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自己家里辦事兒,大家不光講排場、擺闊氣,還要借桌椅、搭棚子,麻煩得很?,F在直接到文化大禮堂,水電費都不用掏,村文藝隊還免費送上節目,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錢?!闭f起去年在青峰鎮青峰街文化大禮堂操辦結婚的大喜事,青峰街社區居民李萬鵬深有感觸。
近年來,房縣持續擦亮以文化大禮堂深化“人情新風”工作品牌,推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明活力。基層干部群眾紛紛表示,現在“紅白喜事”辦得更敞亮,鄰里鄉親“人情味”更濃了!
“立”字鑄魂 文明創建浸潤人心
“這個節目太現實了,還是幺兒媳婦最孝順,都是錢惹的禍??!”在觀看完小品《中獎風波》后,家住城關鎮西城景苑小區的王大姐笑得合不攏嘴。
深化移風易俗、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房縣依托文化大禮堂(文化廣場)等主陣地,盤活用好全縣30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力量,以群眾愛看易懂、樂于接受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推動移風易俗入腦入心。
移風易俗,既要破舊俗,也要樹新風??h委宣傳部、縣創文辦等部門堅持破立并舉,以鄉風文明建設為著力點,致力于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動文明創建向縱深發展。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推廣文明節儉的婚喪嫁娶形式,摒棄高價彩禮、反對大操大辦、提倡厚養薄葬,引導群眾在參與創建的過程中,涵養文明素養,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破”字攻堅 新事新辦回歸本真
尹吉甫鎮雙灣村黨支部書記周照菊回憶道:“2014年以前,人情往來名目繁多,除了婚喪嫁娶,添丁增歲、升學就業、喬遷開業、住院立碑都要宴請,家家想過事,戶戶都效仿,一年的血汗錢,幾乎都花光。后來,雙灣村黨員干部和群眾自發成立紅白理事會,并約定:除婚喪嫁娶以外,其他喜慶事宜盡量不辦;確需操辦的,需經村紅白理事會批準,且要嚴格限制桌數、時長和禮金?!?020年建成的房縣人情新風宣教館,便完整記錄了這段不平凡的歷程。
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房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建章立制“破舊俗”。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強紅白理事會,明確婚喪喜慶事宜的操辦范圍、酒席規格等,倡導紅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并建立起事前報備、事中監督、事后報告的全流程報告制度。
婚喪嫁娶,農村大事?!捌婆f俗”不是簡單一刀切,而是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讓人情回歸善意本真?!拔覀兲岢率滦罗k,把正常的鄉土民俗與借機斂財區別開來,積極推廣“八大”人情新禮俗。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化禮堂等場地優勢,以鎮或村(社區)為單位,每年集中代辦一批集體儀式。升學季,為金榜題名的學子舉行集體恭賀儀式;重陽節,以集體拜壽禮等形式傳承敬老愛老美德,讓清新質樸的人情重新回歸鄉村生活。”青峰鎮黨委宣傳委員楊祖攀介紹道。
“管”字筑基 剛性約束有效震懾
“俗話說:‘干部帶頭干,群眾學著辦’。我們村干部要帶好頭,婚喪喜慶不大操大辦,不講究面子和排場,這樣辦事既清爽又舒心!在這里請大家做好監督?!痹谏澈余l火光村文化廣場戶院會上,村書記陳傳姣向與會群眾承諾道。
擇善而從,新風漸起。房縣紀委監委將糾治“人情歪風”作為加強基層治理、推進移風易俗的重要內容,出臺《關于規范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若干規定》等文件,明確要求黨員干部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嚴禁大操大辦、借機斂財。同時將整治“升學宴”“謝師宴”作為監督重點,成立工作專班,深入酒店、餐館等重點場所開展明察暗訪,對違規操辦宴席的黨員干部嚴肅查處,并公開曝光典型案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自覺抵制不良“人情風”。
“村上干部過事都簡化了,我們群眾不能跟不上時代,老思想老做法要轉變。這些年村干部帶領我們脫貧致富,我們過上了好日子,也要形成好風氣。一心一意地搞好產業、過好日子才是真事!”沙河鄉火光村群眾楊滿華誠懇地向鄉紀委書記袁帥說道。
“治”字發力 群眾自治蔚然成風
“紅白喜事”敞亮辦理,“隨禮”量力而行,大家約定俗成,不在乎禮重禮輕,在乎的是相互來往、鄰里街坊間的感情。城關鎮三海村羅大姐感慨道:“以前總為‘人情’債發愁,現在鎮里倡導節儉辦事,大家都能根據自身情況隨禮,鄰里關系反而更輕松自在了。”
在房縣284個行政村,都建立起了“人情新風”紅白理事會,將“人情風”治理納入村規民約。這支由老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隊員、群眾代表等組成的自治組織,充分發揮了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作用,有效減輕了群眾的人情負擔,“人情新風”在房陵大地蔚然成風。
治理“人情風”必須久久為功。房縣堅持“預防在先、警示在先、教育在先”的原則,各鄉鎮、村通過“紅黑榜”評比積分兌換小禮品、紅白理事會運用村規民約等多種方式,對名目繁多的人情宴請進行規范管理。
通過有效治理,群眾普遍認為人情輕了,感情親了;禮錢少了,禮儀來了。更為可貴的是,人情新風建設使鄉風民風淳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多起來,黨群關系好起來,一幅風化德潤、共建共享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房縣徐徐展開。
“倡樹‘人情新風’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持續發力?!笨h創文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房縣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繼續堅持立破并舉、疏堵結合、黨員帶頭、群眾自治工作方法,全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更好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房縣創文辦 董智 鄭家旺 徐夢蔚)
發表時間:2025-06-26 來源:十堰文明網
“以前在自己家里辦事兒,大家不光講排場、擺闊氣,還要借桌椅、搭棚子,麻煩得很?,F在直接到文化大禮堂,水電費都不用掏,村文藝隊還免費送上節目,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錢。”說起去年在青峰鎮青峰街文化大禮堂操辦結婚的大喜事,青峰街社區居民李萬鵬深有感觸。
近年來,房縣持續擦亮以文化大禮堂深化“人情新風”工作品牌,推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明活力?;鶎痈刹咳罕娂娂姳硎荆F在“紅白喜事”辦得更敞亮,鄰里鄉親“人情味”更濃了!
