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片土地的靈魂,是土地上的人們蓬勃向上的源泉。
為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恩施州啟動文化禮堂試點工作。
2023年12月,恩施州先后多次前往杭州市交流學習文化禮堂建設有關工作,杭州市對口恩施州合作工作隊更是全力支持、指導恩施州文化禮堂建設,架起了杭州市、恩施州文化交流合作的橋梁。
2024年,在杭恩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推動下,杭州落實以獎代補資金56萬元,全州整合各類資金近500萬元,選取28個村、社區,以“文化禮堂 精神家園”為定位,試點建設一批集理論政策宣講、思想道德建設、文化休閑娛樂、鄉風文明建設等于一體的文化禮堂。
像春天的種子撒滿村莊,從鄉村實際、百姓需求出發,一年時間,在廣袤的施州大地上,一座座文化禮堂悄然興起,逐漸轉化為充滿活力的文化新陣地。
賡續鄉土文脈 尋找共同記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2024年8月20日,利川市南坪鄉文化禮堂如膏書院,一群身著學子服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三字經》,瑯瑯書聲讓這座歷經滄桑的書院煥發新的生機。
如膏書院始建于1792年,由時任南坪汛巡檢王霖所建,在此興辦義學,有教無類。后來,南坪鄉在其旁興建南坪小學。2002年,如膏書院入選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里出過不少進士、舉人,南宋時還出過狀元呢!”南坪鄉政府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王茉語氣中滿是自豪,“南坪小學是大家求學路上的第一站,這里承載著大家的記憶與鄉愁?!?/p>
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啟動后,利川市利用杭恩對口合作契機,組織人員前往杭州考察學習文化禮堂工作。根據杭州經驗,利川市梳理、篩選轄區內歷史文化厚重的村落,率先開展文化禮堂試點建設,南坪鄉便是其中之一。
南坪鄉在如膏書院周邊設置展陳館,梳理南坪鄉歷史文化,展示利川小曲、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等非遺項目和南坪麻鴨、鱔魚等當地美食,通過立體、生動的展陳,喚醒村民的共同記憶,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
同時,依托如膏書院開設國學講堂,打造“南坪有禮”文化品牌,通過“我們的節日”、二十四節氣、新時代的“禮”等活動,還原文化場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積極拓展文化禮堂陣地,開展流動文化禮堂活動,把“文化禮包”送到群眾家門口。
一年來,一座座文化禮堂從鄉土歷史中生根發芽。
鶴峰縣下坪鄉巖門村文化禮堂依托周家院子,圍繞“弘揚家文化,凝聚家力量”主題,打造“揚家風、傳家訓、立家規”家風家教傳承教育基地;
巴東縣金果坪鄉江家村文化禮堂,串聯紅三軍烈士陵園、賀龍舊居、段德昌烈士陵園等紅色遺址遺跡,傳承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教育;
咸豐縣唐崖鎮彭家溝村文化禮堂,依托唐崖土司城址世界文化遺產,建設“一院一館一長廊”……
各試點村鎮充分挖掘村莊歷史、梳理村落文脈,通過文化禮堂展現本村特色、傳承歷史根脈,成功建設了一座座飽含鄉土記憶的文化禮堂。
打造文化品牌 推動以文化人
2月12日,農歷正月十五,來鳳縣革勒車鎮光明社區熱鬧非凡,舞龍、采蓮船等特色民俗表演接連不斷,現場掌聲、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這是該社區依托文化禮堂開展的“五會”活動之一。
革勒車鎮是全省唯一以土家俚語命名的鄉鎮,擁有1500畝梅園基地,被譽為“梅花小鎮”。
在文化禮堂建設過程中,革勒車鎮充分汲取杭州經驗,與杭州觀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挖掘轄區歷史故事、典型人物和地域特色。
“通過多次討論,最終確定梅花作為文化禮堂的主題,提煉出梅花贊、梅花頌、梅花曲、梅花情、梅花韻‘五梅’精神,分別對應梅花百折不撓、忠貞不屈、堅貞不渝、生生不怠、自強不息的特性?!备锢哲囨傂麄魑瘑T田丹介紹。
以文化人,革勒車鎮以光明社區文化禮堂為中心,打造“遇見‘梅’好”活動品牌,輻射全鎮開展游園會、展銷會、體驗會、學習會、民俗會“五會”活動,通過梅花文化活動月、送戲下鄉、元宵燈會、關愛老人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推動移風易俗,塑造新時代鄉村文明新風尚。2024年,革勒車鎮光明社區文化禮堂開展“五會”活動50余場,參與者達40萬人次。
