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湖北好人”公示開啟!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3月3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優化英模人物宣傳學習機制,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湖北省文明辦開展“湖北好人”學習宣傳活動。通過組織發動廣大群眾參與推薦、學習、宣傳身邊的凡人善舉,廣泛發掘身邊好人、宣傳好人好事,培育好人文化、弘揚好人精神,營造推薦好人、學習好人、宣傳好人、關愛好人、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此次全省共有25人(組)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湖北好人”公示名單,其中助人為樂7人,見義勇為3人(組),誠實守信3人,敬業奉獻9人、孝老愛親3人,名單如下:

1.助人為樂:周重書(武漢)、陳中祥(十堰)、何立玲(襄陽)、鄧昌雄(宜昌)、劉明旺(孝感)、劉衛國(咸寧)、何小杰(省婦聯)

2.見義勇為:陳帥偉(武漢)、白馬團體(仙桃)、周亮亮(省見義勇為工作中心)

3.誠實守信:宋來波(宜昌)、龔正英(荊門)、王定釗(咸寧)

4.敬業奉獻:吳春橋(武漢)、徐春燕(黃石)、王小亮(襄陽)、梅啟新(荊州)、陳晉(鄂州)、何良法(黃岡)、梁紅清(天門)、錢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趙寶富(省教育廳)

5.孝老愛親:戈光月(十堰)、周麗華(仙桃)、楊純亮(恩施)

根據“湖北好人”學習宣傳活動安排,定于3月31日至4月7日對候選人進行公示,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對候選人的意見,可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反映。電子郵箱:hbwcnr@vip.163.com

事跡簡介

助人為樂

周重書

周重書,男,中共黨員,武漢市漢陽區七里一村社區退伍黨員、七里小區黨支部書記。從“軍人綠”到“工人藍”,再到“志愿紅”,他的身份在變,但為群眾謀福祉的初心從未有過絲毫動搖。三十年來,在社區志愿服務的道路上,周重書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親自疏通水管、修理樓道燈光、復原公共座椅,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卻累計做了兩萬多次。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時刻牽掛著社區的弱勢群體,為社區四百余名老弱病殘和獨居空巢老人送去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束溫暖陽光。因此,街坊鄰里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周百通”和“傻子周”。在他的感召和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中。他們共同為社區的和諧美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周重書的付出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曾榮獲“武漢楷?!薄拔錆h市五星級社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陳中祥

陳中祥,男,中共黨員,十堰市竹山縣竹坪鄉店坪村村民。84歲的陳中祥,自孩童時代就癡迷皮影。1989年,他正式加入了周衍云的竹坪鄉皮影隊,用三年時間成長為周衍云最得力弟子。2000年后,皮影隊日漸式微面臨解體。為搶救皮影戲的精髓戲本,陳中祥在2005年購買錄音機和磁帶,在演出現場錄制周衍云的唱詞。為確保長久保存,從2007年起他再次耗時4年,完成了21部數百萬字的皮影戲本抄寫工作,讓竹坪鄉的皮影戲本得以留存和傳承。周衍云去世后,在陳中祥的反復動員下,周衍云的兒子周承志答應回鄉接班。陳中祥手傳口授,悉心教導,將周承志培養為皮影行列中優秀的“攔門人”,還是竹山高腔皮影第四代“非遺”傳承人。隨著時代發展,陳中祥和他的弟子們從戲本創作、道具裝備、市場運作、新媒體等推陳出新,讓皮影戲持續具有生命力,更多的人了解“非遺”皮影。曾榮獲竹山工匠、 十堰好人。

何立玲

何立玲,女,中共黨員,襄陽市保康縣特殊教育學校志愿者教師、??悼h城關鎮個體經營戶。畢業于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的她繼承父業,經商賣家具,為圓特教教師夢,自2014年起,她到??悼h特教學校擔任志愿者教師,十一年來,她每周到學校上公益課,承擔培智班的語言訓練、唱游與律動等課程教學工作,十一年如一日從未間斷,不圖任何匯報。自備零食、玩具、學具等“強化物”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累計捐贈物資2萬余元,吸納2名特校優秀畢業生就業。何立玲獲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獎、襄陽好人等榮譽。她積極參與的“行走在大山里的課堂”送教上門志愿服務項目,先后榮獲2022年湖北省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項目、2023年第九批湖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2023年湖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鄧昌雄

鄧昌雄,男,中共黨員,宜昌宜都市潘家灣中小學退休教師。從18歲當老師為學生拿起剪刀,到72歲仍在為山鄉老人們免費理發,這“一點小事”,鄧昌雄一做就是54年。從1971年到2013年,他扎根潘家灣土家族山鄉42年,用粉筆書寫育人篇章,更用剪刀剪出師者大愛。目睹山里孩童因貧困或路途遙遠無法理發,他默默購置工具苦練手藝,化身校園“剪刀俠”,定期義務為學生們修剪頭發。退休后,他看到山里的老人們因為行動不便,便重拾剪刀,做起了山里的“流動”理發師,上門給老人們免費剃頭。截至目前,他已經堅持上門理發11年,義務理發的服務范圍擴大到了周邊四五個村,用壞了4把理發工具,騎壞了2輛摩托車,為周邊150名余老人免費理發超過10000次。曾獲“宜昌好人”稱號,其事跡被中新網、荊楚網、湖北日報、長江云、湖北電視臺、湖北文明網等媒體報道。

劉明旺

劉明旺,男,孝感漢川市劉家隔鎮居民。身為廚師的他,每天都要在油煙彌漫的環境中工作很長時間,十分辛苦。然而,為了保證獻血質量,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自律。每天早晚,他都會在工作之余去健身跑步,有時間還報名參加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為他的獻血之路提供了堅實保障。他經常向身邊人宣傳獻血知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打消他人的顧慮,他身邊的好友、親人被他無私奉獻的精神所帶動,也紛紛參與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一起傳遞這份愛心。自2006年開始,19年如一日堅持無償獻血達219次,全血獻血量400ML,單采成分血獻血量435治療量,總計獻血量100600ML,相當于獻出成人自身血量的22倍。他先后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終身榮譽獎”“孝感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榮譽。

