的武陵不夜城街區流光溢彩、游人如織。通訊員顏義眾攝(資料圖片)

跨界聯動

業態融合激活消費潛力

夜幕之下,武陵不夜城街區流光溢彩。身著傳統服飾的年輕人穿梭其間,沉浸式感受著國家級非遺山二黃的獨特魅力。賞戲曲、品美食、觀水秀、玩電競……文商旅元素跨界聯動,豐富多彩的場景業態共同描繪出夜經濟的絢爛畫卷。

自2024年元旦開街以來,武陵不夜城街區迅速火爆出圈,強力拉動文旅消費增長,實現了“一戲興一街,一街活一城,一城促百業”的良性循環。街區精準聚焦業態引進,精選全國連鎖、國內外知名品牌與地方特色商家入駐。以特色小吃、非遺文創、特產超市、休閑娛樂等七大業態為核心,成功吸引肯德基、朝天門、瑞幸咖啡等一線品牌落子,更甄選了十三西施、馮妮兒麻糖、武陵精釀等承載鄉愁的老字號和非遺美食入駐。配合戲曲學唱、漢服換妝、AI互動等深度體驗項目,構建“門票免費+沉浸體驗”的留客生態,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小時延長至3小時。開街至今,街區綜合收入已達1.5億元。

千米之外,東門老街則以“晨鐘暮鼓”的儀式感喚醒這座鄂西小城。今年五一甫一開街,這里便迅速成為市民游客的早餐打卡地:秦家包子鋪日售小籠包逾千籠,一碗清爽的豆腐腦成為游客們的標配早餐;老茶鋪里,長嘴壺茶藝秀與《茶嫂招親》劇目同步開演,煙火氣中流淌著文化味。

始建于明成化年間的東門老街,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歲月流轉,老街建筑老化、設施破損、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一度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2023年2月,竹溪縣積極響應群眾呼聲,全面啟動老街區的保護性改造工程。改造遵循“修舊如舊、建新如舊”原則,對東屏門、鐘鼓樓等重點文物進行保護性修復,重現“東門鎖鑰、晨鐘暮鼓”歷史風貌。新建街區建筑統一采用青磚灰瓦、馬頭墻等徽派元素,并復建六角塔樓、臨水亭榭等,精心還原一街一巷皆可閱讀的空間肌理。同時,呈現仙子巡游、非遺展演、漢服打卡等互動場景,老東門深厚的歷史文化實現了從靜態展示到動態參與的升級,既留住了鄉愁記憶,更融入了現代生活。如今,竹溪縣以“早餐經濟+夜間消費”模式帶動全域旅游,以兩大街區為核心,成功構建起“特色化+全齡化”消費矩陣,游客得以體驗“晨過早、午休閑、夜打卡”的全天候全場景文旅盛宴,市井煙火氣升騰出發展的勃勃生機。

串珠成鏈

多村聯動繪就全域新景

7月5日,竹溪縣水坪鎮大石門村的“仙暇小鎮”游人如織、綠意涌動。昔日的閑置苗木基地、荒山沼澤,如今蝶變為生機盎然的林下樂園、樹屋營地,引入了山地飛車、玻璃水滑等游樂項目。山環水繞間,這個集休閑旅游、親子研學、生態康養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園區,正煥發無限生機活力。

大石門村的蛻變,正是竹溪縣“點綠成金”的生動實踐。2024年,該縣搶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契機,成功引進竹溪縣呂小仙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盤活300畝閑置苗木基地打造林下樂園及樹屋營地,利用40畝山場和20畝荒蕪沼澤開發山地飛車、玻璃水滑及水上樂園等項目,改造5500平方米閑置商鋪建成數字科技體驗館及仙暇酒樓,實現沉睡資源巧盤活、閑置資產再生金。

“開園僅半年,游客量已突破20萬人次,帶動周邊40多戶村民經營農家樂、民宿,戶均增收超萬元?!毕上拘℃傌撠熑顺嚏榻B說。

竹溪文旅的布局,遠不止于單個村莊。該縣通過多村聯動、協同發展,正繪就一幅串珠成鏈的全域新景。

在鄂坪鄉黃花溝村,廢棄的老紙廠華麗轉身為熊貓主題民宿集群。銹跡斑斑的廠房外墻上,繪有憨態可掬的熊貓圖案,巨大的煙囪被改造為觀光塔,登臨其上,溝谷風光盡收眼底??头績龋A粝聛淼墓I管道、機械零件與現代簡約風巧妙碰撞,盡顯獨特的“工業風+自然風”混搭美學。

然而,幾年前的黃花溝村,還只是一個沉寂的“空心村”。2022年10月,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該村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成功實現了從“空心村”到“網紅村”的精彩蝶變。

