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為脈 文化鑄魂——建始縣聚力打造“四季康養+文化浸潤”名片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5月16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331247c3-4f23-4e0b-9085-63315279c2d2

遠眺清江景陽河段。

從地心谷令人嘆為觀止的喀斯特奇觀,到野三峽如詩如畫的清江畫卷;從“黃四姐”文化的悠悠傳承,到花硒谷別具特色的康養品牌……

在湖北省的版圖上,建始縣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正以“生態康養”為筆,奮力書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華章。

建始縣按照“立足大生態、構建大交通、發展大旅游、打造大產業”和“讓生態康養旅游成為全縣統領性產業”工作思路,堅持以“生態康養旅游業”為統領,著力打造“千年古縣·康養建始”品牌,全力將康養文旅產業培育為縣域服務業的龍頭產業、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2024年,建始縣接待游客1071.4萬人次,同比增長19.6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6.38億元,同比增長18.67%。

山水秘境——

自然奇觀構筑文旅基石

“一直想來地心谷,這個假期終于如愿了。這里的風光太美了,不虛此行。” 清明小長假,宜昌游客劉女士和家人來到位于建始縣的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區,站在玻璃天橋上,一邊用手機拍照留念一邊贊道。

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享有“地心歸來不看谷”的美譽。

進入景區,第一站便是9D玻璃懸索橋。玻璃橋面距離谷底200余米,橋長260余米,站在橋上可360度觀景,峽谷風光一覽無余。

石臼,是地心谷的一大地質奇觀。因地殼運動形成的河床水位落差,在幾十萬年的水動力沖擊下,巖石裂隙或軟弱的部分被磨蝕,形成了上千個石臼景觀。

玩在地心,睡在懸崖。景區在垂直高度356米的懸崖峭壁上建有一處崖舍酒店,38座小屋依山而建,背靠群山,面朝峽谷,高低錯落,遠看仿佛是青山綠水間的童話小屋。

房間內部配套齊全,標配180度全景落地玻璃窗,頂上設置電動控制的星空窗。夏夜,抬頭望去,星空盡收眼底;早晨,躺在床上,看窗外風卷云舒,山霧朦朧間,愜意非凡。

2014年8月,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區開門迎客,2015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0余年來,景區累計接待游客超1000千萬人次,每年帶動周邊實現旅游收入超10億元,成為建始縣文旅產業的“排頭兵”。

八百里清江,最美在景陽。游覽完地心谷,乘車1個半小時左右,便來到了蝶舞清江·恩施野三峽綜合旅游區。

乘船行駛在清江之上,兩岸山峰聳立,形態萬千,有的似雄獅咆哮,有的如仙女下凡,還有的宛若古老的城堡,訴說著千年的故事。穿過千瀑峽,數十條瀑布如銀河傾瀉,水霧繚繞,如夢如幻。遠望蝴蝶巖,兩座山體宛如一只巨大的蝴蝶,在青山綠水間振翅欲飛。

蝶舞清江·恩施野三峽綜合旅游區主要由蝴蝶巖景區、黃鶴峰林景區、清江大峽谷景區、小西湖國際度假中心等組成。景區集尋蹤探秘、山水觀光、生態休閑、民俗體驗于一體,有原生態風貌保存最完美的野三河,有坐擁最高洞口世界紀錄的蝴蝶巖溶洞、有巖溶地區最秀美的峰林地貌“奇峰異石大觀園”黃鶴峰林,有避暑、休閑、度假勝地小西湖。

行游其中,感受蝴蝶巖的壯美磅礴、黃鶴峰林的絕美雄奇、小西湖的清秀雋永、景陽關的古道雄關、景陽河的詩畫長卷、野三河的神秘野趣??芍^野山浮野水,野水環野山,山水相映,相依相融,彩峽、奇峰、泉流、飛瀑、花樹、莽藤、古關、老街景觀迭至,讓人流連忘返。

截至目前,建始縣已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5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文旅康養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引擎,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推動縣域經濟綠色崛起、高質量發展的統領性產業。

“目前,我們正以創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蝶舞清江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全面推動文旅康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康養建始建設?!苯ㄊ伎h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陳海濱說。

土家“黃四姐”——

千年歌韻里的民俗密碼

3月的武漢東湖櫻園,粉色的櫻花與土家族彩繡交相輝映。建始縣文化旅游形象大使“黃四姐”和“貨郎哥”在櫻花集市上唱起悠揚的《黃四姐》:“貨郎我把鼓搖喂,四姐我把手招誒……”

