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聯動、傳統與科技對話、公眾深度參與,5月17日,鄂州市博物館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精彩啟幕。本次活動以 “數字技術×青年力量×服務創新”進行架構,打造“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文博盛宴,生動詮釋“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主題及新晉國家一級博物館的使命擔當。
持續創新 系列活動點燃文博盛會
當日,鄂州市博物館大廳內人頭攢動,來自各地的游客與市民朋友,以“國際博物館日”的名義,共赴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博盛宴。
系列活動涵蓋七大板塊——“鄂州故事我來講”大學生志愿者講解比賽、“變廢為寶”文物主題手工作品展、“鎮館之寶”評選發布、延時開放服務、AI講解員互動、公益文物鑒定、志愿者招募等活動,線上線下吸引數十萬人次參與。
作為博物館日的重頭戲,首屆大學生志愿者講解比賽以“千年文脈·青春賦能——鄂州故事我來講”為主題,經多所學校層層選拔產生30名選手參與。當天,決賽選手以生動的語言、專業的視角,講述了鄂州千年文脈中的歷史故事與文物價值,展現了青年一代的文化擔當,吸引觀眾里三層外三層圍觀。
第三季“變廢為寶”展以“變廢為寶·文物故事”為主題,陳列百余件創意作品,特別設置“未來暢想互動區”,邀公眾通過繪畫、文字等形式描繪心中博物館的藍圖?;顒硬粌H倡導環保理念,更激發了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熱情。
經專家評審與公眾投票,從16件候選文物中誕生了6件鄂州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5月17日正式對外發布。發布會現場,通過講解、圖文展板及短視頻等形式,向公眾深度解讀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公眾的文化認同感。
科技賦能、服務升級,成為今年活動的一大亮點。AI虛擬講解員“大喬”“小喬”,全天候提供免費講解;延時開放為公眾提供更便利的文化體驗;公益鑒定邀省內頂級專家為百余藏友提供專業服務,獲一致好評。
活動借助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擴大了文博盛會的影響力,贏得多家主流媒體聚焦、關注。
多措并舉 國家一級館示范引領作用凸顯
鄂州市博物館自去年5月18日被正式公布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以來,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全年累計接待觀眾40萬余人次,完成重要團隊講解近300場,推出展覽18個。開展“六進”巡展活動,切實推動文博資源下沉惠民。實施延時開放機制,“夜游觀展+線上直播”模式,獲得廣泛社會影響力。各項工作頻獲《光明日報》、學習強國及省市級媒體關注,全年被宣傳報道百余次。
鄂州市博物館館長楊震介紹,該館多項特色成果彰顯文化創新實力,形成覆蓋展覽展示、講解、志愿服務、文創、文物保護等多維度的品牌體系——
《明錦云裳——館藏明代周源夫妻服飾展》榮獲第九屆(2024年度)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優勝獎。
肖令榮獲第九屆湖北省文博系統“講好荊楚故事”講解推介活動專業組二等獎,周玲榮獲志愿者組三等獎。志愿公益項目“行走的文博課堂”榮獲第七屆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項目大賽銅獎。
文創產品“陽遂鏡”獲評第二屆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十佳推介文創產品,鄂州市博物館復原復制研究所入選長江文化藝術節“十佳文創企業”。
文物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一項目獲國家文物局立項,兩項目獲省文旅廳專項支持,成功承辦全省館藏金屬器保護修復培訓班、“中國先秦兩漢時期礦冶遺址綜合調查”年度總結會,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北伐軍二十軍軍部舊址被命名為“湖北統戰文化知名地標”。
楊震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要求,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以“展覽創新、教育拓展、科技賦能”為著力點,推動文物活化利用與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示范引領作用,為弘揚地域文化、促進文旅融合、服務社會發展貢獻文博力量。(湖北日報 文/郭紅波 劉炯明)
發表時間:2025-05-19 來源:湖北文明網
線上線下聯動、傳統與科技對話、公眾深度參與,5月17日,鄂州市博物館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精彩啟幕。本次活動以 “數字技術×青年力量×服務創新”進行架構,打造“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文博盛宴,生動詮釋“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主題及新晉國家一級博物館的使命擔當。
持續創新 系列活動點燃文博盛會
當日,鄂州市博物館大廳內人頭攢動,來自各地的游客與市民朋友,以“國際博物館日”的名義,共赴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博盛宴。
系列活動涵蓋七大板塊——“鄂州故事我來講”大學生志愿者講解比賽、“變廢為寶”文物主題手工作品展、“鎮館之寶”評選發布、延時開放服務、AI講解員互動、公益文物鑒定、志愿者招募等活動,線上線下吸引數十萬人次參與。
作為博物館日的重頭戲,首屆大學生志愿者講解比賽以“千年文脈·青春賦能——鄂州故事我來講”為主題,經多所學校層層選拔產生30名選手參與。當天,決賽選手以生動的語言、專業的視角,講述了鄂州千年文脈中的歷史故事與文物價值,展現了青年一代的文化擔當,吸引觀眾里三層外三層圍觀。
第三季“變廢為寶”展以“變廢為寶·文物故事”為主題,陳列百余件創意作品,特別設置“未來暢想互動區”,邀公眾通過繪畫、文字等形式描繪心中博物館的藍圖?;顒硬粌H倡導環保理念,更激發了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熱情。
經專家評審與公眾投票,從16件候選文物中誕生了6件鄂州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5月17日正式對外發布。發布會現場,通過講解、圖文展板及短視頻等形式,向公眾深度解讀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公眾的文化認同感。
科技賦能、服務升級,成為今年活動的一大亮點。AI虛擬講解員“大喬”“小喬”,全天候提供免費講解;延時開放為公眾提供更便利的文化體驗;公益鑒定邀省內頂級專家為百余藏友提供專業服務,獲一致好評。
活動借助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擴大了文博盛會的影響力,贏得多家主流媒體聚焦、關注。
多措并舉 國家一級館示范引領作用凸顯
鄂州市博物館自去年5月18日被正式公布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以來,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全年累計接待觀眾40萬余人次,完成重要團隊講解近300場,推出展覽18個。開展“六進”巡展活動,切實推動文博資源下沉惠民。實施延時開放機制,“夜游觀展+線上直播”模式,獲得廣泛社會影響力。各項工作頻獲《光明日報》、學習強國及省市級媒體關注,全年被宣傳報道百余次。
鄂州市博物館館長楊震介紹,該館多項特色成果彰顯文化創新實力,形成覆蓋展覽展示、講解、志愿服務、文創、文物保護等多維度的品牌體系——
《明錦云裳——館藏明代周源夫妻服飾展》榮獲第九屆(2024年度)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優勝獎。
肖令榮獲第九屆湖北省文博系統“講好荊楚故事”講解推介活動專業組二等獎,周玲榮獲志愿者組三等獎。志愿公益項目“行走的文博課堂”榮獲第七屆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項目大賽銅獎。
文創產品“陽遂鏡”獲評第二屆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十佳推介文創產品,鄂州市博物館復原復制研究所入選長江文化藝術節“十佳文創企業”。
文物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一項目獲國家文物局立項,兩項目獲省文旅廳專項支持,成功承辦全省館藏金屬器保護修復培訓班、“中國先秦兩漢時期礦冶遺址綜合調查”年度總結會,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北伐軍二十軍軍部舊址被命名為“湖北統戰文化知名地標”。
楊震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要求,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以“展覽創新、教育拓展、科技賦能”為著力點,推動文物活化利用與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示范引領作用,為弘揚地域文化、促進文旅融合、服務社會發展貢獻文博力量。(湖北日報 文/郭紅波 劉炯明)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