近年來,竹溪縣將全域旅游理念深度融入縣城、集鎮、和美鄉村建設各方面,成功打造了肖家邊、黃花溝等文旅融合型特色村,桃花島、萬江河、營盤山等康養旅居型特色村,甘家嶺、秦坪、石板河等傳統村落型特色村,洛家河、蓮花、青草坪等田園觀光型特色村。通過推動“空心村”向“網紅村”轉變,將零散景點串聯成全域景區,鄉村旅游實現從單一農家樂模式向沉浸式體驗的跨越升級,初步形成了“鎮鎮有景區,村村有特色”的全域旅游格局。

創新突圍

文旅深耕錨定發展新篇

竹溪文旅的破局之道,關鍵在于立足差異化定位,依托全域聯動、文化鑄魂,充分發揮山二黃戲曲、關埡楚長城等獨特文化 IP優勢,有效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從親子研學到夜游康養,該縣正錨定“秦巴康養旅居勝地”目標,推進武陵古鎮 D/E期建設,持續擦亮“小城有戲·慢養竹溪”特色品牌。

面向未來,竹溪縣將以打造秦巴康養旅居勝地和融入泛武當旅游圈重要節點為目標,聚焦重大文旅項目建設、重點文旅基礎設施完善、重要文旅活動策劃、重要文藝精品生產等四個方向,深入推進“排名戲、創名街、造名宿、產名物、育名人”的“五名”工程建設,致力于讓游客近悅遠來,讓每一處山水成為可觸摸的故事,讓每一次停留留下有溫度的記憶。

竹溪縣委書記許慶一表示:“竹溪將主動融入‘神武峽’文旅主軸,緊緊圍繞十堰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持續深化文旅深度融合。按照‘湖北旅游武當突破竹溪融入’的發展思路,努力探索適合自身的旅游業發展新路徑,力爭實現從‘一般產業型’向‘支柱產業型’的大跨越,從武陵不夜城單一景區的小旅游向全域聯動大旅游的成功轉型?!保ㄊ呷請?nbsp;記者 周侖

責任編輯:李歡

破局有道 小城有戲——竹溪縣全域發力推動文旅提質增效

發表時間:2025-07-08 來源:湖北文明網

清晨,竹溪縣東門老街的蒸籠熱氣裹著竹溪蒸盆的鮮香彌漫街巷。入夜,武陵不夜城街區燈火如晝,山二黃戲曲與全息水秀相得益彰,游人摩肩接踵。這一“晨鐘暮鼓”的生動場景,展示出竹溪縣文旅產業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竹溪縣累計投入2.3億元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在項目建設、人才培養、文創開發、宣傳推介、品牌塑造上持續發力,成功創建2家4A級景區、12家3A級景區及60多家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亮眼成績的背后,一套以差異化體驗破局發展的“竹溪樣本”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夜幕下的武陵不夜城街區流光溢彩、游人如織。通訊員顏義眾攝(資料圖片)

跨界聯動

業態融合激活消費潛力

夜幕之下,武陵不夜城街區流光溢彩。身著傳統服飾的年輕人穿梭其間,沉浸式感受著國家級非遺山二黃的獨特魅力。賞戲曲、品美食、觀水秀、玩電競……文商旅元素跨界聯動,豐富多彩的場景業態共同描繪出夜經濟的絢爛畫卷。

自2024年元旦開街以來,武陵不夜城街區迅速火爆出圈,強力拉動文旅消費增長,實現了“一戲興一街,一街活一城,一城促百業”的良性循環。街區精準聚焦業態引進,精選全國連鎖、國內外知名品牌與地方特色商家入駐。以特色小吃、非遺文創、特產超市、休閑娛樂等七大業態為核心,成功吸引肯德基、朝天門、瑞幸咖啡等一線品牌落子,更甄選了十三西施、馮妮兒麻糖、武陵精釀等承載鄉愁的老字號和非遺美食入駐。配合戲曲學唱、漢服換妝、AI互動等深度體驗項目,構建“門票免費+沉浸體驗”的留客生態,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小時延長至3小時。開街至今,街區綜合收入已達1.5億元。

千米之外,東門老街則以“晨鐘暮鼓”的儀式感喚醒這座鄂西小城。今年五一甫一開街,這里便迅速成為市民游客的早餐打卡地:秦家包子鋪日售小籠包逾千籠,一碗清爽的豆腐腦成為游客們的標配早餐;老茶鋪里,長嘴壺茶藝秀與《茶嫂招親》劇目同步開演,煙火氣中流淌著文化味。

