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一塊寫有“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的家訓牌匾靜靜地懸掛在一戶人家的門前,這是“最美家庭”張先英的家。
“菜園里種的都是些時令蔬菜,有茄子、辣椒等,隨摘隨吃,很新鮮?!?月29日,當記者來到張先英家中時,張先英正在自家的菜園里忙碌著,只見她手腳麻利地將地里成熟的蔬菜采摘下來并裝進隨身攜帶的袋子中,不過短短幾分鐘,袋子已被裝得滿滿當當。
“嬸子,我地里種了好些菜,等下給你摘了送去。”走在回家的路上,張先英一路跟遇上的街坊鄰居打招呼、聊家常,“我喜歡種菜,一家人吃不完,摘了跟街坊鄰居一起分享?!睆埾扔⑿χf。
回到家里,張先英利落地洗菜、備菜、炒菜,為家中老人準備熱氣騰騰的早餐。吃過早餐后,她又馬不停蹄地打掃起了房前屋后,收拾好家里的衛生?!鞍鸭依锎驋吒蓛簟⒈3终麧?,住得也舒心?!彼f。
幾十年來,張先英始終將孝老愛親這一傳統美德作為家庭的精神傳承,用點滴行動踐行和堅守下去。
張先英的婆婆病重期間,她幾乎寸步未離,日夜守候在婆婆身邊,端湯喂藥、按摩康復、擦洗身子,直到老人恢復健康。
“只有自己以身作則、當好榜樣,子女們才會深刻理解‘孝老愛親’這句話的分量和意義?!闭劶皩ψ优慕逃?,張先英始終強調感恩和禮貌,她以實際行動傳授這些樸素的道理,“尊老、愛幼、講理、守信,這是我從母親那兒學到的,現在,我要將這些傳承給我的子女?!?/p>
張先英育有3個子女,如今都已成家立業,事業穩定,家庭美滿?!白优畟冸m然在外工作,但是逢年過節,或是平常有時間,都會回家看望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吃飯時,看著孫子輩漸漸長大,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張先英回憶,自己父親走得早,是母親將兄弟姐妹幾人拉扯大,母親常說“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只要團結,沒有過不去的坎”。這句話在張先英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都說婆婆等于半個媽,在張先英家中,婆媳之間親密如母女。張先英說:“我把她們當親閨女一樣疼還來不及,怎么舍得‘紅臉’?!睆埾扔r常與兒媳婦一同逛街購物、聊家常,鄰居們見了都說:“張先英家怕不是多了兩個女兒?!?/p>
近年來,四邑村大力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活動,弘揚時代新風尚,張先英積極響應號召。前段時間,張先英的大兒子結婚,與親家商量過后,簡化婚禮流程,不搞大操大辦、不收送彩禮,兒子和兒媳也十分支持?!凹彝ズ湍烂罎M才是最大的幸福,彩禮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她說。
2024年,張先英及其家庭榮獲四邑村“好婆婆”“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當天,村民們敲鑼打鼓送來證書,儀式感十足。這些牌子,張先英都精心擺放在家里,每天擦拭,“每次拿起這些牌子,我都感覺沉甸甸的,這不僅是對我的認可,更是對我的激勵?!彼f。
張先英的家庭故事,是四邑村近年來持續推進“家風家訓亮家門”活動的縮影。村婦聯鼓勵村民擬定家庭家訓,經過文化志愿者潤色后制成匾額,懸掛于自家門前,營造出“天天講家風、處處見文明”的濃厚氛圍。
如今的四邑村,家風建設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蔬菜種植成為主導產業,甘藍暢銷全國;幸福食堂為老人提供暖心餐飲服務;兒童游泳池、文化廣場讓村莊生活更加多彩;“村晚”、民俗表演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動讓鄉土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村民的精神生活愈發富足。
“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就是最大的福氣。”張先英表示,將繼續以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咸寧日報記者 王麒 通訊員 楊茜 盧建)