一年來,一個個閃耀的文化品牌在施州大地開花結果。
建始縣茅田鄉太和街村提煉“善”的精神內核,廣泛開展“講善故事、詠善字經、做上善人”文化活動,把“善”打造成獨有的文化品牌,在全鄉形成行善事、集善德、結善果的濃厚氛圍。
恩施土家女兒城景區是恩施市舞陽壩街道窯灣社區文化禮堂的核心組成部分,著力打造非遺文化傳承品牌,以土家族擺手舞、西蘭卡普、恩施揚琴、恩施儺戲等本土民族文化傳承為主線,每周一展演、每月一講堂,開展非遺文化惠民展演和互動教學,為公眾提供了解民族文化的平臺。
鶴峰縣白鶴井社區文化禮堂打造“弘揚禮文化 傳承禮美德”文化品牌,提煉符合城市社區道德教育的“社區十禮”文化,依托騎手之家、社區書屋、暖心家園、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道德講堂等陣地資源,打造“禮德”教育新家園……
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啟動以來,通過提煉文化內核,打造文化品牌,讓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鄉情人心、展示文化自信。
賦能產業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初春,走進建始縣業州鎮客坊村,2700畝竹林分布全村,道路兩旁佇立著竹編柵欄,家家戶戶用竹工藝品裝飾庭院,大到群眾舞臺、供人休閑的涼亭,小到杯套、耳環,均由竹制而成。
“這都得益于村里文化禮堂的建設?!笨头淮濉皟晌蔽瘑T李虹介紹,客坊村有近百年的竹編歷史,家家戶戶都會種上一小片竹林,全村90%以上的人家都有從事竹編的匠人。
文化禮堂建設初期,建始縣相關負責人帶隊前往杭州市余杭區學習文化禮堂工作?!啊袊嘀裰l’杭州市余杭區紫荊村的文化禮堂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崩詈缯f。
客坊村訪專家、問工匠、聽民意,將竹文化確定為文化禮堂的精神內核,提煉“竹風喻志、竹品育人、竹韻匠心、竹立有為”4個核心精神,開展同守村規民約、同唱一首村歌、同立優良家風、同傳非遺技藝、同行傳統禮儀、同樹先進榜樣、同慶傳統節日、同辦全民村晚等“八同”活動,喚醒隱藏在村民血液中的“竹細胞”,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同時,客坊村聚焦農文旅深度融合,不斷延伸竹產業鏈。
以文興業,開展“竹夠”精湛竹編培訓、“竹夠”匠心指尖技藝賽、“竹夠”創意指尖攝影賽、“竹夠”好吃美食品鑒賽、“竹夠”有趣團建拓展賽等主題活動。成立客坊村竹編協會,采取“集體經濟+竹編協會+工匠藝人”抱團發展模式,打造特色竹編生產交易、非遺傳承研學、竹文化寫生創作、竹美食體驗、主題團建活動等五大基地,竹編廠年產值超240萬元,帶動客坊村及周邊村民就業1000余人次,一年來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9萬元,探索出一條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之路。
一年來,文化禮堂的興建,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回歸,為村民提供了新的心靈依托,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宣恩縣珠山鎮興隆街社區文化禮堂,依托興隆老街商圈,舉辦多場省級活動,打造“蹦仙迪”“水上飛人”等大型戶外項目,推出多部地方情景劇和貢茶文化微短劇,不斷豐富本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接待游客1095.4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1.23億元;
利川市柏楊壩鎮雷家坪村文化禮堂著眼“產業”特色禮堂,建成產業融創中心1個、直播基地1個、企業培訓基地3個,公益直播13場,舉辦培訓16場,賦能產業發展……
一座文化禮堂,就是一處精神家園。
今年,杭恩革命老區與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將繼續支持恩施州文化禮堂建設,在對口合作工作隊的指導下,再建28個文化禮堂,把“送文化”變為“種文化”,鼓勵挖掘本土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切實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讓文化禮堂更好地“用起來、活起來、熱起來”,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恩施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徐祎 鄒云夢)