劉衛國

劉衛國,男,咸寧市通城縣四莊鄉龍潭洞村村民。他真心愛水、癡心護水,自掏腰包購買數碼相機,監督亂丟垃圾、污染河水的不文明行為;自費出資3萬多元購買游船,每天義務打撈清理河道垃圾;籌措經費拍攝《親親雋水河》MTV,號召大家一起愛護環境、保護母親河。他長期堅持公益護水,頂酷暑冒嚴寒,從未停下巡河護河的腳步,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水癡”老人。曾獲得湖北省河湖長制示范人物、咸寧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南鄂楷模榮譽稱號。

何小杰

何小杰,女,中共黨員,荊州市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副隊長。2010年加入荊州市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多年來,何小杰同志投身“發現愛”項目籌備,9個項目小組定期上門為29個社區、6家福利院300多位高齡失能老人提供愛心義剪,深受群眾好評。何小杰同時全力參與“忙能幫”項目打造,讓100多位視障人士、肢殘人群和特殊兒童重拾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十多年來,何小杰所帶領的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和文藝宣傳分隊,共組織了400多場無償獻血公益行,通過線下招募與宣傳帶動了近2萬名市民成為無償獻血志愿者,其中,累計300人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銀、銅獎表彰,金獎超過29人次。2014年至2024年十年間,由何小杰同志牽頭組織的荊州市紅十字會“金秋助學”公益項目累計資助困境大學生42人,資助總金額達60.32萬元。

見義勇為

陳帥偉

陳帥偉,男,武漢媒介盒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2024年7月14日下午17時左右,陳帥偉陪同妻子、女兒在蘭亭公園九峰水庫附近游玩時發現隗景瑞母子三人意外落水,毫不猶豫跳入水中,用盡全力成功營救三人后,因水性不佳、體力不支沉入水底數分鐘,被周圍的群眾搜救上岸。經送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搶救,陳帥偉生命體征恢復平穩,但因腦部受傷,記憶僅部分恢復,不能正常行走,目前能用簡單的詞語跟家人做一些交流,但仍需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8月15日,東湖高新區政法委向陳帥偉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同時,積極向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申報更高級別榮譽。10月9日,陳帥偉被中央政法委評為“2024年第三季度見義勇為勇士”。

白馬團體

2月4日(正月初七)中午,湖北省仙桃市漢江邊,一場“三人+一馬”的生死救援令人動容。當時,一名男子不慎落入湍急的江水中,隨時可能被江水沖走,他的女兒在岸邊一邊哭喊一邊沖向江中。危急時刻,在附近策馬馳騁的蘇邵高將女孩拉上岸,他的搭檔依立拜則立刻馭馬沖向江心,同一時間冬泳愛好者劉杭州也跳進水中,拼盡全力游至落水男子身后,和依立拜一人拉、一人推,合力將落水男子救起。5日凌晨5點,跳江救人的“英雄白馬”開始食欲不振,并伴有腹瀉,后發熱,11日晚,病情突然惡化,經過緊急救治后,情況并未好轉,隨后因突發腸絞不幸離世。凡人善舉,吸引全國目光。白馬團體的英雄事跡在抖音、微博等平臺登頂熱搜,各大主流新聞平臺相關閱讀總點擊量超“10億”。

周亮亮

周亮亮,男,中共黨員,孝感市大悟縣司法局夏店司法所負責人。2024年4月11日下午5點40分左右,大悟縣澴河三橋橋下停車場,羅某啟動車輛因為操作不當,導致車輛墜入河中。此處水深4米多,羅某和妻子被困車內,車輛下沉,情況十分危險。在停車場的周亮亮聽到落水聲,他第一時間沖出車,看見車內有人,邊跑邊脫掉外套,毫不猶豫跳入河中,拼命游向落水車輛,展開營救行動。周亮亮經過嘗試幾次打開后車門,司機羅某已經從駕駛室爬到后排,周亮亮抓住羅某胳膊從車內拉出往岸上游去,羅某被救上岸。羅某妻子從后車門爬出,緊緊抓住后車門,車輛已大部分沉入水中,只剩下車尾露出水面。此時,正在河邊釣魚的付翔看到后,迅速跑來跳入水中,參與救人,群眾李成林取下河邊預先設放的救生設備,周亮亮接過救生圈拋向墜河車輛后,周亮亮再次跳入水中,將救生繩固定在救生圈上,他與付翔合力將救生圈套在羅某妻子身上,二人陪伴在救生圈左右,在兩位“勇士”和熱心群眾的共同營救下,羅某妻子順利上岸,夫妻二人成功得救。曾榮獲孝感好人。

誠實守信

宋來波

宋來波,男,宜昌市遠安縣嫘祖鎮分水村村民。他自幼失去雙親,1999年爺爺去世,留下他和哥哥相依為命,次年哥哥意外燒傷,鄉親們湊出115筆捐款給予救助,兩兄弟將他人的幫助記載于“恩情本”上,并相互承諾定要努力成長報鄉恩。2009年哥哥因意外去世,悲傷過后的宋來波帶著哥哥“還情報恩”的囑托更加奮發圖強,心中的善與愛也讓他力所能及幫助了許多人,24年后,宋來波回鄉兌現了與亡兄的承諾,找到當年的“恩情本”,翻倍向恩人還情報恩。獲評宜昌市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進個人。其事跡被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新聞網、湖北日報等媒體報道,并獲得億萬網友稱贊。

龔正英

龔正英,女,荊門市鐘祥市石牌鎮石牌社區居民、石牌鎮“無名”理發店店主。她堅守親民價格,用剪刀傳遞濃濃鄉情,20余年來,定格6元的不漲價堅守的是對街坊四鄰的諾言,也留住了歲月靜好的回憶。她堅守傳統技藝,43年前她跟隨父親在“紅旗”理發店學習剪發技術,理發店歷經多次合并、搬遷,但因其理發技藝被鄉親口口相傳,如今沒有招牌的小店每到上午就門庭若市,四十年如一日,她用手藝將店里的老顧客處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她堅守暖心服務,上門義剪解鄉親“頭”等大事,對于附近臥床不便的老人,她會記錄下來,按時上門服務。2020年,龔正英加入石牌鎮志愿者協會,累計在重陽節長桌宴等志愿活動中,為高壽老人免費義務理發百余人。

