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錨定都市圈深化文旅“破圈”實踐

A-   A+
發表時間:2025年03月04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大別山南麓,春風掠過茶山竹海,桃花溪畔游人如織。3月1日,英山縣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吹響沖鋒號:設立“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文旅產業大獎,單個獎項最高獎勵500萬元,以“七大行動”為引擎,全力打造華中文旅康養核心區。縣委書記鄭光文憧憬:“讓英山山峰成為文化地標,溪流流淌產業活水,將文旅藍圖變成大別山區的現實圖景!”

戰略升維:從“資源大縣”到“產業強縣”

英山文旅家底豐厚——坐擁4家4A級景區、9家3A級景區、2家省級文旅度假區,A級景區數量領跑黃岡,躋身全省前列。“中國好空氣·英山森呼吸”“畢昇故里·康養英山”等品牌聲名遠播。然而,這座“中國天然氧吧”并不滿足于“靠山吃山”,而是以破竹之勢推進全域旅游提質增效。

2024年,全縣接待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0.67%、綜合收入同比增長5%。東坡“三寶”大賽全市奪魁,《尋找畢昇》等4部文化小劇走出黃岡,城區“一河兩岸”夜游火爆出圈。

亮眼數據和成績的背后,是頂層設計的深層變革。該縣圍繞把支點建設與“兩個更好”有機結合,緊扣黃岡市委“依托都市圈、輻射大別山”戰略部署,深化環大別山文旅合作,聯通長江經濟帶與大別山區,錨定“導入周邊都市圈、長三角消費群體”目標,為全省萬億級文旅產業貢獻英山力量。

畢昇艾灸館的促銷券“赫然”走進會場,每個坐席上都放有一張代金體驗劵?!爸卮髸h上發促銷券是第一次見到,這表明了英山縣真心實意支持文旅發展的鮮明態度和產業強縣的決心。”湖北文旅集團英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翁輝大加點贊。

“對內整合、對外開放,山貨出山、消費進山”,字字珠璣,照亮英山文旅前行路。此次出臺的《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實施方案》,設立旅游品牌創建獎、“引客入英”獎、宣傳營銷獎、市場主體培育獎等四大類獎項,真金白銀激發市場活力。其中“引客入英”獎:旅行社組織16人以上團隊游覽收費景區并住宿,按20元/人/晚獎勵;自駕游團隊單次20輛車以上,獎勵100元/輛;對通過境外攬客、研學組團、線路打造,成功“引客入英”的旅行社等市場主體,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同時鼓勵發展新業態,引進沉浸式演藝劇場、康養醫院、中醫藥體驗館、艾灸館、特色民宿、茶文化體驗館、文創酒吧、VR互動、模擬戰斗、夜游等文旅產業新業態。對非政府投資的新業態項目按營業額(以開票金額計算,下同)給予獎補,營業額在200萬—500萬元(含500萬元)的,按營業額的2%給予獎補;營業額在500萬—1000萬元(含1000萬元)的,按營業額的3%給予獎補;營業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按營業額的5%給予獎補。

副縣長黃偉坦言:“政策力度空前,就是要讓市場主體嘗到甜頭、有了奔頭!”

七大行動: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躍升”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英山以“七大行動”重塑文旅新版圖——

品牌植入行動,劍指“出圈”。通過舉辦茶文化旅游節、避暑漂流節、溫泉滑雪節等特色節會,開發畢昇活字文創、英山游禮等文創IP產品,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讓“四季皆景、全域可游”的英山形象深入人心。

重大項目攻堅行動,鍛造地標。實施“印象英山·遇見畢昇”文旅旅游區項目、大別山主峰景區提檔升級項目、桃花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如火如荼,文旅新地標加速崛起。

多彩旅游路體驗提升行動,串珠成鏈。以“一城兩山”為軸,精心打造華中運動游憩、紅色印跡、生態康養、地質研學四條精品線路,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春賞花、夏漂流、秋露營、冬滑雪”的四季文旅魅力。

