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何以為“大”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6月1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閱讀提要

“大思政課”著眼于思政課建設的歷史方位和提升思政引領力的時代要求,是擔當“大使命”、匯聚“大師資”、活用“大教材”、依托“大陣地”的思政大課。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大思政課”著眼于思政課建設的歷史方位和提升思政引領力的時代要求,是擔當“大使命”、匯聚“大師資”、活用“大教材”、依托“大陣地”的思政大課。準確理解“大思政課”何以為“大”,對于推動“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大思政課”是擔當“大使命”的思政新課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建設“大思政課”必須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大使命”,統籌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大格局”,在培育時代新人中展現“大作為”,致力于塑造廣大青少年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大人格”。

立足“大格局”堅持守正創新。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多元社會思潮交匯沖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比嫱七M“大思政課”建設,要統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堅持守正創新,通過對中國與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理論解讀、形勢分析,增強學生對復雜社會現象的戰略思維力、戰略洞察力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戰略判斷力。

在培育時代新人中展現“大作為”?!按笏颊n”是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的重要場域,是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課程。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切實增強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其在傳承偉大民族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昂揚時代風貌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致力于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大人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青少年學生正處于“拔節孕穗”的關鍵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打底塑形,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按笏颊n”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動“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要主動面向社會現實,積極展現時代風貌,將思政課建設成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價值性的時代大課、實踐大課、理論大課,教育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

“大思政課”是匯聚“大師資”的育人金課

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教師。建好“大思政課”必須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堅實保障。

“大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廣大思政課教師要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不斷夯實理論功底,關注社會發展,以確保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后繼有人的使命感、責任感投身教育事業,不打折扣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大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視野要廣”?!按笏颊n”強調育人主體涵蓋范圍的多元性、全面性和豐富性,要以“開門辦思政課”為導向選優配強教師隊伍。一方面要有計劃地開展專職思政課教師進修培訓,不斷更新其思想觀念,提升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統籌黨政干部、各行業先進模范、社科理論專家等講授思政課,廣泛聘請大國工匠、“時代楷?!?、英雄人物等擔任兼職思政課教師,邀請博物館、紀念館的講解員、志愿者等走進思政課堂,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在多元知識體系的相互激蕩中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

“大思政課”教師“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思政課教師作為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在以言傳“講理”之外,更要以身教“用情”,即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家國情懷,從情感上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教育事業中用行動報效祖國,還要有傳道情懷與仁愛精神,具有良好的師風師德,對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對自己的行為高標準、嚴要求,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真心實意地幫助學生、關懷學生,獲得學生發自內心的信任和認同。

“大思政課”是活用“大教材”的鑄魂主課

“大思政課”是鑄魂育人的課程,要在貫通古今的大視野、大格局中將“文化傳承”與“以文化人”有機結合起來,汲取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滋養,以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為支撐,推進“大教材”建設,推動“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的“大教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焙霌P紅色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紅色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遠大的理想抱負、深厚的愛國情懷、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涵,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要不斷加強對紅色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創新運用,完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課程體系,將紅色文化轉化為育人資源,不斷增強“大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教材”?!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薄按笏颊n”建設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時代價值,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德、智慧和人文精神,從歷史變遷、時代發展的大格局、大場域中講深悟透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深化對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的理解與認同。

緊扣“大時代、大成就、大道理”講好“大思政課”?!按笏颊n”建設要聚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大時代”,講清楚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一系列“大成就”,進而在對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100多年中國共產黨歷史、70多年新中國史和40多年改革開放史的縱深把握中,揭示中華文化為什么“興”、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大道理”。

“大思政課”是依托“大陣地”的社會大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痹诮◤娊▋炈颊靶≌n堂”的同時,有效融合社會“大課堂”,用好網絡“新課堂”,形成協同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陣地”,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建強思政“小課堂”。課堂教學是思政育人的第一課堂,是學生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的主渠道?!按笏颊n”作為思政課建設的“大框架”,課堂教學仍是其最基礎的載體。一方面,要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核心的課程群組和課程模塊建設,整體設計優化思政課課程方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另一方面,要挖掘專業課、基礎課、通識課等蘊含的思政育人資源,引導這些非思政課程根據自身特色在教學全過程中自覺發揮思想價值引領作用,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融合社會“大課堂”。“大思政課”是一門社會大課,必須從現實社會中汲取營養,讓理論與時代同頻共振。建好“大思政課”,橫向上要推動形成社會、家庭、學校相互支撐的貫通融合式思政課育人架構,縱向上要推動形成大、中、小學不同學段遞進銜接式思政課育人架構,廣泛利用紀念館、博物館、實踐教學基地、主題公園等社會場所,匯聚更加開放多元的“大思政課”資源,形成“大思政課”合力,構建協同一體的“大思政課”機制。

用好網絡“新課堂”。當前,網絡空間已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重要活動場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苯ㄔO“大思政課”,要在穩固線下教學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空間,用好新技術,依托“云課”“慕課”等搭建優質的課程平臺,將“實體課堂”與“仿真課堂”有機結合,讓“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共同發力,提高思政課的時代感、實效性和吸引力,為學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體驗,為思政課全天候、全方位育人提供有益增量。

羅永寬 王文浩 作者分別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武漢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何霄

大思政課何以為“大”