王定釗

王定釗,男,中共黨員,咸寧市通山縣江源村村民。為實現保護好家鄉古民居的心愿和承諾,他四處奔走宣傳,帶頭捐款籌集資金,并牽頭成立江源古民居保護管理理事會,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古民居保護工作。他二十年如一日履諾踐諾、赤誠守護,讓江源村上萬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得以保留。其事跡被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湖北電視臺、湖北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先后獲評中國古村鎮風云人物、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新鄉賢代表人物、咸寧好人等榮譽稱號。

敬業奉獻

吳春橋

吳春橋,男,中共黨員,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冶建分公司筑爐工,中國五礦集團首席技師、中冶集團首席技師、湖北省首席技師、現任國家級“技能大師吳春橋工作室”領辦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堅持秉持工匠精神,永葆技能報國情懷,不斷精進技藝,他砌的爐子被譽為業界的“天花板”。吳春橋先后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冶金建設高級技能專家、中國大能手、湖北工匠、楚天名匠、荊楚工匠、武漢工匠、武漢市大城工匠、武漢市勞動模范,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建筑工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功勛工匠,入選2024年首屆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徐春燕

徐春燕,女,中共黨員,黃石市西塞山區花園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她扎根基層工作20余年,以"黨建+民生"的創新治理模式,在城鄉結合部的復雜環境中蹚出社區治理新路。面對基礎設施薄弱、人口結構復雜的現狀,她打造"紅色驛站""小燕子工作室"等服務平臺,組建"鄰里幫幫團"等公益組織,帶領群眾完成公廁改造、路燈亮化等多項民生工程,創新建設郭新三房黨群服務站和民俗文化傳承基地。2022年榮膺全省社區建設先進工作者、湖北省三八紅旗手,2023年獲評湖北省"最美婦聯人",其打造的社區治理樣本更助推花園路社區斬獲“湖北省三八紅旗集體”"黃石市文明社區"等多項殊榮。

王小亮

王小亮,男,襄陽中通快遞紫貞承包區負責人。22歲意外失去右臂,他在挫折中自強不息,練就了單手打包快遞僅需20秒的絕技,還能獨臂開車日送快遞400多件。10年來,他積極開創快遞事業,接連盤下7個快遞店,帶動父母、堂姐、表哥等8人從農村到城市創業、就業,并為6人提供就業崗位。步入互聯網時代,他苦學計算機知識、數智化技術,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快遞行業轉型升級,建成了襄陽市第一家24小時無人智能化驛站。他自強不息的故事被人民網、新華網、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先后榮獲湖北省自強模范、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向上向善青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梅啟新

梅啟新,男,荊州松滋市斯家場鎮姜家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梅啟新帶頭踐行“黨建引領,黨員帶頭,教育興村,產業富村”的發展思路,響亮提出“不比做屋、只比讀書”的“尚學”口號,20多年來,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全村勸學助學,一千余人的小山村累計培養出博士13人,碩士38人,大學畢業生231人,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博士第一村”,還先后獲評湖北省綠色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等。梅啟新榮獲“”湖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同時,他始終堅持“生態、富民、興村”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和研學游。一方面,采取“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全村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聯農帶農100人、增收金額80萬元;另一方面,以博士文化和“五比五讓”(比讀書,讓書香四溢;比家風,讓墨香傳承;比勤作,讓果香遍野;比宜居,讓花香彌漫;比情懷,讓家鄉振興)的鄉風文明為亮點,建成姜家嶺博士書院、耕讀文化園等,發展研學游,年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促進了文化與經濟的雙重繁榮。

陳晉

陳晉,男,中共黨員,鄂州市拘留所原所長。2024年12月31日,陳晉在外出執勤途中,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他從警26年,以“釘釘子”精神深耕監所管理,首創“五心工作法”教育感化被監管人員1萬余名。他創新“執拘聯動”新模式,破解司法執行困局,化解265起社會矛盾,探索總結出保外就醫“三十八條”收押注意事項和百種疾病治療方法,入選湖北省監管系統專家人才庫首批成員。他創新推進監所改革,將心理學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將看守所的工作延伸為刑偵“第二戰場”,26年來,陳晉累計獲取案件線索1183條,協助破案975起,其中包括70起命案積案。在陳晉和監管民警努力下,鄂州市第一看守所實現連續28年安全無事故,拘留所實現連續11年安全無事故。陳晉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等榮譽稱號。

何良法

何良法,男,中共黨員,黃岡市蘄春縣管窯人,湖北明窯陶藝股份有限公司陶匠,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蘄春管窯手工制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自幼癡迷陶藝,13歲起隨父輩學習制陶,歷經六十余載堅守,將瀕臨失傳的管窯陶藝從“日用陶”轉型為“藝術陶”,推動傳統技藝煥發新生。面對上世紀90年代管窯陶業衰落,他痛心立誓:“不能讓祖業斷送!”潛心鉆研創新,帶領三代人扎根鄉村,成功恢復古法工藝,并開發出“木葉盞”等精品陶器,作品多次獲國家級獎項。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2024年受聘為湖北省陶瓷藝術與產業發展專委會總顧問。他傾力傳承非遺文化,編寫教材、制定課程,深入高校授課,開辦陶藝學校,累計培養超3萬名學生,吸引百余名工匠返鄉,其子孫三代皆投身陶藝。在他的推動下,管窯陶藝實現產業轉型,融合文旅發展,激活當地經濟,千年窯火重燃輝煌。年逾古稀的他仍奔走一線用一生詮釋匠人精神,為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作出卓越貢獻。曾獲湖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梁紅清

