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外地遠嫁十堰的農村媳婦,十幾年來不僅打工掙錢、操持家務,還悉心侍奉公公和丈夫的叔伯共5位老人,從不言苦,成為孝老典范。她就是房縣城關鎮八里村村民戈光月。前不久,省文明辦公布2025年第一批“湖北好人”上榜人物名單,戈光月獲評“孝老愛親”類好人。
遠嫁他鄉,開啟孝老之路
每天,戈光月的生活都被忙碌填滿。除了打工掙錢、照顧兩個孩子、操持家務,她還要侍奉老人。最多時,她同時照料5位老人生活起居。這樣的重擔令許多人望而卻步,但她卻默默堅持了十幾年。
6月6日,戈光月在家附近建筑工地做小工。下午下班后,她顧不上撣去頭上的灰塵,便匆匆走進廚房為一大家人準備晚飯。盡管累得氣喘吁吁,額頭還沁著汗珠,但她的臉上始終掛著溫暖的笑容。
今年38歲的戈光月是襄陽市??悼h人,家中姐妹四人,她排行最小。父親是十里八鄉小有名氣的木工,靠著外出做手藝掙錢,家里日子過得還算殷實。2005年,18歲的戈光月高中畢業后南下廣東打工,在那里結識了來自房縣的郭苗苗,兩顆年輕的心漸漸靠近。
郭苗苗的家境十分貧寒。在他9歲時,母親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父親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三位伯父和一位叔父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且都未娶妻,一大家人雖分戶卻不分家。
即便知曉前路艱難,戈光月也沒有退縮。她明白,嫁過去不僅是一場愛的奔赴,更是一生孝的修行。為了能和郭苗苗走到一起,她耐心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于2012年毅然與郭苗苗結婚。
無怨無悔,扛起家庭重擔
2012年春天,戈光月嫁入郭家。剛進門,她就面臨著特殊的家庭狀況:5位年過半百需要照料的老人,三間搖搖欲墜、低矮潮濕的土坯房。作為家里唯一的女性,她從進門第一天起,便主動承擔起所有家務,肩負起照料全家人的重任。
婚后,夫妻倆育有兩個孩子。全家五老兩小,生活壓力更大了。丈夫常年在外務工,照顧一大家子人飲食起居的擔子全落在戈光月一人身上。每天清晨5點多,趁孩子們還在熟睡,她就起床清洗全家人的臟衣服。7點多,她叫醒孩子們,幫他們穿衣洗漱,再送去學校。8點多,她開始為老人們準備早飯。9點多,她打掃衛生、喂豬養雞,農忙時還要下地干活,中午趕回家做午飯,下午又接著忙碌。從清晨5點到晚上10點,她的每一天都被各種家務填滿。
為了增加收入,讓老人、孩子生活得更舒適,戈光月不怕吃苦受累,抽空到附近工地打零工、在菜市場做保潔。憑借勤勞的雙手,夫妻倆終于在2016年蓋起兩層半樓房,五位老人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
以孝為責,守護老人晚年
郭苗苗的二伯父郭道明出生于1952年農歷7月初十,他自己都常常忘記生日,但戈光月卻牢牢記在心里。郭道明60歲生日那天,戈光月特意準備了酒菜。郭道明眼眶濕潤,激動地說:“閨女,我這輩子難得過一個生日啊!”這一幕讓戈光月更加堅定了守護老人晚年生活的決心。
無論是公公還是伯父、叔父的生日,戈光月都清清楚楚。每個人的生日前一天,她總會多買些菜,第二天為老人準備豐盛的飯菜。隨著年齡增長,大伯、二伯達到“五保戶”保障標準,村干部多次上門,想接兩位老人到養老院集中供養。
兩位老人得知要被送去養老院,在家偷偷流淚多日。他們習慣了農村生活,傳統觀念重,不愿離開家。戈光月見狀,也跟著難過,她哽咽著說:“大伯、二伯,你們放心,我不會讓你們去養老院的,我們一家人好好在一起。”她還特意到村委會,表明為二老養老的決心,婉拒了“送老人去養老院”的提議。正因此,村民稱她為“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媳婦”。
