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首成 山區小城蝶變文明之城——遠安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回眸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5月26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遠安桃花島生態濕地公園。

新建的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遠安縣舉辦2024年宜昌市首場“Hi,村晚來了”群眾性主題活動。

老舊小區“拆墻并院”連片改造變身“幸福片區”。

遠安雙利二巷改造后。

遠安美麗街景。

遠安新建的倉院巷自產自銷果蔬銷售市場。

5月23日,北京。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領獎臺上,遠安縣與會代表接過沉甸甸的“全國文明城市”獎牌,無上榮光。遠安這座千年古縣久久為功、接續創建,實現了從山區小城到文明之城的華麗蝶變。

近年來,遠安縣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全縣的中心工作,認真落實“創文明城、育文明人”要求,以“為民、惠民、靠民”為導向,在服務大局、推動發展中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修成正果。

在城市文明指數和群眾幸福指數實現“雙提升”的背后,是18萬遠安兒女勠力同心、首創首成的生動實踐。

城鄉共進 從山區小城到文明之城蝶變

初夏時節,驅車行進在遠安城鄉,仿佛行進在畫里。

沮河兩岸生態綠道蜿蜒舒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琴聲悠揚,工業園區智能制造設備高速運轉,農家小院門前“美麗庭院”標牌熠熠生輝……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樂的文明畫卷徐徐展開。

嫘祖故里、詩畫遠安,正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書寫著從山區小城到文明之城的蝶變傳奇。

“遠安秉持‘抓創建就是促發展’理念,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用非常之功,以文明創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振同頻、協同推進,努力實現城鄉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全域提升。”遠安縣委書記劉朝表示。

一個整體抓創建。遠安縣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順應時代發展、盤活城市資源、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載體,以城帶鄉、城鄉共進,一體化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

一套體系促創建。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創建,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共同參與的創建工作體系。建立健全16項工作機制,對創建工作實行清單化管理、壓茬式推進、精準化落實。

一個目標推創建。圍繞惠民創建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城市發展邁向精品化建設、精細化管理、精致化塑造,遠安從山區小城華麗蝶變為“人文和諧、幸福美好”的文明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遠安縣堅持以人民群眾為創建主體,推動干群同創擴面提質、共建共享全面鋪開。

——強化共建氛圍。積極引導、豐富形式發動群眾主動支持、參與創建,廣泛開展“爭做‘文明有禮’遠安人”“我為創建獻一策”等系列活動,營造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濃厚氛圍。

——緊盯民意所向。把群眾的需求清單作為創建工作的任務清單,全縣115個單位包保285個小區和片區,通過入戶走訪、召開戶主會、問卷調查等方式定期征求、精準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督促各部門、鄉鎮及時辦理“12345”熱線訴求件,為群眾解決屋頂漏雨、差充電樁、缺停車棚、少晾曬區等3200余件共性問題,同步完成204個小區物業社會化改革,讓群眾充分享受實實在在的創建成果。

——疊加群眾合力。通過長久努力,群眾對文明創建的滿意度達99%以上,多數城鄉居民自發組織或主動參與城鄉環境衛生整治,部分縣城居民自發籌資137萬元支持文明創建,共建美好家園。

以文明創建賦能高質量發展。在文明城市創建中,遠安縣注重將城市功能提升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其中,磷礦磷化產業作為遠安縣的支柱產業,過去粗放的開采方式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近年來,當地持續探索磷產業降碳增綠、轉型升級新路徑。依托東圣化工、山泉生物、吉星化工等企業,從磷肥向磷系新能源產品轉型,打造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基地。通過實施“雙百”工程及“51520”倍增工程,聚焦磷礦磷化、商業航天動力等重點產業,持續做好產業鏈文章,優化營商環境,壯大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工業扛鼎”之路。

鄉村振興與文明傳承協同并進。在花林寺鎮龍鳳村,昔日的“空心村”通過“農文旅”融合模式破層出圈。鹿苑村將黃茶制作技藝轉化為產業優勢,建成標準化茶園,傾力打造“鹿苑貢茶”品牌,帶動周邊村莊發展茶旅融合,助農增收致富……

“文明創建成了遠安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眲⒊硎荆缕瘘c新征程,立足資源稟賦,遠安縣將傾力當好鄂西生態屏障的守護者,爭做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積極貢獻力量。

