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發揮辦學特色 以“大思政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時代新人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5月27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黨委深化基層黨建品牌創建,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開展“一支部一特色”主題活動,圍繞招生就業、培訓經營、教學科研、文化建設、社會服務等重點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發揮。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以“橋梁”命名的高職院校,始終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钡霓k學理念,充分發揮辦學特色,在育人過程中建設涵養工匠文化的“大平臺”,打造培育工匠精神的“大課堂”,建強富有工匠精神的“大師資”,引導學生踐行工匠精神不斷提升自我,為交通強國建設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640 (1).jpg

多維涵養工匠文化

加強黨建引領。學校深入實施“七抓七強七提升”工程,深化“一黨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形成“1+N”黨建品牌矩陣。學校黨委打造“紅色橋籃”黨建品牌,依托“以馬聯動·凝心鑄魂”第六黨支部特色品牌,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構建“黨建搭平臺、業務出成績”的良性發展體系,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將黨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思政工作效能,學校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連續獲評“優秀”,連續兩年獲得中鐵國資培訓經營優勝單位第一名。搭建思政教育平臺。學校立足中國中鐵首批工匠學院優勢,不斷挖掘內部資源,創新教育載體,積極擴大影響力范圍。先后成立劉琴梅、黃勇剛等技能大師工作室,“VR+紅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加入湖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與“中國橋梁博物館”、全國文明村“堯治河”、湖北省綠色示范村“卡子村”、湖北省紅安“紅秀劇場”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工匠精神教育陣地,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鮮明企業文化特色的工匠精神教育陣地。堅持以文鑄魂。學校傳承“橋梁文化”,聚焦中國中鐵“開路先鋒”文化,以中國中鐵優秀工匠為代表打造勞模工匠長廊,以國內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橋梁為代表打造橋梁文化長廊,將“開路先鋒”精神和“橋梁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在思政課、職業規劃課中增設“開路先鋒精神”專題,在專業課中融入企業真實案例,強調“開路先鋒”精神在技術攻關、團隊協作中的應用。通過精神的融入與文化的浸潤,學生職業競爭力大幅增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其中85%以上學生進入中國中鐵等央企及行業龍頭企業就業,為交通強國建設輸送了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圖片4.jpg

立體構建育人課堂

打造特色思政理論課。依托中國中鐵行業辦學特色和學校專業優勢,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弘揚開路先鋒精神”為主線,打造“橋梁中國”系列思政課,將愛國情懷、工匠精神、專業素養與思政理論深度融合,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強化思政實踐課。堅持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場館、走進施工現場、走進鄉村,在“行走的思政課”中加深對工匠精神的體悟,增進弘揚工匠精神的實踐認同。持續舉辦技能競賽、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等,培育涵養工匠精神所需的職業素養態度與人文情懷。通過成立“橋院青年宣講團”,面向社區群眾和大中小學開展工匠精神宣講活動,有效發揮“時代發言人”作用。拓展思政云端課。學校結合多年辦學經驗,開發“橋見中國”云端課堂,制作“橋見中國”系列微課,建設“橋梁中國”課程資源庫,提煉“橋梁工程思政案例”。舉辦“大學生講思政課”“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活動,同步網絡展播,擴大工匠精神的宣傳效應。

圖片6.jpg

雙向鍛造匠藝傳承

強化職業素養涵育工匠精神。依托省級創新教學團隊建設和思政課教師教學展示活動等,有計劃有步驟地運用教學練兵、師資培訓、專題研修等形式,引導師資隊伍鍛造精益求精的教學、科研態度,不斷精進職業技能,提高育人水平。近兩年,學校教師精進教學技能,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累計獲得18個省級及以上獎項。提升專業素養鍛造工匠本領。根據教學實際需求,建立高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構建多元力量參與思政課教學長效機制。組織勞模工匠進校園,選聘全國技術能手秦環兵、荊楚工匠劉琴梅等擔任客座教授,中國橋梁博物館館長擔任思政課實踐教學導師,邀請全國勞模姚婕等走進“橋梁中國”云課堂,以行業標桿的專業素養深化工匠精神培育,實現價值引領、技能傳承、創新激勵協同共進。(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  通訊員周洋、周華)

