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襄州區雙溝鎮梁咀村:以產業為筆繪就鄉風文明新畫卷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5月22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初夏的梁咀村,連片的蔬菜大棚如銀色波浪起伏田間,平坦整潔的柏油路旁,景觀樹隨風搖曳,蔬菜分揀中心里村民們忙碌的身影與不遠處涼亭中老人休憩的場景共同構成一幅生動的田園畫卷。

這個曾經環境臟亂的“問題村”,何以煥發新生,成為宜居宜業、文明和諧的和美鄉村?近日,記者走進梁咀村,探尋該村蝶變的密碼。

蔬菜產業強村富民

在梁咀村蔬菜分揀中心,記者見到了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曉世。王曉世介紹,梁咀村是蔬菜大村,耕地面積2000余畝,村民們以種菜為生。過去,村民們心不齊,各自經營,蔬菜品種雜亂、產量不大,還經常在銷路上相互“使絆子”,不僅產業做不起來,還導致矛盾頻發,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究其根本,是文明建設的產業根基沒有筑牢?!蓖鯐允勒f。

改變始于2018年。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王曉世依托自身豐富的農業經驗,決定通過建立試驗大棚,幫助村民提高蔬菜產量。

“一開始就碰了壁,僅有一兩戶村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跟我干?!蓖鯐允勒f。為打消村民疑慮,他立下“軍令狀”:“如果試驗棚虧了錢,虧多少算我的!”

不久后,試驗棚建了起來。王曉世將抗災能力差的竹棚換成鋼架棚,并根據季節變化種植竹葉菜等應季蔬菜,同時走進田間地頭向村民傳授種植技巧。當年試驗棚收入達到2萬元,遠遠高于往年。

得知試驗棚增收,村民們紛紛上門取經。王曉世借機帶著村干部推廣技術,引導村民搭建鋼架棚、種植應季蔬菜,還帶領村民遠赴山東等地學習大棚種植經驗,村民年收入顯著提升。

產業有了起色,梁咀村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廣更加先進的智能化大棚,為村民們提供種苗和技術幫扶,并建設蔬菜分揀中心統一銷售,提高蔬菜產量、暢通渠道,化解村民互爭渠道的矛盾。

“一畝地年收入達4萬元,蔬菜送往分揀中心,統一銷往超市、學校食堂等地,價格比市場高兩成。”嘗到甜頭的村民孫紹磊告訴記者。

如今,該村已建成3000余座智能大棚,日供蔬菜5萬斤,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戶均收入超15萬元,為鄉風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環境整治扮靚“面子”

產業興旺了,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

“別的村現在環境優美,還有小景觀、大舞臺,我們村啥時候能有?”2022年的一次村民大會上,村民的一句抱怨讓沉浸在致富喜悅中的全村干群回過了神。

堰塘破舊、道路泥濘、垃圾遍地,村民們沒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如何改善?梁咀村決定以“五共”理念為抓手,以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的龔莊自然組為中心,發動村民共謀共建共享美好環境。

當年的一場村民夜會開啟環境整治總動員,260多名村民圍坐在村口,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修路、栽樹、整堰塘等11項訴求,并達成“拆房零補償、維護零成本、成果人人享”的共建機制。

整合資金修建3.5公里產業路,20多名村民自發投工投勞,僅一個月便完成道路硬化;推行“公共部分集體管、房前屋后群眾管、田間地頭分戶管”機制,村民各自動手清理房前屋后雜草、垃圾,干群協力清運垃圾千余噸,清淤5200立方米,昔日臭堰塘變身景觀池,垃圾堆變身微花園……

為鞏固階段成果,梁咀村創新治理模式,成立“大家說”共謀組、“齊動手”共建組、“攢積分”共管組、“一桿秤”共評組等自治組織,將環境整治納入積分管理,拿出真金白銀激勵村民共建共治,每月評比“紅黑榜”,通過“群眾看、群眾評”的共評會,形成“爭上紅榜”的氛圍。

“每一天的變化,村民們都參與其中,‘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逐漸增強。”王曉世說,在共建共治模式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實現從“旁觀者”到“主人翁”的轉變。

