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庭因此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媽媽張小紅用手機記錄忻俊沖在武漢兒童醫院門診大廳“陽光音樂臺”上演出的場景。長江日報記者王春嵐 攝
“世界贈予我蟲鳴,也贈予我雷霆;贈我彎彎一枚月,也贈予我晚星……”5月10日上午,在武漢兒童醫院門診大廳“陽光音樂臺”,悠揚的鋼琴旋律響起,不少患兒和家長跟著輕聲哼唱,場面溫馨。
鋼琴演奏者忻俊沖是一名孤獨癥青年,今年31歲。他兒時因病在武漢兒童醫院接受治療,從音樂中找到自信,如今又回到醫院,成為撫慰患兒心靈、傳遞愛與希望的志愿者。
忻俊沖演奏時,他的媽媽張小紅一直舉著手機在臺下錄像。手機屏幕上,忻俊沖穿著襯衣、西褲坐在鋼琴前,滿臉微笑地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十指靈活地在黑白鍵上“起舞”。手機屏幕外,張小紅緊張又欣慰。音樂為忻俊沖打開希望之窗,也讓母子倆看到生活的無限可能——收獲關愛和幫助,再將愛心傳遞出去,回饋這份溫暖。
買鋼琴學音樂
“星星的孩子”踏上希望之路
1994年,25歲的張小紅滿懷期待地迎來兒子忻俊沖的降生。沉浸在幸福中的她很快發現,忻俊沖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大人哄逗時,他不理人,眼睛盯著空中;擁抱時,他全身直挺挺的,不會配合。
輾轉求醫后,忻俊沖在武漢兒童醫院被確診為孤獨癥。這是一種先天性大腦發育障礙類疾病。患兒無法與人交流、表達感受,就像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為讓忻俊沖能融入社會,張小紅辭掉工作,全職陪著他接受治療、進行康復。她的丈夫則騎著摩托車護送母子倆往返醫院,不論寒暑,風雨無阻。
當時,關于孤獨癥兒童的治療和養育知識很少。張小紅細心觀察,將醫院的訓練方式活用到生活中,為忻俊沖強化訓練:走馬路牙子,鍛煉身體平衡能力;滑滑梯,鍛煉身體運動能力;下五子棋,鍛煉專注力……漸漸地,忻俊沖學會開口說話,順利進入小學讀書。他進步很明顯,能和父母有問有答,偶爾還會趴在媽媽肩上撒嬌。
“我們原本以為孩子能學會自理、學點文化知識就是很大的進步,沒想到生活給了我們驚喜?!睆埿〖t回憶,2008年春節,她和忻俊沖到親戚家拜年。大人聊天時,他就坐在親戚家的鋼琴前,開心地彈奏了兩個多小時。
這讓張小紅看到了希望——學音樂。她問忻俊沖:“你想不想學彈鋼琴?想學的話,我們買一架鋼琴?!毙每_點了點頭?;氐郊?,夫妻倆拿出積蓄買了一架電鋼琴,又請來培訓老師,陪忻俊沖踏上音樂學習之旅。
音樂引路
孤獨癥孩子走上國家級領獎臺
忻俊沖喜愛音樂,也有這方面天賦。電視中播放的廣告歌曲,他聽過幾遍就能把旋律唱得準確。坐在鋼琴前,他也格外專注。但是,學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孤獨癥兒童來說,難度往往更大。
彈鋼琴要會看五線譜,張小紅和培訓老師挖空心思自制教材,把音符畫成忻俊沖喜歡吃的豆芽和草莓,教他一個個地記??;彈鋼琴需要手、眼、腳協調,稍不注意就亂套,張小紅和培訓老師把譜子拆開,一個一個音符教,再一句一句旋律“啃”。為了找到學琴的竅門,張小紅還跟著網絡教學視頻自學,花了一個月學習彈奏《很久很久以前》。
在媽媽不懈堅持和自己不斷努力下,忻俊沖的鋼琴彈奏水平不斷提高,最終考取了鋼琴業余十級證書。張小紅為他報名參加了社區和武漢市的不少比賽。他每次上臺彈琴,張小紅都會在臺下舉著手機拍攝,留住他的高光時刻。2011年6月,忻俊沖參加全國校園才藝選拔大賽,獲得湖北賽區金獎。隨后,他又在全國總決賽中榮獲初中組鋼琴比賽一等獎。
“孩子是真的愛音樂?!睆埿〖t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多年來,忻俊沖對音樂的熱情沒有一天消減。有一次,他在上學路上被電動自行車撞倒摔傷,左腿膝蓋骨骨折,被打上了石膏。張小紅勸他多休息,他卻執意要練琴。張小紅只好搬來凳子,讓他把腿擱在凳子上練琴。做動作很艱難,他的笑容卻很平靜。
音樂的陪伴和心靈的療愈成為忻俊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讓他和媽媽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光”。張小紅說,以前,感覺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她只能獨自躲在角落里痛哭一場;現在,她會拍拍兒子的肩膀說:“來,為媽媽現場彈一曲?!?/p>