梁紅清,男,中共黨員,天門市拖市鎮何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天門市鴻遠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作為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省級科技特派員,他潛心鉆研種植技術,牽頭成立天門市鴻遠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大力提升產業化水平,實現了馬鈴薯種植全程機械化,帶領何場村走上了馬鈴薯種植的致富之路。如今,何場村馬鈴薯品牌年訂單銷售額達1000余萬元,帶動周邊群眾800余戶走上馬鈴薯產業致富路,社員和種植戶年均增收3萬余元,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排頭兵”。在梁紅清的帶領下,合作社先后獲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國優質農產品AAA級誠信示范社”“中國3·15生態農產品誠信供應商”等榮譽稱號。近年來,他先后獲評“湖北省優秀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湖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湖北省模范退役軍人”“湖北省十佳農民”等榮譽。

錢林

錢林,女,中共黨員,湖北交投隨岳運營公司天門管理所政工管理員。她是新媒體陣地上的“破壁者”,積極探索“高速+”新思路,在抖音、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策劃了“小林為您講政策”“小林為您銷農貨”系列短視頻,單視頻瀏覽量高達78萬,單場直播觀看人數4.5萬、點贊次數2.6萬,積累4萬粉絲,獲贊數達到32萬。她是風雪逆行中的“守護者”。在2024年兩輪冰凍雨雪天氣期間,她連續堅守崗位36天,每天上路超過18小時,白天,冒風雪徒步行走十余公里,為滯留司乘送去熱水食物。晚上,不間斷開展實時路況“大聯播”70余場,解答司乘問詢3萬余條。她是青春星河里的“點燈人”,帶領公司“太陽花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223余次,開展“陽光助農直播”活動,累計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100萬余元,個人志愿服務時長達1268個小時,用以實際行動奉獻筑夢高速事業,先后榮獲全國第十屆最美“中國路姐”、全省“十佳最美公路人”、湖北收費公路技能競賽“服務明星”等多項榮譽。

趙寶富

趙寶富,男,中共黨員,武漢紡織大學教師、副教授。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共筑校園心理安全網的“守門員”。十三年以來,接待心理咨詢三千余人次,開展各類科普講座六百余場,有效干預心理危機五百余起。牽頭負責陽光講堂將科普知識送到三萬多名學生心中,24小時心理危機熱線持續開機四萬多小時,協助拍攝科普微視頻受教育人數達百萬。他服務人民,擔當有為,是以凡人微光匯聚向上向善力量的“火炬手”。通過教育部熱線幫助民眾消除恐慌,在教育廳熱線里增強民眾心理免疫力,在軍運會為“小水杉”心理護航,在“長江之星”沉船事件中進行心理救援,解救陷入傳銷的女孩平安回家,為山村學生送去心理錦囊……先后被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楚天都市報等媒體報道。他銳意進取,守正創新,是專一行精一行的“螺絲釘”。主持參與科研項目三十余項,發表論文多篇,曾獲“全國平安校園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心理健康優秀成果二等獎”,個人獲“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優秀青年工作者”等榮譽二十余項,他始終用一言一行呵護心靈、靜待花開。

孝老愛親

戈光月

戈光月,女,十堰市房縣城關鎮八里村居民。在房縣城關鎮八里村,有這樣一戶特殊的家庭,9口人中有5個是年過半百的單身漢。戈光月是家里唯一的女性,戈光月的丈夫郭苗苗常年在外務工,公公郭道權和4個年過半百的叔伯都在他們家居住,幾位老人曾經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又都沒有娶妻安家。上照顧5個老人、下養育一雙兒女的重擔全部落在戈光月一人的肩上,洗衣、做飯、接送孩子上學、做農活、打零工、輔導作業……從早上5點到晚上10點,戈光月每天都有滿滿當當的活,每天都是如此。大伯郭道財身患食道癌臥床兩年,戈光月精心伺候了兩年,老人沒有遭罪,2022年9月安詳離世。2024年2月,她又送走了三伯。如今,剩下的3位老人已經年邁,洗衣做飯、生病照顧、洗澡理發,戈光月盡全力將幾位老人照顧的衣食無憂,收拾的干干凈凈,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當初的諾言。

周麗華

周麗華,女,中共黨員,中儲糧直屬庫有限公司輪換購銷科退休員工。父親患癌,母親癱瘓,弟弟三次開顱,兒子患有嚴重的自閉癥,上天似乎把所有的壞運氣都撇向了周麗華,“不服周”的她扛下所有,帶著家人求醫看病,悉心照料。10年來,她為了治療和照顧這些重病的親人,已經負債累累。2023年,婆婆去世后,她又把91歲高齡公公接過來照顧。盡管生活艱難,周麗華從未放棄,而是以責任、感恩為力量,樹立起了正能量的榜樣?!爸灰形以冢@個家就在。我始終相信,生活終究會苦盡甘來,日子再難也要笑著過?!敝茺惾A用她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充滿愛的天空。榮獲2020年“仙桃楷?!?、2021年第六屆仙桃市道德模范稱號。

楊純亮

楊純亮,男,恩施州宣恩縣沙道溝鎮酉水情社區居民。他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顧先天性腦萎縮的養女,用堅韌與溫情書寫超越血緣的父愛傳奇。2004年,膝下無子的楊純亮夫妻在福建務工時收養女兒楊夢婷,卻在孩子兩歲時確診先天性腦萎縮。面對醫生“終生無法治愈”的殘酷診斷,這個普通的家庭選擇直面命運。不離不棄、四處奔走求醫,還籌措醫療費為女兒治療白內障,全家齊心共同照料病兒,他始終堅信“有女兒在,這個家才完整。”二十年風雨兼程,楊純亮從雷厲風行的漢子蛻變為細致入微的“全能父親”。堅持每日為女兒做飯梳頭,帶女兒散步按摩。在社區的幫扶下,他兼顧公益性崗位、周邊工廠臨時小工與家庭照料,用自己的雙手托起全家的希望。楊純亮用二十年堅守證明,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完美無缺,而在于永不放棄的守護。這份超越血緣的大愛,在鄂西山水間譜寫出最動人的親情詩篇。

責任編輯:李歡

2025年第一季度“湖北好人”公示開啟!