發表時間:2025-06-11 來源:湖北文明網

閱讀提要

“大思政課”著眼于思政課建設的歷史方位和提升思政引領力的時代要求,是擔當“大使命”、匯聚“大師資”、活用“大教材”、依托“大陣地”的思政大課。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薄按笏颊n”著眼于思政課建設的歷史方位和提升思政引領力的時代要求,是擔當“大使命”、匯聚“大師資”、活用“大教材”、依托“大陣地”的思政大課。準確理解“大思政課”何以為“大”,對于推動“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大思政課”是擔當“大使命”的思政新課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建設“大思政課”必須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大使命”,統籌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大格局”,在培育時代新人中展現“大作為”,致力于塑造廣大青少年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大人格”。

立足“大格局”堅持守正創新。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多元社會思潮交匯沖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比嫱七M“大思政課”建設,要統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堅持守正創新,通過對中國與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理論解讀、形勢分析,增強學生對復雜社會現象的戰略思維力、戰略洞察力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戰略判斷力。

在培育時代新人中展現“大作為”?!按笏颊n”是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的重要場域,是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課程。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切實增強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其在傳承偉大民族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昂揚時代風貌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致力于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大人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青少年學生正處于“拔節孕穗”的關鍵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打底塑形,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按笏颊n”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動“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要主動面向社會現實,積極展現時代風貌,將思政課建設成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價值性的時代大課、實踐大課、理論大課,教育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

“大思政課”是匯聚“大師資”的育人金課

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教師。建好“大思政課”必須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堅實保障。

“大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廣大思政課教師要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不斷夯實理論功底,關注社會發展,以確保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后繼有人的使命感、責任感投身教育事業,不打折扣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大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視野要廣”?!按笏颊n”強調育人主體涵蓋范圍的多元性、全面性和豐富性,要以“開門辦思政課”為導向選優配強教師隊伍。一方面要有計劃地開展專職思政課教師進修培訓,不斷更新其思想觀念,提升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統籌黨政干部、各行業先進模范、社科理論專家等講授思政課,廣泛聘請大國工匠、“時代楷?!薄⒂⑿廴宋锏葥渭媛毸颊n教師,邀請博物館、紀念館的講解員、志愿者等走進思政課堂,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在多元知識體系的相互激蕩中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

“大思政課”教師“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思政課教師作為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在以言傳“講理”之外,更要以身教“用情”,即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家國情懷,從情感上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教育事業中用行動報效祖國,還要有傳道情懷與仁愛精神,具有良好的師風師德,對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對自己的行為高標準、嚴要求,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真心實意地幫助學生、關懷學生,獲得學生發自內心的信任和認同。

“大思政課”是活用“大教材”的鑄魂主課

“大思政課”是鑄魂育人的課程,要在貫通古今的大視野、大格局中將“文化傳承”與“以文化人”有機結合起來,汲取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滋養,以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為支撐,推進“大教材”建設,推動“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的“大教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焙霌P紅色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紅色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遠大的理想抱負、深厚的愛國情懷、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涵,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要不斷加強對紅色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創新運用,完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課程體系,將紅色文化轉化為育人資源,不斷增強“大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教材”?!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薄按笏颊n”建設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時代價值,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德、智慧和人文精神,從歷史變遷、時代發展的大格局、大場域中講深悟透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深化對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的理解與認同。

緊扣“大時代、大成就、大道理”講好“大思政課”?!按笏颊n”建設要聚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大時代”,講清楚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一系列“大成就”,進而在對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100多年中國共產黨歷史、70多年新中國史和40多年改革開放史的縱深把握中,揭示中華文化為什么“興”、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大道理”。

“大思政課”是依托“大陣地”的社會大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痹诮◤娊▋炈颊靶≌n堂”的同時,有效融合社會“大課堂”,用好網絡“新課堂”,形成協同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陣地”,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建強思政“小課堂”。課堂教學是思政育人的第一課堂,是學生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的主渠道?!按笏颊n”作為思政課建設的“大框架”,課堂教學仍是其最基礎的載體。一方面,要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核心的課程群組和課程模塊建設,整體設計優化思政課課程方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另一方面,要挖掘專業課、基礎課、通識課等蘊含的思政育人資源,引導這些非思政課程根據自身特色在教學全過程中自覺發揮思想價值引領作用,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融合社會“大課堂”?!按笏颊n”是一門社會大課,必須從現實社會中汲取營養,讓理論與時代同頻共振。建好“大思政課”,橫向上要推動形成社會、家庭、學校相互支撐的貫通融合式思政課育人架構,縱向上要推動形成大、中、小學不同學段遞進銜接式思政課育人架構,廣泛利用紀念館、博物館、實踐教學基地、主題公園等社會場所,匯聚更加開放多元的“大思政課”資源,形成“大思政課”合力,構建協同一體的“大思政課”機制。

用好網絡“新課堂”。當前,網絡空間已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重要活動場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建設“大思政課”,要在穩固線下教學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空間,用好新技術,依托“云課”“慕課”等搭建優質的課程平臺,將“實體課堂”與“仿真課堂”有機結合,讓“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共同發力,提高思政課的時代感、實效性和吸引力,為學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體驗,為思政課全天候、全方位育人提供有益增量。

羅永寬 王文浩 作者分別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武漢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