發表時間:2025-06-09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一塊寫有“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的家訓牌匾靜靜地懸掛在一戶人家的門前,這是“最美家庭”張先英的家。
“菜園里種的都是些時令蔬菜,有茄子、辣椒等,隨摘隨吃,很新鮮?!?月29日,當記者來到張先英家中時,張先英正在自家的菜園里忙碌著,只見她手腳麻利地將地里成熟的蔬菜采摘下來并裝進隨身攜帶的袋子中,不過短短幾分鐘,袋子已被裝得滿滿當當。
“嬸子,我地里種了好些菜,等下給你摘了送去?!弊咴诨丶业穆飞希瑥埾扔⒁宦犯錾系慕址秽従哟蛘泻?、聊家常,“我喜歡種菜,一家人吃不完,摘了跟街坊鄰居一起分享?!睆埾扔⑿χf。
回到家里,張先英利落地洗菜、備菜、炒菜,為家中老人準備熱氣騰騰的早餐。吃過早餐后,她又馬不停蹄地打掃起了房前屋后,收拾好家里的衛生?!鞍鸭依锎驋吒蓛?、保持整潔,住得也舒心?!彼f。
幾十年來,張先英始終將孝老愛親這一傳統美德作為家庭的精神傳承,用點滴行動踐行和堅守下去。
張先英的婆婆病重期間,她幾乎寸步未離,日夜守候在婆婆身邊,端湯喂藥、按摩康復、擦洗身子,直到老人恢復健康。
“只有自己以身作則、當好榜樣,子女們才會深刻理解‘孝老愛親’這句話的分量和意義?!闭劶皩ψ优慕逃?,張先英始終強調感恩和禮貌,她以實際行動傳授這些樸素的道理,“尊老、愛幼、講理、守信,這是我從母親那兒學到的,現在,我要將這些傳承給我的子女?!?/p>
張先英育有3個子女,如今都已成家立業,事業穩定,家庭美滿?!白优畟冸m然在外工作,但是逢年過節,或是平常有時間,都會回家看望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吃飯時,看著孫子輩漸漸長大,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張先英回憶,自己父親走得早,是母親將兄弟姐妹幾人拉扯大,母親常說“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只要團結,沒有過不去的坎”。這句話在張先英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都說婆婆等于半個媽,在張先英家中,婆媳之間親密如母女。張先英說:“我把她們當親閨女一樣疼還來不及,怎么舍得‘紅臉’。”張先英時常與兒媳婦一同逛街購物、聊家常,鄰居們見了都說:“張先英家怕不是多了兩個女兒?!?/p>
近年來,四邑村大力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活動,弘揚時代新風尚,張先英積極響應號召。前段時間,張先英的大兒子結婚,與親家商量過后,簡化婚禮流程,不搞大操大辦、不收送彩禮,兒子和兒媳也十分支持?!凹彝ズ湍烂罎M才是最大的幸福,彩禮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彼f。
2024年,張先英及其家庭榮獲四邑村“好婆婆”“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當天,村民們敲鑼打鼓送來證書,儀式感十足。這些牌子,張先英都精心擺放在家里,每天擦拭,“每次拿起這些牌子,我都感覺沉甸甸的,這不僅是對我的認可,更是對我的激勵?!彼f。
張先英的家庭故事,是四邑村近年來持續推進“家風家訓亮家門”活動的縮影。村婦聯鼓勵村民擬定家庭家訓,經過文化志愿者潤色后制成匾額,懸掛于自家門前,營造出“天天講家風、處處見文明”的濃厚氛圍。
如今的四邑村,家風建設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蔬菜種植成為主導產業,甘藍暢銷全國;幸福食堂為老人提供暖心餐飲服務;兒童游泳池、文化廣場讓村莊生活更加多彩;“村晚”、民俗表演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動讓鄉土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村民的精神生活愈發富足。
“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就是最大的福氣。”張先英表示,將繼續以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咸寧日報記者 王麒 通訊員 楊茜 盧建)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