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發布2025年“最美家庭”,全國10戶家庭光榮上榜。其中,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劉發英家庭成為湖北唯一入選代表。
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劉發英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1991年,劉發英師范畢業后,主動申請到長陽當時最貧困的黃柏山鄉工作,與同為教師的覃守龍相識相知。2005年,劉發英注冊“英子姐姐”網名,開始通過網絡為困難學生發帖求援。從那時開始,網絡助學就成為夫妻二人共同奮斗的愛心事業。走訪、發放助學款、資料整理等工作幾乎占用了他們所有的業余時間。20年的助學路上,他們始終堅持“一對一”資助模式,不存在任何資金截留,為了詳細記載每一筆助學款的來歷和去向,英子姐姐手寫了200多本助學賬本。
教育情懷代際綿延,劉發英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主動扎根家鄉,協助母親實地走訪、整理助學檔案,兒媳作為“英子姐姐”助學項目的受益者,也積極加入志愿團隊。截至目前,“英子姐姐”助學團隊通過網絡共結識國內外愛心人士2000余名,募集助學善款3500余萬元,幫助5000多名困難學生上學讀書。(湖北日報記者高伊洛、王際凱、通訊員王小玉)
發表時間:2025-05-19 來源:湖北文明網
5月15日,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發布2025年“最美家庭”,全國10戶家庭光榮上榜。其中,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劉發英家庭成為湖北唯一入選代表。
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劉發英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1991年,劉發英師范畢業后,主動申請到長陽當時最貧困的黃柏山鄉工作,與同為教師的覃守龍相識相知。2005年,劉發英注冊“英子姐姐”網名,開始通過網絡為困難學生發帖求援。從那時開始,網絡助學就成為夫妻二人共同奮斗的愛心事業。走訪、發放助學款、資料整理等工作幾乎占用了他們所有的業余時間。20年的助學路上,他們始終堅持“一對一”資助模式,不存在任何資金截留,為了詳細記載每一筆助學款的來歷和去向,英子姐姐手寫了200多本助學賬本。
教育情懷代際綿延,劉發英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主動扎根家鄉,協助母親實地走訪、整理助學檔案,兒媳作為“英子姐姐”助學項目的受益者,也積極加入志愿團隊。截至目前,“英子姐姐”助學團隊通過網絡共結識國內外愛心人士2000余名,募集助學善款3500余萬元,幫助5000多名困難學生上學讀書。(湖北日報記者高伊洛、王際凱、通訊員王小玉)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