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萬家庭:一個“全國文明家庭”的愛與傳承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7月0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嘉魚縣,有這樣一戶家庭,他們用教書育人播撒希望之光,用志愿服務傳遞文明薪火,用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這就是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稱號的孫家萬家庭,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了不平凡的故事。

躬耕杏壇:匠心獨運育桃李

1996年,孫家萬從師范院校畢業,毅然回到家鄉嘉魚縣渡普鎮東湖村,在三尺講臺上開啟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初到東湖小學時,破舊的教室和鋪滿煤渣的操場令孫家萬心酸不已:“當時看著這些孩子,就像看到了少年時的自己,都是苦孩子,我不幫他們,誰來幫他們?”從那一刻開始,孫家萬就篤定了堅守鄉村、為鄉村教育撐起一片天的信念。

面對艱苦的教學條件,孫家萬秉持“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決心。親自動手制作教具,想方設法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環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他潛心鉆研課程,創新教學方式,努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獨特的教學風格,他的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只要我們用心澆灌,他們就會開出絢爛的花朵?!睂O家萬堅信,生命可以影響生命,心靈可以感動心靈,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自信、有能力、獨立的個體。

從普通教師到學校校長,他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清晨,他領著孩子們早讀;課間,他帶著孩子們一起運動;中午,他和孩子們一起就餐;夜晚,他悉心輔導孩子們的功課……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在通往農村學校的鄉間小道上,孫家萬一走就是29年,雖然路有泥濘,但他步履堅定、鏗鏘前行。

“如今,我的大女兒也和我們夫妻倆一樣,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光發熱?!睂O家萬欣慰地說,“我想,這也是一種傳承吧!”

篤行公益:愛心接力傳溫情

2009年,受老師張同慶邀請,包括孫家萬在內的一行人前往四川雅安開展志愿活動。在當地志愿者的帶領下,他們背著300余本圖書和一個重達20余公斤的書架,行走在不到2米寬的懸崖峭壁的小徑上。歷經8個小時的艱難跋涉,他們終于將圖書送到了海拔1400多米的古路村小學??粗⒆觽兪峙鯐緯r綻放的燦爛笑容,孫家萬紅了眼眶:“那一刻我就決定,這條路要一直走下去?!?/p>

自那以后,孫家萬在公益路上風雨兼程十六載。他的足跡遍布全國31個省市,總行程達15萬余公里。他個人先后捐款10余萬元,并攜手“擔當者行動”公益組織,通過發動社會募捐等方式,累計為全國鄉村學校建立圖書角4.6萬余個、少兒閱讀活動中心21個,惠及百萬名鄉村學子。

“我非常感謝我的妻子,沒有她的支持,我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公益事業中來?!闭劶按?,孫家萬對妻子張淑蓮充滿感激,“我在外奔波的時候,愛人獨自照顧雙方4位老人及一雙女兒,默默守護著家庭。盡管家境并不寬裕,但只要公益活動需要資金,她從不吝嗇?!?/p>

在孫家萬夫妻倆的言傳身教下,他們的女兒自小就充滿愛心、熱心公益。“從小學到大學,大女兒先后委托我為困難學生捐贈圖書1000多冊,并時常為受災地區捐資捐物?!笨吹脚畠和约阂粯訕酚诜瞰I愛心、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孫家萬心中滿是驕傲與自豪。

傳承家訓:文明家風潤鄰里

一個溫暖的家庭,離不開良好家風的滋養。在孫家萬家中,“廉潔修身、勤儉持家、夫妻和睦、孝老愛親、鄰里互助”二十字箴言,是三代人恪守的家風家訓。他們將其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中,身體力行地詮釋新時代好家風。

走進孫家萬家中,干凈整潔的環境、擺放有序的家具令人眼前一亮,客廳里掛著的全家福洋溢著幸福的氣息。一側的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孫家萬的兩個女兒正坐在一旁靜靜地閱讀書籍。“孩子從小就懂事,我們在備課,她們就在一旁做作業、看書?!痹趯O家萬夫妻倆的影響下,兩個孩子養成了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孫家萬家庭始終踐行著團結和睦的理念,一家人相互理解、支持,遇到問題共同商量解決。張淑蓮笑著說:“不論工作多忙,我們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家人。每天晚上,一家人都會坐在一起聊聊天,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點滴?!?/p>

在街坊鄰居們的眼中,孫家萬一家熱心助人,是社區里公認的好鄰居。有一次,鄰居家的孩子生病,父母又不在家,孫家萬得知后,立馬開車將孩子送到醫院,并墊付了醫藥費。孩子父母趕到醫院時,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樣的暖心之舉在他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孫家萬至今仍記得父母說的“吃干凈碗里的每一粒米”這句質樸卻厚重的話語?!拔腋赣H是普通工人,母親是農民。盡管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們用自己的言行教會我善良厚道、勤儉節約、勤勞本分,對家庭負責,這些樸素的觀念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孫家萬說。

從三尺講臺到公益征程,從家庭小愛到社會大愛,孫家萬家庭以二十九載的堅守、十六年的公益足跡和三代傳承的家風,詮釋了新時代文明家庭的深刻內涵。他們的故事證明:每個家庭都能成為文明的火種,由微光匯聚成璀璨星河。(咸寧日報記者 王麒)

