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服務群眾 夯實陣地建設——看襄陽如何打造文明實踐“新樣板”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6月16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幸福家園……作為全國文明城市,襄陽以服務群眾為宗旨,正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積極打造文明實踐品牌,持續提高群眾素養,弘揚文明新風,走出了一條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文明實踐之路。

近日,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襄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保康縣馬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襄州區浩然街道育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憑借各具特色的實踐模式與扎實成效,成功入選《湖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案例匯編》,為全省各地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優秀范例。

襄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聚焦服務群眾 織密陣地網絡

襄城區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文明實踐陣地為目標,精心打造“1+3+N”三級陣地體系,筑牢文明實踐“硬支撐”?!?”即統籌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3”即完善中心、所、站功能配置,“N”即創新文明實踐點建設。聚焦不同群體的需求,不斷優化完善實踐中心、所、站空間布局和功能,實現場地設施利用最優化,為轄區居民打造有風格、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動場所。此外,該區試點建設253個創新文明實踐點,綜合考量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就近就便在廣場、商場等區域進行布點,形成“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生動局面。

創新開展多樣活動,激發文明實踐內在動能。襄城區吸納優秀女性宣講員成立“向陽花”巾幗宣講團,動員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等成立“銀發宣講隊”,在全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巡回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引導數萬名群眾知黨恩、記黨恩、感黨恩。圍繞“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增強群眾對本地文化的自信感與自豪感。充分發動群眾深入參與文明實踐,升級鄉村“15分鐘文化生活圈”,通過舉辦村BA、送戲下鄉、紅色電影展演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襄城區高度重視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將全區9萬多名志愿者劃分到宣講引領、愛心幫扶、清潔環保等七支隊伍中,組建“七色花”志愿服務隊,打造文明實踐“主力軍”。發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參與每周五“文明實踐日”潔城行動志愿服務,動員全區志愿者深入700余個居民小區清掃樓棟、整治環境衛生,解決老舊小區無人管、環境差、秩序亂的問題,促使居民幸福感顯著提升。

??悼h馬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堅持群眾主體 深耕文明沃土

馬良鎮按照“1+8+N”模式,組建1支志愿服務支隊,下設8支特色志愿服務隊、41支志愿服務小隊,因地制宜建設文明實踐示范點20個,形成了點多面廣、功能完備的文明實踐服務圈,建成了以環境整治為主題的宋家灣村文明實踐站、以“三產”融合為主題的陳家灣村文明實踐站、以文明鄉風為主題的雙坪村文明實踐站等,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文明實踐陣地格局。

馬良鎮以沮河兩岸成片柳樹林為陣地,打造有特色、接地氣的“柳林講堂”,在全鎮廣泛招募“愛宣講、懂政策、有特長”的文明宣講志愿者,組建宣講志愿服務隊,把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鄉風等貫穿宣講全過程。在全鎮遴選優秀百姓宣講員,以紅色文化、移風易俗、和諧鄰里等為主題,組織開展《三分鐘話小康》《人情風大家談》《我的家風故事》等專題宣講。吸納文藝團隊、文藝志愿者組建柳林樂器、柳林腰鼓、柳林皮影等一批本土文藝小分隊,以三句半、順口溜、舞蹈、歌曲等表現形式,傳承沮水嗚音、獨臂皮影等優秀傳統文化,宣傳黨的好政策,展現群眾的幸福生活。

馬良鎮堅持群眾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效推動文明實踐與文明培育、文明創建、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發揮好正面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推選出“十星級文明戶”“創業能手”“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并在百米長廊光榮榜發布,以身邊榜樣感召人、激勵人、帶動人,引導群眾向上向善。組織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清明文明祭掃、慶“七一”文藝晚會、重陽登高望遠等節慶活動,把傳統文化傳承與文明實踐相結合。結合本地特色,開展一系列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明實踐活動,成功舉辦重陽油菜花節、西坪龍蝦美食節、陳家灣嬉水狂歡節、趙家山農民運動會、田園采摘節等活動,極大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襄州區浩然街道育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創新志愿服務 優化實踐模式