為民惠民 持續擦亮群眾幸福底色

“一出小區就進了公園,真好?!背跸奈绾螅h安市民劉先生在自家小區對面“口袋公園”——鳳凰灣游園散步,提起在家門口游園的感受,他連連點贊。

鳳凰灣游園位于遠安城區下沿河路,緊靠沮河,周邊有兩個較大規模的商住小區和一所小學,園區整體呈帶狀分布,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

過去,這里雜草叢生;如今,成了居民休閑漫步好去處。

遠安城市空間不斷擴展。隨著下沿河路周邊人氣越來越旺,興建一處公共休閑場所,成了市民的共同心愿和現實需要。

乘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東風,遠安縣及時回應居民關切,職能部門經實地走訪勘測,因地制宜打造了該處集運動休閑、生態修復等功能于一體的“口袋公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21年以來,遠安縣先后建成了8處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園”,它們規模不一、形式多樣、功能多重,見縫插針地改善著群眾身邊的環境,養眼養心。

“遠安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深入踐行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理念,加快城區改造升級,補齊民生短板?!边h安縣委副書記、縣長郭俊偉表示。

——保障服務民生。堅持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緊系發展、改善民生的“一號工程”,統籌各方資源加大對惠民項目的支持保障力度,先后高質高效完成192個老舊小區、208條背街小巷的全方位改造提升系統工程,辦好辦實空中線纜清理、建筑外立面整修、加裝電梯、增設健身場地等11項專項工作,城鄉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新建、改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圖博等7所公共服務場館,新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個、站3個,改造整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個、站114個,新建、改造3處集貿市場,新增4處臨時果蔬售賣點,新建、擴建13處公共停車場,增加車位3036個,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全面補齊、提檔升級,城市綜合承載力明顯提高,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扮靚公共環境。務實追求城市“外在形”與“內在美”的相適性與統一性,全域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由點及面做優綠化美化,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優美生態環境,靚麗有致、宜居宜業的城市特質得到充分彰顯,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公共環境得到有效保持,遠安廣大群眾在創建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看得見、用得著的實惠,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隨著一項項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繼落地見效,一件件群眾關注的所需所盼得到妥善解決,持續擦亮群眾幸福底色。

新風勁吹 文明沃土孕育碩果

方宇翔是遠安一名中學生。2歲半時,一場車禍奪走了他的雙腿,致高位截肢,小板凳成為他的代步工具。

2023年7月,方宇翔以全縣前100名考入遠安一中。盡管失去了雙腿,他卻拒絕特殊照顧,堅持和同學們一樣參加新生軍訓。

黝黑的面龐、堅毅的目光、挺拔的軍姿……“板凳男孩”方宇翔的軍訓視頻,經湖北日報全媒體和遠安縣融媒體中心聯合在全網推送后,感動了全國億萬網友。

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正是遠安文明沃土孕育的碩果。

遠安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注重挖掘本地感人事跡,方宇翔的故事成為展示自強不息城市精神面貌的一扇窗。

文明芬芳香飄華夏,在遠安,方宇翔的動人故事并非個案。

2024年秋,遠安縣嫘祖鎮分水村村民宋來波知恩圖報、替兄還情的故事,在全網引發廣泛關注,傳為佳話,遠安的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躍然紙上。

“遠安縣堅持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文明創建的各方面、全過程,在潤物無聲中形成向上向善的城市風尚、構建同心同向的創建格局?!边h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牟永如表示。

——綜合施治深化移風易俗。全域推行“道德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模式,全覆蓋實行“積分制”管理,建立家庭文明誠信檔案,常態化整治高價彩禮、攀比風氣、大操大辦等陳規陋俗,推動傳承傳統美德、發揚淳樸民風、建設文明鄉風。遠安“貫通‘點線面體’ 深化移風易俗”“推行‘五守五立’ 厚植文明沃土”等工作經驗在湖北省得到關注與推介。

——服務群眾抓實文明實踐。堅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帶動所、站開展更具吸引力的文明實踐活動,創新“文明集市”“鄉村fun聚”等形式,近年來常態化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萬余場,惠及群眾220余萬人次,推動遵德守禮成為廣大群眾共識,持續提升文明實踐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培優用好先進典型榜樣。近年來,先后培育選樹縣級以上先進典型220人次、全國文明家庭2個,其中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人、“中國好人”8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人。持續放大典型榜樣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宣揚身邊好人美德善行,以榜樣的力量浸潤民風,全面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

常態長效 把文明規范固化為行為習慣

張夢嬌是遠安縣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家里經營著一家小超市。

2022年底的一天,張夢嬌在馬拉松廣場散步時,遇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此開展“文明集市”活動。

