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財經學院“長江禁捕”生態護衛隊再次出發,前往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道花園社區,開展為期10天的“守護母親河,漁村煥新顏”暑期社會實踐。這是該實踐隊連續第四年扎根于此,以青春行動見證并參與長江“十年禁捕”政策的實踐進程。
位于長江邊的金口街原八一漁業村(現屬花園社區),曾是武漢市最后一個以捕魚為生的漁村。隨著長江禁捕政策實施,當地完成了從“靠江吃江”到“護江養江”的轉變。四年來,該護衛隊通過持續的政策宣講、環境整治、兒童科普、漁民走訪等多元化活動,記錄漁村變遷,助力長江生態保護與鄉村文化振興深度融合。
“長江禁捕”生態護衛隊
政策科普進社區
“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長江要禁捕嗎?”在花園社區活動中心,隊員們以互動問答的形式,向20余名社區兒童講解長江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與禁捕政策的意義,并通過互動游戲發送小江豚禮品。在繪制“我心中的母親河”手抄報、制作長江江豚等元素的手工作品中,孩子們個個專注于自己的作品,在趣味中理解了保護長江的重要性。社區工作人員陳主任感慨道:“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p>
攜手護河向未來
凈灘行動護江岸
用實際行動保護母親河,隊員們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開展“凈灘護江”長江沿岸環境整治行動。在清理過程中,隊員們手持夾鉗、垃圾袋,沿金口段江灘撿拾散落的塑料瓶、食品包裝等生活垃圾,并向垂釣市民發放禁捕宣傳手冊,耐心講解禁釣區域和時段等規定。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沿岸風貌煥然一新,長江禁捕主題文化公園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走訪退捕漁民
走訪傾聽漁民心聲
為深入了解長江禁捕政策實施效果及退捕漁民轉業情況,隊員們分組走訪了30余戶退捕漁民家庭,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記錄他們的就業安置、社保落實等情況。由于近年來老漁村陸續拆遷,不少退捕漁民搬至附近新小區,隊員們分組前去采訪。調研顯示,多數漁民通過技能培訓轉產為護漁員、生態養殖戶或文旅從業者,但部分老年人仍面臨適應難題。
“在走訪中,一位老漁民的話讓我深受觸動。”隊員安同學分享道,“他說‘祖祖輩輩靠江吃飯,現在要為子孫后代留一條干凈的江’。”通過實踐活動,青年學子們不僅提升了環保專業技能,更培養了心系“國之大者”的家國情懷?;▓@社區負責人表示,將結合調研數據優化幫扶措施,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
傾聽漁民轉型心聲
“長江禁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眻F隊指導老師表示,“我們將繼續發揮青春力量,把論文寫在長江兩岸,把青春融入國家戰略,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職教力量?!睋?,該項目已入選2025年武漢市“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重點實施項目,曾入選2024年湖北省“美麗中國 青春建功”長江大保護工作專項重點實踐團隊,并在湖北省第十四屆、第十五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化校社合作,讓更多學生在長江保護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極目新聞記者 張淵 通訊員 魯夢琪 李蕊)
發表時間:2025-07-07 來源:極目新聞
6月26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財經學院“長江禁捕”生態護衛隊再次出發,前往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道花園社區,開展為期10天的“守護母親河,漁村煥新顏”暑期社會實踐。這是該實踐隊連續第四年扎根于此,以青春行動見證并參與長江“十年禁捕”政策的實踐進程。
位于長江邊的金口街原八一漁業村(現屬花園社區),曾是武漢市最后一個以捕魚為生的漁村。隨著長江禁捕政策實施,當地完成了從“靠江吃江”到“護江養江”的轉變。四年來,該護衛隊通過持續的政策宣講、環境整治、兒童科普、漁民走訪等多元化活動,記錄漁村變遷,助力長江生態保護與鄉村文化振興深度融合。
“長江禁捕”生態護衛隊
政策科普進社區
“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長江要禁捕嗎?”在花園社區活動中心,隊員們以互動問答的形式,向20余名社區兒童講解長江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與禁捕政策的意義,并通過互動游戲發送小江豚禮品。在繪制“我心中的母親河”手抄報、制作長江江豚等元素的手工作品中,孩子們個個專注于自己的作品,在趣味中理解了保護長江的重要性。社區工作人員陳主任感慨道:“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
攜手護河向未來
凈灘行動護江岸
用實際行動保護母親河,隊員們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開展“凈灘護江”長江沿岸環境整治行動。在清理過程中,隊員們手持夾鉗、垃圾袋,沿金口段江灘撿拾散落的塑料瓶、食品包裝等生活垃圾,并向垂釣市民發放禁捕宣傳手冊,耐心講解禁釣區域和時段等規定。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沿岸風貌煥然一新,長江禁捕主題文化公園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走訪退捕漁民
走訪傾聽漁民心聲
為深入了解長江禁捕政策實施效果及退捕漁民轉業情況,隊員們分組走訪了30余戶退捕漁民家庭,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記錄他們的就業安置、社保落實等情況。由于近年來老漁村陸續拆遷,不少退捕漁民搬至附近新小區,隊員們分組前去采訪。調研顯示,多數漁民通過技能培訓轉產為護漁員、生態養殖戶或文旅從業者,但部分老年人仍面臨適應難題。
“在走訪中,一位老漁民的話讓我深受觸動。”隊員安同學分享道,“他說‘祖祖輩輩靠江吃飯,現在要為子孫后代留一條干凈的江’。”通過實踐活動,青年學子們不僅提升了環保專業技能,更培養了心系“國之大者”的家國情懷。花園社區負責人表示,將結合調研數據優化幫扶措施,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
傾聽漁民轉型心聲
“長江禁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團隊指導老師表示,“我們將繼續發揮青春力量,把論文寫在長江兩岸,把青春融入國家戰略,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職教力量?!睋ぃ擁椖恳讶脒x2025年武漢市“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重點實施項目,曾入選2024年湖北省“美麗中國 青春建功”長江大保護工作專項重點實踐團隊,并在湖北省第十四屆、第十五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化校社合作,讓更多學生在長江保護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極目新聞記者 張淵 通訊員 魯夢琪 李蕊)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