“立”字鑄魂 文明創建浸潤人心
“這個節目太現實了,還是幺兒媳婦最孝順,都是錢惹的禍?。 痹谟^看完小品《中獎風波》后,家住城關鎮西城景苑小區的王大姐笑得合不攏嘴。
深化移風易俗、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房縣依托文化大禮堂(文化廣場)等主陣地,盤活用好全縣30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力量,以群眾愛看易懂、樂于接受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推動移風易俗入腦入心。
移風易俗,既要破舊俗,也要樹新風??h委宣傳部、縣創文辦等部門堅持破立并舉,以鄉風文明建設為著力點,致力于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動文明創建向縱深發展。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推廣文明節儉的婚喪嫁娶形式,摒棄高價彩禮、反對大操大辦、提倡厚養薄葬,引導群眾在參與創建的過程中,涵養文明素養,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破”字攻堅 新事新辦回歸本真
尹吉甫鎮雙灣村黨支部書記周照菊回憶道:“2014年以前,人情往來名目繁多,除了婚喪嫁娶,添丁增歲、升學就業、喬遷開業、住院立碑都要宴請,家家想過事,戶戶都效仿,一年的血汗錢,幾乎都花光。后來,雙灣村黨員干部和群眾自發成立紅白理事會,并約定:除婚喪嫁娶以外,其他喜慶事宜盡量不辦;確需操辦的,需經村紅白理事會批準,且要嚴格限制桌數、時長和禮金?!?020年建成的房縣人情新風宣教館,便完整記錄了這段不平凡的歷程。
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房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建章立制“破舊俗”。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強紅白理事會,明確婚喪喜慶事宜的操辦范圍、酒席規格等,倡導紅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并建立起事前報備、事中監督、事后報告的全流程報告制度。
婚喪嫁娶,農村大事?!捌婆f俗”不是簡單一刀切,而是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讓人情回歸善意本真?!拔覀兲岢率滦罗k,把正常的鄉土民俗與借機斂財區別開來,積極推廣“八大”人情新禮俗。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化禮堂等場地優勢,以鎮或村(社區)為單位,每年集中代辦一批集體儀式。升學季,為金榜題名的學子舉行集體恭賀儀式;重陽節,以集體拜壽禮等形式傳承敬老愛老美德,讓清新質樸的人情重新回歸鄉村生活。”青峰鎮黨委宣傳委員楊祖攀介紹道。
“管”字筑基 剛性約束有效震懾
“俗話說:‘干部帶頭干,群眾學著辦’。我們村干部要帶好頭,婚喪喜慶不大操大辦,不講究面子和排場,這樣辦事既清爽又舒心!在這里請大家做好監督?!痹谏澈余l火光村文化廣場戶院會上,村書記陳傳姣向與會群眾承諾道。
擇善而從,新風漸起。房縣紀委監委將糾治“人情歪風”作為加強基層治理、推進移風易俗的重要內容,出臺《關于規范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若干規定》等文件,明確要求黨員干部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嚴禁大操大辦、借機斂財。同時將整治“升學宴”“謝師宴”作為監督重點,成立工作專班,深入酒店、餐館等重點場所開展明察暗訪,對違規操辦宴席的黨員干部嚴肅查處,并公開曝光典型案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自覺抵制不良“人情風”。
“村上干部過事都簡化了,我們群眾不能跟不上時代,老思想老做法要轉變。這些年村干部帶領我們脫貧致富,我們過上了好日子,也要形成好風氣。一心一意地搞好產業、過好日子才是真事!”沙河鄉火光村群眾楊滿華誠懇地向鄉紀委書記袁帥說道。
“治”字發力 群眾自治蔚然成風
“紅白喜事”敞亮辦理,“隨禮”量力而行,大家約定俗成,不在乎禮重禮輕,在乎的是相互來往、鄰里街坊間的感情。城關鎮三海村羅大姐感慨道:“以前總為‘人情’債發愁,現在鎮里倡導節儉辦事,大家都能根據自身情況隨禮,鄰里關系反而更輕松自在了?!?/p>
在房縣284個行政村,都建立起了“人情新風”紅白理事會,將“人情風”治理納入村規民約。這支由老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隊員、群眾代表等組成的自治組織,充分發揮了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作用,有效減輕了群眾的人情負擔,“人情新風”在房陵大地蔚然成風。
治理“人情風”必須久久為功。房縣堅持“預防在先、警示在先、教育在先”的原則,各鄉鎮、村通過“紅黑榜”評比積分兌換小禮品、紅白理事會運用村規民約等多種方式,對名目繁多的人情宴請進行規范管理。
通過有效治理,群眾普遍認為人情輕了,感情親了;禮錢少了,禮儀來了。更為可貴的是,人情新風建設使鄉風民風淳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多起來,黨群關系好起來,一幅風化德潤、共建共享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房縣徐徐展開。
“倡樹‘人情新風’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持續發力。”縣創文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房縣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繼續堅持立破并舉、疏堵結合、黨員帶頭、群眾自治工作方法,全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更好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房縣創文辦 董智 鄭家旺 徐夢蔚)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