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一座人民滿意的幸福之城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6月03日    來源:咸寧日報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年來,咸寧始終堅持為民、靠民、惠民的創建初心,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黨委和政府的重點工程、人民滿意的幸福工程,統籌推進,持續深化,走出一條以高水平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建之路。

如今,文明之雨露滋養了這座城市的精氣神,“香城泉都”煥發出勃勃生機。近日,記者走進這幅城市畫卷,感受咸寧如何以文明為“筆”,為民繪就幸福家園。

城市更新繪就文明幸福半徑

漫步于咸寧街頭,煥然一新的月亮灣街區游人如織,色彩斑斕的兒童友好街道充滿歡聲笑語,龍潭河心島的生態野趣吸引市民駐足……近年來,我市以“共謀、共建、共享”理念推進城市更新,通過月亮灣街區改造、兒童友好空間建設、龍潭河心島開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讓城市既有“顏值”又有“溫度”,贏得市民廣泛贊譽。

作為咸寧市區“自然風光最美的道路”,月亮灣路一度出現設施老化、停車混亂等問題。2023年,市政府啟動街區提檔升級工程,鋪設平整瀝青路面,新建3個停車場近200個車位,并融入文藝范、夜經濟等元素,打造集自然景觀與特色商業于一體的休閑文化街區。如今的月亮灣,木棧道與淦河相映成趣,餐飲店鋪鱗次櫛比,成為市民和游客“Citywalk”的熱門選擇。

“只要武漢朋友來咸寧,我都會帶他們到這里吃飯、泡腳、夜爬潛山,一站式體驗本地生活。”市民袁先生感嘆道。街區改造后,人流量激增,周末更是熙熙攘攘,成為城市”煙火氣”升騰的縮影。

近年來,咸寧市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肌理,通過改造學校周邊街區、公園和社區空間,為兒童打造安全、趣味的成長環境。市第七小學的“童話上學路”以廢舊物品改造為亮點,用塑料瓶蓋拼出“守護地球”壁畫,輪胎變樹池,水果籃化身機器人,成為寓教于樂的環保課堂。南門小學新建的彩虹公園設有護學連廊、草藥園和互動游樂設施,孩子們親手種植蔬菜,在實踐中感知自然。

此外,十六潭公園的垃圾分類主題樂園、市人民廣場的四大兒童樂園、桂花廣場的“七色運動公園”等,將生態與童趣結合,讓家長等待接娃的時光變得輕松愜意?!耙郧敖铀秃⒆佣碌眯臒?,現在周邊多了游樂場和公園,孩子玩得開心,我們也舒心?!?/p>

家住咸安區溫泉街道白茶社區的陳女士說。

曾經的龍潭河心島雜草叢生,與淦河美景格格不入。2023年,咸寧啟動生態改造工程,保留原有植被,新增親水平臺、蜿蜒步道和原木座椅,打造低成本、高生態價值的濱水空間。島上粉黛草隨風搖曳,鋼格柵板親水平臺兼顧安全與耐用,成為市民休閑新地標。

“家門口的風景越來越好,城市像個大公園!”居民潘先生感慨道。河心島的蛻變是咸寧推進全域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的生動寫照,龍潭古橋的修繕更讓歷史文脈與現代生活交融。

咸寧的民生工程始終以市民需求為導向。在潛山商業街廣場改造中,政府采納商戶建議,增設休憩座椅和趣味裝飾,吸引人流的同時拉動了消費;海德夜市通過政企合作開放上千個停車位,解決“停車難”痛點,并通過“啤酒狂歡夜”等活動激發夜經濟活力;兒童友好項目邀請學生參與設計,如市第四小學彩虹公園的彩繪由孩子們共同完成,真正實現“共建共享”。

從街區煥新到兒童友好,從生態修復到文化傳承,咸寧的每一步城市更新都浸潤著以民為本的初心。市民不僅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與受益者。

貼心服務 勾勒群眾幸福拼圖

“您好,這里是12345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走進咸寧市政務服務熱線大廳,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與溫和的應答聲交織成一道獨特風景。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看板顯示:今日已接入訴求327件,群眾滿意度98.6%。

這是咸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生動截面——通過12345熱線、“青年人才共享空間”“小喬幫您辦”等創新品牌,讓政務服務從“窗口內”走向“人心深處”。

“多虧了工作人員手把手指導,讓我在武漢就辦好了母親的養老保險!”市民李女士在電話里的激動聲音被同步錄入系統。原來,咸安區人社局工作人員王婷通過視頻連線,逐頁標注材料掃描要點,最終幫助異地養老的八旬老人完成認證。

