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12點的陽光斜斜切進樓道,羅貴慶解下沾著灰漬的保潔圍裙,端起飯菜一路小跑到一樓房屋門前。門未開,屋內已傳來一聲熱情地回應:“羅姐又來啦!”
“老譚,今兒有冬瓜燉排骨!”羅貴慶端出飯菜,蒸騰的香味彌漫小屋。床榻上,譚祥安半邊身子陷在棉被里,努力沖她笑著。
3年來,這間小屋總是進行著這樣的對話。1095次免費為租住戶譚祥安送飯,12年堅持不漲租金,這間出租屋里永遠充盈著飯菜的香和羅貴慶的暖。
初遇——
4000元租金,異鄉筑暖巢
2012年初秋,建筑工人譚祥安一家拖著行李箱,局促地站在羅貴慶的自建樓前。這棟位于恩施市金子壩街道黃泥壩社區的小樓,成了他們在城里安身的第一站。
“每年4000元租金,一室一廳帶廚衛?!绷_貴慶爽快的招呼聲,讓忐忑的譚祥安瞬間安心。
那時的譚祥安壯得像頭牛,皮膚曬得發亮,妻子王詠梅話不多,總是低著頭收拾屋子,兒子譚東青(化名)剛讀初中,見了羅貴慶就靦腆地喊“阿姨”。
羅貴慶對他們說:“搬來了,就是一家人。”
起初,王詠梅只當羅貴慶是客套,只知道這個出租屋便是他們一家在恩施城區安身立命的根;那時候,他們也從未想過,這簡單的客套話會成為日后最堅實的依靠。
12年來,其他房東的租金漲了又漲,唯有譚祥安家的租金始終停在4000元。
“都是苦過來的人,能幫就幫。”羅貴慶搓著因常年做保潔皸裂的手,笑得坦然。
守護——
1095天送餐,灶火共寒暑
2021年的秋雨格外冷,譚祥安突發腦梗倒在了家里,命運給這個家庭砸出了巨大的窟窿——偏癱、失去勞動能力,醫藥費掏空了積蓄。
曾經那個為家庭遮風擋雨的頂梁柱,如今連最簡單的起身、行走都成了奢望。兒子譚東青職中在讀,也正是需要關懷和支持的年齡,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妻子王詠梅肩頭。
為了維持生計,王詠梅必須出去工作,出門上早班,下晚班,回來又得給丈夫擦洗翻身??粗〈采夏抗獯魷⑸钔耆荒茏岳淼恼煞?,她以淚洗面,心中的委屈直往肚子里咽。
“你去上班,老譚中午的飯交給我。”“這個家要撐下去,兒子要讀書,你放心去找工作,你愛人我們一起想辦法照顧。”羅貴慶握著王詠梅的手安慰道,讓王詠梅原本冰冷的心有了一絲溫度。
從此之后,羅貴慶有了新日程:下班時間一到,脫下工裝就往家里跑。一到家,便系上她那條洗得有些發白的圍裙,熟練地在廚房里忙碌起來,鍋碗瓢盆碰撞出溫暖的音符。譚祥安的午飯有了著落。
如果碰上實在抽不開身的時候,羅貴慶的老伴王永久會接下接力棒。不論刮風下雨,他們總是準時出現在譚祥安的床邊,將一碗熱騰騰的飯菜遞到他手中。
從那時起,“不讓老譚餓著”就成了羅貴慶每天心里惦記的事。
3年1095餐,送飯接力從未中斷。簡單的飯菜,每一口都蘊含著羅貴慶夫婦對租戶深深的關懷與幫助。
2025年3月,初春的陽光輕柔地照在羅貴慶的身上,為她“鍍”上了一層暖光。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淺淺的皺紋,但那一雙眼睛,總是透著和善與溫暖,笑起來的時候,眉眼彎彎,讓人心里不自覺就親近了幾分。
“快來喲!”聽到屋內譚祥安的呼喊聲,羅貴慶趕緊起身跑進出租屋,只見譚祥安已經自己從客廳桌邊慢慢挪到了臥室門前,并嘟囔著“鞋子鞋子”。
羅貴慶俯下身子,輕聲地回應著:“知道了,你別動,我來給你穿?!边@暖心的一幕似乎是那么地尋常。
“我們這一住就是12年。”“當時醫生說康復希望很渺茫,但現在老譚能扶著助行器慢慢挪步了?!蓖踉伱纺﹃煞蜃T祥安已經能微微活動的手指,低頭訴說,“以前還有人嫌棄和嘲笑我們,幸好有羅姐幫忙,我都不知道該怎么感謝她?!?/p>
提及這些,王詠梅的眼中總是閃爍著淚光。
“我也沒做什么,都是順手的事。”面對王詠梅的聲聲感謝,羅貴慶有些不知所措。她說:“我只想著這個小家不能散?!?/p>
陽光下,羅貴慶指著陽臺上晾曬的衣服打趣道:“你看這樓上樓下曬的衣裳,哪分得清是租戶還是住戶?”
微光雖弱,卻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羅貴慶的小樓里,善意早已超越契約,變成流淌在樓道里的濃濃親情,一場關于善意與堅守的敘事仍在繼續。(恩施日報 全媒體記者 趙盛迷 通訊員 夏 季 葉燦燦)
發表時間:2025-04-02 來源:湖北文明網
正午12點的陽光斜斜切進樓道,羅貴慶解下沾著灰漬的保潔圍裙,端起飯菜一路小跑到一樓房屋門前。門未開,屋內已傳來一聲熱情地回應:“羅姐又來啦!”
