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條推送都是能量站,校園融媒體成了我的‘第二思政課堂’!”5月22日,湖北工業大學學生周晨在朋友圈的分享引發共鳴。
近年來,湖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湖工大”)以媒體融合為突破口,不斷拓展思政“大課堂”,匯集“大師資”,凝聚“大合力”,打造浸潤式、立體化、破圈傳播的“大思政課”育人新生態,有效提升了“大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用好融技術 建設大課堂
英雄事跡閱讀量超3000萬次
“英雄并未走遠,他永遠活在我們心間,閃耀在當今時代!”2024年9月,湖工大歷時兩月推出紀錄片《你好,我的英雄舅舅》系列報道,在青年學生中引起強烈共鳴,紛紛留言。
蕭棟棟是該校1999屆畢業生,26年前在長江中因救助落水女青年不幸犧牲。該校先后成立蕭棟棟青年志愿者協會、蕭棟棟黨支部,傳承蕭棟棟舍己救人精神。該校以蕭棟棟的外甥女蕭水寒考入舅舅的母校為契機,挖掘其中育人資源,在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里,利用融媒技術,創新傳播形式,通過校園融媒體矩陣,陸續推出海報、圖文、短視頻、紀錄片、評論等立體化報道,被轉載轉發,全網總閱讀量超3000萬次,成為一堂浸潤心田的“大思政課”。
此外,“節氣里的湖工大——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圖文視頻,帶領學生從全新視角認識節氣文化;依托VR技術搭建校園全景地圖和校史館,沉浸式體驗學校成長與中國工業發展的同頻脈動,校史長圖視頻生動通俗地講解學校70余年辦學史……一系列廣泛傳播學校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的音視頻作品上網后頗受青年學生喜愛。
“做年輕人愿聽愿看、愛刷愛贊、共情共鳴的文化產品,讓小屏幕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痹撔|h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學校近年緊密對接學生實際需求、接受習慣、心理特點,運用新媒體技術,打造系列特色品牌欄目和融媒體作品,不斷延伸育人場景,從單向灌輸到智能交互、從物理空間到虛實融合,讓思政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深度內化。
運用融平臺 匯集大師資
院士和勞模工匠走進云端課堂
不久前,余樂、趙宗合、熊茂垠、胡驚雷、秦環兵等5位全國勞模工匠,走進湖北工業大學《追夢》思政通識課課堂,現場分享成長故事,詮釋工匠精神,暢談勞動心聲,凝聚信心力量,成為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勞動教育的寶貴精神資源,受到師生熱捧。
《追夢》思政通識課在該校已經持續講授6年,每期針對青年學生的困惑和當下的熱點設計主題,突破傳統課堂限制,除了激活校內師資力量,跨學科邀請校內優秀師生團隊和校友線下主講,還廣泛邀請院士、學術大咖、各行各業杰出專家等加入育人隊伍,形成優勢互補的“思政導師團”,走進云端課堂,和青年學子對話,通過校園融媒體矩陣全程直播,擴大其傳播力與影響力。
在湖工大,“人人皆導師、處處是課堂”已成常態。近百個校院融媒體賬號化身“移動思政平臺”;每年的“河畔大先生”系列活動、“黃大年”精神宣講會和報告會、“師說師德師風”典型人物故事分享會等活動近百場,通過校園融媒體平臺傳播后,身邊的榜樣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頂流導師”。
同時,建成“一站式”學生社區、博物館、校史館,突破校園“圍墻邊界”走進社會大課堂,與云端陣地聯動,讓這一個個育人空間,成為學生成長路上“隱形”的導師。
發揮融優勢 凝聚大合力
讓思政教育如春風化雨
“開學典禮變身百萬級流量思政課!”在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該校黨委書記彭育園的“開學第一課”,除了全程直播外,以文字圖片第一時間推出報道,還同步將師生校友精彩發言切片通過媒體矩陣傳播,形成次級遞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持續發酵,于潤物無聲中增強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與吸引力,全網瀏覽量250萬次。這種“現場講授+即時切片+多平臺發酵”的融媒打法,已成為該校利用大型活動開展思政教育的標準范式。
將大思政課與時代精神結合,巧抓“新聞眼”、發掘“閃光點”,提升傳播效能,讓“大思政課”聽起來“能解渴”、學起來“更專注”、品起來“有深度”。在校大學生王若堯地鐵站出手救人、魯佳康捐獻造血干細胞、王德功寒冰中救落水少女等一系列正能量故事,經融媒體傳播,成為00后追捧的“青春榜樣”;黨史學習的“紅色熱潮”中推出《匠心逐夢新時代》思政課,現場解讀工匠精神,讓紅色教育的鮮活內容融入到主題宣傳、政策宣傳、典型宣傳中,于潤物無聲中豐富青年學生的精神世界。
“大思政課效果如何,傳播是否到位很關鍵。我們不做生硬灌輸,而是讓思政教育如春風化雨?!痹撔|h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要充分借助融媒體的傳播優勢,通過打造“有熱點、有淚點、有燃點”的融媒產品,實現從“流量聚合”到“人心凝聚”的跨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通訊員 馮昭昭 秦鈺雯 陳凌)
發表時間:2025-05-23 來源:湖北文明網