這樣的溫情場景已成日常:2023年至今,整合全市42條熱線,由12345熱線“一號對外”,熱線運行質量全國排44名,連續兩年全省第一,獲實踐典范榮譽。

在“一把手聽民聲”活動現場,市人社局負責人戴上耳麥變身“接線員”。面對嘉魚縣魚岳鎮居民反映的醫保報銷難題,他當場調度成立專項組,三天后該鎮25位村民的報銷堵點全部疏通?!叭罕姲聪隆笾I’,政府就要跑出‘加速度’?!痹撠撠熑酥钢鴴叽a即辦的智能終端介紹,通過大數據歸集高頻訴求,已形成61項“秒批秒辦”事項清單。

優質服務構筑發展沃土,優越環境引聚天下英才?!澳隙醣眲摌I大賽路演現場,參賽選手盡情展示他們的智慧農業項目?!跋虒幍摹瞬诺貓D’精準對接了我們的需求!”武漢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臣說。

市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人翻開臺賬:通過繪制覆蓋2.8萬咸寧籍人才的“智慧云圖”,去年促成127個返鄉創業項目落地,帶動就業超3000人。正在調試設備的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團隊笑道:“這里的政策比一線城市更有溫度!”

在嘉魚縣政務服務中心,“小喬幫您辦”團隊以“推著辦、陪同辦、代理辦”等八大服務理念,成為企業群眾的“貼心助手”。2023年,穩健醫療產業園項目辦理施工許可證時,因材料不全一度受阻,團隊成員主動代辦網上報建手續,僅3天便完成審批,企業送上錦旗致謝。

該團隊由多部門聯合組建,提供個性化幫代辦服務,涵蓋項目建設、民生事務等領域,通過“驛站辦”“延時辦”等創新模式,將辦事時限壓縮至最短,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從熱線響應到人才引育,從智慧政務到基層創新,我市以“群眾身邊無小事”為宗旨,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治理效能。

正如剛辦完公積金提取的退休教師王建國所言:“現在辦事就像在超市選購服務,既省心又暖心?!毕虒幱脛撔聦嵺`證明:當政務服務真正走進群眾生活場景,“滿意點贊”便是水到渠成的民生答卷。

多彩實踐 凝聚時代幸福力量

春日的咸寧,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3月1日,2025年全省“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暨咸寧市“社區文化節”在龍潭里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拉開帷幕。義診攤位的關切聲、非遺體驗的歡笑聲交織成一片,3000余名市民沉浸其中,感受文明實踐的溫暖與活力。這場活動正是我市以文明實踐陣地為依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

咸寧市以“15分鐘文明實踐圈”為目標,整合資源打造多功能文明實踐陣地。龍潭里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融合香城書房、浮山街道實踐所、濕地公園等資源,串聯理論宣講、非遺體驗、健康服務等功能,形成“宋式美學+便民服務”的跨界空間,輻射周邊居民生活場景。市民在此既可參與非遺制作、茶文化體驗,又能在香城書房閱讀學習,或在濕地公園健身互動,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綠色生活愿景。

目前,全市已建成1210個文明實踐點、街區及綜合體。香城書房作為重要陣地,通過舉辦閱讀沙龍、親子活動等,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充電站”。

“文明小貨郎”志愿服務品牌是咸寧回應群眾“微需求”的創新實踐。以44個社區實踐站為基地,志愿者化身“移動服務隊”,為獨居老人縫補衣物、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精準對接“微心愿”。81歲的李培生老人感慨:“這些‘紅馬甲’就像自家孩子,貼心又暖心!”類似項目還有“亮燈行動”關愛獨居老人、“快樂星期六”助力青少年成長,形成“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接單”的閉環服務模式。

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63萬,年均開展活動5.1萬場,志愿服務時長327萬小時。唐光友志愿服務隊、湖北科技學院星火支教團隊等典型,以“微光”照亮城市,讓“人人學雷鋒”蔚然成風。

雙溪橋鎮九彬村的道德評議會,村民熱議高價彩禮、環境整治等話題,推動共識形成;浮山街道的情景宣講《一壺茶水潤心田》,將“涼茶奶奶”徐桂梅35年義務送茶的故事搬上舞臺,引發群眾情感共鳴。這些項目以“接地氣”的方式,讓文明從“文件語”變為“家常話”。

從龍潭里街區的歡聲笑語,到香城書房的瑯瑯書聲;從“文明小貨郎”的貼心服務,到“一站一品”的文化傳承,咸寧以文明實踐為筆,書寫著精神共富的答卷。在這里,文明不僅是城市的底色,更是百姓的幸福底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咸寧日報 記者 王恬)