市場主體培育、服務質量提升、旅游基礎提升、文化賦能四大行動同步發力,構建從“流量吸引”到“體驗留住”的完整生態鏈。

在溫泉鎮,“大別山夜游”項目試運營即引爆市場,點亮了夜經濟,釋放出新活力,單日客流破萬,周邊民宿、酒店入住率直線上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運用現代科技,讓紅色歷史“躍然眼前”;茶海碧連天,網紅打卡地。谷雨時節,英山大大小小的茶園里,遠眺,霧靄挽著山脊;近瞧,茶樹蒼翠欲滴??丈叫掠?,茶香醉人。游客在采茶、制茶、品茶、觀茶、購茶中感悟茶文化,茶產業從種植延伸到加工、旅游等二、三產業。一片葉子“接二連三”……“過去賣茶葉,現在賣風景,未來要賣新的生活方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童壁道出產業進階“密碼”。

融合共生:從“山水變現”到“生態賦能”

春日的天馬寨,萬畝野櫻花與云海茶田繪就“立體山水畫”,上海攝影團隊架起“長槍短炮”捕捉瞬間;山腳下的孔家坊鄉,立足茶文化產業、依托英山名優大廣茶茶資源,傾力打造華中生態茶旅文化產業園,致力為消費者提供“老味英山云霧茶”,為游客提供“千年夢幻茶旅游”。這正是英山“文化+生態+產業”融合共生的縮影。

該縣以活字文化、茶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四大IP為引領,以多彩旅游路為載體,探索“紅古綠”三色融合發展新模式,突出“全域旅游·康養度假”主體定位,打造“康養英山、四季休閑”康養品牌,深化“一區四帶”全域發展格局,完善“全域資源要素整合、全域空間整體優化、全域產業融合聯動、全時全季覆蓋拓展、全社會共建共享”的發展架構,立足英山資源稟賦,全面建設華中地區文旅康養核心區。

新業態蓬勃發展??h長趙小虎介紹,英山積極探索“旅游+”模式,培育露營經濟、研學旅行等新業態。在吳家山、桃花沖等地,一批星空露營基地建成,為游客提供親近自然、享受戶外生活的新體驗;依托畢昇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開發多條研學旅行線路,讓學生在旅行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在長江經濟帶與大別山振興兩大國家戰略交匯點,英山的“破圈”效應持續放大。2024年11月,該縣借助英山榮膺中國文學之鄉契機,攜手安徽桐城、河南羅山等縣市成立大別山文學聯盟、大別山旅游聯盟等,引導藝術交流,深化文旅融合。

向新而行:從“產業興縣”到“民生惠縣”

文旅產業的澎湃動能,正轉化為惠及民生的幸福答卷。

神峰山莊借力當地優質自然生態,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和三產融合,流轉農民土地近6000畝,建設生態康養小鎮,讓糧農變菜(果)農、由“種糧食”變“種風景”、由“泥腿子”變現代市民,帶動近5億元農產品出山、50萬外地人來英山康養、7萬農民增收致富。

石頭咀鎮新店村農民鄭軍,創辦民宿產業,為村里30多名村民找到就業崗位,使村民種的土菜,成為待客佳品,村民年均收入達28000元以上;全縣“文旅+”催生民宿管家、電商主播等新職業崗位1200余個,帶動3萬群眾端穩“旅游碗”。

聚力精品打造,扮靚“一座城”,把英山作為一個最大的景區、最好的旅游產品、最佳的旅游目的地來打造。英山縣將高舉“畢昇牌”、賡續“長征魂”、傳唱“大別情”、深耕“康養地”、擦亮“一張牌”、扮靚“一座城”、引爆“一業興”、構建“一條鏈”,主打北宋風格,延續城市文脈,留下城市記憶,打造山水與人文交相輝映的城市畫卷,將英山縣城打造成“大別山下秦淮河”。

面向2025年,英山縣行動有力,目標清晰:年接待游客突破1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90億元;完成文旅固定資產投資不少于7.5億元,簽約文旅項目20個以上,協議投資額不少于30億元。鄭光文在動員大會上說:“當文化魂脈與山水靈脈共振,歷史記憶與時代需求共鳴,大別山里的‘詩和遠方’必將綻放奪目光彩!”