“每條推送都是能量站,校園融媒體成了我的‘第二思政課堂’!”5月22日,湖北工業大學學生周晨在朋友圈的分享引發共鳴。
近年來,湖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湖工大”)以媒體融合為突破口,不斷拓展思政“大課堂”,匯集“大師資”,凝聚“大合力”,打造浸潤式、立體化、破圈傳播的“大思政課”育人新生態,有效提升了“大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用好融技術 建設大課堂
英雄事跡閱讀量超3000萬次
“英雄并未走遠,他永遠活在我們心間,閃耀在當今時代!”2024年9月,湖工大歷時兩月推出紀錄片《你好,我的英雄舅舅》系列報道,在青年學生中引起強烈共鳴,紛紛留言。
蕭棟棟是該校1999屆畢業生,26年前在長江中因救助落水女青年不幸犧牲。該校先后成立蕭棟棟青年志愿者協會、蕭棟棟黨支部,傳承蕭棟棟舍己救人精神。該校以蕭棟棟的外甥女蕭水寒考入舅舅的母校為契機,挖掘其中育人資源,在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里,利用融媒技術,創新傳播形式,通過校園融媒體矩陣,陸續推出海報、圖文、短視頻、紀錄片、評論等立體化報道,被轉載轉發,全網總閱讀量超3000萬次,成為一堂浸潤心田的“大思政課”。
此外,“節氣里的湖工大——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圖文視頻,帶領學生從全新視角認識節氣文化;依托VR技術搭建校園全景地圖和校史館,沉浸式體驗學校成長與中國工業發展的同頻脈動,校史長圖視頻生動通俗地講解學校70余年辦學史……一系列廣泛傳播學校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的音視頻作品上網后頗受青年學生喜愛。
“做年輕人愿聽愿看、愛刷愛贊、共情共鳴的文化產品,讓小屏幕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痹撔|h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學校近年緊密對接學生實際需求、接受習慣、心理特點,運用新媒體技術,打造系列特色品牌欄目和融媒體作品,不斷延伸育人場景,從單向灌輸到智能交互、從物理空間到虛實融合,讓思政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深度內化。
運用融平臺 匯集大師資
院士和勞模工匠走進云端課堂
不久前,余樂、趙宗合、熊茂垠、胡驚雷、秦環兵等5位全國勞模工匠,走進湖北工業大學《追夢》思政通識課課堂,現場分享成長故事,詮釋工匠精神,暢談勞動心聲,凝聚信心力量,成為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勞動教育的寶貴精神資源,受到師生熱捧。
《追夢》思政通識課在該校已經持續講授6年,每期針對青年學生的困惑和當下的熱點設計主題,突破傳統課堂限制,除了激活校內師資力量,跨學科邀請校內優秀師生團隊和校友線下主講,還廣泛邀請院士、學術大咖、各行各業杰出專家等加入育人隊伍,形成優勢互補的“思政導師團”,走進云端課堂,和青年學子對話,通過校園融媒體矩陣全程直播,擴大其傳播力與影響力。
在湖工大,“人人皆導師、處處是課堂”已成常態。近百個校院融媒體賬號化身“移動思政平臺”;每年的“河畔大先生”系列活動、“黃大年”精神宣講會和報告會、“師說師德師風”典型人物故事分享會等活動近百場,通過校園融媒體平臺傳播后,身邊的榜樣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頂流導師”。
同時,建成“一站式”學生社區、博物館、校史館,突破校園“圍墻邊界”走進社會大課堂,與云端陣地聯動,讓這一個個育人空間,成為學生成長路上“隱形”的導師。
發揮融優勢 凝聚大合力
讓思政教育如春風化雨
“開學典禮變身百萬級流量思政課!”在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該校黨委書記彭育園的“開學第一課”,除了全程直播外,以文字圖片第一時間推出報道,還同步將師生校友精彩發言切片通過媒體矩陣傳播,形成次級遞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持續發酵,于潤物無聲中增強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與吸引力,全網瀏覽量250萬次。這種“現場講授+即時切片+多平臺發酵”的融媒打法,已成為該校利用大型活動開展思政教育的標準范式。
將大思政課與時代精神結合,巧抓“新聞眼”、發掘“閃光點”,提升傳播效能,讓“大思政課”聽起來“能解渴”、學起來“更專注”、品起來“有深度”。在校大學生王若堯地鐵站出手救人、魯佳康捐獻造血干細胞、王德功寒冰中救落水少女等一系列正能量故事,經融媒體傳播,成為00后追捧的“青春榜樣”;黨史學習的“紅色熱潮”中推出《匠心逐夢新時代》思政課,現場解讀工匠精神,讓紅色教育的鮮活內容融入到主題宣傳、政策宣傳、典型宣傳中,于潤物無聲中豐富青年學生的精神世界。
“大思政課效果如何,傳播是否到位很關鍵。我們不做生硬灌輸,而是讓思政教育如春風化雨?!痹撔|h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要充分借助融媒體的傳播優勢,通過打造“有熱點、有淚點、有燃點”的融媒產品,實現從“流量聚合”到“人心凝聚”的跨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通訊員 馮昭昭 秦鈺雯 陳凌)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