發表時間:2025-03-31 來源:湖北文明網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優化英模人物宣傳學習機制,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湖北省文明辦開展“湖北好人”學習宣傳活動。通過組織發動廣大群眾參與推薦、學習、宣傳身邊的凡人善舉,廣泛發掘身邊好人、宣傳好人好事,培育好人文化、弘揚好人精神,營造推薦好人、學習好人、宣傳好人、關愛好人、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此次全省共有25人(組)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湖北好人”公示名單,其中助人為樂7人,見義勇為3人(組),誠實守信3人,敬業奉獻9人、孝老愛親3人,名單如下:

1.助人為樂:周重書(武漢)、陳中祥(十堰)、何立玲(襄陽)、鄧昌雄(宜昌)、劉明旺(孝感)、劉衛國(咸寧)、何小杰(省婦聯)

2.見義勇為:陳帥偉(武漢)、白馬團體(仙桃)、周亮亮(省見義勇為工作中心)

3.誠實守信:宋來波(宜昌)、龔正英(荊門)、王定釗(咸寧)

4.敬業奉獻:吳春橋(武漢)、徐春燕(黃石)、王小亮(襄陽)、梅啟新(荊州)、陳晉(鄂州)、何良法(黃岡)、梁紅清(天門)、錢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趙寶富(省教育廳)

5.孝老愛親:戈光月(十堰)、周麗華(仙桃)、楊純亮(恩施)

根據“湖北好人”學習宣傳活動安排,定于3月31日至4月7日對候選人進行公示,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對候選人的意見,可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反映。電子郵箱:hbwcnr@vip.163.com

事跡簡介

助人為樂

周重書

周重書,男,中共黨員,武漢市漢陽區七里一村社區退伍黨員、七里小區黨支部書記。從“軍人綠”到“工人藍”,再到“志愿紅”,他的身份在變,但為群眾謀福祉的初心從未有過絲毫動搖。三十年來,在社區志愿服務的道路上,周重書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親自疏通水管、修理樓道燈光、復原公共座椅,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卻累計做了兩萬多次。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時刻牽掛著社區的弱勢群體,為社區四百余名老弱病殘和獨居空巢老人送去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束溫暖陽光。因此,街坊鄰里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周百通”和“傻子周”。在他的感召和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中。他們共同為社區的和諧美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周重書的付出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曾榮獲“武漢楷?!薄拔錆h市五星級社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陳中祥

陳中祥,男,中共黨員,十堰市竹山縣竹坪鄉店坪村村民。84歲的陳中祥,自孩童時代就癡迷皮影。1989年,他正式加入了周衍云的竹坪鄉皮影隊,用三年時間成長為周衍云最得力弟子。2000年后,皮影隊日漸式微面臨解體。為搶救皮影戲的精髓戲本,陳中祥在2005年購買錄音機和磁帶,在演出現場錄制周衍云的唱詞。為確保長久保存,從2007年起他再次耗時4年,完成了21部數百萬字的皮影戲本抄寫工作,讓竹坪鄉的皮影戲本得以留存和傳承。周衍云去世后,在陳中祥的反復動員下,周衍云的兒子周承志答應回鄉接班。陳中祥手傳口授,悉心教導,將周承志培養為皮影行列中優秀的“攔門人”,還是竹山高腔皮影第四代“非遺”傳承人。隨著時代發展,陳中祥和他的弟子們從戲本創作、道具裝備、市場運作、新媒體等推陳出新,讓皮影戲持續具有生命力,更多的人了解“非遺”皮影。曾榮獲竹山工匠、 十堰好人。

何立玲

何立玲,女,中共黨員,襄陽市??悼h特殊教育學校志愿者教師、??悼h城關鎮個體經營戶。畢業于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的她繼承父業,經商賣家具,為圓特教教師夢,自2014年起,她到保康縣特教學校擔任志愿者教師,十一年來,她每周到學校上公益課,承擔培智班的語言訓練、唱游與律動等課程教學工作,十一年如一日從未間斷,不圖任何匯報。自備零食、玩具、學具等“強化物”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累計捐贈物資2萬余元,吸納2名特校優秀畢業生就業。何立玲獲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獎、襄陽好人等榮譽。她積極參與的“行走在大山里的課堂”送教上門志愿服務項目,先后榮獲2022年湖北省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項目、2023年第九批湖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2023年湖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鄧昌雄

鄧昌雄,男,中共黨員,宜昌宜都市潘家灣中小學退休教師。從18歲當老師為學生拿起剪刀,到72歲仍在為山鄉老人們免費理發,這“一點小事”,鄧昌雄一做就是54年。從1971年到2013年,他扎根潘家灣土家族山鄉42年,用粉筆書寫育人篇章,更用剪刀剪出師者大愛。目睹山里孩童因貧困或路途遙遠無法理發,他默默購置工具苦練手藝,化身校園“剪刀俠”,定期義務為學生們修剪頭發。退休后,他看到山里的老人們因為行動不便,便重拾剪刀,做起了山里的“流動”理發師,上門給老人們免費剃頭。截至目前,他已經堅持上門理發11年,義務理發的服務范圍擴大到了周邊四五個村,用壞了4把理發工具,騎壞了2輛摩托車,為周邊150名余老人免費理發超過10000次。曾獲“宜昌好人”稱號,其事跡被中新網、荊楚網、湖北日報、長江云、湖北電視臺、湖北文明網等媒體報道。

劉明旺

劉明旺,男,孝感漢川市劉家隔鎮居民。身為廚師的他,每天都要在油煙彌漫的環境中工作很長時間,十分辛苦。然而,為了保證獻血質量,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自律。每天早晚,他都會在工作之余去健身跑步,有時間還報名參加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為他的獻血之路提供了堅實保障。他經常向身邊人宣傳獻血知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打消他人的顧慮,他身邊的好友、親人被他無私奉獻的精神所帶動,也紛紛參與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一起傳遞這份愛心。自2006年開始,19年如一日堅持無償獻血達219次,全血獻血量400ML,單采成分血獻血量435治療量,總計獻血量100600ML,相當于獻出成人自身血量的22倍。他先后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終身榮譽獎”“孝感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榮譽。