現場有免費照相服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拍了幾張。

數日后,當她拿到志愿者送來的9張精美照片時,心中頓時涌起一股暖流。

自此,她便開始了她的“趕集”之旅,只要有空閑,只要開展“文明集市”,她都會參加,盡情享受“文明集市”志愿者提供的幫助和服務。

時日一久,情況悄悄發生了改變。2024年3月起,張夢嬌決定加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利用空閑時間到“文明集市”披上“紅馬甲”,當起志愿者,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從受益者轉變為實踐者,在遠安,像張夢嬌這樣的志愿者還有很多,他們年齡有別、職業各異,但是,文明實踐活動將他們緊緊凝聚到了一起。

文明如水,潤澤千家萬戶。

事實上,在遠安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類似的轉變還有很多。當地介紹,隨著相關創建活動走心走深,曾經一場場的“叫我來”活動變成了“我要來”的互動,活動不再停留在表層,而是成了群眾展示自我、尋求認同的平臺。

創建活動讓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少人也從最初的漠不關心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不理解,轉變為關心、理解,繼而投身于文明實踐活動中來。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遠安縣還特別注重“當下治”與“長久立”相結合,常態長效推進,將文明創建緊密融入市民教育與城市管理的日常,實現互促共進。

——常抓教育提素質。制定施行《文明遠安25條》,創新開展分眾化“文明講堂”1500余場,幫助群眾厚植文明理念、提升文明素養。

——靶向施策優管理。既分門別類抓好文明交通、文明經營、文明養犬等15類正面引導,又持之以恒推進公共秩序、環境衛生、市容管理等6類專項整治行動,分行業、分類別精細規范做好文明行為教育管理,一以貫之抓好不文明行為人溯源教育,推動群眾把文明規范固化為行為習慣。

——精準用力增實效。積極探索運用文明城市建設管理長效機制,堅決摒棄“一刀切”“抓表面”等簡單粗暴的做法,力戒形式主義,實行人性化執法、柔性管理,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實現教育引導、管理服務的有機統一,不斷提升城市的精管善治水平。

天藍水凈,惠風和暢。站在沮河岸邊遠眺,遠安的城市天際線在不斷生長,而比樓宇更高的,是這座城市對文明的追求。(湖北日報  撰文:望建華 圖片:遠安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王炯

首創首成 山區小城蝶變文明之城——遠安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回眸

發表時間:2025-05-26 來源:湖北文明網

遠安桃花島生態濕地公園。

新建的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遠安縣舉辦2024年宜昌市首場“Hi,村晚來了”群眾性主題活動。

老舊小區“拆墻并院”連片改造變身“幸福片區”。

遠安雙利二巷改造后。

遠安美麗街景。

遠安新建的倉院巷自產自銷果蔬銷售市場。

5月23日,北京。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領獎臺上,遠安縣與會代表接過沉甸甸的“全國文明城市”獎牌,無上榮光。遠安這座千年古縣久久為功、接續創建,實現了從山區小城到文明之城的華麗蝶變。

近年來,遠安縣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全縣的中心工作,認真落實“創文明城、育文明人”要求,以“為民、惠民、靠民”為導向,在服務大局、推動發展中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修成正果。

在城市文明指數和群眾幸福指數實現“雙提升”的背后,是18萬遠安兒女勠力同心、首創首成的生動實踐。

城鄉共進 從山區小城到文明之城蝶變

初夏時節,驅車行進在遠安城鄉,仿佛行進在畫里。

沮河兩岸生態綠道蜿蜒舒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琴聲悠揚,工業園區智能制造設備高速運轉,農家小院門前“美麗庭院”標牌熠熠生輝……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樂的文明畫卷徐徐展開。

嫘祖故里、詩畫遠安,正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書寫著從山區小城到文明之城的蝶變傳奇。

“遠安秉持‘抓創建就是促發展’理念,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用非常之功,以文明創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振同頻、協同推進,努力實現城鄉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全域提升?!边h安縣委書記劉朝表示。

一個整體抓創建。遠安縣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順應時代發展、盤活城市資源、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載體,以城帶鄉、城鄉共進,一體化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

一套體系促創建。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創建,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共同參與的創建工作體系。建立健全16項工作機制,對創建工作實行清單化管理、壓茬式推進、精準化落實。

一個目標推創建。圍繞惠民創建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城市發展邁向精品化建設、精細化管理、精致化塑造,遠安從山區小城華麗蝶變為“人文和諧、幸福美好”的文明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遠安縣堅持以人民群眾為創建主體,推動干群同創擴面提質、共建共享全面鋪開。