襄州區育紅社區以“黨建+文明創建”為抓手,創新文明實踐體系建設,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實踐工作格局。

育紅社區全面整合轄區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未成年人活動室、書法繪畫室、文化展廳等,統一納入文明實踐陣地,與駐地單位部門共享資源,共同打造愛心托管班、職工驛站、三圈驛站、職工子女托管中心、彩虹行動、楚天舒陽光家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為轄區居民打造有風格、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動場所。

育紅社區創新開展特色活動,優化文明實踐模式。推出“志愿服務+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文化傳承”等多元化服務模式。吸納老黨員、道德模范、社區律師等成立宣講隊伍,用方言土語解讀醫保政策、反詐知識、高齡補貼政策、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圍繞“我們的節日”“社區鄰里聯歡節”開展主題活動,開設文明集市,提供文藝匯演、義診義剪義賣等服務。聚焦“老”,開展健康義診、智能手機培訓、預防養老詐騙等活動;聚焦“小”,開辦寒、暑期愛心托管班,開設課業輔導、非遺手工等特色課程。

育紅社區聯合轄區超市、藥店等32家商戶成立“商居互助聯合會”,居委會、居民、商戶代表組建理事會,搭建商居議事平臺,暢通群眾參與渠道。依托實踐站和社工協會,孵化“小太陽親子志愿服務隊”“我愛我家志愿服務隊”“育新風志愿服務隊”“紅暉助老志愿服務隊”。推廣“時間存折”志愿服務積分制,將服務時長轉化為“積分禮品”,志愿者參與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等文明實踐活動可獲得積分,用于兌換生活物資及轄區商戶折扣券和培訓體驗課,推動志愿服務從“單向付出”向“雙向滋養”轉變,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今后,我市各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將持續圍繞服務群眾,整合各方資源,完善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創新活動形式,持續挖掘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實踐項目,打造更多群眾參與度高、特色鮮明、可持續運轉的文明實踐品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邁上新臺階,為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匯聚強大精神力量。(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 余子威 通訊員 何桂軍

責任編輯:王炯

圍繞服務群眾 夯實陣地建設——看襄陽如何打造文明實踐“新樣板”

發表時間:2025-06-16 來源:湖北文明網

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幸福家園……作為全國文明城市,襄陽以服務群眾為宗旨,正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積極打造文明實踐品牌,持續提高群眾素養,弘揚文明新風,走出了一條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文明實踐之路。

近日,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襄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悼h馬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襄州區浩然街道育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憑借各具特色的實踐模式與扎實成效,成功入選《湖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案例匯編》,為全省各地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優秀范例。

襄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聚焦服務群眾 織密陣地網絡

襄城區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文明實踐陣地為目標,精心打造“1+3+N”三級陣地體系,筑牢文明實踐“硬支撐”。“1”即統籌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3”即完善中心、所、站功能配置,“N”即創新文明實踐點建設。聚焦不同群體的需求,不斷優化完善實踐中心、所、站空間布局和功能,實現場地設施利用最優化,為轄區居民打造有風格、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動場所。此外,該區試點建設253個創新文明實踐點,綜合考量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就近就便在廣場、商場等區域進行布點,形成“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生動局面。

創新開展多樣活動,激發文明實踐內在動能。襄城區吸納優秀女性宣講員成立“向陽花”巾幗宣講團,動員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等成立“銀發宣講隊”,在全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巡回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引導數萬名群眾知黨恩、記黨恩、感黨恩。圍繞“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增強群眾對本地文化的自信感與自豪感。充分發動群眾深入參與文明實踐,升級鄉村“15分鐘文化生活圈”,通過舉辦村BA、送戲下鄉、紅色電影展演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襄城區高度重視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將全區9萬多名志愿者劃分到宣講引領、愛心幫扶、清潔環保等七支隊伍中,組建“七色花”志愿服務隊,打造文明實踐“主力軍”。發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參與每周五“文明實踐日”潔城行動志愿服務,動員全區志愿者深入700余個居民小區清掃樓棟、整治環境衛生,解決老舊小區無人管、環境差、秩序亂的問題,促使居民幸福感顯著提升。