責任編輯:何霄

孫家萬家庭:一個“全國文明家庭”的愛與傳承

發表時間:2025-07-01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嘉魚縣,有這樣一戶家庭,他們用教書育人播撒希望之光,用志愿服務傳遞文明薪火,用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這就是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稱號的孫家萬家庭,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了不平凡的故事。

躬耕杏壇:匠心獨運育桃李

1996年,孫家萬從師范院校畢業,毅然回到家鄉嘉魚縣渡普鎮東湖村,在三尺講臺上開啟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初到東湖小學時,破舊的教室和鋪滿煤渣的操場令孫家萬心酸不已:“當時看著這些孩子,就像看到了少年時的自己,都是苦孩子,我不幫他們,誰來幫他們?”從那一刻開始,孫家萬就篤定了堅守鄉村、為鄉村教育撐起一片天的信念。

面對艱苦的教學條件,孫家萬秉持“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決心。親自動手制作教具,想方設法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環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他潛心鉆研課程,創新教學方式,努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獨特的教學風格,他的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只要我們用心澆灌,他們就會開出絢爛的花朵?!睂O家萬堅信,生命可以影響生命,心靈可以感動心靈,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自信、有能力、獨立的個體。

從普通教師到學校校長,他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清晨,他領著孩子們早讀;課間,他帶著孩子們一起運動;中午,他和孩子們一起就餐;夜晚,他悉心輔導孩子們的功課……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在通往農村學校的鄉間小道上,孫家萬一走就是29年,雖然路有泥濘,但他步履堅定、鏗鏘前行。

“如今,我的大女兒也和我們夫妻倆一樣,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光發熱?!睂O家萬欣慰地說,“我想,這也是一種傳承吧!”

篤行公益:愛心接力傳溫情

2009年,受老師張同慶邀請,包括孫家萬在內的一行人前往四川雅安開展志愿活動。在當地志愿者的帶領下,他們背著300余本圖書和一個重達20余公斤的書架,行走在不到2米寬的懸崖峭壁的小徑上。歷經8個小時的艱難跋涉,他們終于將圖書送到了海拔1400多米的古路村小學。看著孩子們手捧書本時綻放的燦爛笑容,孫家萬紅了眼眶:“那一刻我就決定,這條路要一直走下去?!?/p>

自那以后,孫家萬在公益路上風雨兼程十六載。他的足跡遍布全國31個省市,總行程達15萬余公里。他個人先后捐款10余萬元,并攜手“擔當者行動”公益組織,通過發動社會募捐等方式,累計為全國鄉村學校建立圖書角4.6萬余個、少兒閱讀活動中心21個,惠及百萬名鄉村學子。

“我非常感謝我的妻子,沒有她的支持,我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公益事業中來。”談及此,孫家萬對妻子張淑蓮充滿感激,“我在外奔波的時候,愛人獨自照顧雙方4位老人及一雙女兒,默默守護著家庭。盡管家境并不寬裕,但只要公益活動需要資金,她從不吝嗇。”

在孫家萬夫妻倆的言傳身教下,他們的女兒自小就充滿愛心、熱心公益。“從小學到大學,大女兒先后委托我為困難學生捐贈圖書1000多冊,并時常為受災地區捐資捐物?!笨吹脚畠和约阂粯訕酚诜瞰I愛心、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孫家萬心中滿是驕傲與自豪。

傳承家訓:文明家風潤鄰里

一個溫暖的家庭,離不開良好家風的滋養。在孫家萬家中,“廉潔修身、勤儉持家、夫妻和睦、孝老愛親、鄰里互助”二十字箴言,是三代人恪守的家風家訓。他們將其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中,身體力行地詮釋新時代好家風。

走進孫家萬家中,干凈整潔的環境、擺放有序的家具令人眼前一亮,客廳里掛著的全家福洋溢著幸福的氣息。一側的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孫家萬的兩個女兒正坐在一旁靜靜地閱讀書籍?!昂⒆訌男【投?,我們在備課,她們就在一旁做作業、看書?!痹趯O家萬夫妻倆的影響下,兩個孩子養成了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孫家萬家庭始終踐行著團結和睦的理念,一家人相互理解、支持,遇到問題共同商量解決。張淑蓮笑著說:“不論工作多忙,我們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家人。每天晚上,一家人都會坐在一起聊聊天,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點滴。”

在街坊鄰居們的眼中,孫家萬一家熱心助人,是社區里公認的好鄰居。有一次,鄰居家的孩子生病,父母又不在家,孫家萬得知后,立馬開車將孩子送到醫院,并墊付了醫藥費。孩子父母趕到醫院時,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樣的暖心之舉在他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孫家萬至今仍記得父母說的“吃干凈碗里的每一粒米”這句質樸卻厚重的話語?!拔腋赣H是普通工人,母親是農民。盡管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們用自己的言行教會我善良厚道、勤儉節約、勤勞本分,對家庭負責,這些樸素的觀念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孫家萬說。

從三尺講臺到公益征程,從家庭小愛到社會大愛,孫家萬家庭以二十九載的堅守、十六年的公益足跡和三代傳承的家風,詮釋了新時代文明家庭的深刻內涵。他們的故事證明:每個家庭都能成為文明的火種,由微光匯聚成璀璨星河。(咸寧日報記者 王麒)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