在梁咀村田間地頭,不時有村民在新建的涼亭中納涼,精致的小花園滿足了村民家門口逛公園的需求,籃球場、步道成為村民休閑的首選。“現在環境好了,農忙之余在花園里坐坐,晚上跟鄉親們一起跳跳廣場舞,日子平淡而溫馨?!贝迕襦嚻G芳說。

移風易俗做實“里子”

和美鄉村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民富、村美,更要讓文明新風吹進每家每戶,打造屬于梁咀人自己的幸福家園?!蓖鯐允勒f,近年來,梁咀村將“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基層治理每一個環節,“大事小事大家商量著來”成為共識,摒棄陳規陋習也不例外。

為破除大操大辦、不良婚俗等陳規陋習,該村通過村民大會讓村民暢所欲言,誰家講排場比闊氣,誰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誰家愛搞封建迷信,都在大會上拿出來大家共評,逐步營造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踐行文明風尚、抵制不良婚俗的鄉村氛圍。

同時,該村號召黨員、村民代表帶頭踐行文明風尚,以房前屋后衛生維護、夫妻關系和諧、鄰里關系融洽等為標準,每年評選好婆媳、好鄰居、好兒女、最美家庭等,引導村民培育文明新風,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的新風尚日益興起。

文明新風的生根,同樣離不開精神層面的滋養。該村投資建設農家書屋、書法室、村民活動室等文明實踐陣地,為村里的藝人和能工巧匠搭建平臺,鼓勵他們發揮各自技術和專業特長,傳承鄉村文化,研究創作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舉辦“龔莊杯”書畫詩詞創作大賽,征集書畫詩文作品100幅,內容圍繞該村共建共治中涌現的感人故事、典型事例,展現全村村民在奮進鄉村振興、整治村容村貌、共塑文明風尚中的新故事、新風貌,提升村民的精神風貌,弘揚新風正氣。

梁咀村的蝶變,是產業振興、移風易俗與文明新風交融共生的結果,更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動實踐。梁咀村正持續激活群眾內生動力,讓村民成為發展的參與者、評判者、受益者,以產業發展為基,讓文明新風浸潤鄉土。(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自航 余子威 通訊員 周陽 徐寅生

責任編輯:何霄

襄陽市襄州區雙溝鎮梁咀村:以產業為筆繪就鄉風文明新畫卷

發表時間:2025-05-22 來源:湖北文明網

初夏的梁咀村,連片的蔬菜大棚如銀色波浪起伏田間,平坦整潔的柏油路旁,景觀樹隨風搖曳,蔬菜分揀中心里村民們忙碌的身影與不遠處涼亭中老人休憩的場景共同構成一幅生動的田園畫卷。

這個曾經環境臟亂的“問題村”,何以煥發新生,成為宜居宜業、文明和諧的和美鄉村?近日,記者走進梁咀村,探尋該村蝶變的密碼。

蔬菜產業強村富民

在梁咀村蔬菜分揀中心,記者見到了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曉世。王曉世介紹,梁咀村是蔬菜大村,耕地面積2000余畝,村民們以種菜為生。過去,村民們心不齊,各自經營,蔬菜品種雜亂、產量不大,還經常在銷路上相互“使絆子”,不僅產業做不起來,還導致矛盾頻發,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熬科涓荆俏拿鹘ㄔO的產業根基沒有筑牢。”王曉世說。

改變始于2018年。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王曉世依托自身豐富的農業經驗,決定通過建立試驗大棚,幫助村民提高蔬菜產量。

“一開始就碰了壁,僅有一兩戶村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跟我干。”王曉世說。為打消村民疑慮,他立下“軍令狀”:“如果試驗棚虧了錢,虧多少算我的!”

不久后,試驗棚建了起來。王曉世將抗災能力差的竹棚換成鋼架棚,并根據季節變化種植竹葉菜等應季蔬菜,同時走進田間地頭向村民傳授種植技巧。當年試驗棚收入達到2萬元,遠遠高于往年。

得知試驗棚增收,村民們紛紛上門取經。王曉世借機帶著村干部推廣技術,引導村民搭建鋼架棚、種植應季蔬菜,還帶領村民遠赴山東等地學習大棚種植經驗,村民年收入顯著提升。

產業有了起色,梁咀村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廣更加先進的智能化大棚,為村民們提供種苗和技術幫扶,并建設蔬菜分揀中心統一銷售,提高蔬菜產量、暢通渠道,化解村民互爭渠道的矛盾。