始建于明成化年間的東門老街,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歲月流轉,老街建筑老化、設施破損、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一度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2023年2月,竹溪縣積極響應群眾呼聲,全面啟動老街區的保護性改造工程。改造遵循“修舊如舊、建新如舊”原則,對東屏門、鐘鼓樓等重點文物進行保護性修復,重現“東門鎖鑰、晨鐘暮鼓”歷史風貌。新建街區建筑統一采用青磚灰瓦、馬頭墻等徽派元素,并復建六角塔樓、臨水亭榭等,精心還原一街一巷皆可閱讀的空間肌理。同時,呈現仙子巡游、非遺展演、漢服打卡等互動場景,老東門深厚的歷史文化實現了從靜態展示到動態參與的升級,既留住了鄉愁記憶,更融入了現代生活。如今,竹溪縣以“早餐經濟+夜間消費”模式帶動全域旅游,以兩大街區為核心,成功構建起“特色化+全齡化”消費矩陣,游客得以體驗“晨過早、午休閑、夜打卡”的全天候全場景文旅盛宴,市井煙火氣升騰出發展的勃勃生機。

串珠成鏈

多村聯動繪就全域新景

7月5日,竹溪縣水坪鎮大石門村的“仙暇小鎮”游人如織、綠意涌動。昔日的閑置苗木基地、荒山沼澤,如今蝶變為生機盎然的林下樂園、樹屋營地,引入了山地飛車、玻璃水滑等游樂項目。山環水繞間,這個集休閑旅游、親子研學、生態康養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園區,正煥發無限生機活力。

大石門村的蛻變,正是竹溪縣“點綠成金”的生動實踐。2024年,該縣搶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契機,成功引進竹溪縣呂小仙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盤活300畝閑置苗木基地打造林下樂園及樹屋營地,利用40畝山場和20畝荒蕪沼澤開發山地飛車、玻璃水滑及水上樂園等項目,改造5500平方米閑置商鋪建成數字科技體驗館及仙暇酒樓,實現沉睡資源巧盤活、閑置資產再生金。

“開園僅半年,游客量已突破20萬人次,帶動周邊40多戶村民經營農家樂、民宿,戶均增收超萬元?!毕上拘℃傌撠熑顺嚏榻B說。

竹溪文旅的布局,遠不止于單個村莊。該縣通過多村聯動、協同發展,正繪就一幅串珠成鏈的全域新景。

在鄂坪鄉黃花溝村,廢棄的老紙廠華麗轉身為熊貓主題民宿集群。銹跡斑斑的廠房外墻上,繪有憨態可掬的熊貓圖案,巨大的煙囪被改造為觀光塔,登臨其上,溝谷風光盡收眼底??头績龋A粝聛淼墓I管道、機械零件與現代簡約風巧妙碰撞,盡顯獨特的“工業風+自然風”混搭美學。

然而,幾年前的黃花溝村,還只是一個沉寂的“空心村”。2022年10月,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該村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成功實現了從“空心村”到“網紅村”的精彩蝶變。

近年來,竹溪縣將全域旅游理念深度融入縣城、集鎮、和美鄉村建設各方面,成功打造了肖家邊、黃花溝等文旅融合型特色村,桃花島、萬江河、營盤山等康養旅居型特色村,甘家嶺、秦坪、石板河等傳統村落型特色村,洛家河、蓮花、青草坪等田園觀光型特色村。通過推動“空心村”向“網紅村”轉變,將零散景點串聯成全域景區,鄉村旅游實現從單一農家樂模式向沉浸式體驗的跨越升級,初步形成了“鎮鎮有景區,村村有特色”的全域旅游格局。

創新突圍

文旅深耕錨定發展新篇

竹溪文旅的破局之道,關鍵在于立足差異化定位,依托全域聯動、文化鑄魂,充分發揮山二黃戲曲、關埡楚長城等獨特文化 IP優勢,有效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從親子研學到夜游康養,該縣正錨定“秦巴康養旅居勝地”目標,推進武陵古鎮 D/E期建設,持續擦亮“小城有戲·慢養竹溪”特色品牌。

面向未來,竹溪縣將以打造秦巴康養旅居勝地和融入泛武當旅游圈重要節點為目標,聚焦重大文旅項目建設、重點文旅基礎設施完善、重要文旅活動策劃、重要文藝精品生產等四個方向,深入推進“排名戲、創名街、造名宿、產名物、育名人”的“五名”工程建設,致力于讓游客近悅遠來,讓每一處山水成為可觸摸的故事,讓每一次停留留下有溫度的記憶。

竹溪縣委書記許慶一表示:“竹溪將主動融入‘神武峽’文旅主軸,緊緊圍繞十堰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持續深化文旅深度融合。按照‘湖北旅游武當突破竹溪融入’的發展思路,努力探索適合自身的旅游業發展新路徑,力爭實現從‘一般產業型’向‘支柱產業型’的大跨越,從武陵不夜城單一景區的小旅游向全域聯動大旅游的成功轉型?!保ㄊ呷請?nbsp;記者 周侖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