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荊門市城市公園管理處植物園管理中心聯合掇刀一個體戶,在荊門植物園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詩詞文化+植物科普”跨界之旅。這場活動不僅讓書本知識“活”起來,更讓荊門植物園成為一座可閱讀、可探索、可互動的自然課堂。
活動現場。
活動伊始,40余名學生齊聚荊門植物園閑人居,在老師的帶領下共讀科普互動書籍《神奇植物立體書》,老師從地球上的植物、植物的力量、開花植物、極端植物、參天大樹、有用的植物、神奇的植物七個方面介紹神奇的植物世界,通過書籍獨特的立體設計,直觀觀察豬籠草“捕蟲陷阱”、蒲公英種子飛舞等植物奧秘。隨著書頁翻動,向日葵生長過程以層層展開的立體場景呈現,引得學生連連驚嘆。
隨后,學生抽盲盒、聲情并茂地朗誦《詠柳》《小池》等植物主題古詩詞,“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學生通過“讀詩詞猜植物”游戲,發現古詩詞里藏著的植物密碼,答對者還獲得了特別定制的“植物書簽”。
最令人期待的環節,是學生拿著詩詞里提到的植物名單,在園內展開“尋寶”行動。找到梅花、菊花、竹子等植物后,工作人員現場講解它們的習性、文化故事。比如“竹子為什么被稱為‘君子’?”“古代詩人為何獨愛梅花?”傳統文化的種子悄然播撒在心田,知識在真實的自然場景中深深扎根。
在園藝實踐環節,工作人員演示了翻土技巧,并講解其對于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學生化身“小小園丁”,拿起鏟子翻土,栽種麥冬,體驗勞動的成就感。一位參加活動的家長表示:“孩子通過親手栽種植物,觸摸植物根莖葉,感受泥土芬芳,能深層次理解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更懂得愛護自然的重要意義?!眳⒓踊顒拥膶W生則表示:“平日都是在學校的課堂上學習知識,這次能在荊門植物園自然課堂上閱讀、探索植物奧秘,實在太有趣了。”
此次閱讀實踐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更培養了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通過將閱讀與自然深度結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倡導在大自然中體驗、學習、成長。(荊門晚報 記者楊濤 通訊員林萬紅 許君涵)
發表時間:2025-04-21 來源:湖北文明網
4月19日,荊門市城市公園管理處植物園管理中心聯合掇刀一個體戶,在荊門植物園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詩詞文化+植物科普”跨界之旅。這場活動不僅讓書本知識“活”起來,更讓荊門植物園成為一座可閱讀、可探索、可互動的自然課堂。
活動現場。
活動伊始,40余名學生齊聚荊門植物園閑人居,在老師的帶領下共讀科普互動書籍《神奇植物立體書》,老師從地球上的植物、植物的力量、開花植物、極端植物、參天大樹、有用的植物、神奇的植物七個方面介紹神奇的植物世界,通過書籍獨特的立體設計,直觀觀察豬籠草“捕蟲陷阱”、蒲公英種子飛舞等植物奧秘。隨著書頁翻動,向日葵生長過程以層層展開的立體場景呈現,引得學生連連驚嘆。
隨后,學生抽盲盒、聲情并茂地朗誦《詠柳》《小池》等植物主題古詩詞,“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學生通過“讀詩詞猜植物”游戲,發現古詩詞里藏著的植物密碼,答對者還獲得了特別定制的“植物書簽”。
最令人期待的環節,是學生拿著詩詞里提到的植物名單,在園內展開“尋寶”行動。找到梅花、菊花、竹子等植物后,工作人員現場講解它們的習性、文化故事。比如“竹子為什么被稱為‘君子’?”“古代詩人為何獨愛梅花?”傳統文化的種子悄然播撒在心田,知識在真實的自然場景中深深扎根。
在園藝實踐環節,工作人員演示了翻土技巧,并講解其對于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學生化身“小小園丁”,拿起鏟子翻土,栽種麥冬,體驗勞動的成就感。一位參加活動的家長表示:“孩子通過親手栽種植物,觸摸植物根莖葉,感受泥土芬芳,能深層次理解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更懂得愛護自然的重要意義。”參加活動的學生則表示:“平日都是在學校的課堂上學習知識,這次能在荊門植物園自然課堂上閱讀、探索植物奧秘,實在太有趣了?!?/p>
此次閱讀實踐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更培養了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通過將閱讀與自然深度結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倡導在大自然中體驗、學習、成長。(荊門晚報 記者楊濤 通訊員林萬紅 許君涵)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