“老譚,今兒有冬瓜燉排骨!”羅貴慶端出飯菜,蒸騰的香味彌漫小屋。床榻上,譚祥安半邊身子陷在棉被里,努力沖她笑著。
3年來,這間小屋總是進行著這樣的對話。1095次免費為租住戶譚祥安送飯,12年堅持不漲租金,這間出租屋里永遠充盈著飯菜的香和羅貴慶的暖。
初遇——
4000元租金,異鄉筑暖巢
2012年初秋,建筑工人譚祥安一家拖著行李箱,局促地站在羅貴慶的自建樓前。這棟位于恩施市金子壩街道黃泥壩社區的小樓,成了他們在城里安身的第一站。
“每年4000元租金,一室一廳帶廚衛。”羅貴慶爽快的招呼聲,讓忐忑的譚祥安瞬間安心。
那時的譚祥安壯得像頭牛,皮膚曬得發亮,妻子王詠梅話不多,總是低著頭收拾屋子,兒子譚東青(化名)剛讀初中,見了羅貴慶就靦腆地喊“阿姨”。
羅貴慶對他們說:“搬來了,就是一家人?!?/p>
起初,王詠梅只當羅貴慶是客套,只知道這個出租屋便是他們一家在恩施城區安身立命的根;那時候,他們也從未想過,這簡單的客套話會成為日后最堅實的依靠。
12年來,其他房東的租金漲了又漲,唯有譚祥安家的租金始終停在4000元。
“都是苦過來的人,能幫就幫。”羅貴慶搓著因常年做保潔皸裂的手,笑得坦然。
守護——
1095天送餐,灶火共寒暑
2021年的秋雨格外冷,譚祥安突發腦梗倒在了家里,命運給這個家庭砸出了巨大的窟窿——偏癱、失去勞動能力,醫藥費掏空了積蓄。
曾經那個為家庭遮風擋雨的頂梁柱,如今連最簡單的起身、行走都成了奢望。兒子譚東青職中在讀,也正是需要關懷和支持的年齡,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妻子王詠梅肩頭。
為了維持生計,王詠梅必須出去工作,出門上早班,下晚班,回來又得給丈夫擦洗翻身。看著病床上目光呆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丈夫,她以淚洗面,心中的委屈直往肚子里咽。
“你去上班,老譚中午的飯交給我?!薄斑@個家要撐下去,兒子要讀書,你放心去找工作,你愛人我們一起想辦法照顧。”羅貴慶握著王詠梅的手安慰道,讓王詠梅原本冰冷的心有了一絲溫度。
從此之后,羅貴慶有了新日程:下班時間一到,脫下工裝就往家里跑。一到家,便系上她那條洗得有些發白的圍裙,熟練地在廚房里忙碌起來,鍋碗瓢盆碰撞出溫暖的音符。譚祥安的午飯有了著落。
如果碰上實在抽不開身的時候,羅貴慶的老伴王永久會接下接力棒。不論刮風下雨,他們總是準時出現在譚祥安的床邊,將一碗熱騰騰的飯菜遞到他手中。
從那時起,“不讓老譚餓著”就成了羅貴慶每天心里惦記的事。
3年1095餐,送飯接力從未中斷。簡單的飯菜,每一口都蘊含著羅貴慶夫婦對租戶深深的關懷與幫助。
2025年3月,初春的陽光輕柔地照在羅貴慶的身上,為她“鍍”上了一層暖光。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淺淺的皺紋,但那一雙眼睛,總是透著和善與溫暖,笑起來的時候,眉眼彎彎,讓人心里不自覺就親近了幾分。
“快來喲!”聽到屋內譚祥安的呼喊聲,羅貴慶趕緊起身跑進出租屋,只見譚祥安已經自己從客廳桌邊慢慢挪到了臥室門前,并嘟囔著“鞋子鞋子”。
羅貴慶俯下身子,輕聲地回應著:“知道了,你別動,我來給你穿?!边@暖心的一幕似乎是那么地尋常。
“我們這一住就是12年?!薄爱敃r醫生說康復希望很渺茫,但現在老譚能扶著助行器慢慢挪步了。”王詠梅摩挲著丈夫譚祥安已經能微微活動的手指,低頭訴說,“以前還有人嫌棄和嘲笑我們,幸好有羅姐幫忙,我都不知道該怎么感謝她?!?/p>
提及這些,王詠梅的眼中總是閃爍著淚光。
“我也沒做什么,都是順手的事?!泵鎸ν踉伱返穆暵暩兄x,羅貴慶有些不知所措。她說:“我只想著這個小家不能散?!?/p>
陽光下,羅貴慶指著陽臺上晾曬的衣服打趣道:“你看這樓上樓下曬的衣裳,哪分得清是租戶還是住戶?”
微光雖弱,卻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羅貴慶的小樓里,善意早已超越契約,變成流淌在樓道里的濃濃親情,一場關于善意與堅守的敘事仍在繼續。(恩施日報 全媒體記者 趙盛迷 通訊員 夏 季 葉燦燦)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