春風浩蕩,戰鼓催征。這片孕育畢昇創新精神的熱土,正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在大別山麓書寫新時代文旅融合的“英山答卷”。(黃岡日報 記者 鄒德祥 吳婭婷 通訊員 段文 萬隆 吳滕鈺 肖熠

責任編輯:王炯

英山錨定都市圈深化文旅“破圈”實踐

發表時間:2025-03-04 來源:湖北文明網

大別山南麓,春風掠過茶山竹海,桃花溪畔游人如織。3月1日,英山縣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吹響沖鋒號:設立“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文旅產業大獎,單個獎項最高獎勵500萬元,以“七大行動”為引擎,全力打造華中文旅康養核心區。縣委書記鄭光文憧憬:“讓英山山峰成為文化地標,溪流流淌產業活水,將文旅藍圖變成大別山區的現實圖景!”

戰略升維:從“資源大縣”到“產業強縣”

英山文旅家底豐厚——坐擁4家4A級景區、9家3A級景區、2家省級文旅度假區,A級景區數量領跑黃岡,躋身全省前列?!爸袊每諝狻び⑸缴粑薄爱厱N故里·康養英山”等品牌聲名遠播。然而,這座“中國天然氧吧”并不滿足于“靠山吃山”,而是以破竹之勢推進全域旅游提質增效。

2024年,全縣接待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0.67%、綜合收入同比增長5%。東坡“三寶”大賽全市奪魁,《尋找畢昇》等4部文化小劇走出黃岡,城區“一河兩岸”夜游火爆出圈。

亮眼數據和成績的背后,是頂層設計的深層變革。該縣圍繞把支點建設與“兩個更好”有機結合,緊扣黃岡市委“依托都市圈、輻射大別山”戰略部署,深化環大別山文旅合作,聯通長江經濟帶與大別山區,錨定“導入周邊都市圈、長三角消費群體”目標,為全省萬億級文旅產業貢獻英山力量。

畢昇艾灸館的促銷券“赫然”走進會場,每個坐席上都放有一張代金體驗劵?!爸卮髸h上發促銷券是第一次見到,這表明了英山縣真心實意支持文旅發展的鮮明態度和產業強縣的決心。”湖北文旅集團英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翁輝大加點贊。

“對內整合、對外開放,山貨出山、消費進山”,字字珠璣,照亮英山文旅前行路。此次出臺的《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實施方案》,設立旅游品牌創建獎、“引客入英”獎、宣傳營銷獎、市場主體培育獎等四大類獎項,真金白銀激發市場活力。其中“引客入英”獎:旅行社組織16人以上團隊游覽收費景區并住宿,按20元/人/晚獎勵;自駕游團隊單次20輛車以上,獎勵100元/輛;對通過境外攬客、研學組團、線路打造,成功“引客入英”的旅行社等市場主體,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同時鼓勵發展新業態,引進沉浸式演藝劇場、康養醫院、中醫藥體驗館、艾灸館、特色民宿、茶文化體驗館、文創酒吧、VR互動、模擬戰斗、夜游等文旅產業新業態。對非政府投資的新業態項目按營業額(以開票金額計算,下同)給予獎補,營業額在200萬—500萬元(含500萬元)的,按營業額的2%給予獎補;營業額在500萬—1000萬元(含1000萬元)的,按營業額的3%給予獎補;營業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按營業額的5%給予獎補。

副縣長黃偉坦言:“政策力度空前,就是要讓市場主體嘗到甜頭、有了奔頭!”

七大行動: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躍升”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英山以“七大行動”重塑文旅新版圖——

品牌植入行動,劍指“出圈”。通過舉辦茶文化旅游節、避暑漂流節、溫泉滑雪節等特色節會,開發畢昇活字文創、英山游禮等文創IP產品,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讓“四季皆景、全域可游”的英山形象深入人心。

重大項目攻堅行動,鍛造地標。實施“印象英山·遇見畢昇”文旅旅游區項目、大別山主峰景區提檔升級項目、桃花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如火如荼,文旅新地標加速崛起。

多彩旅游路體驗提升行動,串珠成鏈。以“一城兩山”為軸,精心打造華中運動游憩、紅色印跡、生態康養、地質研學四條精品線路,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春賞花、夏漂流、秋露營、冬滑雪”的四季文旅魅力。