??悼h馬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堅持群眾主體 深耕文明沃土

馬良鎮按照“1+8+N”模式,組建1支志愿服務支隊,下設8支特色志愿服務隊、41支志愿服務小隊,因地制宜建設文明實踐示范點20個,形成了點多面廣、功能完備的文明實踐服務圈,建成了以環境整治為主題的宋家灣村文明實踐站、以“三產”融合為主題的陳家灣村文明實踐站、以文明鄉風為主題的雙坪村文明實踐站等,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文明實踐陣地格局。

馬良鎮以沮河兩岸成片柳樹林為陣地,打造有特色、接地氣的“柳林講堂”,在全鎮廣泛招募“愛宣講、懂政策、有特長”的文明宣講志愿者,組建宣講志愿服務隊,把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鄉風等貫穿宣講全過程。在全鎮遴選優秀百姓宣講員,以紅色文化、移風易俗、和諧鄰里等為主題,組織開展《三分鐘話小康》《人情風大家談》《我的家風故事》等專題宣講。吸納文藝團隊、文藝志愿者組建柳林樂器、柳林腰鼓、柳林皮影等一批本土文藝小分隊,以三句半、順口溜、舞蹈、歌曲等表現形式,傳承沮水嗚音、獨臂皮影等優秀傳統文化,宣傳黨的好政策,展現群眾的幸福生活。

馬良鎮堅持群眾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效推動文明實踐與文明培育、文明創建、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發揮好正面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推選出“十星級文明戶”“創業能手”“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并在百米長廊光榮榜發布,以身邊榜樣感召人、激勵人、帶動人,引導群眾向上向善。組織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清明文明祭掃、慶“七一”文藝晚會、重陽登高望遠等節慶活動,把傳統文化傳承與文明實踐相結合。結合本地特色,開展一系列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明實踐活動,成功舉辦重陽油菜花節、西坪龍蝦美食節、陳家灣嬉水狂歡節、趙家山農民運動會、田園采摘節等活動,極大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襄州區浩然街道育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創新志愿服務 優化實踐模式

襄州區育紅社區以“黨建+文明創建”為抓手,創新文明實踐體系建設,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實踐工作格局。

育紅社區全面整合轄區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未成年人活動室、書法繪畫室、文化展廳等,統一納入文明實踐陣地,與駐地單位部門共享資源,共同打造愛心托管班、職工驛站、三圈驛站、職工子女托管中心、彩虹行動、楚天舒陽光家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為轄區居民打造有風格、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動場所。

育紅社區創新開展特色活動,優化文明實踐模式。推出“志愿服務+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文化傳承”等多元化服務模式。吸納老黨員、道德模范、社區律師等成立宣講隊伍,用方言土語解讀醫保政策、反詐知識、高齡補貼政策、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圍繞“我們的節日”“社區鄰里聯歡節”開展主題活動,開設文明集市,提供文藝匯演、義診義剪義賣等服務。聚焦“老”,開展健康義診、智能手機培訓、預防養老詐騙等活動;聚焦“小”,開辦寒、暑期愛心托管班,開設課業輔導、非遺手工等特色課程。

育紅社區聯合轄區超市、藥店等32家商戶成立“商居互助聯合會”,居委會、居民、商戶代表組建理事會,搭建商居議事平臺,暢通群眾參與渠道。依托實踐站和社工協會,孵化“小太陽親子志愿服務隊”“我愛我家志愿服務隊”“育新風志愿服務隊”“紅暉助老志愿服務隊”。推廣“時間存折”志愿服務積分制,將服務時長轉化為“積分禮品”,志愿者參與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等文明實踐活動可獲得積分,用于兌換生活物資及轄區商戶折扣券和培訓體驗課,推動志愿服務從“單向付出”向“雙向滋養”轉變,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今后,我市各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將持續圍繞服務群眾,整合各方資源,完善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創新活動形式,持續挖掘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實踐項目,打造更多群眾參與度高、特色鮮明、可持續運轉的文明實踐品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邁上新臺階,為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匯聚強大精神力量。(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 余子威 通訊員 何桂軍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