回饋幫助和溫暖
“音樂志愿者”用公益演出傳遞愛心
近年來,張小紅和忻俊沖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他們的家庭因此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湖北省文明家庭”“荊楚最美家庭”“武漢市最美家庭”,張小紅也被評為“荊楚十佳母親”。
從武漢市江岸區輔讀學校畢業后,忻俊沖進入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文卉苑“陽光家園”工作,現在在“陽光家園小樂隊”中擔任伴奏和助教。張小紅退休后做起社區志愿者,在小樂隊里提供志愿服務。
讓張小紅感到欣慰的是,在現代便捷生活方式加持下,經過反復培訓,忻俊沖基本能獨立生活,也能與人簡單交流。每天早晨,他洗漱完畢后背上包獨自去上班,有時還會到超市用手機支付購買商品。路上遇到鄰居打招呼,他也會認真地回應。
今年3月11日,武漢兒童醫院與百步亭社區、武漢市漢鐵初級中學合作共建“快樂心球”未成年人關愛平臺。得知該平臺將邀請百步亭社區和武漢市漢鐵初級中學的志愿者到醫院參與公益演出活動,張小紅和忻俊沖早早選好演出曲目并準備好演出服。
張小紅說,在忻俊沖成長過程中,母子倆得到了很多善意的幫助,也希望將愛心傳遞出去,回饋這份溫暖。
武漢兒童醫院文明創建辦公室主任范晶介紹,作為全國文明單位的特色志愿服務項目,“陽光音樂臺”2015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300多期,形成了“音樂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的特色服務體系。在這里,音樂成了治愈心靈的“良藥”,幫助孩子們緩解病痛帶來的心理壓力。不少志愿者和忻俊沖一樣,小時候曾在武漢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病愈后從患兒身份轉變為志愿者,走上舞臺傳遞愛心。(長江日報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 陳妍)
發表時間:2025-05-12 來源:湖北文明網
他的家庭因此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媽媽張小紅用手機記錄忻俊沖在武漢兒童醫院門診大廳“陽光音樂臺”上演出的場景。長江日報記者王春嵐 攝
“世界贈予我蟲鳴,也贈予我雷霆;贈我彎彎一枚月,也贈予我晚星……”5月10日上午,在武漢兒童醫院門診大廳“陽光音樂臺”,悠揚的鋼琴旋律響起,不少患兒和家長跟著輕聲哼唱,場面溫馨。
鋼琴演奏者忻俊沖是一名孤獨癥青年,今年31歲。他兒時因病在武漢兒童醫院接受治療,從音樂中找到自信,如今又回到醫院,成為撫慰患兒心靈、傳遞愛與希望的志愿者。
忻俊沖演奏時,他的媽媽張小紅一直舉著手機在臺下錄像。手機屏幕上,忻俊沖穿著襯衣、西褲坐在鋼琴前,滿臉微笑地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十指靈活地在黑白鍵上“起舞”。手機屏幕外,張小紅緊張又欣慰。音樂為忻俊沖打開希望之窗,也讓母子倆看到生活的無限可能——收獲關愛和幫助,再將愛心傳遞出去,回饋這份溫暖。
買鋼琴學音樂
“星星的孩子”踏上希望之路
1994年,25歲的張小紅滿懷期待地迎來兒子忻俊沖的降生。沉浸在幸福中的她很快發現,忻俊沖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大人哄逗時,他不理人,眼睛盯著空中;擁抱時,他全身直挺挺的,不會配合。
輾轉求醫后,忻俊沖在武漢兒童醫院被確診為孤獨癥。這是一種先天性大腦發育障礙類疾病?;純簾o法與人交流、表達感受,就像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為讓忻俊沖能融入社會,張小紅辭掉工作,全職陪著他接受治療、進行康復。她的丈夫則騎著摩托車護送母子倆往返醫院,不論寒暑,風雨無阻。
當時,關于孤獨癥兒童的治療和養育知識很少。張小紅細心觀察,將醫院的訓練方式活用到生活中,為忻俊沖強化訓練:走馬路牙子,鍛煉身體平衡能力;滑滑梯,鍛煉身體運動能力;下五子棋,鍛煉專注力……漸漸地,忻俊沖學會開口說話,順利進入小學讀書。他進步很明顯,能和父母有問有答,偶爾還會趴在媽媽肩上撒嬌。
“我們原本以為孩子能學會自理、學點文化知識就是很大的進步,沒想到生活給了我們驚喜。”張小紅回憶,2008年春節,她和忻俊沖到親戚家拜年。大人聊天時,他就坐在親戚家的鋼琴前,開心地彈奏了兩個多小時。