責任編輯:李歡

咸寧:一座人民滿意的幸福之城

發表時間:2025-06-03 來源:咸寧日報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年來,咸寧始終堅持為民、靠民、惠民的創建初心,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黨委和政府的重點工程、人民滿意的幸福工程,統籌推進,持續深化,走出一條以高水平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建之路。

如今,文明之雨露滋養了這座城市的精氣神,“香城泉都”煥發出勃勃生機。近日,記者走進這幅城市畫卷,感受咸寧如何以文明為“筆”,為民繪就幸福家園。

城市更新繪就文明幸福半徑

漫步于咸寧街頭,煥然一新的月亮灣街區游人如織,色彩斑斕的兒童友好街道充滿歡聲笑語,龍潭河心島的生態野趣吸引市民駐足……近年來,我市以“共謀、共建、共享”理念推進城市更新,通過月亮灣街區改造、兒童友好空間建設、龍潭河心島開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讓城市既有“顏值”又有“溫度”,贏得市民廣泛贊譽。

作為咸寧市區“自然風光最美的道路”,月亮灣路一度出現設施老化、停車混亂等問題。2023年,市政府啟動街區提檔升級工程,鋪設平整瀝青路面,新建3個停車場近200個車位,并融入文藝范、夜經濟等元素,打造集自然景觀與特色商業于一體的休閑文化街區。如今的月亮灣,木棧道與淦河相映成趣,餐飲店鋪鱗次櫛比,成為市民和游客“Citywalk”的熱門選擇。

“只要武漢朋友來咸寧,我都會帶他們到這里吃飯、泡腳、夜爬潛山,一站式體驗本地生活?!笔忻裨壬袊@道。街區改造后,人流量激增,周末更是熙熙攘攘,成為城市”煙火氣”升騰的縮影。

近年來,咸寧市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肌理,通過改造學校周邊街區、公園和社區空間,為兒童打造安全、趣味的成長環境。市第七小學的“童話上學路”以廢舊物品改造為亮點,用塑料瓶蓋拼出“守護地球”壁畫,輪胎變樹池,水果籃化身機器人,成為寓教于樂的環保課堂。南門小學新建的彩虹公園設有護學連廊、草藥園和互動游樂設施,孩子們親手種植蔬菜,在實踐中感知自然。

此外,十六潭公園的垃圾分類主題樂園、市人民廣場的四大兒童樂園、桂花廣場的“七色運動公園”等,將生態與童趣結合,讓家長等待接娃的時光變得輕松愜意?!耙郧敖铀秃⒆佣碌眯臒?,現在周邊多了游樂場和公園,孩子玩得開心,我們也舒心。”

家住咸安區溫泉街道白茶社區的陳女士說。

曾經的龍潭河心島雜草叢生,與淦河美景格格不入。2023年,咸寧啟動生態改造工程,保留原有植被,新增親水平臺、蜿蜒步道和原木座椅,打造低成本、高生態價值的濱水空間。島上粉黛草隨風搖曳,鋼格柵板親水平臺兼顧安全與耐用,成為市民休閑新地標。

“家門口的風景越來越好,城市像個大公園!”居民潘先生感慨道。河心島的蛻變是咸寧推進全域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的生動寫照,龍潭古橋的修繕更讓歷史文脈與現代生活交融。

咸寧的民生工程始終以市民需求為導向。在潛山商業街廣場改造中,政府采納商戶建議,增設休憩座椅和趣味裝飾,吸引人流的同時拉動了消費;海德夜市通過政企合作開放上千個停車位,解決“停車難”痛點,并通過“啤酒狂歡夜”等活動激發夜經濟活力;兒童友好項目邀請學生參與設計,如市第四小學彩虹公園的彩繪由孩子們共同完成,真正實現“共建共享”。

從街區煥新到兒童友好,從生態修復到文化傳承,咸寧的每一步城市更新都浸潤著以民為本的初心。市民不僅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與受益者。

貼心服務 勾勒群眾幸福拼圖

“您好,這里是12345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走進咸寧市政務服務熱線大廳,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與溫和的應答聲交織成一道獨特風景。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看板顯示:今日已接入訴求327件,群眾滿意度98.6%。

這是咸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生動截面——通過12345熱線、“青年人才共享空間”“小喬幫您辦”等創新品牌,讓政務服務從“窗口內”走向“人心深處”。

“多虧了工作人員手把手指導,讓我在武漢就辦好了母親的養老保險!”市民李女士在電話里的激動聲音被同步錄入系統。原來,咸安區人社局工作人員王婷通過視頻連線,逐頁標注材料掃描要點,最終幫助異地養老的八旬老人完成認證。

