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如何做“大”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6月20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韓美群

“大思政課”建設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工程。善用“大思政課”,不僅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時代同頻、與實踐共振的本質屬性和時代使命,更擘畫了其面向未來改革創新的根本路徑,要求思政課必須突破傳統課堂的物理邊界,打破學科壁壘,破除教育主體、育人模式單一等局限,將廣闊的時代場景、鮮活的社會實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積淀全方位融入育人過程,構建起全域貫通、全程聯動、全員協同的“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大思政課“大”在格局、體系、內容、方法

置身“兩個大局”激蕩、中國式現代化全速推進的新時代,有效引領青年思想、塑造青年價值、培育青年精神,已成為關乎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偉業乃至人類文明發展走向的根本課題。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正是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胸懷民族復興全局的戰略回應。它要求我們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重塑教育生態,拓寬育人空間,革新實踐路徑,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為滋養心靈、啟迪智慧、涵養精神的強大動力,切實擔負起筑牢青年信仰根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的時代重任。

“大思政課”建設,關乎國家人才根基,其根本目標在于堅定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著力鍛造兼具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學識扎實、品格卓越,自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具體地說,一是培養具有“大視野”“大情懷”的人,即超越地域、學科和時代等局限,培養深植家國情懷、心系“國之大者”、融通古今中外的戰略型人才;二是培養具有“大德”“大智”的人,即深植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筑牢思想根基的“定盤星”,培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甘于無私奉獻、擁有扎實學識、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培養具有“大擔當”“大作為”的人,即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敢于面對挑戰、勇于開拓創新,扎根實踐大地、善于作為的實干型人才。

總之,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大”目標就在于通過其大格局、大體系、大內容、大方法,培養既能扎根中國又能放眼世界、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既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又有深厚的人民情懷、既有歷史自覺又有時代擔當的棟梁之材。這是新時代賦予“大思政課”最根本、最崇高的使命擔當,也是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衡量其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

打造共同參與、目標一致、優勢互補、同頻共振的育人共同體

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在于以實踐為紐帶,著力構建協同育人體系,創新育人格局,真正將其做大做實、做優做強,充分釋放其鑄魂育人效能。

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核心在于破除傳統壁壘,整合多元主體、多維時空、多方資源,突出實踐導向,創新方法載體,強化協同聯動,全力將“大思政課”打造成為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堅實主陣地。

拓展大思政育人主體,打造全員育人共同體。就“大思政課”建設的主體來講,核心在于破除思政課教師單兵作戰的局面,強化校內協同,深化校地、校企協同,促進家校社協同,構建起由學校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黨政管理干部、輔導員隊伍、家庭、社會各界人士等共同參與、目標一致、優勢互補、同頻共振的育人共同體。

活化大思政育人資源,建構立體鮮活的內容體系。就“大思政課”建設的內容來說,最重要的是打破傳統思政課相對封閉、靜態的局限,緊扣時代脈搏與現實國情,扎根中國大地與實踐沃土,回應學生關切與成長需求,盤活歷史資源、挖掘文化資源、善用發展資源、緊扣時代資源、共享數字資源,將豐富的社會素材轉化為鮮活的育人資源,特別是要及時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國家發展戰略、科技前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融入課程內容。

創新大思政育人方法,打造多維協同的育人生態。就“大思政課”建設的方法而言,關鍵在于突破傳統教育范式,鏈接歷史、當下與未來,覆蓋校園、社會與云端,推動思政教育由單向傳輸向共創共情轉變,實現從封閉課堂向全域場景的拓展,從單向灌輸向角色互換的跨越,從理論講授向深度體驗的深化,從知識傳遞向知行合一的多元延展,構建大思政生態系統,讓“大思政課”可知、可觸、可感、可行。

健全大思政育人機制,提供長效堅實的支撐保障?!按笏颊n”建設的保障維度,在于構建系統性、協同性、動態性,涵蓋政策制度、組織機制、資源調配、師資建設、教學實踐、評價激勵、監督反饋等多個層面的支撐體系,形成全方位、全過程的保障網絡和管理機制。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的關鍵突破點,歸根結底在于推動傳統思政課育人模式實現由理論灌輸向知行合一、被動接受向主動建構、學校教育向全域浸潤、單兵作戰向社會協同的根本性轉向。這一轉向既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要求,又是推進“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推進思想穿透力、價值引領力、資源整合力與體系協同力深度融合

“大思政課”建設不僅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的破局之策,而且也是推進教育現代化、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質量,核心在于思想穿透力、價值引領力、資源整合力與體系協同力的深度融合,而非物理空間規模、知識傳授體量、單純行政力量或技術裝備水平的簡單堆砌。