——強化共建氛圍。積極引導、豐富形式發動群眾主動支持、參與創建,廣泛開展“爭做‘文明有禮’遠安人”“我為創建獻一策”等系列活動,營造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濃厚氛圍。

——緊盯民意所向。把群眾的需求清單作為創建工作的任務清單,全縣115個單位包保285個小區和片區,通過入戶走訪、召開戶主會、問卷調查等方式定期征求、精準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督促各部門、鄉鎮及時辦理“12345”熱線訴求件,為群眾解決屋頂漏雨、差充電樁、缺停車棚、少晾曬區等3200余件共性問題,同步完成204個小區物業社會化改革,讓群眾充分享受實實在在的創建成果。

——疊加群眾合力。通過長久努力,群眾對文明創建的滿意度達99%以上,多數城鄉居民自發組織或主動參與城鄉環境衛生整治,部分縣城居民自發籌資137萬元支持文明創建,共建美好家園。

以文明創建賦能高質量發展。在文明城市創建中,遠安縣注重將城市功能提升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其中,磷礦磷化產業作為遠安縣的支柱產業,過去粗放的開采方式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近年來,當地持續探索磷產業降碳增綠、轉型升級新路徑。依托東圣化工、山泉生物、吉星化工等企業,從磷肥向磷系新能源產品轉型,打造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基地。通過實施“雙百”工程及“51520”倍增工程,聚焦磷礦磷化、商業航天動力等重點產業,持續做好產業鏈文章,優化營商環境,壯大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工業扛鼎”之路。

鄉村振興與文明傳承協同并進。在花林寺鎮龍鳳村,昔日的“空心村”通過“農文旅”融合模式破層出圈。鹿苑村將黃茶制作技藝轉化為產業優勢,建成標準化茶園,傾力打造“鹿苑貢茶”品牌,帶動周邊村莊發展茶旅融合,助農增收致富……

“文明創建成了遠安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劉朝表示,新起點新征程,立足資源稟賦,遠安縣將傾力當好鄂西生態屏障的守護者,爭做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積極貢獻力量。

為民惠民 持續擦亮群眾幸福底色

“一出小區就進了公園,真好?!背跸奈绾螅h安市民劉先生在自家小區對面“口袋公園”——鳳凰灣游園散步,提起在家門口游園的感受,他連連點贊。

鳳凰灣游園位于遠安城區下沿河路,緊靠沮河,周邊有兩個較大規模的商住小區和一所小學,園區整體呈帶狀分布,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

過去,這里雜草叢生;如今,成了居民休閑漫步好去處。

遠安城市空間不斷擴展。隨著下沿河路周邊人氣越來越旺,興建一處公共休閑場所,成了市民的共同心愿和現實需要。

乘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東風,遠安縣及時回應居民關切,職能部門經實地走訪勘測,因地制宜打造了該處集運動休閑、生態修復等功能于一體的“口袋公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21年以來,遠安縣先后建成了8處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園”,它們規模不一、形式多樣、功能多重,見縫插針地改善著群眾身邊的環境,養眼養心。

“遠安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深入踐行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理念,加快城區改造升級,補齊民生短板?!边h安縣委副書記、縣長郭俊偉表示。

——保障服務民生。堅持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緊系發展、改善民生的“一號工程”,統籌各方資源加大對惠民項目的支持保障力度,先后高質高效完成192個老舊小區、208條背街小巷的全方位改造提升系統工程,辦好辦實空中線纜清理、建筑外立面整修、加裝電梯、增設健身場地等11項專項工作,城鄉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新建、改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圖博等7所公共服務場館,新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個、站3個,改造整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個、站114個,新建、改造3處集貿市場,新增4處臨時果蔬售賣點,新建、擴建13處公共停車場,增加車位3036個,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全面補齊、提檔升級,城市綜合承載力明顯提高,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扮靚公共環境。務實追求城市“外在形”與“內在美”的相適性與統一性,全域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由點及面做優綠化美化,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優美生態環境,靚麗有致、宜居宜業的城市特質得到充分彰顯,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公共環境得到有效保持,遠安廣大群眾在創建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看得見、用得著的實惠,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隨著一項項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繼落地見效,一件件群眾關注的所需所盼得到妥善解決,持續擦亮群眾幸福底色。

