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館吸引年輕人參觀 1000多件農耕器具留住鄉愁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5月19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5月15日,陳紅耀如同往日一樣,來到當陽淯溪民俗博物館。

日常維護場館,為游客講解館內的老物件,就是他的主要工作。

當天,他將漳河大鼓擺到了博物館,著手準備第二天的博物館日活動。

今年57歲的陳紅耀,是當陽市淯溪鎮黨群服務中心聘用的工作人員,也是個種了30多年田的“老把式”,作為蔬菜種植示范戶,在當地小有名氣。

他愛看書,也喜歡動筆,農閑時便創作小說、歌詞。2008年,陳紅耀創作的歌詞《家住宜昌》在宜昌市級比賽中獲得銅獎。此時,淯溪鎮文化站也相中了他,將他聘用到鎮文化站,開展文物保護法宣傳,創作小品、劇本和歌詞。

淯溪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當地流傳有漳河大鼓、“殺故事”、皮影戲、民間小戲等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打鼓說書、桃園幻燈、皮影戲、路獅子、劃采蓮船、舞龍燈等豐富的民間文藝樣式。

“淯溪有這么多民俗文化,能不能把一些農村老物件收集保護起來?”陳紅耀萌生出這樣的想法,很快得到時任鎮文化站站長李元剛等人的支持。

說干就干,大家起早貪黑,走完淯溪鎮的村組灣子,就跑當陽市其他鄉鎮。3年來收集到600多件農耕器具、民俗用品,當地電影院被堆得滿滿當當。

“現在社會科技進步快,以前傳統的農用工具,像秧馬、風斗都再也看不見咯。”回憶起初衷,陳紅耀介紹道,留住鄉村印記,也是留住人們對過去的記憶。

2013年,當陽市撥款支持建成淯溪民俗博物館,到目前已收藏農耕器具、民俗用品等1000多件,陳紅耀和搭檔黎紅燕便擔任起了講解員。

如今的淯溪民俗博物館,分為民俗體驗、人文淯溪、鄉村電影、生產習俗、漳河古韻、工商百業和人生禮儀七個展廳,再現了當地傳統農業、加工業、民間手藝,已成為展示沮漳流域歷史文明、文化遺產和民俗風情的一扇窗口。

“現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要準確地說出每件物品名稱,那可真難為他們,但總得讓孩子們了解先輩們的生活。”陳紅耀說,博物館開放后,吸引了當陽許多年輕人前來參觀。

博物館在節假日更顯忙碌,陳紅耀他們在崗過節也成了常態?!肮澕偃胀獾赜慰蛠淼枚?,常常是一場接著一場,沒有間隙?!?/p>

陳紅耀介紹,自開館以來,他們已累計接待講解近80萬人次。

他和搭檔還開設了漳河大鼓課間操非遺特色課程,現在,淯溪小學600多名學生都會表演漳河大鼓。

“我會一直在民俗博物館堅守,還要培養年輕人,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标惣t耀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仁璽 通訊員 陳昕 陳曉燕

責任編輯:何霄

民俗博物館吸引年輕人參觀 1000多件農耕器具留住鄉愁

發表時間:2025-05-19 來源:湖北文明網

5月15日,陳紅耀如同往日一樣,來到當陽淯溪民俗博物館。

日常維護場館,為游客講解館內的老物件,就是他的主要工作。

當天,他將漳河大鼓擺到了博物館,著手準備第二天的博物館日活動。

今年57歲的陳紅耀,是當陽市淯溪鎮黨群服務中心聘用的工作人員,也是個種了30多年田的“老把式”,作為蔬菜種植示范戶,在當地小有名氣。

他愛看書,也喜歡動筆,農閑時便創作小說、歌詞。2008年,陳紅耀創作的歌詞《家住宜昌》在宜昌市級比賽中獲得銅獎。此時,淯溪鎮文化站也相中了他,將他聘用到鎮文化站,開展文物保護法宣傳,創作小品、劇本和歌詞。

淯溪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當地流傳有漳河大鼓、“殺故事”、皮影戲、民間小戲等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打鼓說書、桃園幻燈、皮影戲、路獅子、劃采蓮船、舞龍燈等豐富的民間文藝樣式。

“淯溪有這么多民俗文化,能不能把一些農村老物件收集保護起來?”陳紅耀萌生出這樣的想法,很快得到時任鎮文化站站長李元剛等人的支持。

說干就干,大家起早貪黑,走完淯溪鎮的村組灣子,就跑當陽市其他鄉鎮。3年來收集到600多件農耕器具、民俗用品,當地電影院被堆得滿滿當當。

“現在社會科技進步快,以前傳統的農用工具,像秧馬、風斗都再也看不見咯。”回憶起初衷,陳紅耀介紹道,留住鄉村印記,也是留住人們對過去的記憶。

2013年,當陽市撥款支持建成淯溪民俗博物館,到目前已收藏農耕器具、民俗用品等1000多件,陳紅耀和搭檔黎紅燕便擔任起了講解員。

如今的淯溪民俗博物館,分為民俗體驗、人文淯溪、鄉村電影、生產習俗、漳河古韻、工商百業和人生禮儀七個展廳,再現了當地傳統農業、加工業、民間手藝,已成為展示沮漳流域歷史文明、文化遺產和民俗風情的一扇窗口。

“現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要準確地說出每件物品名稱,那可真難為他們,但總得讓孩子們了解先輩們的生活?!标惣t耀說,博物館開放后,吸引了當陽許多年輕人前來參觀。

博物館在節假日更顯忙碌,陳紅耀他們在崗過節也成了常態?!肮澕偃胀獾赜慰蛠淼枚?,常常是一場接著一場,沒有間隙?!?/p>

陳紅耀介紹,自開館以來,他們已累計接待講解近80萬人次。

他和搭檔還開設了漳河大鼓課間操非遺特色課程,現在,淯溪小學600多名學生都會表演漳河大鼓。

“我會一直在民俗博物館堅守,還要培養年輕人,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标惣t耀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仁璽 通訊員 陳昕 陳曉燕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