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非遺端午”引關注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6月09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清淺歲月染粽香,又是一年端午時。當龍舟競渡的號子穿越千年時光在長江三峽回響,秭歸這座深藏于西陵峽畔的屈原故里,再次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聚焦的端午文化坐標。2025年全國“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化活動啟動儀式在秭歸圓滿舉行,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非遺民俗活動不僅點燃了節日的激情,更借助強大的現代傳播矩陣,將這場傳統文化盛宴推至現象級的出圈高度,讓中國節日大放異彩,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央視矩陣聚焦  屈鄉風物耀熒屏

這一季端午,秭歸在央視熒屏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傳播浪潮。據統計,截至6月5日,總臺多頻道密集推介秭歸。其中,CCTV-1《新聞聯播》罕見地四度聚焦,成為端午節期間最重要的主流傳播陣地。新聞鏡頭中,青石板巷中的艾草清香、秭歸街巷里的非遺傳承故事透過《晚間新聞》《朝聞天下》等多個新聞欄目,編織成一套全景式觀察“屈原故里非遺端午”的視覺檔案。

除了新聞欄目,專題類節目也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深入秭歸文化肌理。CCTV-12《道德觀察》播出的《端午,回秭歸》讓全國觀眾跟隨返鄉人的視角體悟節日傳承的深邃精神力量;CCTV-17《超級農人秀》拍攝的《龍舟父子情》在龍舟運動的激昂節奏中,細膩呈現父子情在龍舟精神中的代代延續;CCTV-14特別制作的大型少兒體驗節目《端午秭歸少年尋蹤記》,通過孩子純真的眼睛探尋龍舟背后的文化故事。此外,秭歸的小學生們登上央視“六一”晚會舞臺,成為非遺文化小傳人,在線觀看突破千萬人次。

深度報道頻現  紙媒關注顯厚重

當筆墨在紙上落下深度思考,媒體的“慢節奏”敘事賦予了傳統節日更厚重的底蘊。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不約而同聚焦屈原故里,形成一股強大的傳播合力。

《人民日報》以罕見的連續報道姿態推出《一槳劃過兩千載》等四篇重磅稿件,引領公眾回望千年龍舟所承載的文明基因。

《光明日報》則選擇在頭版刊發《湖北秭歸:艾粽飄香 文脈綿長》,其深度欄目后續接連推出三篇文化觀察,揭示非遺資源在當代轉化中的深層價值。

《經濟日報》跳出傳統節日報道路徑,聚焦《文化盛宴點亮端午佳節》,用經濟眼光分析文化傳承與文旅產業的深層聯結。

省市媒體更集中力量推出系列報道,《湖北日報》在頭版和深度特刊打造秭歸端午特別報道矩陣;《三峽日報》則以頭條+密集報道的方式,全景式梳理秭歸端午的豐富內涵。

融媒全景聯動  全網掀起端午“潮”

隨著媒體環境的深度融合,秭歸端午的傳播已突破了單點報道的限制,形成多維度、立體化傳播矩陣。

龍舟賽事成為跨媒介傳播焦點?!芭c夏奔赴”湖北水上運動消費季啟動儀式暨屈原故里傳統龍舟大賽通過央視頻、新華融媒等10余家重量級平臺同步直播,吸引超1100萬人次共同在線感受屈鄉水上競渡的激昂血脈。

新媒體矩陣協同引流。中央網信辦全網置頂“有理有句”品牌文章《端午文化的龍舟,從屈鄉劃向世界》獲得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網等百家平臺首頁重點推薦,話題#秭歸端午比年大#成功占領抖音熱榜高位,形成網絡情緒共鳴點。

自媒體達人深度參與。28位縣內外達人與5家官方新媒體合作創作發布118條創意視頻,累計播放量超877萬,其中20條播放量破20萬。大量UGC(用戶生產內容)的涌入使得節日表達更加多元生動。《人民日報》新媒體矩陣報道秭歸屈原祠相關內容獲得10萬+現象級閱讀熱度。

屈鄉兒女用一場端午盛宴,向世界展示了非物質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的蓬勃生命力。當世界透過龍舟看到的不只是競渡的激情,更是一座延續千年的文化燈塔,屈原吟唱的江畔絕響,已在當代融合為深植人心的永恒節拍。(三峽日報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趙建華  郝明曦