隨著老人們年事漸高,戈光月的照料愈發細致。每次老人生病,她都第一時間送醫,并在醫院精心陪護,給老人喂飯、陪老人聊天。同病房的人常??滟澦?,她總是說:“我就是他們的親閨女,好好照顧他們是我應該做的?!?/p>
悉心照料,盡顯人間大愛
2020年,大伯郭道財因食道癌臥床不起,戈光月悉心伺候兩年,喂飯、擦洗、幫忙如廁,無微不至。醫院同病房的人都以為她是郭道財的親閨女。2022年9月,老人安詳離世,享年75歲。
三伯和公公都患有高血壓,常年需要服藥,干不了重活。戈光月一日三餐精心準備,擔心老人胃口不好,她經常變著花樣做飯,為老人補充營養。逢年過節,她還會為老人們添置新衣新鞋,讓家里充滿溫馨。2024年2月,三伯因突發腦溢血去世,享年70歲。
前幾年,戈光月和丈夫郭苗苗買了一輛大貨車,郭苗苗四處奔波找活干,戈光月因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只能留在家里。即便如此,她仍抽空在附近工地做小工補貼家用。不管多忙多累,她總把健在的3位老人照顧得妥妥帖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我會和丈夫一起撐起這個家,為老人養老送終。”戈光月堅定地說。
戈光月勇挑家庭重擔,十幾年如一日盡孝盡責,用忠孝、仁愛、勤勞撐起一個家,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近年來,她先后被評為房縣第四屆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十堰好人·楷?!?,榮獲“十堰市第八屆道德模范提名獎”?!案兄x社會對我們這個家庭的關注和厚愛,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戈光月說。(十堰日報記者 羅偉)
發表時間:2025-06-11 來源:湖北文明網
一位從外地遠嫁十堰的農村媳婦,十幾年來不僅打工掙錢、操持家務,還悉心侍奉公公和丈夫的叔伯共5位老人,從不言苦,成為孝老典范。她就是房縣城關鎮八里村村民戈光月。前不久,省文明辦公布2025年第一批“湖北好人”上榜人物名單,戈光月獲評“孝老愛親”類好人。
遠嫁他鄉,開啟孝老之路
每天,戈光月的生活都被忙碌填滿。除了打工掙錢、照顧兩個孩子、操持家務,她還要侍奉老人。最多時,她同時照料5位老人生活起居。這樣的重擔令許多人望而卻步,但她卻默默堅持了十幾年。
6月6日,戈光月在家附近建筑工地做小工。下午下班后,她顧不上撣去頭上的灰塵,便匆匆走進廚房為一大家人準備晚飯。盡管累得氣喘吁吁,額頭還沁著汗珠,但她的臉上始終掛著溫暖的笑容。
今年38歲的戈光月是襄陽市??悼h人,家中姐妹四人,她排行最小。父親是十里八鄉小有名氣的木工,靠著外出做手藝掙錢,家里日子過得還算殷實。2005年,18歲的戈光月高中畢業后南下廣東打工,在那里結識了來自房縣的郭苗苗,兩顆年輕的心漸漸靠近。
郭苗苗的家境十分貧寒。在他9歲時,母親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父親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三位伯父和一位叔父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且都未娶妻,一大家人雖分戶卻不分家。
即便知曉前路艱難,戈光月也沒有退縮。她明白,嫁過去不僅是一場愛的奔赴,更是一生孝的修行。為了能和郭苗苗走到一起,她耐心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于2012年毅然與郭苗苗結婚。
無怨無悔,扛起家庭重擔
2012年春天,戈光月嫁入郭家。剛進門,她就面臨著特殊的家庭狀況:5位年過半百需要照料的老人,三間搖搖欲墜、低矮潮濕的土坯房。作為家里唯一的女性,她從進門第一天起,便主動承擔起所有家務,肩負起照料全家人的重任。
