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關于認定命名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的決定》。其中,決定授予890所學校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湖北34所學校榜上有名。
文明創建,育人為本。2015年,《教育部 中央文明辦關于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印發實施,明確要求全國大中小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提升師生文明素養和校園文明程度。近年來,湖北扎實開展文明校園建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不斷豐富學校思政課堂形式,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推動構建良好育人生態,讓善美之風潤澤校園,唱響了一曲立德樹人的時代贊歌。
在華中師范大學,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思政教育和校園活動,打造出“惲代英精神”“詩詞黨史”等紅色文化品牌;湖北中醫藥大學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開展“我們身邊的中醫藥”特色迎新第一課;在武漢,把課堂“搬”到國旗下,每周升旗儀式就是一次特別的思政課,“小小紅色講解員”等志愿服務活動傳遞紅色精神,開展思政小劇展演、推出思政課“套餐”、組織故事分享等。這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是湖北開展文明校園創建的日常剪影。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弊阋哉f明環境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之大。校園,作為學生汲取知識、塑造人格、開展社交的最初舞臺,對他們長遠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武漢東湖學院以構建“儒學傳統+心理健康”文化體系為抓手,打造“六好校園”,成為全國首家民辦高校文明校園;黃石陽新一中新校區內,300年古樹與紅色長廊交相輝映,教學樓以“明禮”“明德”“明道”命名,將儒家精神融入建筑美學;荊州沙市中學則提煉“和善行信”價值體系,通過校史館和智慧校園建設,讓文化在數字化時代煥發新生……立足既有實踐,湖北將校園文明的半徑越畫越長。
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更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鑄魂工程。荊楚大地,承載著3500年建城歷史的厚重年輪,每一處歷史深處,都蘊藏著文明的足跡。相信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推動下,未來的湖北,精神文明之光將如春風化雨,潤澤校園,不僅展現湖北的外在美,更書寫一座城市的精神成長史。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陳康(武漢市武昌區“昌言家”網評團隊)
發表時間:2025-05-29 來源:湖北文明網
近日,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關于認定命名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的決定》。其中,決定授予890所學校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湖北34所學校榜上有名。
文明創建,育人為本。2015年,《教育部 中央文明辦關于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印發實施,明確要求全國大中小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提升師生文明素養和校園文明程度。近年來,湖北扎實開展文明校園建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不斷豐富學校思政課堂形式,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推動構建良好育人生態,讓善美之風潤澤校園,唱響了一曲立德樹人的時代贊歌。
在華中師范大學,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思政教育和校園活動,打造出“惲代英精神”“詩詞黨史”等紅色文化品牌;湖北中醫藥大學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開展“我們身邊的中醫藥”特色迎新第一課;在武漢,把課堂“搬”到國旗下,每周升旗儀式就是一次特別的思政課,“小小紅色講解員”等志愿服務活動傳遞紅色精神,開展思政小劇展演、推出思政課“套餐”、組織故事分享等。這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是湖北開展文明校園創建的日常剪影。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弊阋哉f明環境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之大。校園,作為學生汲取知識、塑造人格、開展社交的最初舞臺,對他們長遠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武漢東湖學院以構建“儒學傳統+心理健康”文化體系為抓手,打造“六好校園”,成為全國首家民辦高校文明校園;黃石陽新一中新校區內,300年古樹與紅色長廊交相輝映,教學樓以“明禮”“明德”“明道”命名,將儒家精神融入建筑美學;荊州沙市中學則提煉“和善行信”價值體系,通過校史館和智慧校園建設,讓文化在數字化時代煥發新生……立足既有實踐,湖北將校園文明的半徑越畫越長。
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更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鑄魂工程。荊楚大地,承載著3500年建城歷史的厚重年輪,每一處歷史深處,都蘊藏著文明的足跡。相信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推動下,未來的湖北,精神文明之光將如春風化雨,潤澤校園,不僅展現湖北的外在美,更書寫一座城市的精神成長史。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陳康(武漢市武昌區“昌言家”網評團隊)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