“一畝地年收入達4萬元,蔬菜送往分揀中心,統一銷往超市、學校食堂等地,價格比市場高兩成?!眹L到甜頭的村民孫紹磊告訴記者。

如今,該村已建成3000余座智能大棚,日供蔬菜5萬斤,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戶均收入超15萬元,為鄉風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環境整治扮靚“面子”

產業興旺了,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

“別的村現在環境優美,還有小景觀、大舞臺,我們村啥時候能有?”2022年的一次村民大會上,村民的一句抱怨讓沉浸在致富喜悅中的全村干群回過了神。

堰塘破舊、道路泥濘、垃圾遍地,村民們沒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如何改善?梁咀村決定以“五共”理念為抓手,以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的龔莊自然組為中心,發動村民共謀共建共享美好環境。

當年的一場村民夜會開啟環境整治總動員,260多名村民圍坐在村口,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修路、栽樹、整堰塘等11項訴求,并達成“拆房零補償、維護零成本、成果人人享”的共建機制。

整合資金修建3.5公里產業路,20多名村民自發投工投勞,僅一個月便完成道路硬化;推行“公共部分集體管、房前屋后群眾管、田間地頭分戶管”機制,村民各自動手清理房前屋后雜草、垃圾,干群協力清運垃圾千余噸,清淤5200立方米,昔日臭堰塘變身景觀池,垃圾堆變身微花園……

為鞏固階段成果,梁咀村創新治理模式,成立“大家說”共謀組、“齊動手”共建組、“攢積分”共管組、“一桿秤”共評組等自治組織,將環境整治納入積分管理,拿出真金白銀激勵村民共建共治,每月評比“紅黑榜”,通過“群眾看、群眾評”的共評會,形成“爭上紅榜”的氛圍。

“每一天的變化,村民們都參與其中,‘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逐漸增強?!蓖鯐允勒f,在共建共治模式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實現從“旁觀者”到“主人翁”的轉變。

在梁咀村田間地頭,不時有村民在新建的涼亭中納涼,精致的小花園滿足了村民家門口逛公園的需求,籃球場、步道成為村民休閑的首選?!艾F在環境好了,農忙之余在花園里坐坐,晚上跟鄉親們一起跳跳廣場舞,日子平淡而溫馨。”村民鄧艷芳說。

移風易俗做實“里子”

和美鄉村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民富、村美,更要讓文明新風吹進每家每戶,打造屬于梁咀人自己的幸福家園。”王曉世說,近年來,梁咀村將“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基層治理每一個環節,“大事小事大家商量著來”成為共識,摒棄陳規陋習也不例外。

為破除大操大辦、不良婚俗等陳規陋習,該村通過村民大會讓村民暢所欲言,誰家講排場比闊氣,誰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誰家愛搞封建迷信,都在大會上拿出來大家共評,逐步營造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踐行文明風尚、抵制不良婚俗的鄉村氛圍。

同時,該村號召黨員、村民代表帶頭踐行文明風尚,以房前屋后衛生維護、夫妻關系和諧、鄰里關系融洽等為標準,每年評選好婆媳、好鄰居、好兒女、最美家庭等,引導村民培育文明新風,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的新風尚日益興起。

文明新風的生根,同樣離不開精神層面的滋養。該村投資建設農家書屋、書法室、村民活動室等文明實踐陣地,為村里的藝人和能工巧匠搭建平臺,鼓勵他們發揮各自技術和專業特長,傳承鄉村文化,研究創作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舉辦“龔莊杯”書畫詩詞創作大賽,征集書畫詩文作品100幅,內容圍繞該村共建共治中涌現的感人故事、典型事例,展現全村村民在奮進鄉村振興、整治村容村貌、共塑文明風尚中的新故事、新風貌,提升村民的精神風貌,弘揚新風正氣。

梁咀村的蝶變,是產業振興、移風易俗與文明新風交融共生的結果,更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動實踐。梁咀村正持續激活群眾內生動力,讓村民成為發展的參與者、評判者、受益者,以產業發展為基,讓文明新風浸潤鄉土。(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自航 余子威 通訊員 周陽 徐寅生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