責任編輯:何霄

“屈原故里·非遺端午”引關注

發表時間:2025-06-09 來源:湖北文明網

清淺歲月染粽香,又是一年端午時。當龍舟競渡的號子穿越千年時光在長江三峽回響,秭歸這座深藏于西陵峽畔的屈原故里,再次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聚焦的端午文化坐標。2025年全國“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化活動啟動儀式在秭歸圓滿舉行,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非遺民俗活動不僅點燃了節日的激情,更借助強大的現代傳播矩陣,將這場傳統文化盛宴推至現象級的出圈高度,讓中國節日大放異彩,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央視矩陣聚焦  屈鄉風物耀熒屏

這一季端午,秭歸在央視熒屏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傳播浪潮。據統計,截至6月5日,總臺多頻道密集推介秭歸。其中,CCTV-1《新聞聯播》罕見地四度聚焦,成為端午節期間最重要的主流傳播陣地。新聞鏡頭中,青石板巷中的艾草清香、秭歸街巷里的非遺傳承故事透過《晚間新聞》《朝聞天下》等多個新聞欄目,編織成一套全景式觀察“屈原故里非遺端午”的視覺檔案。

除了新聞欄目,專題類節目也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深入秭歸文化肌理。CCTV-12《道德觀察》播出的《端午,回秭歸》讓全國觀眾跟隨返鄉人的視角體悟節日傳承的深邃精神力量;CCTV-17《超級農人秀》拍攝的《龍舟父子情》在龍舟運動的激昂節奏中,細膩呈現父子情在龍舟精神中的代代延續;CCTV-14特別制作的大型少兒體驗節目《端午秭歸少年尋蹤記》,通過孩子純真的眼睛探尋龍舟背后的文化故事。此外,秭歸的小學生們登上央視“六一”晚會舞臺,成為非遺文化小傳人,在線觀看突破千萬人次。

深度報道頻現  紙媒關注顯厚重

當筆墨在紙上落下深度思考,媒體的“慢節奏”敘事賦予了傳統節日更厚重的底蘊。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不約而同聚焦屈原故里,形成一股強大的傳播合力。

《人民日報》以罕見的連續報道姿態推出《一槳劃過兩千載》等四篇重磅稿件,引領公眾回望千年龍舟所承載的文明基因。

《光明日報》則選擇在頭版刊發《湖北秭歸:艾粽飄香 文脈綿長》,其深度欄目后續接連推出三篇文化觀察,揭示非遺資源在當代轉化中的深層價值。

《經濟日報》跳出傳統節日報道路徑,聚焦《文化盛宴點亮端午佳節》,用經濟眼光分析文化傳承與文旅產業的深層聯結。

省市媒體更集中力量推出系列報道,《湖北日報》在頭版和深度特刊打造秭歸端午特別報道矩陣;《三峽日報》則以頭條+密集報道的方式,全景式梳理秭歸端午的豐富內涵。

融媒全景聯動  全網掀起端午“潮”

隨著媒體環境的深度融合,秭歸端午的傳播已突破了單點報道的限制,形成多維度、立體化傳播矩陣。

龍舟賽事成為跨媒介傳播焦點?!芭c夏奔赴”湖北水上運動消費季啟動儀式暨屈原故里傳統龍舟大賽通過央視頻、新華融媒等10余家重量級平臺同步直播,吸引超1100萬人次共同在線感受屈鄉水上競渡的激昂血脈。

新媒體矩陣協同引流。中央網信辦全網置頂“有理有句”品牌文章《端午文化的龍舟,從屈鄉劃向世界》獲得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網等百家平臺首頁重點推薦,話題#秭歸端午比年大#成功占領抖音熱榜高位,形成網絡情緒共鳴點。

自媒體達人深度參與。28位縣內外達人與5家官方新媒體合作創作發布118條創意視頻,累計播放量超877萬,其中20條播放量破20萬。大量UGC(用戶生產內容)的涌入使得節日表達更加多元生動?!度嗣袢請蟆沸旅襟w矩陣報道秭歸屈原祠相關內容獲得10萬+現象級閱讀熱度。

屈鄉兒女用一場端午盛宴,向世界展示了非物質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的蓬勃生命力。當世界透過龍舟看到的不只是競渡的激情,更是一座延續千年的文化燈塔,屈原吟唱的江畔絕響,已在當代融合為深植人心的永恒節拍。(三峽日報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趙建華  郝明曦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