課程群建設的科學性決定其質量的內核。“大思政課”強調課程內容的“大融合”與“大視野”,要求超越傳統思政課堂的知識傳授邏輯,將中國式現代化等宏大敘事與學生個體生命體驗深度鏈接,真正做到育人規律、知識邏輯與時代要求的高度統一,破除課程拼盤化、內容碎片化等問題。

師資隊伍的高質量是其質量保障的關鍵。“大思政課”建設所要求的“大師資”,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和規模問題,而是要鍛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的“大先生”方陣和具備協同作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高水平育人共同體,要求既擁有頂天立地的專業本領和嫻熟的課堂駕馭能力,又能夠聚焦學生價值認同的深度與實踐創造的效度,實現從知識傳授者向思想引領者、價值引導者、實踐導航者的轉變。

系統性協同機制是其質量提升的底座。面對“大思政課”貫通課內課外、聯通網上網下、融合校內校外的“大”育人特性,需構建一套目標統一、責任明晰、運行有序、保障有力的系統性協同機制,推進學校、家庭、社會、黨政機關等多元主體,理論課堂、社會實踐、網絡空間、文化場館等多維資源,內容、方法、載體、評價等多種要素的深度融合、同向發力,確保育人目標貫穿全過程、覆蓋全場景、融入各環節。

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其建設質量的重要標尺?!按笏颊n”建設若僅以活動頻次、規?;蛴布度霝樵u估準繩,極易陷入表面繁榮的質量迷思。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評價核心錨定于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實質性提升,特別是其真實成長與價值實現。為此,應科學構建“知—信—行”三位一體的立體化質量監控體系,聚焦學生理論認知的厚度與價值內化的深度、實踐轉化的能力與擔當行動的自覺、文化創造的活力與文明傳承的使命感。唯有將此體系貫穿“大思政課”建設全過程,方能有效破除形式主義窠臼,確保育人實效真正回歸本源。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是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抉擇,是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它要求我們以歷史主動精神扛起使命擔當,以系統思維構建育人實踐體系,以實效標尺檢驗發展成色,堅持守正創新、破立并舉,不斷探索育人新范式,著力將“大思政課”鍛造為培育筋骨強健、堪當大任時代新人的關鍵課程,打造為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主陣地,筑牢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新時代好青年的堅實根基。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王炯

大思政課如何做“大”

發表時間:2025-06-20 來源:湖北文明網

韓美群

“大思政課”建設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工程。善用“大思政課”,不僅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時代同頻、與實踐共振的本質屬性和時代使命,更擘畫了其面向未來改革創新的根本路徑,要求思政課必須突破傳統課堂的物理邊界,打破學科壁壘,破除教育主體、育人模式單一等局限,將廣闊的時代場景、鮮活的社會實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積淀全方位融入育人過程,構建起全域貫通、全程聯動、全員協同的“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大思政課“大”在格局、體系、內容、方法

置身“兩個大局”激蕩、中國式現代化全速推進的新時代,有效引領青年思想、塑造青年價值、培育青年精神,已成為關乎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偉業乃至人類文明發展走向的根本課題。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正是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胸懷民族復興全局的戰略回應。它要求我們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重塑教育生態,拓寬育人空間,革新實踐路徑,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為滋養心靈、啟迪智慧、涵養精神的強大動力,切實擔負起筑牢青年信仰根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的時代重任。

“大思政課”建設,關乎國家人才根基,其根本目標在于堅定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著力鍛造兼具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學識扎實、品格卓越,自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具體地說,一是培養具有“大視野”“大情懷”的人,即超越地域、學科和時代等局限,培養深植家國情懷、心系“國之大者”、融通古今中外的戰略型人才;二是培養具有“大德”“大智”的人,即深植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筑牢思想根基的“定盤星”,培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甘于無私奉獻、擁有扎實學識、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培養具有“大擔當”“大作為”的人,即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敢于面對挑戰、勇于開拓創新,扎根實踐大地、善于作為的實干型人才。

總之,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大”目標就在于通過其大格局、大體系、大內容、大方法,培養既能扎根中國又能放眼世界、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既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又有深厚的人民情懷、既有歷史自覺又有時代擔當的棟梁之材。這是新時代賦予“大思政課”最根本、最崇高的使命擔當,也是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衡量其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

打造共同參與、目標一致、優勢互補、同頻共振的育人共同體

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在于以實踐為紐帶,著力構建協同育人體系,創新育人格局,真正將其做大做實、做優做強,充分釋放其鑄魂育人效能。

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核心在于破除傳統壁壘,整合多元主體、多維時空、多方資源,突出實踐導向,創新方法載體,強化協同聯動,全力將“大思政課”打造成為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堅實主陣地。

