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大愛 傳遞好家風——記十堰市“全國文明家庭”楊志金家庭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7月04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十堰市張灣區花果街道六四社區,楊志金一家帶領當地居民守護犟河生態,開展民主議事協商活動,化解鄰里矛盾,傳遞家庭美德的溫暖力量。這個榮獲“全國文明家庭”“荊楚最美綠色環保模范家庭”等榮譽的平凡家庭,用堅守與奉獻書寫著新時代的家風故事。

現年68歲的楊志金,是土生土長的放馬坪人。2018年退休后,他全票當選為放馬坪居民自治理事會會長,自此全身心投入社區自治服務,帶領居民開展自我管理與服務,成為社區發展的中流砥柱。

放馬坪建于上世紀80年代,因為年久失修,路面坑洼破碎,居民苦不堪言。剛當選居民自治理事會會長的楊志金為此積極奔走,爭取改造項目。施工期間,他帶領理事會成員逐戶協調,成功說服兩戶居民無償拆除擋路房屋。居民們自發參與施工,昔日坑洼的水泥路變為雙向柏油車道,極大改善了居民出行條件。

為讓家園更美麗,楊志金號召居民捐款47000余元,經過2個多月改造,讓百年古井重涌清泉。百年迎客花櫟樹下,他動員全家,聯合居民砌筑擋土墻、安裝避雷裝置,讓古樹煥發新生。他牽頭籌劃放馬坪迎新春百家宴,600多名居民歡聚一堂,共拍全家福、品百家宴、敘團圓情,傳為佳話。在他的帶動下,放馬坪居民形成“眾人劃槳開大船,齊心協力事好辦”的共識。

家庭始終是楊志金最堅強的后盾。妻子邱祥蕊數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務,在他編寫地方志時,默默遞上熱茶;在他走訪孝德家庭時,陪同記錄;在他為古宅保護奔走時,走街串巷宣傳文物保護的意義。

2022年,楊志金牽頭成立放馬坪護河隊。在護河隊籌建階段,邱祥蕊幫忙整理資料、接聽電話,成為幕后“總調度”。3年來,護河隊開展志愿活動百余次。邱祥蕊也戴上紅袖章,與丈夫并肩在犟河流域義務巡邏,將犟河點滴變化用手機記錄下來。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楊志金始終保持軍人的擔當。他每月15日雷打不動組織居民學習政策法規,將黨的聲音化作社區治理的指南針。在黨建引領下,放馬坪形成“眾人劃槳”的自治模式。47000元居民捐款喚醒沉睡古井,21700元民間資金守護百年古樹……這些數字背后,是楊志金全家帶頭示范的感染力,更是文明家風的無聲浸潤。楊志金的孫女在作文中寫道:“爺爺教會我們,愛家鄉就要像愛自己的眼睛。”

如今,放馬坪巷的梧桐已亭亭如蓋,犟河清波倒映著巡邏隊的紅馬甲。楊志金一家仍在續寫著他們的故事:晨光中整理社區檔案的身影,夜色下巡查河道的腳步,節日里張羅百家宴的忙碌……這些平凡而溫暖的碎片,正匯聚成照亮山鄉的文明之光。(十堰日報記者 劉俊

責任編輯:何霄

心中有大愛 傳遞好家風——記十堰市“全國文明家庭”楊志金家庭

發表時間:2025-07-04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十堰市張灣區花果街道六四社區,楊志金一家帶領當地居民守護犟河生態,開展民主議事協商活動,化解鄰里矛盾,傳遞家庭美德的溫暖力量。這個榮獲“全國文明家庭”“荊楚最美綠色環保模范家庭”等榮譽的平凡家庭,用堅守與奉獻書寫著新時代的家風故事。

現年68歲的楊志金,是土生土長的放馬坪人。2018年退休后,他全票當選為放馬坪居民自治理事會會長,自此全身心投入社區自治服務,帶領居民開展自我管理與服務,成為社區發展的中流砥柱。

放馬坪建于上世紀80年代,因為年久失修,路面坑洼破碎,居民苦不堪言。剛當選居民自治理事會會長的楊志金為此積極奔走,爭取改造項目。施工期間,他帶領理事會成員逐戶協調,成功說服兩戶居民無償拆除擋路房屋。居民們自發參與施工,昔日坑洼的水泥路變為雙向柏油車道,極大改善了居民出行條件。

為讓家園更美麗,楊志金號召居民捐款47000余元,經過2個多月改造,讓百年古井重涌清泉。百年迎客花櫟樹下,他動員全家,聯合居民砌筑擋土墻、安裝避雷裝置,讓古樹煥發新生。他牽頭籌劃放馬坪迎新春百家宴,600多名居民歡聚一堂,共拍全家福、品百家宴、敘團圓情,傳為佳話。在他的帶動下,放馬坪居民形成“眾人劃槳開大船,齊心協力事好辦”的共識。

家庭始終是楊志金最堅強的后盾。妻子邱祥蕊數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務,在他編寫地方志時,默默遞上熱茶;在他走訪孝德家庭時,陪同記錄;在他為古宅保護奔走時,走街串巷宣傳文物保護的意義。

2022年,楊志金牽頭成立放馬坪護河隊。在護河隊籌建階段,邱祥蕊幫忙整理資料、接聽電話,成為幕后“總調度”。3年來,護河隊開展志愿活動百余次。邱祥蕊也戴上紅袖章,與丈夫并肩在犟河流域義務巡邏,將犟河點滴變化用手機記錄下來。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楊志金始終保持軍人的擔當。他每月15日雷打不動組織居民學習政策法規,將黨的聲音化作社區治理的指南針。在黨建引領下,放馬坪形成“眾人劃槳”的自治模式。47000元居民捐款喚醒沉睡古井,21700元民間資金守護百年古樹……這些數字背后,是楊志金全家帶頭示范的感染力,更是文明家風的無聲浸潤。楊志金的孫女在作文中寫道:“爺爺教會我們,愛家鄉就要像愛自己的眼睛。”

如今,放馬坪巷的梧桐已亭亭如蓋,犟河清波倒映著巡邏隊的紅馬甲。楊志金一家仍在續寫著他們的故事:晨光中整理社區檔案的身影,夜色下巡查河道的腳步,節日里張羅百家宴的忙碌……這些平凡而溫暖的碎片,正匯聚成照亮山鄉的文明之光。(十堰日報記者 劉俊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