這首傳唱百年的土家族民歌,正以全新的姿態,將建始縣的民俗文化娓娓道來。

黃四姐的故事,源自一首流傳于鄂西山區的土家族民歌《黃四姐》。這首誕生于清朝嘉慶年間的情歌,以貨郎與土家族姑娘黃四姐的對唱為線索,描繪了土家人的生活場景與情感世界。

在土家族的傳說里,黃四姐不僅是聰慧美麗的女子,更象征著土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與貨郎哥的互動,暗含著山區商貿往來的歷史記憶——舊時馬幫、貨郎穿梭于武陵山區,帶來外界的新鮮事物,也孕育了土家人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這種“歌中有史”的特質,讓黃四姐成為解讀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密碼。

當“黃四姐”從田間地頭走向城市舞臺,建始縣正以創新方式激活傳統文化。此次武漢之行,非遺展演、景區推介、農特產品展銷等多元形式,讓古老的土家族文化與現代文旅深度融合。黃鶴樓前的擺手舞快閃,江灘邊的民歌對唱,不僅吸引了外國游客的參與,更通過短視頻平臺讓千萬網友“云游”建始。

從《黃四姐》的百年傳唱,到新時代的文旅賦能,建始縣的少數民族文化正經歷著創造性轉化。當“黃四姐”的歌聲與櫻花飄落的聲音交織,當擺手舞的韻律與城市的節奏共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文化符號的煥新,更是一個民族在時代浪潮中堅守與創新的智慧。

“我們傳遞的不僅是家鄉的美景,更是土家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千年不變的熱忱?!薄包S四姐”形象大使劉艷說。

康養新模式——

從民宿到康養生態圈

4月7日,建始縣高坪鎮青花社區,晨光透過薄霧灑在青瓦白墻上,玉景田園民宿老板黃瑤正指揮工人給新擴建的露臺加裝防腐木護欄。

“去年夏天房間供不應求,今年我們計劃把后院改造成硒元素主題庭院,讓游客體驗富硒草藥泡腳、硒膳烹飪?!秉S瑤笑著說。

青花社區是省級旅游度假區花硒谷的核心區。2021年起,隨著建始縣將康養納入縣域發展規劃,高坪鎮啟動民宿提質工程,統一建筑風貌、配套中醫理療室、引入非遺體驗,127家民宿從“農家樂”蛻變為“康養旅居驛站”。如今,游客不僅能在此避暑納涼,還能參與土家歌舞晚會、硒膳養生講座,甚至在社區診所享受“中醫理療+富硒食療”的定制服務。

2024年暑期,花硒谷民宿入住率達98%,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3天延長至15天。

高坪鎮的蛻變,只是建始縣全域康養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湖北省唯一擁有兩個省級旅游度假區的縣,建始縣依托“中國生態氣候康養金地”金字招牌,構建起“六大康養小鎮、全季業態融合”的發展格局。

沿著318國道西行,龍坪鄉長嶺崗社區的彩色森林康養小鎮正上演“冰火兩重天”:夏季,游客在海拔1700米的日本落葉松林里徒步、騎行,呼吸清新空氣;冬季,新建的滑雪場成為華中地區的“冰雪樂園”。

“以前靠挖煤,現在靠‘挖綠’,去年民宿收入突破800萬元。”民宿老板李娓的賬本上,記錄著長嶺崗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故事。關閉23家煤礦后,長嶺崗打造“春賞山花、夏避暑、秋觀紅葉、冬滑雪”的全季旅游體驗。173家民宿中,30%配備了森林理療房、富硒膳食廚房,成為“森林氣候康養”的標桿。

平均海拔1250米的茅田鄉,以“老年大學式養老”獨樹一幟。投資25億元的茅田生態旅游度假區內,塔吊林立,施工正酣。

“我們不僅建民宿,更要建‘康養生態圈’。”度假區副總經理李晶指著規劃圖介紹。這里有天然溫泉酒店、高山滑雪場、禪養中心,還有非遺鼓藝體驗、農耕文化研學基地,可實現“全齡段覆蓋、全時段體驗”。去年暑期開放的四季森林花海和露營基地,夏季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

“夏天避暑、冬天泡湯,春秋還能學打連廂,來了就不想走了。”68歲的荊州游客周靜說。

在花坪鎮小西湖畔,“運動康養”成為新亮點,沿湖修建的3公里環湖觀景步道串聯起“候鳥”驛站,雞公嶺飛拉達攀巖等項目吸引著年輕游客;周塘牡丹和黃鶴玫瑰園的沉浸式打卡,讓中老年群體流連忘返。(恩施日報 全媒體記者 鄒云夢 通訊員 熊 勇

