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有一個熱議話題——為何“六小龍”出現在杭州?廣東、江蘇等地主動向內審視,探尋原因。他們反思的核心在于,如何通過打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資。
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蘇的“不見面審批”、上海的“一網通辦”、湖南的“一件事一次辦”,以及國務院提出的“高效辦成一件事”等舉措,都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為優化營商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杭州打造的“服務型政府”模式——“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深受企業好評,極大地增強了杭州對企業發展的吸引力。
湖北的發展同樣需要著眼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用“硬”辦法解決“軟”問題,為企業提供“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周到服務。近些年湖北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改善問題,關鍵是要真正用改革的辦法刮骨療毒,把一些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具體細化、落到實處。
搞好對內對外兩個高水平開放
我國對外開放具有先沿海,再沿邊、沿江的特點,湖北地處中部,在開放的自然稟賦上比不過沿海,但湖北有沿江優勢,且發展條件日益改善。數據顯示,2024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102.5萬噸,位居中部第一。從2023年全國第16位躍升到第5位,增速居全國第1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舉措。湖北除了要緊跟國家的對外開放戰略外,還要在對內開放上做文章,加快向東、向南融入的步伐,向西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對接。以開放促改革,湖北有許多解放思想、敢為天下先的做法,20世紀80年代就有率先引進“洋廠長”深化國企改革的壯舉,新時代新形勢下,湖北加快建成支點,更需要這樣的魄力與闖勁。
發揮大省優勢
湖北是農業大省,水稻、漁業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工業大省,工業基礎非常好,教育人才科技等方面更是躋身全國前列。這些強項加上區位的優勢,湖北大有可為。數據顯示,我國光電子產業規模和產量已領先于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產業規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武漢支撐起全國光電子產業半壁江山,成為全球光電子產業發展中一座繞不開的城市。這些都是湖北支點建設中的發力點。湖北還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坐擁百余所高校、千余個科研平臺,這都是支點建設的寶貴戰略資源。2024年,湖北GDP突破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邁上了新臺階。還需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數智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總體來說,湖北加快建成支點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高質量發展,必須腳踏實地去干,才能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新篇章。(向東 國務院研究室原副主任)
文字整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雙雙
圖片由華中科技大學提供
發表時間:2025-02-28 來源:湖北文明網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有一個熱議話題——為何“六小龍”出現在杭州?廣東、江蘇等地主動向內審視,探尋原因。他們反思的核心在于,如何通過打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資。
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蘇的“不見面審批”、上海的“一網通辦”、湖南的“一件事一次辦”,以及國務院提出的“高效辦成一件事”等舉措,都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為優化營商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杭州打造的“服務型政府”模式——“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深受企業好評,極大地增強了杭州對企業發展的吸引力。
湖北的發展同樣需要著眼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用“硬”辦法解決“軟”問題,為企業提供“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周到服務。近些年湖北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改善問題,關鍵是要真正用改革的辦法刮骨療毒,把一些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具體細化、落到實處。
搞好對內對外兩個高水平開放
我國對外開放具有先沿海,再沿邊、沿江的特點,湖北地處中部,在開放的自然稟賦上比不過沿海,但湖北有沿江優勢,且發展條件日益改善。數據顯示,2024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102.5萬噸,位居中部第一。從2023年全國第16位躍升到第5位,增速居全國第1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舉措。湖北除了要緊跟國家的對外開放戰略外,還要在對內開放上做文章,加快向東、向南融入的步伐,向西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對接。以開放促改革,湖北有許多解放思想、敢為天下先的做法,20世紀80年代就有率先引進“洋廠長”深化國企改革的壯舉,新時代新形勢下,湖北加快建成支點,更需要這樣的魄力與闖勁。
發揮大省優勢
湖北是農業大省,水稻、漁業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工業大省,工業基礎非常好,教育人才科技等方面更是躋身全國前列。這些強項加上區位的優勢,湖北大有可為。數據顯示,我國光電子產業規模和產量已領先于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產業規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武漢支撐起全國光電子產業半壁江山,成為全球光電子產業發展中一座繞不開的城市。這些都是湖北支點建設中的發力點。湖北還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坐擁百余所高校、千余個科研平臺,這都是支點建設的寶貴戰略資源。2024年,湖北GDP突破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邁上了新臺階。還需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數智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總體來說,湖北加快建成支點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高質量發展,必須腳踏實地去干,才能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新篇章。(向東 國務院研究室原副主任)
文字整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雙雙
圖片由華中科技大學提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