劉衛國

劉衛國,男,咸寧市通城縣四莊鄉龍潭洞村村民。他真心愛水、癡心護水,自掏腰包購買數碼相機,監督亂丟垃圾、污染河水的不文明行為;自費出資3萬多元購買游船,每天義務打撈清理河道垃圾;籌措經費拍攝《親親雋水河》MTV,號召大家一起愛護環境、保護母親河。他長期堅持公益護水,頂酷暑冒嚴寒,從未停下巡河護河的腳步,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水癡”老人。曾獲得湖北省河湖長制示范人物、咸寧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南鄂楷模榮譽稱號。

何小杰

何小杰,女,中共黨員,荊州市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副隊長。2010年加入荊州市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多年來,何小杰同志投身“發現愛”項目籌備,9個項目小組定期上門為29個社區、6家福利院300多位高齡失能老人提供愛心義剪,深受群眾好評。何小杰同時全力參與“忙能幫”項目打造,讓100多位視障人士、肢殘人群和特殊兒童重拾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十多年來,何小杰所帶領的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和文藝宣傳分隊,共組織了400多場無償獻血公益行,通過線下招募與宣傳帶動了近2萬名市民成為無償獻血志愿者,其中,累計300人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銀、銅獎表彰,金獎超過29人次。2014年至2024年十年間,由何小杰同志牽頭組織的荊州市紅十字會“金秋助學”公益項目累計資助困境大學生42人,資助總金額達60.32萬元。

見義勇為

陳帥偉

陳帥偉,男,武漢媒介盒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2024年7月14日下午17時左右,陳帥偉陪同妻子、女兒在蘭亭公園九峰水庫附近游玩時發現隗景瑞母子三人意外落水,毫不猶豫跳入水中,用盡全力成功營救三人后,因水性不佳、體力不支沉入水底數分鐘,被周圍的群眾搜救上岸。經送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搶救,陳帥偉生命體征恢復平穩,但因腦部受傷,記憶僅部分恢復,不能正常行走,目前能用簡單的詞語跟家人做一些交流,但仍需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8月15日,東湖高新區政法委向陳帥偉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同時,積極向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申報更高級別榮譽。10月9日,陳帥偉被中央政法委評為“2024年第三季度見義勇為勇士”。

白馬團體

2月4日(正月初七)中午,湖北省仙桃市漢江邊,一場“三人+一馬”的生死救援令人動容。當時,一名男子不慎落入湍急的江水中,隨時可能被江水沖走,他的女兒在岸邊一邊哭喊一邊沖向江中。危急時刻,在附近策馬馳騁的蘇邵高將女孩拉上岸,他的搭檔依立拜則立刻馭馬沖向江心,同一時間冬泳愛好者劉杭州也跳進水中,拼盡全力游至落水男子身后,和依立拜一人拉、一人推,合力將落水男子救起。5日凌晨5點,跳江救人的“英雄白馬”開始食欲不振,并伴有腹瀉,后發熱,11日晚,病情突然惡化,經過緊急救治后,情況并未好轉,隨后因突發腸絞不幸離世。凡人善舉,吸引全國目光。白馬團體的英雄事跡在抖音、微博等平臺登頂熱搜,各大主流新聞平臺相關閱讀總點擊量超“10億”。

周亮亮

周亮亮,男,中共黨員,孝感市大悟縣司法局夏店司法所負責人。2024年4月11日下午5點40分左右,大悟縣澴河三橋橋下停車場,羅某啟動車輛因為操作不當,導致車輛墜入河中。此處水深4米多,羅某和妻子被困車內,車輛下沉,情況十分危險。在停車場的周亮亮聽到落水聲,他第一時間沖出車,看見車內有人,邊跑邊脫掉外套,毫不猶豫跳入河中,拼命游向落水車輛,展開營救行動。周亮亮經過嘗試幾次打開后車門,司機羅某已經從駕駛室爬到后排,周亮亮抓住羅某胳膊從車內拉出往岸上游去,羅某被救上岸。羅某妻子從后車門爬出,緊緊抓住后車門,車輛已大部分沉入水中,只剩下車尾露出水面。此時,正在河邊釣魚的付翔看到后,迅速跑來跳入水中,參與救人,群眾李成林取下河邊預先設放的救生設備,周亮亮接過救生圈拋向墜河車輛后,周亮亮再次跳入水中,將救生繩固定在救生圈上,他與付翔合力將救生圈套在羅某妻子身上,二人陪伴在救生圈左右,在兩位“勇士”和熱心群眾的共同營救下,羅某妻子順利上岸,夫妻二人成功得救。曾榮獲孝感好人。

誠實守信

宋來波

宋來波,男,宜昌市遠安縣嫘祖鎮分水村村民。他自幼失去雙親,1999年爺爺去世,留下他和哥哥相依為命,次年哥哥意外燒傷,鄉親們湊出115筆捐款給予救助,兩兄弟將他人的幫助記載于“恩情本”上,并相互承諾定要努力成長報鄉恩。2009年哥哥因意外去世,悲傷過后的宋來波帶著哥哥“還情報恩”的囑托更加奮發圖強,心中的善與愛也讓他力所能及幫助了許多人,24年后,宋來波回鄉兌現了與亡兄的承諾,找到當年的“恩情本”,翻倍向恩人還情報恩。獲評宜昌市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進個人。其事跡被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新聞網、湖北日報等媒體報道,并獲得億萬網友稱贊。

龔正英

龔正英,女,荊門市鐘祥市石牌鎮石牌社區居民、石牌鎮“無名”理發店店主。她堅守親民價格,用剪刀傳遞濃濃鄉情,20余年來,定格6元的不漲價堅守的是對街坊四鄰的諾言,也留住了歲月靜好的回憶。她堅守傳統技藝,43年前她跟隨父親在“紅旗”理發店學習剪發技術,理發店歷經多次合并、搬遷,但因其理發技藝被鄉親口口相傳,如今沒有招牌的小店每到上午就門庭若市,四十年如一日,她用手藝將店里的老顧客處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她堅守暖心服務,上門義剪解鄉親“頭”等大事,對于附近臥床不便的老人,她會記錄下來,按時上門服務。2020年,龔正英加入石牌鎮志愿者協會,累計在重陽節長桌宴等志愿活動中,為高壽老人免費義務理發百余人。