責任編輯:王炯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發揮辦學特色 以“大思政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時代新人

發表時間:2025-05-27 來源:湖北文明網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黨委深化基層黨建品牌創建,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開展“一支部一特色”主題活動,圍繞招生就業、培訓經營、教學科研、文化建設、社會服務等重點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發揮。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以“橋梁”命名的高職院校,始終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充分發揮辦學特色,在育人過程中建設涵養工匠文化的“大平臺”,打造培育工匠精神的“大課堂”,建強富有工匠精神的“大師資”,引導學生踐行工匠精神不斷提升自我,為交通強國建設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640 (1).jpg

多維涵養工匠文化

加強黨建引領。學校深入實施“七抓七強七提升”工程,深化“一黨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形成“1+N”黨建品牌矩陣。學校黨委打造“紅色橋籃”黨建品牌,依托“以馬聯動·凝心鑄魂”第六黨支部特色品牌,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構建“黨建搭平臺、業務出成績”的良性發展體系,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將黨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思政工作效能,學校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連續獲評“優秀”,連續兩年獲得中鐵國資培訓經營優勝單位第一名。搭建思政教育平臺。學校立足中國中鐵首批工匠學院優勢,不斷挖掘內部資源,創新教育載體,積極擴大影響力范圍。先后成立劉琴梅、黃勇剛等技能大師工作室,“VR+紅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加入湖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與“中國橋梁博物館”、全國文明村“堯治河”、湖北省綠色示范村“卡子村”、湖北省紅安“紅秀劇場”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工匠精神教育陣地,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鮮明企業文化特色的工匠精神教育陣地。堅持以文鑄魂。學校傳承“橋梁文化”,聚焦中國中鐵“開路先鋒”文化,以中國中鐵優秀工匠為代表打造勞模工匠長廊,以國內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橋梁為代表打造橋梁文化長廊,將“開路先鋒”精神和“橋梁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在思政課、職業規劃課中增設“開路先鋒精神”專題,在專業課中融入企業真實案例,強調“開路先鋒”精神在技術攻關、團隊協作中的應用。通過精神的融入與文化的浸潤,學生職業競爭力大幅增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其中85%以上學生進入中國中鐵等央企及行業龍頭企業就業,為交通強國建設輸送了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圖片4.jpg

立體構建育人課堂

打造特色思政理論課。依托中國中鐵行業辦學特色和學校專業優勢,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弘揚開路先鋒精神”為主線,打造“橋梁中國”系列思政課,將愛國情懷、工匠精神、專業素養與思政理論深度融合,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強化思政實踐課。堅持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場館、走進施工現場、走進鄉村,在“行走的思政課”中加深對工匠精神的體悟,增進弘揚工匠精神的實踐認同。持續舉辦技能競賽、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等,培育涵養工匠精神所需的職業素養態度與人文情懷。通過成立“橋院青年宣講團”,面向社區群眾和大中小學開展工匠精神宣講活動,有效發揮“時代發言人”作用。拓展思政云端課。學校結合多年辦學經驗,開發“橋見中國”云端課堂,制作“橋見中國”系列微課,建設“橋梁中國”課程資源庫,提煉“橋梁工程思政案例”。舉辦“大學生講思政課”“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活動,同步網絡展播,擴大工匠精神的宣傳效應。

圖片6.jpg

雙向鍛造匠藝傳承

強化職業素養涵育工匠精神。依托省級創新教學團隊建設和思政課教師教學展示活動等,有計劃有步驟地運用教學練兵、師資培訓、專題研修等形式,引導師資隊伍鍛造精益求精的教學、科研態度,不斷精進職業技能,提高育人水平。近兩年,學校教師精進教學技能,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累計獲得18個省級及以上獎項。提升專業素養鍛造工匠本領。根據教學實際需求,建立高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構建多元力量參與思政課教學長效機制。組織勞模工匠進校園,選聘全國技術能手秦環兵、荊楚工匠劉琴梅等擔任客座教授,中國橋梁博物館館長擔任思政課實踐教學導師,邀請全國勞模姚婕等走進“橋梁中國”云課堂,以行業標桿的專業素養深化工匠精神培育,實現價值引領、技能傳承、創新激勵協同共進。(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  通訊員周洋、周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