婚后,夫妻倆育有兩個孩子。全家五老兩小,生活壓力更大了。丈夫常年在外務工,照顧一大家子人飲食起居的擔子全落在戈光月一人身上。每天清晨5點多,趁孩子們還在熟睡,她就起床清洗全家人的臟衣服。7點多,她叫醒孩子們,幫他們穿衣洗漱,再送去學校。8點多,她開始為老人們準備早飯。9點多,她打掃衛生、喂豬養雞,農忙時還要下地干活,中午趕回家做午飯,下午又接著忙碌。從清晨5點到晚上10點,她的每一天都被各種家務填滿。
為了增加收入,讓老人、孩子生活得更舒適,戈光月不怕吃苦受累,抽空到附近工地打零工、在菜市場做保潔。憑借勤勞的雙手,夫妻倆終于在2016年蓋起兩層半樓房,五位老人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
以孝為責,守護老人晚年
郭苗苗的二伯父郭道明出生于1952年農歷7月初十,他自己都常常忘記生日,但戈光月卻牢牢記在心里。郭道明60歲生日那天,戈光月特意準備了酒菜。郭道明眼眶濕潤,激動地說:“閨女,我這輩子難得過一個生日??!”這一幕讓戈光月更加堅定了守護老人晚年生活的決心。
無論是公公還是伯父、叔父的生日,戈光月都清清楚楚。每個人的生日前一天,她總會多買些菜,第二天為老人準備豐盛的飯菜。隨著年齡增長,大伯、二伯達到“五保戶”保障標準,村干部多次上門,想接兩位老人到養老院集中供養。
兩位老人得知要被送去養老院,在家偷偷流淚多日。他們習慣了農村生活,傳統觀念重,不愿離開家。戈光月見狀,也跟著難過,她哽咽著說:“大伯、二伯,你們放心,我不會讓你們去養老院的,我們一家人好好在一起?!彼€特意到村委會,表明為二老養老的決心,婉拒了“送老人去養老院”的提議。正因此,村民稱她為“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媳婦”。
隨著老人們年事漸高,戈光月的照料愈發細致。每次老人生病,她都第一時間送醫,并在醫院精心陪護,給老人喂飯、陪老人聊天。同病房的人常常夸贊她,她總是說:“我就是他們的親閨女,好好照顧他們是我應該做的?!?/p>
悉心照料,盡顯人間大愛
2020年,大伯郭道財因食道癌臥床不起,戈光月悉心伺候兩年,喂飯、擦洗、幫忙如廁,無微不至。醫院同病房的人都以為她是郭道財的親閨女。2022年9月,老人安詳離世,享年75歲。
三伯和公公都患有高血壓,常年需要服藥,干不了重活。戈光月一日三餐精心準備,擔心老人胃口不好,她經常變著花樣做飯,為老人補充營養。逢年過節,她還會為老人們添置新衣新鞋,讓家里充滿溫馨。2024年2月,三伯因突發腦溢血去世,享年70歲。
前幾年,戈光月和丈夫郭苗苗買了一輛大貨車,郭苗苗四處奔波找活干,戈光月因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只能留在家里。即便如此,她仍抽空在附近工地做小工補貼家用。不管多忙多累,她總把健在的3位老人照顧得妥妥帖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我會和丈夫一起撐起這個家,為老人養老送終?!备旯庠聢远ǖ卣f。
戈光月勇挑家庭重擔,十幾年如一日盡孝盡責,用忠孝、仁愛、勤勞撐起一個家,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近年來,她先后被評為房縣第四屆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十堰好人·楷?!?,榮獲“十堰市第八屆道德模范提名獎”?!案兄x社會對我們這個家庭的關注和厚愛,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戈光月說。(十堰日報記者 羅偉)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