責任編輯:李歡

山水為脈 文化鑄魂——建始縣聚力打造“四季康養+文化浸潤”名片

發表時間:2025-05-16 來源:湖北文明網

331247c3-4f23-4e0b-9085-63315279c2d2

遠眺清江景陽河段。

從地心谷令人嘆為觀止的喀斯特奇觀,到野三峽如詩如畫的清江畫卷;從“黃四姐”文化的悠悠傳承,到花硒谷別具特色的康養品牌……

在湖北省的版圖上,建始縣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正以“生態康養”為筆,奮力書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華章。

建始縣按照“立足大生態、構建大交通、發展大旅游、打造大產業”和“讓生態康養旅游成為全縣統領性產業”工作思路,堅持以“生態康養旅游業”為統領,著力打造“千年古縣·康養建始”品牌,全力將康養文旅產業培育為縣域服務業的龍頭產業、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2024年,建始縣接待游客1071.4萬人次,同比增長19.6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6.38億元,同比增長18.67%。

山水秘境——

自然奇觀構筑文旅基石

“一直想來地心谷,這個假期終于如愿了。這里的風光太美了,不虛此行?!?清明小長假,宜昌游客劉女士和家人來到位于建始縣的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區,站在玻璃天橋上,一邊用手機拍照留念一邊贊道。

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享有“地心歸來不看谷”的美譽。

進入景區,第一站便是9D玻璃懸索橋。玻璃橋面距離谷底200余米,橋長260余米,站在橋上可360度觀景,峽谷風光一覽無余。

石臼,是地心谷的一大地質奇觀。因地殼運動形成的河床水位落差,在幾十萬年的水動力沖擊下,巖石裂隙或軟弱的部分被磨蝕,形成了上千個石臼景觀。

玩在地心,睡在懸崖。景區在垂直高度356米的懸崖峭壁上建有一處崖舍酒店,38座小屋依山而建,背靠群山,面朝峽谷,高低錯落,遠看仿佛是青山綠水間的童話小屋。

房間內部配套齊全,標配180度全景落地玻璃窗,頂上設置電動控制的星空窗。夏夜,抬頭望去,星空盡收眼底;早晨,躺在床上,看窗外風卷云舒,山霧朦朧間,愜意非凡。

2014年8月,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區開門迎客,2015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0余年來,景區累計接待游客超1000千萬人次,每年帶動周邊實現旅游收入超10億元,成為建始縣文旅產業的“排頭兵”。

八百里清江,最美在景陽。游覽完地心谷,乘車1個半小時左右,便來到了蝶舞清江·恩施野三峽綜合旅游區。

乘船行駛在清江之上,兩岸山峰聳立,形態萬千,有的似雄獅咆哮,有的如仙女下凡,還有的宛若古老的城堡,訴說著千年的故事。穿過千瀑峽,數十條瀑布如銀河傾瀉,水霧繚繞,如夢如幻。遠望蝴蝶巖,兩座山體宛如一只巨大的蝴蝶,在青山綠水間振翅欲飛。

蝶舞清江·恩施野三峽綜合旅游區主要由蝴蝶巖景區、黃鶴峰林景區、清江大峽谷景區、小西湖國際度假中心等組成。景區集尋蹤探秘、山水觀光、生態休閑、民俗體驗于一體,有原生態風貌保存最完美的野三河,有坐擁最高洞口世界紀錄的蝴蝶巖溶洞、有巖溶地區最秀美的峰林地貌“奇峰異石大觀園”黃鶴峰林,有避暑、休閑、度假勝地小西湖。

行游其中,感受蝴蝶巖的壯美磅礴、黃鶴峰林的絕美雄奇、小西湖的清秀雋永、景陽關的古道雄關、景陽河的詩畫長卷、野三河的神秘野趣??芍^野山浮野水,野水環野山,山水相映,相依相融,彩峽、奇峰、泉流、飛瀑、花樹、莽藤、古關、老街景觀迭至,讓人流連忘返。

截至目前,建始縣已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5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文旅康養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引擎,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推動縣域經濟綠色崛起、高質量發展的統領性產業。

“目前,我們正以創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蝶舞清江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全面推動文旅康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康養建始建設。”建始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陳海濱說。

土家“黃四姐”——

千年歌韻里的民俗密碼

3月的武漢東湖櫻園,粉色的櫻花與土家族彩繡交相輝映。建始縣文化旅游形象大使“黃四姐”和“貨郎哥”在櫻花集市上唱起悠揚的《黃四姐》:“貨郎我把鼓搖喂,四姐我把手招誒……”