王定釗

王定釗,男,中共黨員,咸寧市通山縣江源村村民。為實現保護好家鄉古民居的心愿和承諾,他四處奔走宣傳,帶頭捐款籌集資金,并牽頭成立江源古民居保護管理理事會,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古民居保護工作。他二十年如一日履諾踐諾、赤誠守護,讓江源村上萬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得以保留。其事跡被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湖北電視臺、湖北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先后獲評中國古村鎮風云人物、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新鄉賢代表人物、咸寧好人等榮譽稱號。

敬業奉獻

吳春橋

吳春橋,男,中共黨員,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冶建分公司筑爐工,中國五礦集團首席技師、中冶集團首席技師、湖北省首席技師、現任國家級“技能大師吳春橋工作室”領辦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堅持秉持工匠精神,永葆技能報國情懷,不斷精進技藝,他砌的爐子被譽為業界的“天花板”。吳春橋先后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冶金建設高級技能專家、中國大能手、湖北工匠、楚天名匠、荊楚工匠、武漢工匠、武漢市大城工匠、武漢市勞動模范,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建筑工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功勛工匠,入選2024年首屆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徐春燕

徐春燕,女,中共黨員,黃石市西塞山區花園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她扎根基層工作20余年,以"黨建+民生"的創新治理模式,在城鄉結合部的復雜環境中蹚出社區治理新路。面對基礎設施薄弱、人口結構復雜的現狀,她打造"紅色驛站""小燕子工作室"等服務平臺,組建"鄰里幫幫團"等公益組織,帶領群眾完成公廁改造、路燈亮化等多項民生工程,創新建設郭新三房黨群服務站和民俗文化傳承基地。2022年榮膺全省社區建設先進工作者、湖北省三八紅旗手,2023年獲評湖北省"最美婦聯人",其打造的社區治理樣本更助推花園路社區斬獲“湖北省三八紅旗集體”"黃石市文明社區"等多項殊榮。

王小亮

王小亮,男,襄陽中通快遞紫貞承包區負責人。22歲意外失去右臂,他在挫折中自強不息,練就了單手打包快遞僅需20秒的絕技,還能獨臂開車日送快遞400多件。10年來,他積極開創快遞事業,接連盤下7個快遞店,帶動父母、堂姐、表哥等8人從農村到城市創業、就業,并為6人提供就業崗位。步入互聯網時代,他苦學計算機知識、數智化技術,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快遞行業轉型升級,建成了襄陽市第一家24小時無人智能化驛站。他自強不息的故事被人民網、新華網、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先后榮獲湖北省自強模范、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向上向善青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梅啟新

梅啟新,男,荊州松滋市斯家場鎮姜家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梅啟新帶頭踐行“黨建引領,黨員帶頭,教育興村,產業富村”的發展思路,響亮提出“不比做屋、只比讀書”的“尚學”口號,20多年來,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全村勸學助學,一千余人的小山村累計培養出博士13人,碩士38人,大學畢業生231人,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博士第一村”,還先后獲評湖北省綠色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等。梅啟新榮獲“”湖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同時,他始終堅持“生態、富民、興村”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和研學游。一方面,采取“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全村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聯農帶農100人、增收金額80萬元;另一方面,以博士文化和“五比五讓”(比讀書,讓書香四溢;比家風,讓墨香傳承;比勤作,讓果香遍野;比宜居,讓花香彌漫;比情懷,讓家鄉振興)的鄉風文明為亮點,建成姜家嶺博士書院、耕讀文化園等,發展研學游,年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促進了文化與經濟的雙重繁榮。

陳晉

陳晉,男,中共黨員,鄂州市拘留所原所長。2024年12月31日,陳晉在外出執勤途中,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他從警26年,以“釘釘子”精神深耕監所管理,首創“五心工作法”教育感化被監管人員1萬余名。他創新“執拘聯動”新模式,破解司法執行困局,化解265起社會矛盾,探索總結出保外就醫“三十八條”收押注意事項和百種疾病治療方法,入選湖北省監管系統專家人才庫首批成員。他創新推進監所改革,將心理學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將看守所的工作延伸為刑偵“第二戰場”,26年來,陳晉累計獲取案件線索1183條,協助破案975起,其中包括70起命案積案。在陳晉和監管民警努力下,鄂州市第一看守所實現連續28年安全無事故,拘留所實現連續11年安全無事故。陳晉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等榮譽稱號。

何良法

何良法,男,中共黨員,黃岡市蘄春縣管窯人,湖北明窯陶藝股份有限公司陶匠,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蘄春管窯手工制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自幼癡迷陶藝,13歲起隨父輩學習制陶,歷經六十余載堅守,將瀕臨失傳的管窯陶藝從“日用陶”轉型為“藝術陶”,推動傳統技藝煥發新生。面對上世紀90年代管窯陶業衰落,他痛心立誓:“不能讓祖業斷送!”潛心鉆研創新,帶領三代人扎根鄉村,成功恢復古法工藝,并開發出“木葉盞”等精品陶器,作品多次獲國家級獎項。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2024年受聘為湖北省陶瓷藝術與產業發展專委會總顧問。他傾力傳承非遺文化,編寫教材、制定課程,深入高校授課,開辦陶藝學校,累計培養超3萬名學生,吸引百余名工匠返鄉,其子孫三代皆投身陶藝。在他的推動下,管窯陶藝實現產業轉型,融合文旅發展,激活當地經濟,千年窯火重燃輝煌。年逾古稀的他仍奔走一線用一生詮釋匠人精神,為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作出卓越貢獻。曾獲湖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梁紅清