市場主體培育、服務質量提升、旅游基礎提升、文化賦能四大行動同步發力,構建從“流量吸引”到“體驗留住”的完整生態鏈。

在溫泉鎮,“大別山夜游”項目試運營即引爆市場,點亮了夜經濟,釋放出新活力,單日客流破萬,周邊民宿、酒店入住率直線上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運用現代科技,讓紅色歷史“躍然眼前”;茶海碧連天,網紅打卡地。谷雨時節,英山大大小小的茶園里,遠眺,霧靄挽著山脊;近瞧,茶樹蒼翠欲滴。空山新雨,茶香醉人。游客在采茶、制茶、品茶、觀茶、購茶中感悟茶文化,茶產業從種植延伸到加工、旅游等二、三產業。一片葉子“接二連三”……“過去賣茶葉,現在賣風景,未來要賣新的生活方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童壁道出產業進階“密碼”。

融合共生:從“山水變現”到“生態賦能”

春日的天馬寨,萬畝野櫻花與云海茶田繪就“立體山水畫”,上海攝影團隊架起“長槍短炮”捕捉瞬間;山腳下的孔家坊鄉,立足茶文化產業、依托英山名優大廣茶茶資源,傾力打造華中生態茶旅文化產業園,致力為消費者提供“老味英山云霧茶”,為游客提供“千年夢幻茶旅游”。這正是英山“文化+生態+產業”融合共生的縮影。

該縣以活字文化、茶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四大IP為引領,以多彩旅游路為載體,探索“紅古綠”三色融合發展新模式,突出“全域旅游·康養度假”主體定位,打造“康養英山、四季休閑”康養品牌,深化“一區四帶”全域發展格局,完善“全域資源要素整合、全域空間整體優化、全域產業融合聯動、全時全季覆蓋拓展、全社會共建共享”的發展架構,立足英山資源稟賦,全面建設華中地區文旅康養核心區。

新業態蓬勃發展??h長趙小虎介紹,英山積極探索“旅游+”模式,培育露營經濟、研學旅行等新業態。在吳家山、桃花沖等地,一批星空露營基地建成,為游客提供親近自然、享受戶外生活的新體驗;依托畢昇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開發多條研學旅行線路,讓學生在旅行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在長江經濟帶與大別山振興兩大國家戰略交匯點,英山的“破圈”效應持續放大。2024年11月,該縣借助英山榮膺中國文學之鄉契機,攜手安徽桐城、河南羅山等縣市成立大別山文學聯盟、大別山旅游聯盟等,引導藝術交流,深化文旅融合。

向新而行:從“產業興縣”到“民生惠縣”

文旅產業的澎湃動能,正轉化為惠及民生的幸福答卷。

神峰山莊借力當地優質自然生態,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和三產融合,流轉農民土地近6000畝,建設生態康養小鎮,讓糧農變菜(果)農、由“種糧食”變“種風景”、由“泥腿子”變現代市民,帶動近5億元農產品出山、50萬外地人來英山康養、7萬農民增收致富。

石頭咀鎮新店村農民鄭軍,創辦民宿產業,為村里30多名村民找到就業崗位,使村民種的土菜,成為待客佳品,村民年均收入達28000元以上;全縣“文旅+”催生民宿管家、電商主播等新職業崗位1200余個,帶動3萬群眾端穩“旅游碗”。

聚力精品打造,扮靚“一座城”,把英山作為一個最大的景區、最好的旅游產品、最佳的旅游目的地來打造。英山縣將高舉“畢昇牌”、賡續“長征魂”、傳唱“大別情”、深耕“康養地”、擦亮“一張牌”、扮靚“一座城”、引爆“一業興”、構建“一條鏈”,主打北宋風格,延續城市文脈,留下城市記憶,打造山水與人文交相輝映的城市畫卷,將英山縣城打造成“大別山下秦淮河”。

面向2025年,英山縣行動有力,目標清晰:年接待游客突破1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90億元;完成文旅固定資產投資不少于7.5億元,簽約文旅項目20個以上,協議投資額不少于30億元。鄭光文在動員大會上說:“當文化魂脈與山水靈脈共振,歷史記憶與時代需求共鳴,大別山里的‘詩和遠方’必將綻放奪目光彩!”

春風浩蕩,戰鼓催征。這片孕育畢昇創新精神的熱土,正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在大別山麓書寫新時代文旅融合的“英山答卷”。(黃岡日報 記者 鄒德祥 吳婭婷 通訊員 段文 萬隆 吳滕鈺 肖熠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