這首傳唱百年的土家族民歌,正以全新的姿態,將建始縣的民俗文化娓娓道來。

黃四姐的故事,源自一首流傳于鄂西山區的土家族民歌《黃四姐》。這首誕生于清朝嘉慶年間的情歌,以貨郎與土家族姑娘黃四姐的對唱為線索,描繪了土家人的生活場景與情感世界。

在土家族的傳說里,黃四姐不僅是聰慧美麗的女子,更象征著土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與貨郎哥的互動,暗含著山區商貿往來的歷史記憶——舊時馬幫、貨郎穿梭于武陵山區,帶來外界的新鮮事物,也孕育了土家人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這種“歌中有史”的特質,讓黃四姐成為解讀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密碼。

當“黃四姐”從田間地頭走向城市舞臺,建始縣正以創新方式激活傳統文化。此次武漢之行,非遺展演、景區推介、農特產品展銷等多元形式,讓古老的土家族文化與現代文旅深度融合。黃鶴樓前的擺手舞快閃,江灘邊的民歌對唱,不僅吸引了外國游客的參與,更通過短視頻平臺讓千萬網友“云游”建始。

從《黃四姐》的百年傳唱,到新時代的文旅賦能,建始縣的少數民族文化正經歷著創造性轉化。當“黃四姐”的歌聲與櫻花飄落的聲音交織,當擺手舞的韻律與城市的節奏共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文化符號的煥新,更是一個民族在時代浪潮中堅守與創新的智慧。

“我們傳遞的不僅是家鄉的美景,更是土家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千年不變的熱忱。”“黃四姐”形象大使劉艷說。

康養新模式——

從民宿到康養生態圈

4月7日,建始縣高坪鎮青花社區,晨光透過薄霧灑在青瓦白墻上,玉景田園民宿老板黃瑤正指揮工人給新擴建的露臺加裝防腐木護欄。

“去年夏天房間供不應求,今年我們計劃把后院改造成硒元素主題庭院,讓游客體驗富硒草藥泡腳、硒膳烹飪。”黃瑤笑著說。

青花社區是省級旅游度假區花硒谷的核心區。2021年起,隨著建始縣將康養納入縣域發展規劃,高坪鎮啟動民宿提質工程,統一建筑風貌、配套中醫理療室、引入非遺體驗,127家民宿從“農家樂”蛻變為“康養旅居驛站”。如今,游客不僅能在此避暑納涼,還能參與土家歌舞晚會、硒膳養生講座,甚至在社區診所享受“中醫理療+富硒食療”的定制服務。

2024年暑期,花硒谷民宿入住率達98%,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3天延長至15天。

高坪鎮的蛻變,只是建始縣全域康養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湖北省唯一擁有兩個省級旅游度假區的縣,建始縣依托“中國生態氣候康養金地”金字招牌,構建起“六大康養小鎮、全季業態融合”的發展格局。

沿著318國道西行,龍坪鄉長嶺崗社區的彩色森林康養小鎮正上演“冰火兩重天”:夏季,游客在海拔1700米的日本落葉松林里徒步、騎行,呼吸清新空氣;冬季,新建的滑雪場成為華中地區的“冰雪樂園”。

“以前靠挖煤,現在靠‘挖綠’,去年民宿收入突破800萬元。”民宿老板李娓的賬本上,記錄著長嶺崗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故事。關閉23家煤礦后,長嶺崗打造“春賞山花、夏避暑、秋觀紅葉、冬滑雪”的全季旅游體驗。173家民宿中,30%配備了森林理療房、富硒膳食廚房,成為“森林氣候康養”的標桿。

平均海拔1250米的茅田鄉,以“老年大學式養老”獨樹一幟。投資25億元的茅田生態旅游度假區內,塔吊林立,施工正酣。

“我們不僅建民宿,更要建‘康養生態圈’。”度假區副總經理李晶指著規劃圖介紹。這里有天然溫泉酒店、高山滑雪場、禪養中心,還有非遺鼓藝體驗、農耕文化研學基地,可實現“全齡段覆蓋、全時段體驗”。去年暑期開放的四季森林花海和露營基地,夏季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

“夏天避暑、冬天泡湯,春秋還能學打連廂,來了就不想走了?!?8歲的荊州游客周靜說。

在花坪鎮小西湖畔,“運動康養”成為新亮點,沿湖修建的3公里環湖觀景步道串聯起“候鳥”驛站,雞公嶺飛拉達攀巖等項目吸引著年輕游客;周塘牡丹和黃鶴玫瑰園的沉浸式打卡,讓中老年群體流連忘返。(恩施日報 全媒體記者 鄒云夢 通訊員 熊 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