拓展大思政育人主體,打造全員育人共同體。就“大思政課”建設的主體來講,核心在于破除思政課教師單兵作戰的局面,強化校內協同,深化校地、校企協同,促進家校社協同,構建起由學校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黨政管理干部、輔導員隊伍、家庭、社會各界人士等共同參與、目標一致、優勢互補、同頻共振的育人共同體。

活化大思政育人資源,建構立體鮮活的內容體系。就“大思政課”建設的內容來說,最重要的是打破傳統思政課相對封閉、靜態的局限,緊扣時代脈搏與現實國情,扎根中國大地與實踐沃土,回應學生關切與成長需求,盤活歷史資源、挖掘文化資源、善用發展資源、緊扣時代資源、共享數字資源,將豐富的社會素材轉化為鮮活的育人資源,特別是要及時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國家發展戰略、科技前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融入課程內容。

創新大思政育人方法,打造多維協同的育人生態。就“大思政課”建設的方法而言,關鍵在于突破傳統教育范式,鏈接歷史、當下與未來,覆蓋校園、社會與云端,推動思政教育由單向傳輸向共創共情轉變,實現從封閉課堂向全域場景的拓展,從單向灌輸向角色互換的跨越,從理論講授向深度體驗的深化,從知識傳遞向知行合一的多元延展,構建大思政生態系統,讓“大思政課”可知、可觸、可感、可行。

健全大思政育人機制,提供長效堅實的支撐保障?!按笏颊n”建設的保障維度,在于構建系統性、協同性、動態性,涵蓋政策制度、組織機制、資源調配、師資建設、教學實踐、評價激勵、監督反饋等多個層面的支撐體系,形成全方位、全過程的保障網絡和管理機制。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的關鍵突破點,歸根結底在于推動傳統思政課育人模式實現由理論灌輸向知行合一、被動接受向主動建構、學校教育向全域浸潤、單兵作戰向社會協同的根本性轉向。這一轉向既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要求,又是推進“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推進思想穿透力、價值引領力、資源整合力與體系協同力深度融合

“大思政課”建設不僅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的破局之策,而且也是推進教育現代化、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質量,核心在于思想穿透力、價值引領力、資源整合力與體系協同力的深度融合,而非物理空間規模、知識傳授體量、單純行政力量或技術裝備水平的簡單堆砌。

課程群建設的科學性決定其質量的內核?!按笏颊n”強調課程內容的“大融合”與“大視野”,要求超越傳統思政課堂的知識傳授邏輯,將中國式現代化等宏大敘事與學生個體生命體驗深度鏈接,真正做到育人規律、知識邏輯與時代要求的高度統一,破除課程拼盤化、內容碎片化等問題。

師資隊伍的高質量是其質量保障的關鍵。“大思政課”建設所要求的“大師資”,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和規模問題,而是要鍛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的“大先生”方陣和具備協同作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高水平育人共同體,要求既擁有頂天立地的專業本領和嫻熟的課堂駕馭能力,又能夠聚焦學生價值認同的深度與實踐創造的效度,實現從知識傳授者向思想引領者、價值引導者、實踐導航者的轉變。

系統性協同機制是其質量提升的底座。面對“大思政課”貫通課內課外、聯通網上網下、融合校內校外的“大”育人特性,需構建一套目標統一、責任明晰、運行有序、保障有力的系統性協同機制,推進學校、家庭、社會、黨政機關等多元主體,理論課堂、社會實踐、網絡空間、文化場館等多維資源,內容、方法、載體、評價等多種要素的深度融合、同向發力,確保育人目標貫穿全過程、覆蓋全場景、融入各環節。

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其建設質量的重要標尺。“大思政課”建設若僅以活動頻次、規?;蛴布度霝樵u估準繩,極易陷入表面繁榮的質量迷思。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評價核心錨定于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實質性提升,特別是其真實成長與價值實現。為此,應科學構建“知—信—行”三位一體的立體化質量監控體系,聚焦學生理論認知的厚度與價值內化的深度、實踐轉化的能力與擔當行動的自覺、文化創造的活力與文明傳承的使命感。唯有將此體系貫穿“大思政課”建設全過程,方能有效破除形式主義窠臼,確保育人實效真正回歸本源。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是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抉擇,是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它要求我們以歷史主動精神扛起使命擔當,以系統思維構建育人實踐體系,以實效標尺檢驗發展成色,堅持守正創新、破立并舉,不斷探索育人新范式,著力將“大思政課”鍛造為培育筋骨強健、堪當大任時代新人的關鍵課程,打造為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主陣地,筑牢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新時代好青年的堅實根基。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