這樣的溫情場景已成日常:2023年至今,整合全市42條熱線,由12345熱線“一號對外”,熱線運行質量全國排44名,連續兩年全省第一,獲實踐典范榮譽。

在“一把手聽民聲”活動現場,市人社局負責人戴上耳麥變身“接線員”。面對嘉魚縣魚岳鎮居民反映的醫保報銷難題,他當場調度成立專項組,三天后該鎮25位村民的報銷堵點全部疏通?!叭罕姲聪隆笾I’,政府就要跑出‘加速度’?!痹撠撠熑酥钢鴴叽a即辦的智能終端介紹,通過大數據歸集高頻訴求,已形成61項“秒批秒辦”事項清單。

優質服務構筑發展沃土,優越環境引聚天下英才。“南鄂杯”創業大賽路演現場,參賽選手盡情展示他們的智慧農業項目?!跋虒幍摹瞬诺貓D’精準對接了我們的需求!”武漢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臣說。

市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人翻開臺賬:通過繪制覆蓋2.8萬咸寧籍人才的“智慧云圖”,去年促成127個返鄉創業項目落地,帶動就業超3000人。正在調試設備的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團隊笑道:“這里的政策比一線城市更有溫度!”

在嘉魚縣政務服務中心,“小喬幫您辦”團隊以“推著辦、陪同辦、代理辦”等八大服務理念,成為企業群眾的“貼心助手”。2023年,穩健醫療產業園項目辦理施工許可證時,因材料不全一度受阻,團隊成員主動代辦網上報建手續,僅3天便完成審批,企業送上錦旗致謝。

該團隊由多部門聯合組建,提供個性化幫代辦服務,涵蓋項目建設、民生事務等領域,通過“驛站辦”“延時辦”等創新模式,將辦事時限壓縮至最短,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從熱線響應到人才引育,從智慧政務到基層創新,我市以“群眾身邊無小事”為宗旨,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治理效能。

正如剛辦完公積金提取的退休教師王建國所言:“現在辦事就像在超市選購服務,既省心又暖心?!毕虒幱脛撔聦嵺`證明:當政務服務真正走進群眾生活場景,“滿意點贊”便是水到渠成的民生答卷。

多彩實踐 凝聚時代幸福力量

春日的咸寧,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3月1日,2025年全省“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暨咸寧市“社區文化節”在龍潭里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拉開帷幕。義診攤位的關切聲、非遺體驗的歡笑聲交織成一片,3000余名市民沉浸其中,感受文明實踐的溫暖與活力。這場活動正是我市以文明實踐陣地為依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

咸寧市以“15分鐘文明實踐圈”為目標,整合資源打造多功能文明實踐陣地。龍潭里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融合香城書房、浮山街道實踐所、濕地公園等資源,串聯理論宣講、非遺體驗、健康服務等功能,形成“宋式美學+便民服務”的跨界空間,輻射周邊居民生活場景。市民在此既可參與非遺制作、茶文化體驗,又能在香城書房閱讀學習,或在濕地公園健身互動,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綠色生活愿景。

目前,全市已建成1210個文明實踐點、街區及綜合體。香城書房作為重要陣地,通過舉辦閱讀沙龍、親子活動等,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充電站”。

“文明小貨郎”志愿服務品牌是咸寧回應群眾“微需求”的創新實踐。以44個社區實踐站為基地,志愿者化身“移動服務隊”,為獨居老人縫補衣物、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精準對接“微心愿”。81歲的李培生老人感慨:“這些‘紅馬甲’就像自家孩子,貼心又暖心!”類似項目還有“亮燈行動”關愛獨居老人、“快樂星期六”助力青少年成長,形成“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接單”的閉環服務模式。

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63萬,年均開展活動5.1萬場,志愿服務時長327萬小時。唐光友志愿服務隊、湖北科技學院星火支教團隊等典型,以“微光”照亮城市,讓“人人學雷鋒”蔚然成風。

雙溪橋鎮九彬村的道德評議會,村民熱議高價彩禮、環境整治等話題,推動共識形成;浮山街道的情景宣講《一壺茶水潤心田》,將“涼茶奶奶”徐桂梅35年義務送茶的故事搬上舞臺,引發群眾情感共鳴。這些項目以“接地氣”的方式,讓文明從“文件語”變為“家常話”。

從龍潭里街區的歡聲笑語,到香城書房的瑯瑯書聲;從“文明小貨郎”的貼心服務,到“一站一品”的文化傳承,咸寧以文明實踐為筆,書寫著精神共富的答卷。在這里,文明不僅是城市的底色,更是百姓的幸福底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咸寧日報 記者 王恬)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