這讓張小紅看到了希望——學音樂。她問忻俊沖:“你想不想學彈鋼琴?想學的話,我們買一架鋼琴。”忻俊沖點了點頭?;氐郊?,夫妻倆拿出積蓄買了一架電鋼琴,又請來培訓老師,陪忻俊沖踏上音樂學習之旅。
音樂引路
孤獨癥孩子走上國家級領獎臺
忻俊沖喜愛音樂,也有這方面天賦。電視中播放的廣告歌曲,他聽過幾遍就能把旋律唱得準確。坐在鋼琴前,他也格外專注。但是,學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孤獨癥兒童來說,難度往往更大。
彈鋼琴要會看五線譜,張小紅和培訓老師挖空心思自制教材,把音符畫成忻俊沖喜歡吃的豆芽和草莓,教他一個個地記??;彈鋼琴需要手、眼、腳協調,稍不注意就亂套,張小紅和培訓老師把譜子拆開,一個一個音符教,再一句一句旋律“啃”。為了找到學琴的竅門,張小紅還跟著網絡教學視頻自學,花了一個月學習彈奏《很久很久以前》。
在媽媽不懈堅持和自己不斷努力下,忻俊沖的鋼琴彈奏水平不斷提高,最終考取了鋼琴業余十級證書。張小紅為他報名參加了社區和武漢市的不少比賽。他每次上臺彈琴,張小紅都會在臺下舉著手機拍攝,留住他的高光時刻。2011年6月,忻俊沖參加全國校園才藝選拔大賽,獲得湖北賽區金獎。隨后,他又在全國總決賽中榮獲初中組鋼琴比賽一等獎。
“孩子是真的愛音樂?!睆埿〖t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多年來,忻俊沖對音樂的熱情沒有一天消減。有一次,他在上學路上被電動自行車撞倒摔傷,左腿膝蓋骨骨折,被打上了石膏。張小紅勸他多休息,他卻執意要練琴。張小紅只好搬來凳子,讓他把腿擱在凳子上練琴。做動作很艱難,他的笑容卻很平靜。
音樂的陪伴和心靈的療愈成為忻俊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讓他和媽媽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光”。張小紅說,以前,感覺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她只能獨自躲在角落里痛哭一場;現在,她會拍拍兒子的肩膀說:“來,為媽媽現場彈一曲?!?/p>
回饋幫助和溫暖
“音樂志愿者”用公益演出傳遞愛心
近年來,張小紅和忻俊沖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他們的家庭因此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湖北省文明家庭”“荊楚最美家庭”“武漢市最美家庭”,張小紅也被評為“荊楚十佳母親”。
從武漢市江岸區輔讀學校畢業后,忻俊沖進入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文卉苑“陽光家園”工作,現在在“陽光家園小樂隊”中擔任伴奏和助教。張小紅退休后做起社區志愿者,在小樂隊里提供志愿服務。
讓張小紅感到欣慰的是,在現代便捷生活方式加持下,經過反復培訓,忻俊沖基本能獨立生活,也能與人簡單交流。每天早晨,他洗漱完畢后背上包獨自去上班,有時還會到超市用手機支付購買商品。路上遇到鄰居打招呼,他也會認真地回應。
今年3月11日,武漢兒童醫院與百步亭社區、武漢市漢鐵初級中學合作共建“快樂心球”未成年人關愛平臺。得知該平臺將邀請百步亭社區和武漢市漢鐵初級中學的志愿者到醫院參與公益演出活動,張小紅和忻俊沖早早選好演出曲目并準備好演出服。
張小紅說,在忻俊沖成長過程中,母子倆得到了很多善意的幫助,也希望將愛心傳遞出去,回饋這份溫暖。
武漢兒童醫院文明創建辦公室主任范晶介紹,作為全國文明單位的特色志愿服務項目,“陽光音樂臺”2015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300多期,形成了“音樂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的特色服務體系。在這里,音樂成了治愈心靈的“良藥”,幫助孩子們緩解病痛帶來的心理壓力。不少志愿者和忻俊沖一樣,小時候曾在武漢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病愈后從患兒身份轉變為志愿者,走上舞臺傳遞愛心。(長江日報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 陳妍)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