發表時間:2025-02-28 來源:湖北文明網
文化是一片土地的靈魂,是土地上的人們蓬勃向上的源泉。
為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恩施州啟動文化禮堂試點工作。
2023年12月,恩施州先后多次前往杭州市交流學習文化禮堂建設有關工作,杭州市對口恩施州合作工作隊更是全力支持、指導恩施州文化禮堂建設,架起了杭州市、恩施州文化交流合作的橋梁。
2024年,在杭恩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推動下,杭州落實以獎代補資金56萬元,全州整合各類資金近500萬元,選取28個村、社區,以“文化禮堂 精神家園”為定位,試點建設一批集理論政策宣講、思想道德建設、文化休閑娛樂、鄉風文明建設等于一體的文化禮堂。
像春天的種子撒滿村莊,從鄉村實際、百姓需求出發,一年時間,在廣袤的施州大地上,一座座文化禮堂悄然興起,逐漸轉化為充滿活力的文化新陣地。
賡續鄉土文脈 尋找共同記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2024年8月20日,利川市南坪鄉文化禮堂如膏書院,一群身著學子服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三字經》,瑯瑯書聲讓這座歷經滄桑的書院煥發新的生機。
如膏書院始建于1792年,由時任南坪汛巡檢王霖所建,在此興辦義學,有教無類。后來,南坪鄉在其旁興建南坪小學。2002年,如膏書院入選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里出過不少進士、舉人,南宋時還出過狀元呢!”南坪鄉政府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王茉語氣中滿是自豪,“南坪小學是大家求學路上的第一站,這里承載著大家的記憶與鄉愁。”
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啟動后,利川市利用杭恩對口合作契機,組織人員前往杭州考察學習文化禮堂工作。根據杭州經驗,利川市梳理、篩選轄區內歷史文化厚重的村落,率先開展文化禮堂試點建設,南坪鄉便是其中之一。
南坪鄉在如膏書院周邊設置展陳館,梳理南坪鄉歷史文化,展示利川小曲、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等非遺項目和南坪麻鴨、鱔魚等當地美食,通過立體、生動的展陳,喚醒村民的共同記憶,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
同時,依托如膏書院開設國學講堂,打造“南坪有禮”文化品牌,通過“我們的節日”、二十四節氣、新時代的“禮”等活動,還原文化場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積極拓展文化禮堂陣地,開展流動文化禮堂活動,把“文化禮包”送到群眾家門口。
一年來,一座座文化禮堂從鄉土歷史中生根發芽。
鶴峰縣下坪鄉巖門村文化禮堂依托周家院子,圍繞“弘揚家文化,凝聚家力量”主題,打造“揚家風、傳家訓、立家規”家風家教傳承教育基地;
巴東縣金果坪鄉江家村文化禮堂,串聯紅三軍烈士陵園、賀龍舊居、段德昌烈士陵園等紅色遺址遺跡,傳承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教育;
咸豐縣唐崖鎮彭家溝村文化禮堂,依托唐崖土司城址世界文化遺產,建設“一院一館一長廊”……
各試點村鎮充分挖掘村莊歷史、梳理村落文脈,通過文化禮堂展現本村特色、傳承歷史根脈,成功建設了一座座飽含鄉土記憶的文化禮堂。
打造文化品牌 推動以文化人
2月12日,農歷正月十五,來鳳縣革勒車鎮光明社區熱鬧非凡,舞龍、采蓮船等特色民俗表演接連不斷,現場掌聲、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這是該社區依托文化禮堂開展的“五會”活動之一。
革勒車鎮是全省唯一以土家俚語命名的鄉鎮,擁有1500畝梅園基地,被譽為“梅花小鎮”。
在文化禮堂建設過程中,革勒車鎮充分汲取杭州經驗,與杭州觀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挖掘轄區歷史故事、典型人物和地域特色。
“通過多次討論,最終確定梅花作為文化禮堂的主題,提煉出梅花贊、梅花頌、梅花曲、梅花情、梅花韻‘五梅’精神,分別對應梅花百折不撓、忠貞不屈、堅貞不渝、生生不怠、自強不息的特性?!备锢哲囨傂麄魑瘑T田丹介紹。
以文化人,革勒車鎮以光明社區文化禮堂為中心,打造“遇見‘梅’好”活動品牌,輻射全鎮開展游園會、展銷會、體驗會、學習會、民俗會“五會”活動,通過梅花文化活動月、送戲下鄉、元宵燈會、關愛老人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推動移風易俗,塑造新時代鄉村文明新風尚。2024年,革勒車鎮光明社區文化禮堂開展“五會”活動50余場,參與者達40萬人次。