新風勁吹 文明沃土孕育碩果

方宇翔是遠安一名中學生。2歲半時,一場車禍奪走了他的雙腿,致高位截肢,小板凳成為他的代步工具。

2023年7月,方宇翔以全縣前100名考入遠安一中。盡管失去了雙腿,他卻拒絕特殊照顧,堅持和同學們一樣參加新生軍訓。

黝黑的面龐、堅毅的目光、挺拔的軍姿……“板凳男孩”方宇翔的軍訓視頻,經湖北日報全媒體和遠安縣融媒體中心聯合在全網推送后,感動了全國億萬網友。

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正是遠安文明沃土孕育的碩果。

遠安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注重挖掘本地感人事跡,方宇翔的故事成為展示自強不息城市精神面貌的一扇窗。

文明芬芳香飄華夏,在遠安,方宇翔的動人故事并非個案。

2024年秋,遠安縣嫘祖鎮分水村村民宋來波知恩圖報、替兄還情的故事,在全網引發廣泛關注,傳為佳話,遠安的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躍然紙上。

“遠安縣堅持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文明創建的各方面、全過程,在潤物無聲中形成向上向善的城市風尚、構建同心同向的創建格局?!边h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牟永如表示。

——綜合施治深化移風易俗。全域推行“道德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模式,全覆蓋實行“積分制”管理,建立家庭文明誠信檔案,常態化整治高價彩禮、攀比風氣、大操大辦等陳規陋俗,推動傳承傳統美德、發揚淳樸民風、建設文明鄉風。遠安“貫通‘點線面體’ 深化移風易俗”“推行‘五守五立’ 厚植文明沃土”等工作經驗在湖北省得到關注與推介。

——服務群眾抓實文明實踐。堅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帶動所、站開展更具吸引力的文明實踐活動,創新“文明集市”“鄉村fun聚”等形式,近年來常態化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萬余場,惠及群眾220余萬人次,推動遵德守禮成為廣大群眾共識,持續提升文明實踐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培優用好先進典型榜樣。近年來,先后培育選樹縣級以上先進典型220人次、全國文明家庭2個,其中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人、“中國好人”8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人。持續放大典型榜樣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宣揚身邊好人美德善行,以榜樣的力量浸潤民風,全面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

常態長效 把文明規范固化為行為習慣

張夢嬌是遠安縣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家里經營著一家小超市。

2022年底的一天,張夢嬌在馬拉松廣場散步時,遇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此開展“文明集市”活動。

現場有免費照相服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拍了幾張。

數日后,當她拿到志愿者送來的9張精美照片時,心中頓時涌起一股暖流。

自此,她便開始了她的“趕集”之旅,只要有空閑,只要開展“文明集市”,她都會參加,盡情享受“文明集市”志愿者提供的幫助和服務。

時日一久,情況悄悄發生了改變。2024年3月起,張夢嬌決定加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利用空閑時間到“文明集市”披上“紅馬甲”,當起志愿者,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從受益者轉變為實踐者,在遠安,像張夢嬌這樣的志愿者還有很多,他們年齡有別、職業各異,但是,文明實踐活動將他們緊緊凝聚到了一起。

文明如水,潤澤千家萬戶。

事實上,在遠安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類似的轉變還有很多。當地介紹,隨著相關創建活動走心走深,曾經一場場的“叫我來”活動變成了“我要來”的互動,活動不再停留在表層,而是成了群眾展示自我、尋求認同的平臺。

創建活動讓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少人也從最初的漠不關心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不理解,轉變為關心、理解,繼而投身于文明實踐活動中來。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遠安縣還特別注重“當下治”與“長久立”相結合,常態長效推進,將文明創建緊密融入市民教育與城市管理的日常,實現互促共進。

——常抓教育提素質。制定施行《文明遠安25條》,創新開展分眾化“文明講堂”1500余場,幫助群眾厚植文明理念、提升文明素養。

——靶向施策優管理。既分門別類抓好文明交通、文明經營、文明養犬等15類正面引導,又持之以恒推進公共秩序、環境衛生、市容管理等6類專項整治行動,分行業、分類別精細規范做好文明行為教育管理,一以貫之抓好不文明行為人溯源教育,推動群眾把文明規范固化為行為習慣。

——精準用力增實效。積極探索運用文明城市建設管理長效機制,堅決摒棄“一刀切”“抓表面”等簡單粗暴的做法,力戒形式主義,實行人性化執法、柔性管理,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實現教育引導、管理服務的有機統一,不斷提升城市的精管善治水平。

天藍水凈,惠風和暢。站在沮河岸邊遠眺,遠安的城市天際線在不斷生長,而比樓宇更高的,是這座城市對文明的追求。(湖北日報  撰文:望建華 圖片:遠安縣委宣傳部提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