梁紅清,男,中共黨員,天門市拖市鎮何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天門市鴻遠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作為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省級科技特派員,他潛心鉆研種植技術,牽頭成立天門市鴻遠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大力提升產業化水平,實現了馬鈴薯種植全程機械化,帶領何場村走上了馬鈴薯種植的致富之路。如今,何場村馬鈴薯品牌年訂單銷售額達1000余萬元,帶動周邊群眾800余戶走上馬鈴薯產業致富路,社員和種植戶年均增收3萬余元,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排頭兵”。在梁紅清的帶領下,合作社先后獲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國優質農產品AAA級誠信示范社”“中國3·15生態農產品誠信供應商”等榮譽稱號。近年來,他先后獲評“湖北省優秀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湖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湖北省模范退役軍人”“湖北省十佳農民”等榮譽。

錢林

錢林,女,中共黨員,湖北交投隨岳運營公司天門管理所政工管理員。她是新媒體陣地上的“破壁者”,積極探索“高速+”新思路,在抖音、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策劃了“小林為您講政策”“小林為您銷農貨”系列短視頻,單視頻瀏覽量高達78萬,單場直播觀看人數4.5萬、點贊次數2.6萬,積累4萬粉絲,獲贊數達到32萬。她是風雪逆行中的“守護者”。在2024年兩輪冰凍雨雪天氣期間,她連續堅守崗位36天,每天上路超過18小時,白天,冒風雪徒步行走十余公里,為滯留司乘送去熱水食物。晚上,不間斷開展實時路況“大聯播”70余場,解答司乘問詢3萬余條。她是青春星河里的“點燈人”,帶領公司“太陽花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223余次,開展“陽光助農直播”活動,累計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100萬余元,個人志愿服務時長達1268個小時,用以實際行動奉獻筑夢高速事業,先后榮獲全國第十屆最美“中國路姐”、全省“十佳最美公路人”、湖北收費公路技能競賽“服務明星”等多項榮譽。

趙寶富

趙寶富,男,中共黨員,武漢紡織大學教師、副教授。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共筑校園心理安全網的“守門員”。十三年以來,接待心理咨詢三千余人次,開展各類科普講座六百余場,有效干預心理危機五百余起。牽頭負責陽光講堂將科普知識送到三萬多名學生心中,24小時心理危機熱線持續開機四萬多小時,協助拍攝科普微視頻受教育人數達百萬。他服務人民,擔當有為,是以凡人微光匯聚向上向善力量的“火炬手”。通過教育部熱線幫助民眾消除恐慌,在教育廳熱線里增強民眾心理免疫力,在軍運會為“小水杉”心理護航,在“長江之星”沉船事件中進行心理救援,解救陷入傳銷的女孩平安回家,為山村學生送去心理錦囊……先后被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楚天都市報等媒體報道。他銳意進取,守正創新,是專一行精一行的“螺絲釘”。主持參與科研項目三十余項,發表論文多篇,曾獲“全國平安校園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心理健康優秀成果二等獎”,個人獲“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優秀青年工作者”等榮譽二十余項,他始終用一言一行呵護心靈、靜待花開。

孝老愛親

戈光月

戈光月,女,十堰市房縣城關鎮八里村居民。在房縣城關鎮八里村,有這樣一戶特殊的家庭,9口人中有5個是年過半百的單身漢。戈光月是家里唯一的女性,戈光月的丈夫郭苗苗常年在外務工,公公郭道權和4個年過半百的叔伯都在他們家居住,幾位老人曾經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又都沒有娶妻安家。上照顧5個老人、下養育一雙兒女的重擔全部落在戈光月一人的肩上,洗衣、做飯、接送孩子上學、做農活、打零工、輔導作業……從早上5點到晚上10點,戈光月每天都有滿滿當當的活,每天都是如此。大伯郭道財身患食道癌臥床兩年,戈光月精心伺候了兩年,老人沒有遭罪,2022年9月安詳離世。2024年2月,她又送走了三伯。如今,剩下的3位老人已經年邁,洗衣做飯、生病照顧、洗澡理發,戈光月盡全力將幾位老人照顧的衣食無憂,收拾的干干凈凈,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當初的諾言。

周麗華

周麗華,女,中共黨員,中儲糧直屬庫有限公司輪換購銷科退休員工。父親患癌,母親癱瘓,弟弟三次開顱,兒子患有嚴重的自閉癥,上天似乎把所有的壞運氣都撇向了周麗華,“不服周”的她扛下所有,帶著家人求醫看病,悉心照料。10年來,她為了治療和照顧這些重病的親人,已經負債累累。2023年,婆婆去世后,她又把91歲高齡公公接過來照顧。盡管生活艱難,周麗華從未放棄,而是以責任、感恩為力量,樹立起了正能量的榜樣?!爸灰形以?,這個家就在。我始終相信,生活終究會苦盡甘來,日子再難也要笑著過。”周麗華用她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充滿愛的天空。榮獲2020年“仙桃楷模”、2021年第六屆仙桃市道德模范稱號。

楊純亮

楊純亮,男,恩施州宣恩縣沙道溝鎮酉水情社區居民。他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顧先天性腦萎縮的養女,用堅韌與溫情書寫超越血緣的父愛傳奇。2004年,膝下無子的楊純亮夫妻在福建務工時收養女兒楊夢婷,卻在孩子兩歲時確診先天性腦萎縮。面對醫生“終生無法治愈”的殘酷診斷,這個普通的家庭選擇直面命運。不離不棄、四處奔走求醫,還籌措醫療費為女兒治療白內障,全家齊心共同照料病兒,他始終堅信“有女兒在,這個家才完整?!倍觑L雨兼程,楊純亮從雷厲風行的漢子蛻變為細致入微的“全能父親”。堅持每日為女兒做飯梳頭,帶女兒散步按摩。在社區的幫扶下,他兼顧公益性崗位、周邊工廠臨時小工與家庭照料,用自己的雙手托起全家的希望。楊純亮用二十年堅守證明,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完美無缺,而在于永不放棄的守護。這份超越血緣的大愛,在鄂西山水間譜寫出最動人的親情詩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