一年來,一個個閃耀的文化品牌在施州大地開花結果。
建始縣茅田鄉太和街村提煉“善”的精神內核,廣泛開展“講善故事、詠善字經、做上善人”文化活動,把“善”打造成獨有的文化品牌,在全鄉形成行善事、集善德、結善果的濃厚氛圍。
恩施土家女兒城景區是恩施市舞陽壩街道窯灣社區文化禮堂的核心組成部分,著力打造非遺文化傳承品牌,以土家族擺手舞、西蘭卡普、恩施揚琴、恩施儺戲等本土民族文化傳承為主線,每周一展演、每月一講堂,開展非遺文化惠民展演和互動教學,為公眾提供了解民族文化的平臺。
鶴峰縣白鶴井社區文化禮堂打造“弘揚禮文化 傳承禮美德”文化品牌,提煉符合城市社區道德教育的“社區十禮”文化,依托騎手之家、社區書屋、暖心家園、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道德講堂等陣地資源,打造“禮德”教育新家園……
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啟動以來,通過提煉文化內核,打造文化品牌,讓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鄉情人心、展示文化自信。
賦能產業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初春,走進建始縣業州鎮客坊村,2700畝竹林分布全村,道路兩旁佇立著竹編柵欄,家家戶戶用竹工藝品裝飾庭院,大到群眾舞臺、供人休閑的涼亭,小到杯套、耳環,均由竹制而成。
“這都得益于村里文化禮堂的建設?!笨头淮濉皟晌蔽瘑T李虹介紹,客坊村有近百年的竹編歷史,家家戶戶都會種上一小片竹林,全村90%以上的人家都有從事竹編的匠人。
文化禮堂建設初期,建始縣相關負責人帶隊前往杭州市余杭區學習文化禮堂工作?!啊袊嘀裰l’杭州市余杭區紫荊村的文化禮堂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崩詈缯f。
客坊村訪專家、問工匠、聽民意,將竹文化確定為文化禮堂的精神內核,提煉“竹風喻志、竹品育人、竹韻匠心、竹立有為”4個核心精神,開展同守村規民約、同唱一首村歌、同立優良家風、同傳非遺技藝、同行傳統禮儀、同樹先進榜樣、同慶傳統節日、同辦全民村晚等“八同”活動,喚醒隱藏在村民血液中的“竹細胞”,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同時,客坊村聚焦農文旅深度融合,不斷延伸竹產業鏈。
以文興業,開展“竹夠”精湛竹編培訓、“竹夠”匠心指尖技藝賽、“竹夠”創意指尖攝影賽、“竹夠”好吃美食品鑒賽、“竹夠”有趣團建拓展賽等主題活動。成立客坊村竹編協會,采取“集體經濟+竹編協會+工匠藝人”抱團發展模式,打造特色竹編生產交易、非遺傳承研學、竹文化寫生創作、竹美食體驗、主題團建活動等五大基地,竹編廠年產值超240萬元,帶動客坊村及周邊村民就業1000余人次,一年來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9萬元,探索出一條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之路。
一年來,文化禮堂的興建,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回歸,為村民提供了新的心靈依托,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宣恩縣珠山鎮興隆街社區文化禮堂,依托興隆老街商圈,舉辦多場省級活動,打造“蹦仙迪”“水上飛人”等大型戶外項目,推出多部地方情景劇和貢茶文化微短劇,不斷豐富本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接待游客1095.4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1.23億元;
利川市柏楊壩鎮雷家坪村文化禮堂著眼“產業”特色禮堂,建成產業融創中心1個、直播基地1個、企業培訓基地3個,公益直播13場,舉辦培訓16場,賦能產業發展……
一座文化禮堂,就是一處精神家園。
今年,杭恩革命老區與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將繼續支持恩施州文化禮堂建設,在對口合作工作隊的指導下,再建28個文化禮堂,把“送文化”變為“種文化”,鼓勵挖掘本土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切實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讓文化禮堂更好地“用起來、活起來、熱起來”,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恩施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徐祎 鄒云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